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九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九,第1张

大宝积经卷第二十九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

文殊师利普门会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四万二千。时有菩萨名无垢藏,与九万二千诸菩萨众,恭敬围绕从空而来。

尔时,世尊即告大众:“彼诸菩萨,为遍清净行世界,普华如来,劝发来此娑婆世界,令于我所听受普入不思议法门。其诸菩萨亦当集会。”说是语已,无量无边他方此界诸菩萨众,悉来集会耆阇崛山,顶礼佛足,却住一面。

尔时,无垢藏菩萨,手持七宝千叶莲华,至如来所,头面礼足,白佛言:“世尊,遍清净行世界,普华如来,以是宝华奉上世尊,致问无量:‘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行不’”作是语已,即升虚空,结跏趺坐。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念过去久远世时,曾于普灯佛所,闻说普入不思议法门。我于尔时,即便获得八千四百亿那由他三昧,又能了知七十七万亿那由他三昧。善哉!世尊,愿垂哀愍,为诸菩萨说此法门。”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文殊师利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言:“若诸菩萨欲学此法,应当修习诸三昧门,所谓色相三昧、声相三昧、香相三昧、味相三昧、触相三昧、意界三昧、女相三昧、男相三昧、童男相三昧、童女相三昧、天相三昧、龙相三昧、夜叉相三昧、乾闼婆相三昧、阿修罗相三昧、迦楼罗相三昧、紧那罗相三昧、摩睺罗伽相三昧、地狱相三昧、畜生相三昧、阎魔罗界三昧、贪相三昧、瞋相三昧、痴相三昧、不善法三昧、善法三昧、有为三昧、无为三昧。文殊师利,若诸菩萨于如是等一切三昧,善通达者,是则已为修学此法。

“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色相三昧”即说颂曰:

“观色如聚沫, 中无有坚实,

不可执持故, 是名色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声相三昧”即说颂曰:

“观声如谷响, 其性不可得,

诸法亦如是, 无相无差别,

了知皆寂静, 是名声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香相三昧”即说颂曰:

“假令百千劫, 常嗅种种香,

如海纳众流, 而无有厌足。

其香若是实, 则应可满足,

但有假名字, 其实不可取。

以不可取故, 鼻亦无所有,

了知性空寂, 是名香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味相三昧”即说颂曰:

“舌根之所受, 碱醋等诸味,

皆从众缘生, 其性无所有。

若能如是知, 因缘和合起,

了此不思议, 是名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触相三昧”即说颂曰:

“触但有名字, 其性不可得,

细滑等诸法, 皆是从缘生。

若能知触性, 因缘和合起,

毕竟无所有, 是名触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意界三昧”即说颂曰:

“设集三千界, 无量诸众生,

一心共思求, 意界不可得。

不在于内外, 亦不可聚集,

但以于假名, 说有种种相。

犹如于幻化, 无住无处所,

了知彼性空, 是名意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女相三昧”即说颂曰:

“四大假为女, 其中无所有,

凡夫迷惑心, 执取以为实。

女人如幻化, 愚者不能了,

妄见女相故, 生于染著心。

譬如幻化女, 而非实女人,

无智者迷惑, 便生于欲想。

如是了知已, 一切女无相,

此相皆寂静, 是名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男相三昧”即说颂曰:

“自谓是男子, 见彼为女人,

由斯分别心, 而生于欲想。

欲心本无有, 心相不可得,

由妄分别故, 于身起男想。

是中实无男, 我说如阳焰,

知男相寂静, 是名男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童男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树无根枝, 华则不可得,

以华无有故, 其果亦不生。

由无彼女人, 童男亦非有,

随于分别者, 假说如是名。

了知彼女人, 及童男非有,

能如是观察, 是童男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童女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断多罗树, 毕竟不复生,

何有智慧人, 于中求果实

若有能了知, 诸法无生者,

不应起分别, 童女为能生。

又如焦谷种, 其芽本不生,

女人亦复然, 是童女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天相三昧”即说颂曰:

“因清净信心, 及以众善业,

受诸天胜报, 端正殊妙身。

珍宝诸宫殿, 非由造作成,

曼陀罗妙华, 亦无种植者。

如是不思议, 皆因业力起,

能现种种相, 犹若净琉璃。

如是殊妙身, 及诸宫殿等,

皆从虚妄生, 是名天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龙相三昧”即说颂曰:

“受此诸龙身, 由不修于忍,

兴澍大云雨, 遍满阎浮提。

不从前后际, 亦不在中间,

而能生此水, 复归于大海。

如是诸龙等, 积习性差别,

起于种种业, 业亦无有生。

一切非真实, 愚者谓为有,

能如是了知, 是名龙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夜叉相三昧”即说颂曰:

“是大夜叉身, 从于自心起,

是中无有实, 妄生于恐怖。

亦无有怖心, 而生于怖畏,

观法非实故, 无相无所得。

空无寂静处, 现此夜叉相,

如是知虚妄, 是夜叉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乾闼婆相三昧”即说颂曰:

“彼实无所趣, 名言假施设,

了知趣非趣, 乾闼婆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阿修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修罗相所印, 其相本无生,

无生故无灭, 阿修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迦楼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无身以为身, 名字假施设,

名相无所有, 迦楼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紧那罗相三昧”即说颂曰:

“法无作而作, 说为紧那罗,

了知此不生, 紧那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摩睺罗伽相三昧”即说颂曰:

“彼由于名字, 随世而安立,

是中无有法, 而妄起分别。

了知此分别, 自性无所有,

彼相寂静故, 摩睺罗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地狱相三昧”即说颂曰:

“地狱空无相, 其性极清净,

是中无作者, 从自分别生。

我坐道场时, 了此无生相,

无相无生故, 其性如虚空。

此相皆寂静, 是地狱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畜生相三昧”即说颂曰:

“如云现众色, 是中无有实,

能令无智人, 于此生迷惑。

于彼畜生趣, 而受种种身,

犹如虚空云, 现于诸色像。

了知业如幻, 不生迷惑心,

彼相本寂静, 是畜生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阎魔罗界三昧”即说颂曰:

“造作纯黑业, 及以杂业者,

流转阎罗界, 受于种种苦。

实无阎罗界, 亦无流转者,

自性本无生, 诸苦犹如梦。

若能如是观, 阎罗界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贪相三昧”即说颂曰:

“贪从分别生, 分别亦非有,

无生亦无相, 住处不可得。

贪性如虚空, 亦无有建立,

凡夫妄分别, 由斯贪染生。

法性本无染, 清净如虚空,

十方遍推求, 其性不可得。

不了性空故, 见贪生怖畏,

无畏生畏想, 于何得安乐

譬如愚痴人, 怖畏于虚空,

惊惧而驰走, 避空不欲见。

虚空遍一切, 于何而得离

愚夫迷惑故, 颠倒分别生。

贪本无自性, 妄生厌离心,

如人欲避空, 终无能脱者。

诸法性自离, 犹如于涅槃,

三世一切佛, 了知贪性空。

住此境界中, 未曾有舍离,

于贪怖畏者, 思惟求解脱。

如是贪自性, 究竟常清净,

我证菩提时, 了达皆平等。

若执贪为有, 于彼当舍离,

由妄分别故, 而言舍离贪。

此唯分别心, 实无有舍离,

其性不可得, 亦无有灭坏。

平等实际中, 无解脱分别,

若于贪解脱, 于空亦解脱。

虚空及与贪, 无尽无差别,

若见差别者, 我说令舍离。

贪实无有生, 妄起生分别,

彼贪本性空, 但有假名字。

不应以此名, 而生于执著,

了贪无染故, 是则毕竟空。

不由灭坏贪, 而得于解脱,

贪法与佛法, 平等即涅槃。

智者应当知, 了贪寂静已,

入于寂静界, 是名贪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瞋相三昧”即说颂曰:

“以虚妄因缘, 而起于瞋恚,

无我执为我, 及由粗恶声。

起猛利瞋心, 犹如于恶毒,

音声及瞋恚, 究竟无所有。

如钻木出火, 要假众缘力,

若缘不和合, 火终不得生。

是不悦意声, 毕竟无所有,

知声性空故, 瞋亦不复生。

瞋不在于声, 亦不身中住,

因缘和合起, 离缘终不生。

如因乳等缘, 和合生酥酪,

瞋自性无起, 因于粗恶声。

愚者不能了, 热恼自烧燃,

应当如是知, 究竟无所有。

瞋性本寂静, 但有于假名,

瞋恚即实际, 以依真如起。

了知如法界, 是名瞋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痴相三昧”即说颂曰:

“无明体性空, 本自无生起,

是中无少法, 而可说为痴。

凡夫于无痴, 而妄生痴想,

于无著生著, 犹若结虚空。

奇哉愚痴人, 不应作而作,

诸法皆非有, 杂染分别生。

如欲取虚空, 安置于一处,

设经千万劫, 终无有积聚。

愚夫从本来, 经不思议劫,

所起于痴结, 而无少分增。

如彼取虚空, 终无有增减,

多劫集于痴, 增减亦如是。

又如于槖籥, 受风无际限,

愚痴著欲乐, 无有厌足时。

是痴无所有, 无根无住处,

以根非有故, 亦无痴可尽。

以痴无尽故, 边际不可得,

是故诸众生, 我不能令尽。

设我一日中, 能度三千界,

所有诸众生, 皆令入涅槃。

复经不思议, 无量千万劫,

日日如是化, 众生界不尽。

痴界众生界, 是二俱无相,

彼皆如幻化, 故不能令尽。

痴性与佛性, 平等无差别,

若分别于佛, 彼则住愚痴。

痴及一切智, 性皆不可得,

然彼诸众生, 皆与痴平等。

众生不思议, 痴亦不思议,

以不思议故, 不应取分别。

如是思惟心, 思量不可得,

痴亦不可量, 以无边际故。

既无有边际, 从何而得生

自性无生故, 相亦不可得。

了痴无有相, 观佛亦复然,

应当如是知, 一切法无二。

痴性本寂静, 但有于假名,

我证菩提时, 亦了痴平等。

能作如是观, 是名痴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不善三昧”即说颂曰:

“知彼贪瞋痴, 种种诸烦恼,

所有诸行相, 虚妄无真实。

能如是观察, 是不善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为善法三昧”即说颂曰:

“汝等应当知, 诸善意乐者,

心行各差别, 皆同于一行。

以一出离相, 了知于一切,

皆悉寂静故, 是名善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有为三昧”即说颂曰:

“汝等应当知, 一切有为法,

非是所造作, 亦无可称量。

我了知诸行, 性无有积集,

一切皆寂静, 名有为三昧。

“复次,文殊师利,云何名无为三昧”即说颂曰:

“无为性寂静, 于中无所著,

亦复无出离, 但有假名字。

为执著众生, 而说彼名字,

能如是了知, 名无为三昧。”

尔时,世尊说如是等不可思议微妙偈时,九万二千菩萨得无生法忍,三万六千比丘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七十二万亿那由他诸天,及六千比丘尼,一百八十万优婆塞,二千二百优婆夷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复白佛言:“唯愿世尊,为诸菩萨演说种种三昧名字,令其闻者诸根通利,而于诸法得智慧明,不为一切邪见众生之所摧伏;亦令证得四无碍辩,于一文字而能了知种种文字,于诸文字了一文字;复以无边辩才,为诸众生善说法要,亦令证得甚深法忍,于一刹那了一切行;是一切行,各各复有无边行相,皆能了知。”

佛言:“文殊师利,有三昧名无边离垢,若菩萨得此三昧,能现一切诸清净色。复有三昧名可畏面,得此三昧,有大威光映蔽日月。复有三昧名出焰光,得此三昧,能蔽一切释梵威光。复有三昧名为出离,得此三昧,令诸众生出离一切贪恚愚痴。复有三昧名无碍光,得此三昧,则能照曜一切佛刹。复有三昧名无忘失,得此三昧,能持诸佛所说教法,亦能为他敷演斯义。复有三昧名曰雷音,得此三昧,善能显示一切言音上至梵世。复有三昧名为喜乐,得此三昧,令诸众生喜乐满足。复有三昧名喜无厌,得此三昧,其见闻者无有厌足。复有三昧名专一境难思功德,得此三昧,而能示现一切神变。复有三昧名解一切众生语言,得此三昧,善能宣说一切语言,于一字中说一切字,了一切字同于一字。复有三昧名超一切陀罗尼王,得此三昧,能善了知诸陀罗尼。复有三昧名为一切辩才庄严,得此三昧,善能分别一切文字种种言音。复有三昧名为积集一切善法,得此三昧,能令众生悉闻佛声、法声、僧声、声闻声、缘觉声、菩萨声、波罗蜜声;如是菩萨住三昧时,令诸众生闻声不绝。”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唯愿世尊,加威护念,令我获得无碍辩才,说此法门殊胜功德。”

佛言:“善哉!随汝所愿。”

文殊师利复白佛言:“若有菩萨于此法门,受持读诵无疑惑者,当知是人于现身中,决定获得四种辩才,所谓捷疾辩才、广大辩才、甚深辩才、无尽辩才;于诸众生心常护念,随所修行欲毁坏者,皆能觉悟令无毁坏。”

尔时,世尊赞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汝于斯义能善分别。如布施者获大财富,持禁戒者决定生天;若能受持此经典者,现得辩才必无虚妄。如日光出能除诸暝,亦如菩萨坐菩提座,成等正觉决定无疑;受持读诵是经典者,现得辩才亦复如是。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于现身中欲求辩才,当于此经心生信乐,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勿生疑惑。”

尔时,无垢藏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佛涅槃后,于此法门心无疑惑,受持读诵,为他广说,我当摄受加其辩才。”

尔时,天魔波旬愁忧苦恼,悲涕流泪,来诣佛所,而白佛言:“如来昔证无上菩提,我于尔时已怀忧恼。复于今者说此法门,倍生大苦如中毒箭。若诸众生闻是经典,决定当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退转入般涅槃,令我境界皆悉空虚。如来应正等觉能令一切诸苦众生,咸得安乐。愿垂哀愍与大慈悲,不于此经加威护念,令我安隐忧苦皆除。”

尔时,世尊告波旬言:“勿怀忧恼!我于此法不作加护,诸众生等亦不涅槃。”

天魔波旬闻是语已,欢喜踊跃,忧恼悉除,即于佛前忽然不现。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前白佛言:“如来今者有何密意,告波旬言,我于此法不作加护”

佛言:“文殊师利,以无加护加护此法,是故为彼说如是言。以一切法平等实际,皆归真如同于法界,离诸言说不二相故,无有加护。以我如是诚实之言无有虚妄,能令此经于阎浮提广行流布。”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告阿难言:“此经名为《普入不思议法门》。若能受持如是经典,则为受持八万四千法门等无差别。何以故我于此经善通达已,方能为彼诸众生等,演说八万四千法门。是故,阿难,汝于此法当善护持,读诵流通,无令忘失。”

佛说是经已,文殊师利菩萨、无垢藏菩萨、尊者阿难,及诸世间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爱都是自私的,孩子也是一样,就算你还是和以前一样对他,但你总要分身去照顾二娃,都不可能和以前做的一样,这个时候你就要让大娃接受二娃,很多种方法,

平时生活中不能忽略老大,一如既往的对老大进行爱护关心,一定把握好照顾老二的时间节点,这是大多数父母忽略的,仔细观察老大的言行举止,发现苗头及时的做好工作。但不能打击刺激老大。不能让孩子感觉到有了老二爸爸妈妈不爱他的感觉。这个时候爸爸一定要多花时间陪老大。

不给老大增加负担,尽量的不要要求老大照顾老二,不能剥夺老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不能把老大当成小大人看待,老大也是个孩子哦。老大也是不怎么懂事的,所以不能呵斥老大,这样会让老大很受伤的。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卷中

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

尔时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譬如须弥山,若诸杂色至其边者同一金色。世尊!若有众生至菩萨边者,若瞋心、若净心、若欲染心,如是一切悉皆同一萨婆若色。世尊!我从今日于诸菩萨生尊重心如须弥山。世尊!如有药王名曰悉见,若有瞋心及清净心服此药者皆得除愈,彼药能除一切诸毒。世尊!菩萨亦如是,若有瞋心净心至菩萨所者,菩萨悉能为除一切贪恚痴病。」

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

尔时摩诃迦叶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菩萨摩诃萨最尊第一。若菩萨摩诃萨修诸禅定,修禅定已还入欲界教化众生,虽行空无相无作用化众生令成声闻缘觉,以大慈悲自终不离萨婆若心。世尊!菩萨摩诃萨所行方便不可思议,如是虽受色声香味触缚,而于其中无所爱着。世尊!我今以乐说辩才说诸菩萨少分功德。」

佛告迦叶:「恣汝所说。」

「世尊!譬如大饿空泽有大高墙至无色界,彼大饿空泽唯有一门,而此泽中多有众生。去泽不远有一大城,丰乐炽盛端严净妙,若有众生入彼城中无老病死。向城之道唯广一尺,其路端直。

彼泽众中有一智人,聪利叡智欻然起心,以大慈悲欲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此人即于空泽之中高声唱言:『诸人当知,去此不远有一大城,丰乐炽盛端严净妙,多有天人所居止处。若有众生入彼城中,无老病死,亦能说离老病死法。仁等可来当共诣彼,我与诸人作大导师。』

彼空泽中有下劣众生,生悕望心欲得求解,作如是言:『若能令我住此泽中,我当受教;若欲令我出此泽者,则不能受。』

有上众生作如是言:『我当共汝至所去处。』

此空泽中薄福众生闻如是唱,闻已不信不随智人。世尊!尔时智人从空泽出,四向顾望见有一道,唯广一尺迫迮狭小,其道左右有大深坑深百千肘。其智慧人于道左右以板椑之,其人于此匍匐而进不视左右。怨贼在后随而怖之,其人尔时亦不顾后,其心勇锐不生怖畏。渐得过已遂见彼城,既见城已心无怖畏。入城之后无老病死,亦大利益无量众生,为说离老病死之法。世尊!大饿空泽者,是生死饿也。有大高墙至无色界者,是无明有爱也。而此泽中多有众生者,是一切生死凡夫人也。向城之道唯广一尺者,一支道也。彼泽众中有智人者,是菩萨摩诃萨也。下劣众生悕望欲解于泽不动者,是声闻缘觉也。有上众生作如是言,我当共汝至所去处者,是余菩萨也。薄福众生闻不信者,是一切邪见外道及其弟子也。大空泽中出者,是勤修一切智心者也。一尺迮道者,是法性门也。其道左右有大深坑深百千肘者,是声闻缘觉乘也。于道左右以板椑之者,智慧方便也。匍匐而进者,是菩萨以四摄法摄一切众生也。怨贼在后而随怖者,是魔及魔民、深起六十二见众生并轻谤菩萨者也。不顾后者,是忍辱波罗蜜专心具足也。不视左右者,是不赞声闻缘觉乘也。大城者,是一切智心也。渐得过已遂见彼城,既见城已心无怖畏者,是菩萨见佛及佛所行,一心敬佛智慧威德,善学般若波罗蜜,方便渐渐随宜附近一切众生无有疑难也。入城无老病死者,是菩萨利益无量众生离老病死也。说法者,是如来、应供、正遍知也。世尊!我今敬礼一切菩萨。」

说是语已,十千人天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尔时世尊赞摩诃迦叶言:「善哉善哉。汝能劝发诸菩萨摩诃萨,汝能成就无量功德。菩萨摩诃萨,若业能自害及以害他,终不为之;若有言说能自害害他,亦所不为。」

尔时德增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业若言能自害害他,一切菩萨所不为者,世尊!何故昔于迦叶佛时,行菩萨道余一生在,作大梵志名曰树提,作如是言:『菩提之道甚为难得。何有秃人能办此事?我不欲见。』世尊尔时作如是言,有何等义?」

佛告德增菩萨:「善男子!汝于如来、菩萨莫生疑也。何以故?佛及菩萨成就不可思议方便,佛及菩萨住种种方便而教化众生。善男子!汝今谛听,善思念之。有经名『方便波罗蜜』,今当为汝说之。尔时菩萨从然灯佛来渐学方便,今亦当为汝少开示分别。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见然灯佛时即得无生法忍,从是已来无有错谬、戏笑失念,无不定心、智慧不减。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如其本愿得无生忍七日之后,便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欲百劫亦能得成。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受一切有,随所在处以智力故,随其所求得毕所愿,而后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以方便力,无量亿劫住于世界,亦无忧愁为不厌离。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有禅定,若声闻入者,身心不动,心便自谓入涅槃已。若菩萨入者,身心精进无有懈怠,以四摄法摄取众生,大慈悲故以六波罗蜜教化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复次善男子!菩萨如其本愿处兜术天宫,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转于法轮,非为不能。菩萨于兜术天上如是思惟:『阎浮提人不能至此兜术天上听受法教,兜术天人能下阎浮提听法。』是故菩萨舍兜术天,于阎浮提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复次善男子!菩萨如其本愿从兜术天来不入母胎,亦能即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不入者,诸众生或当生疑,作如是言:『是菩萨从何处来?若天、若龙、若鬼神、若乾闼婆、若变化作?』如是疑已不能听法,不能修行断诸烦恼。是故菩萨摩诃萨非不入母胎,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善男子!勿谓菩萨实处母胎,生如是见。何以故?菩萨摩诃萨实不入母胎。所以者何?菩萨入无垢定,不起此定从兜术天下,乃至坐于菩提树下,兜术天人作如是念:『菩萨命终已,更不还此。』菩萨是时在兜术天实自不动,而现入胎、受于五欲、若生出家及以苦行。一切众生以之为实,而于菩萨皆是变化。菩萨变化入胎、受欲、现自娱乐、出家苦行,悉是菩萨变化所为。何以故?菩萨尔时所行清净更不入胎,久以厌离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身似白象示入母胎?善男子!于此三千大千世界菩萨最尊,成就白净法故,现似白象入于母胎,更无天人鬼神能作如是入母胎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处胎足满十月然后乃出?善男子!有余众生或生是心:『若不满十月,此童子身或不具足。』是故菩萨现处胎中满足十月。从初入胎至满十月,于其中间常有诸天来在母边礼敬围遶。是时诸天见菩萨身所处高楼,纯以七宝庄严,非天所有。见是瑞已,有二万四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从右脇入胎?善男子!或有众生作如是疑,谓菩萨从父母精和合而生。为断彼疑、欲现化生,故从脇入。既入脇已无有入处,而摩耶夫人昔来未曾得也如是身心快乐。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空闲处生,非于家中及以城内?善男子!菩萨先来常乐空闲处、赞叹空处、赞叹山林闲静之处,行于寂灭。菩萨若处家中生者,天、龙、鬼神、乾闼婆等,不持花香末香涂香、诸天百千无量伎乐而来供养。时迦毘罗城所有人民,其心荒迷放逸自高,不能供养菩萨。是故菩萨在空闲处生,不于城内及以家中。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母仰攀绛赖叉树枝而生菩萨?善男子!有情生疑,摩耶夫人生菩萨时受诸苦恼如余女人。示彼众生受快乐故,仰攀树枝而生菩萨。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以正念从右脇出,非余身分?善男子!菩萨净行于三千大千世界最尊最胜,不因女根住、不因女根出,是一生菩萨示现如是,非余梵行人,是故菩萨从右脇出。既出生已亦无出处,如前,后亦如是。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初生时释提桓因以宝衣承取,非余天人?善男子?释提桓因昔发此愿:『菩萨若生,我当以宝衣承取。』以菩萨善根妙故,增益余天信敬供养。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生时即行七步,非六非八?善男子!必定菩萨有大神力勤精进大丈夫相欲示现众生,余人不能如是示现。若以七步益余众生者,菩萨行于六步;若以八步益余众生者,即行七步。是故菩萨无人扶持令行七步,非六非八。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行七步已,唱如是言:『我于世界中最尊最胜,离老病死。』善男子!尔时众中释梵诸天及诸天子心怀憍慢,自言是世界中尊。彼诸天子傲慢自高心无恭敬,尔时菩萨作如是念:『彼诸天子有是慢心,以慢心故长夜堕在三恶道中。』是故菩萨说如是言:『我于世界最尊最胜,离老病死。』菩萨尔时唱如是言,其音遍闻三千大千世界。或有诸天,菩萨生时未来集者,闻此声已皆悉来集。尔时欲色界天合掌恭敬向菩萨礼,各相谓言:『未曾有也。』是故菩萨行七步已作真实言:『我于世中最尊最胜,离老病死苦。』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行七步已而便大笑?善男子!菩萨不为欲故笑、不为慢故笑、不为轻故笑。尔时菩萨如是思惟:『是诸众生如本有欲恚痴及诸烦恼,今亦如是。我本已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今已成,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在生死苦恼海中未断烦恼。如此众生与我同时发菩提心,我今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彼众生懈怠懒惰,故在生死苦恼海中。是下劣众生为利养故,不勤精进求一切智。是诸众生今犹礼敬供养于我,我于尔时生大悲心,我今已满所愿。』以是因缘菩萨大笑。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生时身体清净先无垢秽,释提桓因及梵天王洗浴菩萨?善男子!菩萨欲令释梵诸天兴供养故,亦以世法如初生婴儿应洗浴故,是故菩萨虽身无垢而令释梵洗浴。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在空闲处时不即至道场而还入宫?善男子!欲令诸根具足故示处宫殿五欲自娱,然后舍四天下而行出家;复为欲化余人令舍五欲,剃除须发法服出家,故作是示现。是故菩萨复还入家,不于空闲之处即诣道场。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适生七日,摩耶夫人寻便命终?善男子!此是摩耶夫人命根尽故,非菩萨咎也。菩萨先在兜术天时,以天眼观摩耶夫人命根,满十月已余有七日在,尔时菩萨便从兜术天来。菩萨以方便知摩耶夫人命根欲尽故来下生,非菩萨咎。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善学书论博弈射御军策计谋种种伎艺?善男子!学世法故。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中无有一事而不知者。若偈、若辞辩、若应辩、若呪术、若戏笑、若歌舞作乐、若工巧,菩萨生时已一切善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纳妃婇女眷属?善男子!菩萨不以欲故。何以故?菩萨是离欲丈夫。尔时菩萨若不示现妻妇男女者,众生当谓菩萨非是男子。众生若作是疑,得无量罪。欲断彼疑,故取释种女,示现有罗睺罗。若人谓罗睺罗是父母和合生者,莫造斯观。而罗睺罗天上命终来下入胎,非是父母和合故生。又罗睺罗有本愿故,若有一生补处菩萨,我当为作子。瞿夷本于然灯佛时作如是言:『从今已后,愿为此梵志乃至一生补处,常为我夫、我为其妻。』尔时菩萨即受七枝优钵罗花已,作如是言:『我虽不受,今当满此善女人愿。』作是愿已,不离七花善根,是故菩萨纳以为妃。复次一生菩萨成就示现处于宫殿婇女之中。尔时菩萨成就妙色,诸天供养成就出家,释种女悉见如是众事具足,其心专一作如是愿发菩提心:『愿我具足如是众事。』是故菩萨为令瞿夷发此心故纳以为妻。复次有大心众生处在居家,五欲财宝、僮仆眷属种种受已,菩萨为彼众生令舍居家五欲财宝僮仆眷属而行出家,故示是事。是故菩萨示处居家五欲财宝僮仆眷属,舍而出家。众生见已如是思惟:『菩萨所受五欲最妙无上,尚能舍之出家,何况我等而不出家?』复次菩萨所有妻妇男女,皆是本行菩萨道时以诸善法所可化者。此诸众生亦作是愿:『若以此菩萨乃至一生,常当为作妻子眷属。』亦欲增益如是诸人白净法故,是故菩萨处妻子眷属。

「复次菩萨处宫殿者,为欲教化四万二千婇女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亦令余人不堕恶道,是故菩萨处在宫殿妻子眷属。复次一切女人尽为欲火所烧,若见菩萨即离婬欲。复次菩萨变作诸身,颜貌脩短与本无异。彼诸女人与化菩萨共相娱乐,各各自谓与实菩萨共相娱乐,彼时菩萨常在禅定修安乐行。如化菩萨受于五欲无有欲想,真实菩萨亦复如是,从然灯佛来乃至一生已离婬欲。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车匿揵陟本愿亦复如是。

「以何缘故,菩萨在阎浮提树下思惟?善男子!为欲教化七亿诸天故。复次菩萨欲令父母知,菩萨必定剃除须发法服出家。复次菩萨欲示现增益智慧,阎浮树随荫菩萨,欲令众生增益善根故,是故菩萨在阎浮树下坐禅思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不以五欲自乐而出城游观?善男子!欲示现见老病死人故,令诸眷属知菩萨畏老病死故出家学道,非为贡高损减眷属故出家,欲利益眷属故出家。菩萨见在家过患是故出家。而此菩萨为示一切众生老病死苦,是故菩萨不乐五欲出城游观。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夜半出家?善男子!欲示现利益众生善根。菩萨随所住处增益众生善根,善男子!亦为白净法故舍离五欲,不告眷属而便出家。离诸欢乐终不离于白净之法,是故菩萨夜半出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以睡眠覆盖宫人伎女然后出家?善男子!欲令出家之过悉在诸天故。有眷属诸亲或见菩萨出家便生瞋愤之心。若菩萨如是思惟:『是人有恶心于我,便当长夜受苦堕三恶道。』彼眷属诸亲作如是知,此是诸天以睡眠覆故,开门引道升空而去,非菩萨过也。尔时诸人增益信心,于诸天所生不信心。是故菩萨见如是过,以睡眠覆盖宫人伎女然后出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遣车匿白马及宝衣璎珞而送还家?善男子!欲令眷属知菩萨不贪在家名衣上服及诸宝璎。复次菩萨如是观,我今作如是学,亦令诸人学我舍诸所有,于佛法出家。诸人如是学已,远离一切所爱之物,持四圣种行;唯不听父母不放而得出家。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以何缘故,菩萨以刀自下其发?善男子!于三千大千世界中,无有天、龙、鬼神、乾闼婆、人非人能当近菩萨威德者,何况能与剃发?复次菩萨示现欲令众生深信,菩萨欲出家故自持刀下发。复次菩萨为净饭王故。尔时净饭王生于恶心,自恃豪族傲慢而言:『谁剃我子发,我当诛戮。』尔时净饭王闻菩萨自持刀下发,王闻是已恶心即灭。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善男子!汝今善听。以何缘故,菩萨苦行六年?善男子!非是菩萨宿业余报受此苦也,欲令众生于一切恶业报中能生患心归向菩萨。复次善男子!昔迦叶佛时,菩萨尔时作如是言:『我不欲见此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如此之辈亦是菩萨示行方便。此所说者当知其义。以何缘故,菩萨作是麁恶之言?善男子!尔时迦叶佛出于世时,有婆罗门子名曰树提。有亲友五人皆是大婆罗门子,先学大乘。彼时五人久来亲近恶知识故,失菩提心。善男子!彼时五人于迦叶佛时奉事外道不信佛法,解外道语不解佛语,解外道法不解佛法。彼时五人事外道师。彼师自言:『我是佛世尊,是一切智。我亦有菩提道。』尔时树提梵志行于方便,欲诱引五人还成宝器故,欲转彼五人外道邪心,以方便故至瓦师所,作如是言:『我今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善男子!说是语已复经少时,树提梵志与彼五人在一屏处,尔时瓦师便至其所。至其所已,即向树提梵志赞迦叶佛如来、应、正遍知,复向树提作如是言:『汝可与我共至佛所。』善男子!尔时树提梵志如是思惟:『此五人者善根未熟。若我当赞迦叶佛非外道师者,而此五人心当生疑,若至佛所无有是处。』尔时树提自护本愿故、般若波罗蜜报行方便故,作如是言:『我不欲见此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云何般若波罗蜜报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菩提想、无有佛想,尔时不见佛、不见菩提,亦不于内见菩提、亦不于外见菩提、亦不于内外见菩提,如是悉知菩提空无有法。』尔时树提知一切法无所有故,行于方便作如是言:『我不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善男子!复于异时,树提梵志与彼五人至河水边。尔时瓦师承佛神力,为化五人故复至其所,向树提梵志作如是言:『汝可共我至于佛所,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出世甚难。』彼树提梵志闻瓦师叹故不肯去,彼时瓦师寻前以手捉梵志发,强牵将去向于佛所,彼时五人倾心随逐树提梵志遂至佛所。时国常法,若捉他发,设其告官,捉者应死。尔时五人生邪见,见树提梵志他捉其发心倾随逐。『彼如来法有何功德,乃令瓦师不计死罪,捉树提发将至佛所,礼拜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尔时五人其心倾向至迦叶佛所。既得见佛,本愿还发生信敬心。生信敬心已,即于佛前呵责树提:『如是世尊有如是威德,如本闻已,何得心不信敬?』善男子!尔时五人见迦叶佛威德又闻辩才,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迦叶佛见五人已得专心,为说菩萨藏不退转轮陀罗尼金刚句无生法忍,次第而说。尔时五人即得无生法忍。善男子!我今已得具足佛智,彼时树提梵志若当赞叹迦叶佛、不赞外道师,若彼五人到佛所者无有是处,况生信敬心耶。善男子!树提梵志为化五人学菩萨乘,故以般若波罗蜜果报行于方便,作如是言:『我不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善男子!不退菩萨于佛无疑、于菩提无疑、于佛法无疑。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复次菩萨为教化五人及自示业报,以业障故六年苦行,非如余众生不知不见。持戒沙门婆罗门故说如是恶言,若知若不知、若解若不解,彼诸众生长夜受诸苦恼、不得利益堕三恶道。为彼众生自现作业亦现受报,是故如来现受是报。菩萨无有一切障碍业报,以有众生诽谤持戒沙门婆罗门,忧恼覆心不得解脱、不得道果。为除众生忧恼心故,现受如是业报。彼诸众生作如是念:『一生菩萨诽谤迦叶佛,而彼菩萨尚得解脱,况我不知而作恶言?是故我今当自悔过,一切恶业更不得作。』复次善男子!为调伏诸外道故六年苦行,非实业障碍。何以故?世间沙门婆罗门,日食一麻一米谓得清净解脱。菩萨为调伏彼故,示现日食一麻一米。菩萨若食麁澁尚不能得圣道,何况清净解脱?是故菩萨作如是言:『我不欲见秃头道人。何有秃人能得菩提?菩提之道甚深难得。』是故菩萨以此缘故现六年苦行,为调伏五十二百千麁行诸天,及外道神仙、麁行菩萨。是名菩萨摩诃萨行于方便。

大宝积经大乘方便会卷中

原文天地之大⑴德曰⑵生⑶,圣人⑷之大宝⑸曰位⑹。

译文天地最优秀的品德是滋生万物,帝王最珍视的东西是地位。

注释:⑴“大”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⑵“曰”为,是。《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⑶“生”滋生;产生。《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⑷“圣人”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礼记·大传》:“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是以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⑸“宝”珍视。《韩非子·解老》:“智士俭用其财则家富,圣人爱宝其神则精盛,人君重战其卒则民众。”

⑹“位”职位;地位。《诗经·小雅·小明》:“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刘太太生的。刘太太与丈夫刘汉民关系不和,她为了防止丈夫刘济民转移财产,生下大宝。《午夜蝴蝶》是张族权导演的51集电视连续剧,故事以民国时期大上海为背景,通过单元剧的形式,讲述几个花一样的少女遭遇不同命运的故事。

《桃运侦探》小说主人公赵大宝的是变得更强了。

几年不见,商海变得更加壮实,就跟头牛一样,丁浩看了很开心。不过碍于他一屁股麻烦,也就无法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商海听说喝酒,很快就赶来,和丁浩又喝了一阵,席间聊得也是相当的投机。两人说到唐元昊得到三块强化晶的事情,丁浩直接拿出五块强化晶扔在桌上,送给商海。

商海是炼体的体修,也可以叫做体道,对肉身很是重视,强化晶对他来说作用更大!丁浩本来想要多给一些,不过有怕太过骇人听闻,不过除了五块强化晶以外,丁浩又送了他一瓶丹药,故事也由此开始了。

片段阅读

商海回头看看唐元昊,冷哼一声,继续向自己的静室走,九州道宗这一批人,都厌恶唐元昊。正元师祖拼命送他们突围离开,就是要他们保留九州道宗的传承,这唐元昊倒是好,来了就欺师灭祖,直接投入九烈道宗的怀抱,连衣服腰牌都换了。站住,唐元昊大怒,拉住商海吼道,你偷窃长辈的财物,你犯了九烈道宗大罪,你想要被赶出烈阳山么。

唐元昊知道这一批人不服这里,正想搞一个人立威,商海刚好就成为了这个人选,不过商海冷笑道,唐前辈,就准你有强化晶,不准别人有,你看看清楚,我这里是五块强化晶,你有嘛。周围不少九州道宗的弟子全部都哄笑起来,唐元昊再一看,商海手中捧着的果然是五块强化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9112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随机推荐

  • 创意生日礼物网(创意生日礼物定制)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创意生日礼物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创意生日礼物定制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有创意的生日礼物"最好的礼物并不一定要贵,而是贴心,至于怎么个贴心法,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1个性惊喜型。可

    2024-04-15
    44500
  • 上课怎样提神

    首先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一定要劳逸结合,晚上熬的太晚,白天上课又睡觉,实际上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屈臣氏有一种曼秀雷敦的薄荷膏卖,涂在太阳穴止困效果极佳,但不是很好买,你可以托父母经常去看,因为每次一上柜就会一抢而空,一时买不着,用风油精也

    2024-04-15
    44300
  • 洗面奶 面膜 爽肤水 精华油 芦荟胶 精华液 面霜 乳液 求早晚使用顺序…

    早晚护肤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日常,而正确的使用顺序可以让你的肌肤更加健康亮丽。以下是洗面奶、面膜、爽肤水、精华油、芦荟胶、精华液、面霜和乳液的正确使用顺序:要用洗面奶彻底清洁皮肤。将适量洗面奶涂在手心,按摩脸部并轻轻揉搓,再用温水冲洗干净。在清

    2024-04-15
    48100
  • 欧蕙极致套盒里边怎么没有化妆棉

    欧蕙极致套盒里边没有化妆棉是正常的。><br>欧蕙极致套盒里边没有化妆棉可能是因为版本不同所以没有化妆棉。<br>化妆棉一般是由棉花或纸浆压制而成的长约5-6厘米的小棉片,使用化妆棉的用处很多。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卸妆,因为它的质地

    2024-04-15
    35400
  • 有什么平价好用的男士水乳推荐?求推荐?

    男士平价乳液排行榜10强:  1、悦诗风吟  2、CeraVe  3、百雀羚  4、妮维雅  5、FANCL  6、高夫  7、相宜本草  8、欧莱雅  9、吾诺  10、资生堂  一、悦诗风吟青竹男士控油润肤乳  产品介绍:悦诗风吟的这款

    2024-04-15
    36500
  • 妮维雅防晒霜哪款好用?妮维雅防晒霜哪个好用?

    很多人应该都用过妮维雅的产品,妮维雅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品牌,它们家的男士洗面奶很受欢迎,现在它们家的唇膏是比较火的,价格不贵而且很好用,夏季当然也少不了防晒霜,妮维雅也是有防晒霜的,那妮维雅防晒霜哪款好用?妮维雅防晒霜哪个好用?1、妮维雅防晒

    2024-04-15
    26700
  • 精华液和精华露哪个先用?

    关于“精华液和精华露哪个先用”的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不过根据使用经验和化妆师的建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两者的区别。精华液是一种含有高浓度有效成分的产品,可以深层滋养肌肤、修复细胞,并具有美白、保湿等

    2024-04-15
    363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