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谢送我的一瓶香水,嗯,虽然不是特别贵,但是轻情意重丫。
2、岁月静好,感恩一路有你。
3、感谢你对好心情的大力支持,感谢你对好心情的无私厚爱,感谢你对好心情的辛勤点击,感谢你对好心情的倾心关注。
4、遇见你,才是我的花样年华,感恩遇见,感谢有你!
5、我相信我们可以一起,等青丝变白发。
6、老婆,感谢你让我学会了宽容。
7、遇见你很幸运,所有悲伤都已忘记,爱上你很无悔,所有美好都已经历。
8、在我的心中,老婆是我最大的心房,它温暖着我,支持着我,如果我没有老婆,我的生活将会是孤独难眠,也就不会炫丽多彩。
9、茫茫人海里,遇见了你,不早也不晚,就这样遇见了你。你成了我今生最美丽的相遇。
10、感谢宝宝的礼物,感动的一天。
11、风雨同舟,感恩有你的体贴,让我更加有勇气,面对挫折,和你一起到老!
12、每次我想要什么,你总能够将它送到我的面前,有你真好。
13、感谢上天,让我遇到你。
14、有你真好,爱你每一天。
15、老婆,你真的很棒。今生能嫁给你是我的幸福!
16、又是一个美妙的清晨,感谢你陪我走过每一天。
17、被人在乎,真好!再也不怕委屈时,没人懂!
18、感恩一路上,一直陪伴我的人。
19、茫茫人海中遇见你,是我一世的春暖花开,与你共一场地老天荒!
20、三生有幸遇见你,十里桃花浣纱曲,一身诗意千秋远,不敌人间四月天。
21、谢谢你的绝情,成就了我的百毒不侵。
22、今生有你,珍惜!今生有你,感激!
23、谢谢你爱着我、陪伴我,请继续,不要停。
24、领红包一时爽,一直领一直爽。
25、我无语的时候你浅笑,我浅笑的时候你无语,你我无语浅笑的时光里,有你有我,有时光!你我浅笑的感情里永远刻着不变。
26、老婆老婆你真帅,你有拓哉的鼻子,克鲁斯的眼睛,不能多说了,否则有人要来抢了,爱你。
27、愿你把笑容时时挂脸上,事业有成创辉煌,保持乐观好心态,健康常伴得久长!
28、感谢上天赐予空气,让我生存;感谢上天给予食物,让我健康;最重要的是感谢上天把你赐予了我,让我永远幸福!
29、亲爱的,一定要答应我,过得好好地,将我忘掉,不然来生我找到你的时候,你心里还记挂着一个女子,到那时,我想我会很伤心的。
30、我能在平凡中,独享一份精神上的饱满幸福,也能在清淡中,咀嚼到浓浓的温馨感觉。只因一路有你,陪我走过。
31、老婆:你可以很多应酬,但请你请住我和孩子在家给你准备了满满的爱在等你。
32、感谢你来到我身边,带给我欢乐。
33、感谢有你陪伴,老婆我爱你。
34、你发的红包金额虽然很少,但是至少证明了你的心意。
35、谢谢老婆,等老婆找到合适的工作,希望给老婆一点补偿。
36、老婆,我愿意俯伏着,跪在你的宝座之下,吻你,即使不然,那么我的心肝,我就吻你。
37、让我们珍惜那些愿意为我们做饭的人,感谢生命中有他们作伴。
38、感恩妻子,为你生下了爱的结晶。
39、佳着是辛勤的果实,美味是汗水的结晶,烹饪是大师的炒作。
40、感谢老婆体谅包容,有时难受闻见大宝。
41、谢,那个下午的遇见,是我一生的幸运,遇见你,yun,三生有幸。
42、谢谢你对我那么好,天冷了,照顾好自己!
43、感谢你,事事都顺着我。
44、因为缘分,让我们一路相伴,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你的世界永远有我的祝福。
45、老婆特别照顾我,很感谢他!
46、会做饭的男人超有魅力,要不要来一款?
47、这一生,能有你们的陪伴,便是我最大的幸福。有你们,走到哪里都不孤单,遇到什么都不畏惧。千言万语,表达不完我对你的感激,寥寥数语,概括不出尽我内心的在意!
48、爱人与我们同甘苦共患难,让我们感受到爱情的美妙。
49、谢谢老婆在我生病时,你总是亲自把水和药送到床前,不带让我动的。
50、亲爱的,谢谢遇见你,感谢一路有你!剩下的路,我会加倍在乎。
51、老婆的手,是温暖的手。
52、我亲爱的老婆,我爱你,就算未来有来世,让我们在牵手,让那些红色的玫瑰花香永远伴随。
53、我的爱人我的爱,感谢今生遇见你,一生一世藏心窝。
54、你是家中顶梁柱,全家幸福都靠你。
55、老婆:你可以忘记我们的结婚记念日,但请你记得我们的过住和我们的爱。
56、谢谢你,总是惦记着我。喜欢我的人,总是一有好事就想到我。不喜欢我的人,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我身上。
57、有你的地方,就是家,就有温暖。
58、感谢老婆送给我的宝贵礼物让我人生如此完整,要感激她一辈子。
59、感谢老婆的体贴,现在每天轻松多了。
60、感谢老婆,为我做的一切。
61、我愿做你的保温杯,把你理解,给你帮助,暖心暖肺!
62、谢谢你,老婆,谢谢你每晚给我煎的荷包蛋,谢谢你的爱!
63、我感激这个日子,世上多了一个你,也感激你妈妈我婆婆,把你带来尘世间,让我今生有机会成为你的女人。
64、谢谢遇见你,感谢一路有你!
65、老婆,我该拿什么来谢你呢?在我的再三思索下,决定以我的下半生来感谢你为家的付出!
66、感谢老婆,日日夜夜,风风雨雨,让我们一道前行!
67、亲爱的老婆,你在我心里一辈子!
68、谢谢你,让我遇到你,虽然开心的日子很短暂。
69、感谢有你,沉郁的空气开始流动。
70、感谢老婆,么么哒!
71、感谢老婆,我的老婆用他的包容和细心,打造属于我们的爱的天堂!
72、感谢老婆,我们都不容易,就算你没有婚戒给我,我也会陪你走下去。
73、时光流逝,感谢一路有你。
74、感谢你的辛劳,使我感到爱的无私。
75、看到老婆在傍边守候着,很心疼,只怪自己身体不好,让他辛苦了。
76、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如钻石半耀眼,而我最大的幸福是和你在一起,真的很感谢你,我永远的爱人。
77、时光匆匆而过,暮云轻浅,那些从指间消逝的流年,如同烟花坠落,都只是美丽了你我。岁月如歌,一路有你。与你结缘,只有感谢,没有遗憾;与你相知,只有珍惜,没有怨悔。
78、一二三四五六七,相爱相知甜如蜜;七六五四三二一,相恋相守情相依;开心幸福笑嘻嘻,相伴相偎不分离。
79、感谢你来到我的生命中,带来了美丽、快乐。
80、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是你的爱伴着我,度过了那难熬的一天又一天。想起来我曾经说过,要带给你最最幸福的生活,却没想到会让你,为了我吃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委屈!可是你,却依然还是对我无怨无悔!
问题一:佛教如何看待生死 不认为有生死。生死只是假名。
前世后世也只是对境六尘的随缘变化而已。也不认为有灵魂。或者神我之说。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问题二:佛家怎么“看待生死”,怎么让自己解脱? 自古以来,生死问题就是人类最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诺。但不同的宗教因其基本教义、教理之不同而对生与死的看法各异,也就形成了形形 的生死观。在中国,儒道释三足鼎立,而儒者慎言生死,故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揽。佛教的核心就在于能解生死、破生死、任生死,“生死大事”四字足以说尽其存在的意义。明代憨山大师在他的《梦游集》中云: 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特为开示此事而已,非于生死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所谓迷之则生死始,悟之则轮回息。” 憨山此说,可谓总结了整个佛教的根本义谛,标示生死智慧即“生死即涅盘”的大彻大悟为佛教解脱论的真髓所在。 一、佛教的生死观简述 1.佛教生死本体论 佛教缘起论认为色心不二,肉体与精神一体,二者不可以分割,没有前后本末之分,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宇宙的实相,生命的本质。人的生命是种种物质和精神要素的聚合体,它没有一个独立的实体(我),世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的生命在内都是种种因缘和合而生起,没有单独的“实体”,皆随因缘聚散生灭,没有自在的“常往”,皆受因缘条件变化的制约,没有自我任意的“主宰”,故说无我,亦无灵魂不死。作为人类的个体,佛教认为他又是不真实的存在,即是“无”的,这个“无”又称之为“无我”、“非我”。而人的肉体存在是五蕴 而成,从偏重于构成生命的精神要素来分析“五蕴说”,即把人的生命分成色、受、想、行、识五大类,色是物质要素,受、想、行、识是精神,它们不能单独生起,必须相互依赖,互相结合才有生命的存在及其运动。从偏重于物质要素来分析,有“六大说”,即人们一期生命乃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元素所组成,依借前五大构成物质属性的身体:地为骨肉,有坚性;水为血液,有湿性;火为热气,有暖性;风为呼吸,有动性;空为空隙,有无碍性。依借识大有种种精神活动。色心不二,五大之外无识大,识大之外无五大。互具互融,六大无碍,甚至一大之中互具其他五大。人体精神属性的存在必须依赖于人体物质属性的存在而存在,反之,人体如果没有精神属性,就不能成其为生命。生命由色心和合而成,二者互相依存,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并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生命因之随时而改变自己存在的形态,表现为生生死死,而生命由色心和合而成的内容则是不能改变的。从整个宇宙的主场看,生命之能是永恒的,它使具体的生命从一种形态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由此构成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并且反复循环,生而死,死而生,永远流转,以至无穷。故死亡在整个宇宙生命中并不具有最终的性质,它只是相对于生存显现才具有终极意义。 由佛教的这种生死本体论衍生出佛教对生死的态度就是“无我”和“无常”。如果人类破除了我执,认识了清净无染、安宁自在、超脱生死、真实永恒的真我(真实的自我、自我的本来面目),整个生命过程便充满生机,充满信心,不再动摇,不再犹豫。正如池田大作说: 它是自发的和能动的,是不断生成和流动的;这就是生命的实相。具体到我们的人生来说,应该坚决抛弃观念上的僵化和独断。正因为现象是“无常”的,人的主体性和自由生命的发扬才是可能的。 2.佛教生死轮回论 轮回学说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它是佛教对事物本质、事物变化等的看法,以及佛教的伦理道德、人生解脱等的观念紧密相关。轮回学说起源于佛教之前的印度古老宗教,最初解决的仅仅是人死后去向的问题。佛教创立者吸收了轮回学说的基本理念,把它改造成了佛教的基本教义。>>
问题三:佛教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比起其他国家来说,中国人大概是最恐惧死亡的人群。其实,对死亡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未知”产生恐惧,但许多人得以最终克服恐惧,是他们“已知”,“已知”的基础除了是对死亡这个自然现象的理解外,他们的信仰也指引着他们摆脱恐惧。比如佛教。佛教对死亡之看法,与科学不谋而合。佛教云死亡为“往生”,乃“舍此投彼”之意。生命系由色身及灵魂(神识)构成。物质性之色身必随因缘而变化、死亡,精神性之灵魂(佛教谓神识)则是由原有生命形态,转化为另一生命形态,并未死亡。 慧律法师说:众生于死亡罕有正确认识,致心生恐惧。所谓‘蝼蚁尚且贪生’,‘生存’乃生物之本能欲望,生活中固诸多不遂或生命中时值苦难,众生仍欲求生而不欲求死。以其执著于‘我’之假名,误认有‘我’及‘我所有’,若死神降临,势必置身一全然陌生处所,一切属我所有者,如:姓名、地位、财产、亲友等,皆不复拥有。当附属于‘我’之一切外在条件皆不存在,单独处于一无所知之境地,惶惑恐惧、焦躁不安自是油然而生。但佛教认为,人间有八苦,谓: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暨五阴(指色、受、想、行、识,为类聚一切有为法之五种类别)。佛祖教导人们认识八苦,立志摆脱生死轮回,积极战胜死魔。在未能摆脱生死,因业力取得人身时,要懂得得到人身不易,生命短促无常,要懂得珍惜,以人生无常为动力,积极向上,多做利己利人之事,勿做损人利己的缺德事,临终时没有恶业的沉重包袱,没有内疚,轻松愉快,顺其自然地闭上眼睛,在佛经中,也提到佛教有六种态度看待死亡:一、死如出狱:‘吾之大患为吾有身’,色身聚集诸苦,似牢狱系缚吾人,死亡恰如服刑期满,获释出狱。二、死如再生:譬如从麻出油,从酪出酥’,死亡意味此期生命终结,另一期生命开始。三、死如卒业:佛教以为人死后审判之权,既非操之于上帝、阎王,亦未操之于佛菩萨,乃系个人业力所感。生时如求学,死则按生前所造之业及念力,领取毕业证书及成绩单去受生。四、死如乔迁:色身若屋宇,经岁月之摧折乃至颓圮残破,死亡即似自旧宅迁至新居,非但不足惧,兼且可喜。五、死如更衣:死亡犹如褪去破旧衣衫,更换新装。六、死如新陈代谢:色身自出生至死亡,分秒皆在变化,细胞亦不断新陈代谢。死亡亦如细胞之新陈代谢,旧细胞逝去,换来新细胞之生长。佛祖释迦摩尼取一种“动态论法”来观看天下事物。也因为佛教用“动态论法”来处理人事物,所以造成佛教的真意不容易为一般人了解。以下试就佛教的阿含经(相当于基督教的圣经)里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作为说明。第一个故事:释迦摩尼有两个弟子。一个以苦行为第一的叫「迦叶」、另一个以智慧为第一的叫「舍利弗」。有人跑来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问「请问尊者舍利弗:你师父死后还存在吗?」舍利弗说「我们师父不谈这个问题」。他们继续问「那么你师父死了之后就不存在了?」他们不语。「你师父死后也许在,也许不在?」「你师父没有死后存在或不存在的问题?」舍利弗一概回答:「我师父一概不谈论这个问题」。那些人就非常失望!他们觉得他们已经问遍各种的可能性了。而以智慧第一的弟子都只用一句「师父不谈这种问题」来回答。无法说明、不会辩解,真是像婴孩一般没有智性。这些人便离去了。这些人走后,迦叶就把为何舍利弗这样回答的原因作个说明。他说「师父死后存不存在是形体问题, 是认知问题。但是师父已经超脱这种形体与认知的拘束,所以被尊称如来。」第二个故事:有人三问释迦摩尼「何谓我?我是实在的吗?」释迦摩尼再三不答。后来那人就走了。弟子就问原因。释迦摩尼就说:「若我回答:是实在的 。这会增加他原来的邪见。认为人的身心是常驻不灭的。若我回答我>>
问题四:佛法怎么看生死 其实生跟死是一样的 为什么要如此分别呢 我觉得用太极来解释最好了 阴到极处即是阳 看重生死 说明还是执着于外相 《金刚经》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句 看重生死就是执着 你就脱离不了六道轮回之苦 所以死完之后就是轮回之后得生 生生死死 永无止境 达到不了涅的境界
问题五:佛教是怎么感悟生死的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民国十九年(1930))世间最能使人悲伤的事情,没有比死更严重的,而且所有世间人,没有一个能够幸免的;因此有心想要自利利人的人,不能不尽早考虑这件事啊。实际上死这个字,本来是假名,只是因为宿生所感应的一期业报已尽,所以舍下这个身躯,再去接受别种身躯罢了。不懂得佛法的人,简直是无法可设,只能任凭亡者随业流转。现在既然听闻到如来普度众生的净土法门,就一定要信愿念佛,预备往生资粮,希望自己将来可以免去生死轮回的幻苦,证得涅常住的真乐。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有时父母兄弟,以及其他家人,如果得了重病,出现难以治愈的情况,这时应当发起孝顺、慈悲的心念,劝他念佛求生西方,并为他助念,使病人从这个世界死亡以后,就立即生到极乐净土。这样做的巨大利益,怎么能用语言说得清楚呢?现在列出以下三要,来做为成就临终人往生的依据。语言虽然粗俗浅陋,但是意思都源自佛经。如果一旦遇到亲人病危这样的因缘,希望大家都能按照三要来实行。所说的三要,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使临终人生起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来帮助临终人保持净念;第三、临终时及咽气后12小时内切戒搬动、哭泣,防止耽误往生大事。果真能依照这三个方法来做,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净因,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一旦得到住生,就会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而且渐渐进修,肯定一直到圆满成就佛果为止。要获得这样大的利益,完全要依仗家人助念的力量。如果能这样做,对于父母,就是真孝;对于兄弟、姐妹,就是真悌;对于儿女,就是真慈;对于朋友、对于一般人,就是真义、真惠。用这样的行动来培养自己的净因、启发学佛人的信向,久而久之,相互学习、形成风气难道还困难吗?现在我就一一分条陈述,这样才能不至于在大家遇到病人临终时无所适从。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使临终人生起正信。恳切地劝导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果有应该交代的后事,就马上让他交代。交代后,就告诉他把这些事情置之度外,立即开始劝说他做“我现在将要随阿弥陀佛往生佛国”这样的观想,世间所有富贵、快乐、家人等种种尘境,都是障碍,会导致让自己遭受祸害,因此心里不应该生起一个惦记、贪恋的念头。必须懂得自己的一念真性,本来没有死。所谓“死”,只是舍掉这个身,再去接受别种的身躯罢了。如果不念佛,就会随善、恶业力,又在善、恶道中受生。(善道,就是人道、天道;恶道,就是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阿修罗道,既可以称为善道,也可以称为恶道,因为这类众生修因感果,全都是善、恶夹杂的缘故。)如果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依靠这个志诚念佛的心,必定能感应阿弥陀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使自己得到住生。千万不要怀疑“我是业力凡夫,怎么可能凭借少时间的念佛,就能够出离生死、往生西方呢?”必须懂得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即使是十恶、五逆的极重罪人,临终地狱相已经显现,如果这时有善知识教导他念佛,或者念十声,或者只念一声,也一样能够蒙佛接引、住生西方。这种人念这么几句,尚且还能得到住生,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自己业力重、念佛数量少,就生起不能往生的疑问呢?必须懂得我们本来具有的真性,与佛没有两样,只是因为惑业深重,得不到受用。现在既然向佛归命(译者注解:归命是梵语“南无”的汉译。有三义:一,身命归趋于佛;二,归顺佛之教命;三,命根还归于一心本元。表信心至极之词。),就像儿子投靠父亲,正是返回我本有的家乡,哪里是分外的事呢?还有,阿弥陀佛在过去因地时曾经发愿:“如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因此一切众生,只要临终发志诚心,念佛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没有一个不垂慈接引>>
问题六:佛教怎么看待人的身体和生命过程 在觉悟者的眼中看来,生,是死延续;死,是生的转换。生也未曾生,死也未曾死,生死一如,何足忧喜?
一般人看到百龄以上的古稀老翁,总会祝贺地说:“恭喜您啊!活到一百二十岁!”每年九九重阳节的时候,各县市 还会特别表扬当地的人瑞,为他们的长命百岁祝嘏。但是我们如果细加思考的话,一个人活到一百二十岁果真就是可喜的事吗?譬如一个人真的活到一百二十岁时,他一百岁的儿子染病死了,甚至于八十岁的孙子也相继去世了,更可悲伤的是连六十岁的曾孙也不幸撒手尘寰,这时一个白发皤皤的老人,不但享受不到含饴弄孙的快乐,反而要求老来孤独无依目送自己的儿孙一个一个离他永逝,人生最难堪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了!长命百岁有时也不一定是可喜的事;况且长寿而孤苦、衰老、痼疾缠身,更是人间苦事。
长寿固然不足欣喜,死亡也不值得忧惧。一般人提到死亡,总会产生种种恐怖、可怕的想像,担心自己会上刀山下油锅,受种种的苦刑。其实如果我们了解死亡的真相之后,死亡对我们而言,就像领了一张出国观光的护照,到处可以海阔天空、悠游自在!死亡是人人所不能豁免的,对于这必然经过的大限之期,吾人应该抱持什么样的态度,才能胸有成竹、不惊不恐呢?下面我分成四点来说明:
一、从死亡的一刻说到死亡的状况
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经历过死亡,不知道面临死亡的一刹那究竟是什么情况。根据经上的描述,死亡的那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很清晰,他可以清楚地听到医生宣布他死亡的平静声音、亲人们悲伤的哭泣声音,也可以看到一群人手忙脚乱地翻动他那呼吸停止、心脏不再跳动的躯体,他心中焦急,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办完,来回穿梭于围绕在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之间,想交代他们要如何如何做,但是大家只顾悲伤哭泣,没有一个人理会他。“读者文摘”上也曾专题报导一位从死亡关头中复活过来的人,他谈及临死的感受及死后的情形说:他驾车不慎出了车祸,人和车子被撞得粉碎,救护车、医生、警察和他的家人都赶到现场来处理,这个人的神识已经离开了身体,飘浮在半空中,在嘈杂的人声里,他看到一大堆人争论不休,却仍然搞不清楚车祸是怎么发生的;他于是走过去对警察说:“我亲眼看见车祸是这样发生的……”但是警察却充耳不闻、视若无睹,旁人好像也无视他的存在,更没有人听到他的言语。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实质的身体,只是精神的存在,他发觉站在自己的形躯之外,成为身体的另一个旁观者。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在空中浮荡,并且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一条漫长、幽暗、窒闷的隧道。
一个因为头部受伤从死亡边缘获得重生的人,回忆那一次的死亡经验时说:“我最初感到头部“轰”地一声,浑然无知,接着就有一种温暖、舒适、安祥的感受。”因为离开了身体,神识、灵魂再也没有任何的障碍、负担,便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舒适感。还有人说:“死亡的刹那,我有一种非常美好、伟大、和平而又宁静的感觉。”另外有一个人则说:“我可以看到自己轻如鸿毛,自由自在地飞向面前光明的世界。”因此死亡也不完全如我们所想像的那般鬼魅阴森、不寒而栗。
佛经上说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好比乌龟背着躯壳,转化了有形的身命。有些人临死的时候,苦苦恋栈世间的七情六欲,放不下子孙家产,不想死、不肯死,好比乌龟脱壳之被撕裂、被锉刮一样痛苦。佛教不是这样,在佛教里,人死亡之后,脱离了千钧万担的躯壳,感到无比的轻松,就像“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一般飘然无,悠游逍遥。
无论智愚贤不肖,死是人人必经的过程,只是迟速有别,种类各异。显贵如秦始皇,虽然可以拥有世间一切,征服天下四海,但是也无法获得长生;高龄如彭祖,纵有八百岁的寿命,从宇宙大化来看,也不过如>>
问题七:佛教看待生死 佛教认为人没有生死。生死只是换躯壳而已。身体就像衣服一样,穿久了会脏了破了,要把它换掉。而神识,它是永远存在的。它会根据人造作善恶业,即业力,在六道中轮回。造作的善业多,就投生为天神,人,阿修罗。造作的恶业多就投生为畜生,饿鬼,地狱。我们通过修行,成为菩萨,佛。就不会受轮回之苦,得大自在。阿弥陀佛!
问题八:佛教怎么看待死亡 从佛家角度来说,死亡只是一个生命的结束转换成另外一个生命开始之前的过程。身体就像衣服一样,这件衣服(身体)不能继续使用了,换另外一件衣服(身体)继续生命。不同的是,能不能换个好身体,就很难保证了。造恶业的人来世获得的是地狱丶饿鬼丶畜生的身体,行善积德的人,来世换个阿修罗丶天人丶人的身体。佛教看淡死亡,真正学佛的人也不怕死。不过真正学佛的人的目标是出离六道轮回,不再受轮回之苦。希望我的回答能解开你的疑惑
问题九:佛家生死观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问题十:佛教怎样对生死 《 生死书》
第一次接触死亡的经验,是在我七岁左右。那时候,我们准备离开东部高原前往 中部。我的上师有一位侍者名叫桑腾(Samten),他是一位很好的出家人,在我童年时代很疼我。他的脸明亮、圆润而丰满,随时都会开颜而笑。因为他很随和,所以是寺庙中最受欢迎的人。我的上师每一天都会开示佛法、传授灌顶、领导修行、主持法会。每天终了后,我都会召集同伴做些小表演,模仿早上的一切。桑腾总会拿我的上师在早上穿过的长袍借给我,从来没有拒绝过
后来,桑腾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恶化。我们不得不延迟出发。随后的两个星期令我终生难忘。死亡的臭味像乌云般笼罩着一切,我一想起那段日子,就不期然闻到那股味道。整座寺庙弥漫在死亡的阴影下,可是,一点也没有恐怖的气氛;有我的上师在,桑腾的死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变成我们每个人的课程。
在我上师驻锡的小寺里,桑腾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他即将不久人世。我不时走进那个房间,坐在他旁边,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的脸变得憔悴而干瘪,让我大为吃惊。我很明白他就要离我们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伤孤独。桑腾死得很艰苦,我们随时可以听得到他极力挣扎的呼吸声,也可以闻得出他的肉体正在腐坏。整个寺庙鸦雀无声,只剩下他的呼吸声。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腾身上。虽然桑腾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们看得出他内心很平静,对自己也充满信心。最先我无法解释这一点,但后来我知道了它的来源:他的信仰,他的训练,还有我的上师就在身边。虽然我感到悲伤,但我知道只要我的上师出现,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他能够帮助桑腾解脱。后来我才知道,每一个修行人都梦想在他上师面前去世的福报,让上师引导他走过死亡。
在蒋扬钦哲引导桑腾宁静地走向死亡时,他对桑腾开示他正在经过的每个过程。我的上师知识精确,信心充满,和平安详,令我惊讶不已。只要上师在场,即使是最焦虑不安的人,也可以从他安详的信心中获得保证。现在,蒋扬钦哲正在告诉我们,他对于死亡丝毫不恐惧,这并不是说他对死亡看得很草率;他经常告诉我们他怕死,警告我们不要幼稚或自满地对待死。然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的上师在面对死亡时,能够这么镇定、从容、有条不紊而又出奇的无忧无虑?那个问题让我着迷不已,也教我神往不已。
我和其他女孩不一样,我一点也不喜欢回娘家。
很多人肯定觉得奇怪,大多数女孩都喜欢在自己家不喜欢在婆婆家,而我却是相反,我的想法很多人听了会觉得我很没良心,父母养女儿一场多不易多辛苦等等,还有人觉得是我的人品有问题,我不孝顺。
我和我的父母在一个城市,我没有远嫁,可我却仍不想回去我家,虽然我婆婆家是农村的,各种条件都和我家没办法比,但我宁愿去婆婆家待着,也不愿意回自己父母身边。原因就是每次回家都感到压力山大和满满的负能量。我的父母是退休工人,退休金一大把,在这个城市市区有三套房产,位置都不错,要说真的该放宽心好好度过晚年,可是因为我妈一辈子太强的心,折磨这儿女没有愿意在他们身边。
将近一个月我都没有去我妈那了,想着去看看她,她却很不高兴的样子,和她说什么都是痛苦的事——和我爸在一起相处多么痛苦,自己身上多难受,心脏,胳膊等等没一个地方舒服。我特别心疼她,我这一辈子都是为了想获得她的肯定而活着,可她却从未肯定过我,对我也不像其他妈妈对孩子一样贴心,从小对我管教特别严,她心思重,我必须比她想得更多才能小心翼翼的活着,一点也不夸张,强势的母亲剥夺了我很多权利,青春期的时候爱美,我妈却从不管我,身为一个城市女孩,每天都觉得没衣服换,一个冬天曾经就穿过一套衣服,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我妈就是如此不上心。因此我现在都特别喜欢打扮孩子,我一想起儿时我那样的窘境和自卑让我时刻铭记痛苦万分。我妈从没有照顾过我的感受,无论我多大年纪,身边又没有旁人,我有做的不合适的地方的时候,张口就骂,曾经多次当着小侄女的面说要我这闺女一点用都没有,说我没用、废物,这样的话我从小听到大。但我不敢反抗,我知道她心脏不好,我也没有顶嘴的习惯。虽然零花钱我从来不缺,但是因为自己不会照顾自己,整个青春期都觉得自己很窘迫很自卑。直到上大学后自己会买衣服,就养成了爱买衣服的毛病,穿上新衣服就自信满满,没有新衣服就要去买。但穿的过于时尚,老妈也会看不惯劈头盖脸的骂我,所以我每次放假回家都是换上旧衣服,规规矩矩的回家。
虽然我妈很霸道,但我爸向来很温和对我很溺爱,对妈妈也是千依百顺,虽说我渴望离开我妈,但一直舍不得我爸,我爸对我最好了,我的童年都幸好有他,但步入老年后,他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他不再像以前一样对老妈千依百顺,对我也冷漠很多。可能觉得我没有那么能干,给他们的太少了吧。我有两个哥哥,大哥做生意比较有钱,家里的稀罕物都是大哥送去的,大闸蟹啦,大龙虾了,香港的这个药油,那个中药了,进口的什么食品了,蜂胶了都是大哥给拿的;二哥比较贴心,看到什么小东西都惦记着爸妈,老头爱吃零食就买点花生瓜子,老太太爱吃山核桃啥的,只要看见就会买,也会给老头老太太买点经济实惠的东西;而我,入不敷出的日子,只能逢年过节给老爸老妈买衣服裤子鞋子袜子,频率很少。
可我真的尽力了,一个农村教师,工资低的可怜,还要养俩孩子,最重要的是我真的没有时间去逛,连超市都是家里缺东西才能快点去买。从小爸爸妈妈都是有目的的养孩子,他们总在说回报,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有时还会问我把孩子们养大了有什么用?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每次回去,爸妈俩人互不见面,互相躲避,一见面就吵架,甚至打起来,俩人都牢骚满腹,老太太觉得老头现在对她不好了,她觉得他指望不上了;老头觉得对她好一辈子都是徒劳,她一点也不关心他。俩人对对方都是恨,说得咬牙切齿,因为妈妈的强势不仅仅伤害了我,更是伤害了我两个哥哥的婚姻,大嫂和我妈彻底不往来,二嫂是面和心不和,一年到头也不和老人见面。我有时在想这俩人是怎样把孩子们越推越远的呢?
我的公婆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们首先夫妻感情很好,公婆对对方都很喜欢,婆婆经常夸赞公公是个好丈夫更是好父亲,我老公更是心理上比我健康不少,我有时内心阴暗,他却很坦率。在公婆家,无论大人小孩遇到什么事都是好好商量,没有吵架声,连高声调都没有。家庭的和谐,让我的小心脏感觉很安全。
其实我现在月份大了干什么都很困难,在婆婆家,哪怕是坐着,婆婆都会贴心的自然的给我递一个枕头,而在我家,我跟我妈说自己的苦楚一点都得不到任何安慰和心疼。我要小心翼翼的不停的找活干,否则心理会特别特别紧张。
我最窘迫的时候就是怀大宝的时候,老公因为工作原因和我异地,我要说是在父母这个城市,他们应该多心疼我多照顾我,可老爸当时也去了山西外聘,一个月回来一回,我都只能趁着爸爸回来我才敢回家,平常周末宁可也呆在学校的宿舍,也不回家,我一个人产检,一个人慢慢整理孩子的东西,有的时候走不动了就在路边坐坐,更是没有得到过任何照顾,我如果回去该给我妈停电动车就要去停,该干家务干家务,整个十个月她没有照顾我一点,曾经有一次我回到家看到沙发上有一双平底软底凉鞋,我以为是她买给我这个孕妇的,我多期待她是给我买的,结果我真的是想多了,她宁可给别人买,也没有愿意照顾我一次。她从来没有和我分享过怀孕生育的体己话,导致我生了孩子之后走了很多很多弯路,受了很多的罪。婆婆在老家开药店,公公也不会做饭,到我最后两个月,婆婆扔下公公来学校照顾我,给我做饭,帮我穿鞋,穿袜子,在我妈眼里,怀孕没什么了不起,嫂子们也都没受过她一点关心,家里从没有因为有孕妇就特意做点好吃的,哪怕我在学校一直吃食堂,除了爸爸回来给我烧排骨之外,我妈从来没有关心过我。从小看着嫂子难过,我也没想到我也会这样的待遇,其实比嫂子们还好点。说多了都是泪,没妈心疼的小孩,运气还好遇到了公婆一家。很多朋友听我说这些,他们都会说其实不是你公婆对你好,是你妈对你太不好了。我也理解她,她心里装的太多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了,她以为我能照顾好自己吧。
本来今天是周末,累了一周,我本来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的。可因为担心老妈去了她那,导致一天心情都很差。她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就是皱着眉头说自己干不动了,动不动就往“死”上说。怎么劝都没用,她固执得很,弄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心情糟糟的回到家,打开自己小家的门自然的冒出一句“还是自己家好”,我觉得很轻松,虽然小家不大,更不豪华,可和最喜欢的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
文 | 米粒妈
最近米粒妈又间歇性动了要二胎的念头,别问我米粒爸是怎么想的,他从来就没断过这个念头,但他也亲眼看到了我生米粒时遭的罪,经历的种种危险,所以生二胎这事儿,他从没主动提过。
但我心里知道,米粒爸特别特别喜欢孩子,每次跟朋友聚会,米粒爸都主动充当“孩子王”,大到青春期的,小到不会走的,米粒爸一个人能全部搞定。
小区里邻居每次看到米粒爸带着米粒(有时候还顺带着米粒的小伙伴)去踢球、上课,总调侃他: 像你这么能干的爸爸,只要一个孩子,可惜了
我还能说什么呢
其实我自认为是个神经很大条的妈妈了,别看我从米粒小时候就开始带着他满世界飞,给他选课、选书、辅导作业、陪玩,买买买,虽然累、虽然麻烦、虽然很多时候也焦头烂额,偶尔也有无力感,但我大部分时间还挺乐在其中的。
按说,除了我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可控外,没有什么是我俩要二胎的阻力。
但是, 一个孩子的到来,并不是家里多双碗筷那么简单,相当于全家老少三代每个人跟新成员之间都要产生新的关系和联结,甚至其他成员之间原本的默契也会被打破。
生二胎不像“今天中午吃什么”,它没有后悔药、没有回头路,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我特地紧密地安排了不少跟二胎朋友的家庭聚会。
真听真看真感受之后,我和米粒爸彻底凌乱了
上个月,米粒妈约上了N年没见的老友,当年跟我在X大附中同届不同班(其实人家是在实验班),高中我去了隔壁区,她继续留在海淀披荆斩棘,一路高歌进了北大,妥妥智商140那种,后来还去斯坦福读了博,老公跟她是斯坦福的校友。
一见面,我们就感慨,上次见她还是怀大宝的时候,这次见面,就已经拎着一大一小两个满屋子你追我赶的小“皮猴”了。
哥哥4岁半,弟弟马上2岁,米粒带着俩娃玩不到5分钟,就跑过来悄悄跟我说:妈妈,我还是去做题吧,吃饭的时候再叫我
同学的老公是一家公司的合伙人,因为临时有紧急情况要处理,把母子三人送到我家,就赶去公司了。
米粒爸在厨房忙活几个快手菜,我跟同学边看娃边聊天。
天哪~那真的是一出精彩绝伦的武打片,不用特效和替身,前一秒,哥哥把弟弟打了,后一秒,弟弟把哥哥挠了,哭声和叫声此起彼伏,中间还夹杂着妈妈的“镇压”声。
我眼睛都不够使了,深深被二宝妈妈速度处理棘手问题的能力所折服。
同学看着我,一副嘲笑我“没见过世面”的表情,哈哈,她说这是家里的常态,这种武打片每天都上演。
我竖起大拇指:真勇士!
吃饭的时候,因为我家早就没有儿童餐椅了,米粒爸就把椅子上放了个靠垫,让俩娃坐上面吃饭。同学摆手说,不用那么麻烦,然后一只胳膊拎起一个娃,把俩孩子抱到自己大腿上,左一个右一个。
米粒妈先是诱惑老二:让阿姨抱会儿吧,你看阿姨这边有肉肉。(扭头不看我!)
米粒爸再去跟老大讲道理:跟叔叔玩儿一会儿,让妈妈好好吃个饭。(不!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同学直摆手,说不用,这么吃挺好,在家也这样,习惯了。
说实话,我当时看着她,心里一阵阵心酸。那天刚见面第一眼,我就差点没认出她来。
整个人黑瘦黑瘦的,虽然涂了口红,但气色特别差。吃饭的时候,我用家里最大的碗,给她盛了满满一大碗米饭,米粒爸还跟我嘟囔:你怎么给人盛那么多,人家吃不完再不好意思剩。
我白了他一眼: 妈妈不吃饱,哪有力气带娃?
果然,风卷残云,光速吃完那一碗,米粒爸默默给人家又填了大半碗饭。
老大吃完跟米粒爸玩乐高去了,老二吃饭吃睡着了。我才算跟同学安安静静聊了一会儿。
她压低声音跟我说: 真朋友我才劝你一句,别要二胎,一个正好,我这纯属意外。
同学公婆去世的早,所以两个孩子是姥姥姥爷帮着带。之前身体好,倒是没什么,结果去年老人家身体陆续出了些状况,没法再带娃了。
哥哥上幼儿园,但弟弟白天没人带,同学只好把一岁多的弟弟送去日托。看着是圆满解决了,但这套方案真正运行起来,bug不断。
哥俩轮番生病,老公经常出差,家里阿姨状况频出,同学放弃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升职机会,主动降薪在家办公。。。还得了甲亢。
米粒妈之前在文章里感慨过, 咱们这届中年人,整日走在钢索上,头顶孩子,肩扛房贷,背后背着四个老人,手上还要端着饭碗,每天小心翼翼,生怕哪儿出了岔子,整个平衡就被打破。
一个孩子,四个老人,已经战战兢兢了。再加一个孩子?简直如履薄冰。
那天晚上我想跟米粒爸聊聊。
他知道我要聊什么,直接拿出手机,给我念了念,一个家有二胎的好哥们发给米粒爸的,长达十几屏的聊天记录。
这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跟米粒妈一样,就羡慕家里有兄弟姐妹的同学、邻居。
他们一直想要二胎,但总是犹犹豫豫,最后下定决心,真正激起他们要二胎的那个点,其实是前两年,家里老人生了一场大病,虽然后来经过手术,恢复得不错,但 那段时间的忐忑、无助、绝望,他们说是三十几年人生的“至暗时刻”。
确实,如果有个兄弟姐妹,起码在老人生病的关键时刻,有个商量的人。
虽说,咱们这一代人,肯定不能指望子女给养老,但以后咱们老了、病了,孩子真能全身而退吗?
养老,对咱们中国人来说,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社会 福利问题,我估计着,再过几十年,人类已经发展到随便去月球旅行,天天开飞机上班了,养老还会困扰着我们。
当年米粒姥姥查出癌症的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好在有米粒爸,他特别积极和冷静,一直在打电话、跑医院、联系最好的专家,查找国外相关资料。
后来米粒姥姥手术很成功,之后恢复得也很好,但我永远忘不了给米粒姥姥手术签字时,自己内心无助的那种感受。如果我有个兄弟姐妹,即便TA不在身边,我们是不是也能在精神上抱团取暖?
其实我们说,生二胎,是给孩子一个伴儿,大概率也是这种情况,就是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有个家人相互推一下,拉一把,撑过去。
但显然米粒爸的好哥们,如今陷在一地鸡毛中。那么久远的事儿,已经无力去想了
前两天开选题会,米粒妈还跟编辑部的同事们讨论了这个话题。
我说,以前都说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但现在看来, 多一个孩子,好像麻烦并不是双倍的,而是N倍的。
操心一个娃一辈子,变成操心两个娃一辈子,换来最后老了,拔管的时候,孩子有个可以商量的人,就这?
一个家有俩娃的编辑**姐悠悠地说: 麻烦是N倍的,幸福感也是N倍的呀~
她说,虽然每天回家,在楼道里就听到她家俩孩子吵吵闹闹的声音,但仍然觉得在一个家里,有两个孩子,超级幸福。
因为两个孩子给到妈妈的爱是完全不同的:女孩惦记着你,男孩照顾着你!
编辑**姐说,她每次带儿子出门,手里无论几个包,都是儿子拿着,手机落在哪了,上下出租车、进出餐厅,包有没有带全,尽在儿子的掌握之中,什么都不用操心。
女儿呢,无论走到哪,总是惦记着你,只要不在身边,视频的时候,就眼泪汪汪地表白:妈妈,我想你了!
因为编辑**姐经常吃巧克力饼干,女儿有一次问她:妈妈你怎么总吃巧克力啊?她就随口那么一说:我喜欢吃啊!结果,之后无论幼儿园还是兴趣班,老师只要奖励了巧克力豆,她就会用卫生纸小心翼翼地包起来,悄悄带回去给妈妈。
米粒妈全程星星眼,太馋人了,这又来骗生二胎来了,哈哈~
其实看了这么多二胎家庭,有鸡飞狗跳的日常,也有各种温馨的小确幸,我还是不能确定,到底要不要二胎,毕竟生二胎的四种结局,哈哈哈哈
要不要二胎,其实跟要不要结婚、要不要孩子没什么本质区别,你永远没有准备好的一天。
而且,艰辛也好,幸福也好,永远是冷暖自知,别人感受不来。
(养孩子,一点甜头就让老母亲晕头转向)
你说养孩子幸福吗?绝大多数时间都在操心,但即使只有1%的时间是幸福的,那种幸福感的重量和厚度,足以支撑你99%的灰霾时刻。
二胎应该也是如此。
不过,米粒妈想说,不管要不要孩子,要不要二胎,坦然地接受自己的决定,潇洒地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要去后悔,要知道,你所做出的任何决定,一定都是当下你所能找到的最优解。
一胎也好,二胎也罢, 一个家庭的幸福感,跟孩子的数量无关,只跟父母给予的爱有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