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8年11月8日至11日
在成都平原西部的
“蜀之望县”的大邑
在杜甫笔下的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地方
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余陶子
相约在这里
一起探访这一方乡村教育的别样风景
一同完成学陶研陶践陶的年度叙事
一道憧憬有着无限可能的教育美好明天
尽管时值初冬
天气已经有了丝丝寒意
但是在这里
却春意荡漾,暖意融融
每一个与会者
都有着教徒膜拜宗教那样的虔诚
都有着哲学家仰望星空那样的深邃
都有着初恋者对待初恋情人那样火热的情怀
他们都是为传承行知思想而来
都是为自己的内心丰盈而来
都是为孩子们的幸福成长而来
都是为教育的改变而来
都是为探寻一方教育的美好而来
当双脚踏入这块神秘的土地
当大邑教育这清新的空气
被吸纳进每一个到来者的肺部
当大邑教育的一切
映入到每一个与会者眼帘的时候
让我们,让大家
都感受到了
她的美丽
她的温度
她的温润
她的美丽
在于校园的环境之美
在于校园的书香之美
在于校园的文化之美
在于校园的课程之美
在于校园的课堂之美
在于校园的活动之美
在于校园的各美其美
在于校园的和而不同
在于校园的美得其所
在于校园的美美与共
她的温度
在于校园弥漫的不只是冰冷的分数
在于校园流动的不只是严酷的制度
在于校园传递的不只是喧嚣与浮躁
在于校园充斥的不只是功利与焦虑
而是在于
每一张笑脸的灿烂绽放
每一个生命的有枝可依
每一颗心灵的恰切安顿
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尽情张扬
她的温润
在于她的肌肤——乡村
乡村
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故土
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共同精神家园
就是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就是那个令人魂牵梦莹的地方
就是那个不知寄托着人们多少梦想的地方
不置可否
在当下的语境
有很多的乡村
却因乡村学校的没落而没落
却因乡村教育的凋敝而凋敝
大邑
却始终不忘乡村
用良知、责任与使命
坚守着乡村教育
让每一所乡村学校
都充满着美好,彰显着温度
让这里的乡村孩子
都能够留下乡音,记住乡愁
都能够传承乡绪,扎下乡根
这里的每一所乡村学校
每一个乡村老师
便是烛照乡村的庠序之光
灯光虽然微弱、斑驳
却温馨而温暖
感叹大邑的学校更像学校
惊叹大邑的教育更像教育
慨叹大邑的乡村更像乡村
更令我们钦佩的是大邑的教育人
他们对教育是那么用心
那么虔诚,那么执着
他们一切的用心与努力
他们所有的付出与担当
不只是走出了一条大邑教育发展之路
更让人有理由相信
大邑孩子的学习生活
会因大邑的教育而幸福
大邑教育人的人生
会因大邑的教育而有意义
大邑的乡村
会因大邑的教育而充满活力
大邑这方土地
也将因大邑的教育而更加美好
两三天会议
毕竟短暂
六条线路18所学校半天的参观
也毕竟管中窥其一斑
师生的艺术展示与展演
仍毕竟是大邑艺术教育海洋的一朵浪花
专家精彩报告的解读与点评
更毕竟只是触碰到了大邑教育宝藏的一角
这一次在这里的相遇
我们的一切初衷
当然仅仅是给教育的湖面
抛下一块石子
只希望
能够泛起一丝教育的微澜
能够荡起一圈圈教育的涟漪
我们所做的一切
旨在给教育的江河扔下一尾鲶鱼
或许只期待
能够搅动教育的一池春水
能够激起教育振兴的一波春潮
人生需要出发
教育也需要出发
让我们以一颗虔诚的心
从这里出发
从现在出发
带上心的火种
带上美好的期盼与回味
带上在大邑满满的情意与收获
阔步前行,步履轻盈
且珍且惜,且歌且舞
将心的火种
燃烧成熊熊的火炬
将心的希望
挥舞成教育美好的画卷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
在不久的将来
将诞生出像大邑学校一样
更多的美丽而有温度的学校
将诞生出像大邑乡村一样
更多的美丽而有温度的乡村
将诞生出像大邑教育一样
更多的美丽而有温度的教育
有那样的一天
给世界所呈现的
将是一个美丽而有温度的中国
昨天发朋友圈,分享了自己组织学生捡拾糖纸的事。捡几张糖纸,本来是轻飘飘的,因为糖纸并没有多少份量。但在校园里,任何没有份量的东西,可能都会有很重的份量。
我的分享语打的是“教育种种”——教育,是一种远行;教育,是一种改变;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是一种陪伴!这些话,都是常见的语句,我把它们组合到一起,有些矫情有点儿酸。但这些感悟和总结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有什么问题,问题一定是大家都觉得这些句子耳熟能详,有心灵鸡汤的味道。
但我的理想,却是要呼唤一种有温度的教育。然后,走进学生的内心,在最柔软的地方,刮上一场春风,下起一场春雨,让学生的成长更有生命力。
今天,我们几位同事聚到一起,做一件“傻”事,就是捐出一点儿钱,组织一个小小的爱心基金会。几位党员做在前面,几位有爱心的教育人紧紧相随。我们通过了组织的方案、章程,确定了形式,明确了年度的活动。
2020年还剩下明天一天,就要向我们挥手再见了。我们只能坐进这趟末班车里,做一件有爱的事情。当然,我们的爱心基金主要是助力学生成长。于是,我们结合实际情况,评定出2020年度“三星”:美德之星,我们评定的是李建达,他身残志坚,最需要人助,却积极助人;体育之星,评定的是赵忠义,他挥拍如剑,斩获了佳绩;学习之星,每个年级评定了一个,九年级王冬雪,品学兼优,最有感恩之心;八年级段硕然,处乱不惊,最有恒久之力;七年级高靖然,就读家乡,最有恋乡之情。
其实,捐钱和有温度,并不是等同的。但在校园里,能给孩子一份认可、一线希望、一个明确的方向,助力他们能健康成长、努力向上、心态阳光,温度不就慢慢地升上来了吗?知心姐姐卢勤曾说过: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成功。有温度的教育,就是一种播种,就是让播种的过程柔软起来,培植理想,涵养生机,萌发渴望。
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呼唤。教育,更多的是要实现对心灵的唤醒。唤醒心灵,一定要运用心灵,要让唤醒的过程,充满温情,饱含温度。因此,人们常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有温度的教育,需要涵养。育人须先育心。“亲其师,信其道。”这话说得好。所以,我们的共识是,智商高的人走得快,情商高的人走得远,逆商高的人走得实。有一个自然现象,很有教育意义,那就是母鸡孵鸡。“无它,惟以体热温之也。”教育,也应该从中借鉴一下,因为这是对生命最本真的激发。
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坚持。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生好事,很难。教育,不能仅凭三分钟热度,要有付出温度的信心,保持温度的恒心,还要有提升温度的爱心。所以,教育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时刻刻。时时刻刻,往学生心里走,你就是他们的贴心人;分分秒秒,领学生一起成长,你就是他们的引路人;点点滴滴,给学生以温暖和光明,你就是他们人生的点灯人。
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奉献。把记忆留住的最佳方案,就是想办法制造精彩。礼花绚烂,是付出的喷发;星光满天,是奉献的执著。温度是内生的力量,源于老师的心,挽起学生的心。
好吧,让我们一起走近2021年。现在,她离我们还有不到三十个小时。三十个小时之后,2020年挥手远去。当然,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温度,不妨让远行的她也带去一点,因为,前路渺远,她需要温暖!
一声呼唤,恍如流年。
教育时政热点:五育融合
1、五育并举: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是指在现代化的教育中通过重视并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五育融合:
五育融合就是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以发展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完整生命为目标,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融合,将五育中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学段的内容、知识、 思想、经验,以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有机融合为一体的实践过程。
3、五育融合的特点:
①平等性。在“育人”的目标上五育是平等的。“五育平等”包括发展机会的平等、发展过程的平等以及发展结果的平等。
②均衡性。均衡是指“五育”在数量和结构上相对平衡的一种状态。均衡性是指学生在自身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优质而健康地发展。
③关联性。“五育”之间是相互关联、五位一体的,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④整体性。“五育”是对个体成长的整体表述,分别指向“人”的道德侧面、智力侧面、体力侧面、审美侧面、劳动侧面“五维”。唯有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4、价值与意义:
①学生层面(育人价值):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提高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丰富与提升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塑造学生独特、鲜明的个性和品格,使学生成为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人。
②学科层面(教学价值):对于师生的教学与学习而言,师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系统得到了和谐、全面、自面、自由的发展,造就学生成才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③社会层面(发展价值):社会提供充足的客观条件、资源和环境保障,使学生了解社会规则,获得积极的社会态度并坚定信念,进而广泛提升社会的公正意识,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
5、五育融合的实现途径:
①首先,必须树立“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回归教育原点,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融会贯通的育人理念。
②其次,必须培养“五育融合”的育人能力。教育管理者必须制定有助于综合课程实施的策略;适时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构建以素养为依据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必须突破学科界限,提高自身的跨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
③最后,必须开展“五育融合”的育人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创新教学生态,发挥教育活动整体育人的功能。通过真实情境,实现各育教学内容的渗透融合。
特殊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融合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让残疾学生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需要,是人民美好生活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基本要求。
无论从学生人数还是班级人数来看,我国融合教育规模近年来都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同时,推进融合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融合教育体制机制有待完善,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有待改进,融合教育教师质量有待提高。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做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学教育结合。
这就要求我们把残疾少年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放在首位,对中重度和多重残疾学生通过上特殊教育学校、送去教学点等方式进行教育,努力让每一个适龄残疾少年通过教育训练掌握一技之长。
构建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体系,必须健全融合教育体系,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
扩大融合教育资源,大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残疾青少年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把残疾学生送到较高级别的学校,培养残疾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优化高等教育阶段残疾人教育资源配置,帮助残疾人获得更多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各级高校要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建立支持残疾人教育的学校政策和规章制度,保障残疾人接受优质公平的高等教育。
构建中小学一体化融合教育体系,设立融合教育项目,保障适龄残疾儿童青少年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构建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体系必须改进融合教育机制,提高残疾学生接受融合教育的质量。
依托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支持,构建和创新区域分级学习体系,构建跨部门支持的融合教育范式。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优先进入具备指定相应资源、条件的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为有班级学生和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校、班级配置特殊教育师资资源,在特殊教育资源、方法、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
有条件的特殊教育学校发挥融合教育资源中心、残疾人终身学习的作用,为残疾人提供教育服务。
设计融合教育纵横交错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融合教育管理部门进行分级管理,负责融合教育政策、战略、规划、项目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管理等。
构建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体系,必须提高融合教育合作能力,帮助适龄残疾学生接受有针对性的教育。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提供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一体化教育服务,建立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服务体系。
在实施融合教育的学校设立针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康复中心。
有条件的高校设立残疾学生康复课程,建立专门的残疾学生师资队伍。
为特殊儿童设计个性化教育计划,围绕残疾儿童和青少年的个性化需求准备教学资料、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策略选择,提供理疗、社会支持等特殊服务。
构建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体系,必须健全融合教育监督机制。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的融合教育督导体系,构建多元的督导评估网络。
建立独立的融合教育督导体系,科学设置有关机构或负责人,建立完整的督导网络,公示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指导路径,加强特殊学校情况的跟踪督导。
利用家长、关注融合教育的社会资源,开拓渠道,让其参与融合教育督导评估。
积极建设第三方融合教育督导评估机构,鼓励高等学校设立相关机构,提供研究和评估数据,加入督导评估行列,同时融合教育评估机构资质鉴定和资格准入等制度,保障评估专业性。
重视评价建设,转变以考试、考察为中心的融合教育评价方式,从强调外部监督评价走向学校自我评价自我改善。
责任编辑:曹金玥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美育是审美教学与美感教学的结合,通过教育提升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着力点,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艺术是美育最集中、最典型的形态。下面为大家带来如何加强美育教育,快来看看吧。
如何加强美育教育1一、山东省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现状
1设置的美育课程不够科学,美育教育内容也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没有时代性和实效性,这是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表现之一,而美育教育课程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直接关系。
当前,高职院校所设置的课程少而且比较凌乱,很多的高职院校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开展了美育教育工作,但是也仅止于开展了工作而已,却很少有人会关注开展的效果如何,教育监督部门也不会对美育教育进行定期考核。所以,开设的美育教育课程知识达到了教育部提出的最低标准。讲授美育课程的教师很多是兼职或者是专业艺术专业的教师,课程的内容也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他们更加注重对专业性知识或者是技巧的传授,也就是把艺术看做是一门知识或者技能去教授给学生,但是没有让学生重视美育教育的特色与追求美的过程,没有对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欣赏美的眼光和胸襟以及精神境界的培养方面不足。
2师资力量薄弱,投入的经费很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育教育的质量。
当前我国还没有建立美育学这个专业,也就没有专业的美育老师。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是由艺术类专业老师或者文学专业老师负责美育课程,因为不是专业的美育教师,所以美学基础参差不齐,艺术素质也不尽相同,教学能力同样有所差异,那么就可以预测美育学课程的教育质量了。美育教育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美育课程也不是一个讲桌、一个粉笔、一个教学PPT就可以的。美育课程应该以物质为基础,应该投入足够的经费去完善美育教学设施。例如,多媒体功能教室、音乐欣赏教室、练琴教室等等,但是当前的高职院校更加重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并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去建设这“不算重要”的美育教育。
二、高等院校美育教育的对策分析
对于美育的教育和培养上无法达到统一的模式。针对高校之间的差异性,在实际的实现过程中采用的范式也就不同。不过总体来说,美育在所要营造的氛围内容主要有:思想的转变;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加强课程的设置;资金投入力度增加;第二课堂逐渐丰富;美育论坛的开立及校园环境的美化等。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美育教育频繁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1确定要树立的美育教育理念应该具有功能高、内涵多、整体性和全育性
美育是一种对人的整体性的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如各种艺术和美的具有实际内容的审美活动或者是接受一些中介的美感体验,美育是对人的教育,同样也对整个人的综合素质十分关注,要对人的审美能力提高,还要陶冶人的性情。美育实际上还追求和谐、真善美的人格方面的教育,对于人的综合素质及独特性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都有所关注,是以提高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和人生价值为目标的教育。
2建设完善的美誉教育体系
美育教育所包含的教育领域很广,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所以要在每个环节落实好教育工作,包括管理、后勤和教学中,并且所有部门都要在美育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将优势积极的发挥到工作中,但是美育教育不是意味着开立几门课程,美誉教育是贯穿融合于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以一种学科的形式在所有环节和方面中体现出来。高校教师应该不断发现和研究教学中审美点,并且采用合理的方式传达给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开放的并且具有互动性的美育教育体系。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美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进行文学、艺术、音乐欣赏和艺术创新活动,进行以美育作为中心思想的研究性讨论,开展社会调查、文艺采风等活动。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美育
教育的过程就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是依照美的规则进行下去的。老师应该对自己的教授对象了解并且熟悉,掌握这个规则,才能更好地进行美育教学。老师在进行教授知识、提升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当老师把这一规则与教授统一在一起的时候,就达到了创造美的目的,实现了美育渗透。
4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育教育不单单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歌唱、舞蹈等这些艺术技能,更应该重视的是文化内涵,应该对学生的人生境界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建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追求美的生活。艺术的实质是美,传授艺术应该与艺术的美融合在一起进行,不应该把艺术创作只是看做需要传授的知识去教授。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学校管理人员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并认真总结经验,促使美育理念融入到整个教育工作中。
5教师言行渗透美育
对于教师来说,要逐步提高审美观,对师德风范进行改善,教师的言谈举止中要为学生渗透无声的美感。还要求教师不断对自身的品德和修养增强,力气完美的人格,这样才能影响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钦佩的感情,并潜移默化受到教师的感染。
6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要逐渐的加强校园文化改善,为学生提供积极乐观的氛围。从根本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属于隐性的授课方位,对学生的教育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比较关键,绝对不能忽视。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两个无形教育方面,也就是硬环境和软环境。校园的设计、美化和绿化等都属于硬环境。一所新颖别致的校舍院落,能体现出设计者的美育构思,学生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各种美,必然会心旷神怡,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组织建立各学生社团,引导其健康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美育讲座、美育学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而广泛地参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进行美育教学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人文素质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能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同时又不失创新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如何加强美育教育2虽然人们常说:“爱美是人的天性”或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事实证明,有“爱美”之心,并不等于就有了美学修养,更不意味着真正了解美。作为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责无旁贷的。可是,做起来却很不容易。
一、初中生“美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家庭教育对“美育”的认识不够。家庭美育是美育的基础,家庭美育实施是一个逐步熏陶、潜移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将贯穿人的一生。偏偏“美育”的缺失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对“美育”的认识不正确。比如,认为“美育”不如文化课成绩重要;认为“美育”就是培养孩子的特长;认为“美育”就是美术;家庭美育由于受家长自身文化知识、美学修养、艺术趣味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因而各个家庭间的美育活动相差很大。
2学校教育对“美育”的重视不够。学校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在教育中缺少了美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学校美育工作,沦落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这主要表现在,应试教育几乎完全挤走“美育”的应有地位。
3教师对“美学修养”的重视不足。美育既不是凭空进行的,也不是仅靠说教所能奏效的。学校美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以及剪纸、版画、地方舞、手工制作等,除了各艺术部门教育外,它多半是渗透在各种教学中进行的,比如,数学、物理等科目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能力,政治可以培养学生体会社会之美,体育更是能直接让学生感受人体的力与美。可是,除了美术和语文课之外,又有几个老师有意识的培养过学生对这些美感的感知能力?不是教师不给学生这方面的教育,而是,教师自己也没注意过,大家的注意力都停留在文化成绩上。
二、本人在“美育”方面的有效尝试
1从学生的外貌入手,提高学生的环境美意识。初中生到了青春期,从生理到心里成长极快,可伴随而来的还有“青春痘”。抓住学生爱美的心里,从“青春痘”如何防治入手,抓本班学生的个人卫生和班级卫生建设。培养学生维护自己整洁美丽的外表,和美好环境的意识。效果比以前的罚做卫生,写检查好的多。学生愿意接受,而且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不仅脸上的“痘痘”少了,班里乱丢垃圾的现象也少了。
2从学生的形体入手,提高学生的身体美意识。初中生在青春期身体长得很快,可随之而来的还有肥胖,或者瘦弱等问题。利用学生爱美的心里,让胖的学生动起来减肥,让瘦的学生动起来健美。
3从学生的穿衣打扮入手,提高学生的形象美意识。初中生随着身体的发育,对自己的外表更加在意,尤其是在穿衣打扮方面。可是他们并不是很懂发型和服饰要如何搭配,只是厌恶穿校服,喜欢穿奇装异服。个别女生还喜欢化妆,涂抹指甲油,打耳洞什么的。为此,可以专门上网查找相关的知识和,并向有经验的专业人士请教,经过前期认真细致的准备,给学生讲讲“脸型与发型的关系”“身材、色彩与服装的搭配”的内容,使学生在穿着打扮方面有了高一级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美学修养。
4从学生的言谈入手,提高学生的语言美意识。初中生在接受语言方面,容易受到家庭以及电视、网络传媒的影响。对新奇的说法尤其偏好。可是流行语中有很多是“污言秽语”,听起来不堪入耳。为了让学生“净口”,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发现用激励的方法比惩罚的方法更有效。比如评选“语言美之星”。
5从学生的身边人入手,挖掘心灵美的素材。以往讲到模范人物时,都习惯于讲高大上的例子。可是,那些人物离我们学生的生活太远,感触没那么强烈。不如让学生长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身边找美好的心灵。自己的同学,老师,家长中,一定有可以学习的榜样,或者在自己身上找闪光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己,塑造自我。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也许美好早就种在心里了。“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在进行美育的过程中,我一直不断的反省、充实、提高自我,让自身变得更完美,这样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指导。美是一生的追求。让学生都在老师们充满美的教育中变得“美”起来!
如何加强美育教育3一、以美辅德
通过美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美育与德育是互补的,从实质上看,德育是一种规范性的教育,它侧重与人的思想意识、良知等理性的层面;而美育则着重对人精神的激励、净化、升华,对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的培养十分重要。
审美教育是一种情感的活动,是作为个体知、情、意的中介而发挥其教化作用的。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所无法做到的。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美育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道德行为修养至关重要。
二、以美益智
美育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美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正确地实施美育,对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和思维能力都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里结构,这样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成为一种智慧。
三、以美健体
学校美育能促进小学生体质健壮,体型健美。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人不仅应当健康,而且应当俊美,同时美与健康,与机体的和谐发育不可分。作为健身强体的手段,体育运动是我们教育方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全面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在运动和愉悦中塑造健康、完美的人体。
人因为健美的体魄而自信、乐观。小学生的发展更是如此,例如美的姿势,不仅有助于学生内脏的和谐运动,而且有助于气血精神的舒顺调和,我国古人相传的“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的人体基本姿势的要求,正是看到了美的形式。
综上所述,美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然而,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美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仍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我们应该更进一步将美育贯穿到德、智、体诸课的教育中,寓美于教育中,使德育不只是说教,智育不单是灌输,体育不只是机械的动作。这样的小学教育才能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如何加强美育教育4一、按照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发育规律设计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随时而化,循序渐进
职业学校国民教育系列中属高中学段,这个学段学生的年龄、心理、认识水平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不同的年级又有所不同。因而美育教育的目标及方法要在尊重学生心理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分阶段有所侧重,使美育能力一步步地落到实处。
(一)一年级学生的美育教育应以培养审美感知能力为重点目标。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为审美感知做好知识上与理解能力上的铺垫。虽说审美教育是形象教育,可以诉诸直觉,可这种直觉不等于肢体触觉的那种直觉,而是一种在长期的关于美育的知识学习、技能演练、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是“理解之后更深刻的感觉”。所以知识和理解能力上的铺垫是必要的。比如我们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往往是先介绍时代背景、疏通文字、把握意象特征等,从对感性形象的初步认知逐步上升到对美的体会。其次,启发学生主要在听、读、说中驰骋想象,感知其中的美。美育的特点之一是形象性,它是在用具体生动的美的事物诉诸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引起一系列的审美心理变化而逐步完成的。美文可以利用优秀的录音,比如“听”配乐朗诵,听那《雨巷》,缓缓的韵律,淡淡的忧伤……合辙押韵的诗歌可以反复诵读,比如“读”《死水》,在反复诵读中感受闻一多诗的音乐美、绘画美还有建筑美……意象美好的作品可以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说一说,比如“说”《再别康桥》中云彩、金柳、青苔、清潭、星辉的意象特点,在“说”中体悟其中的美。学生在听、读、说中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加深审美感受、积累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二)二年级学生,加入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应用中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已经适应了高中语文学习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与认识能力的二年级学生而言,除了进一步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外,引导学生在探索与应用中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以收到一石三鸟的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探索中发现美、感知美审美的愉悦性给美育带来了两个特点,一是采取自觉自愿的自由方式进行,二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完成。受教育者不是被动地受支配的教育对象,而是主动积极地去获取教育的主体。美育过程是一个自由自觉的教育过程,是一个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思想进行自我运动的过程,这与探索能力的培养是相契合的。《礼记大学》中“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即“格物致知”,诚然不错,我们可以借此说“致美在格物,格物而后美至“,即可以说“格物至‘美’”。教师采用质疑法、讨论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讨论黛玉的美,美在哪里,有的说行为美,懂得谦让,步步留心,举止文雅;有的说语言美,从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说话时总是适时适度,言语得体;有的说外表美,美的服饰美的容貌……学生在探究中享受到了美,愉悦了心情,也激发了探索的乐趣。
2、应用中创造美创造美是在发现和感知基础上的具体应用。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学生也有适应现实生活和自我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而美育的实践性正可以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中得以体现。《文心雕龙》: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美本身就是在实践中创造的,人的美感也是在实践中获得的。同样,美育也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在实践中完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表达应用能力培养就是实施美育的最好的实践。语言文字的运用形式灵活多样,文体多样,风格多样,内容会涉及各个领域,只要有沟通就有语文的用武之地,让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更有可以利用的感性基础,比如面对优美的景色,可以写散文,可以创作诗歌,可以设计成剧本的背景……这样学生的创造的美可以是形式上的,更可以是内容上的。写作教学中,更能突显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一年级学生能把握写作的基础等级,二年级学生可以在发展等级上有所突破,也是他们高中学段创造性想象能力处于顶峰状态之时,因而在美的创造上往往表现突出。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美,发现社会美,之后用美的形式创造美的形象、美的意境。例如,布置学生以“选择”为题目写作文,学生联想到泉水宁可粉身碎骨也选择了瀑布,那是一种悲壮美;落花选择化作春泥,那是一种奉献美;再联想到辞官归隐的陶渊明、弃医从文的鲁迅以及瓦尔登湖畔小木屋中的梭罗……美不胜收。
二、发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美育素材,找准载体,润物无声
审美主体要与审美客体相适应,才能收到美育的最佳效果。如在古诗学习中进行审美教育应侧重在诗的形象美与意境美上。学习《山居秋瞑》,启发学生想象那清幽的意境:雨后的青松、清亮的明月、淙淙的流水……那闲适的生活:竹林深处的笑语、提篮而归的浣女,莲叶下的小船……美好的景致,惬意的生活,体会作者那种“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心境。审美教育的宗旨,就是要开采美的矿石,播下美的种子,酿造美的甘泉。而教育内容不同,美的载体就不同,方法自然不同,使美育与智、德自然融合,则学生所受到的美的熏陶是润物无声的,是真正愉悦的,是对智育、德育有促进作用的。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定要一以贯之,这是不能敷衍或动摇的,因时因材的“变”是为了让它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