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不是的,发现尖锐湿疣后建议您尽快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主要是性传播,是尖锐湿疣的主要传播方式,当与尖锐湿疣患者或者尖锐湿疣带菌者,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就可能传染该病。大家平时一定要洁身自爱,避免不良性行为。
治愈尖锐湿疣的关键在于去除患者体内的病毒,而不仅仅是依靠传统疗法去除患者表面的疣体。目前大多数疗法都只能起到缓解患者病情的作用,并不能有效达到根治的目的。所 以您在选择疗法进行治疗时,一定要认准科学的疗法。祝您早日康复!
您好!
之前好像回答过您这个问题的,或者您和那位病人的情况相似吧。
由于病毒很容易变异,而且病毒不像细菌那样好治疗,建议您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注意生活方式改善,可能需要一段时间(可能需要两三个月以上)才能转阴的。
早期流产原因多而复杂,目前医学科技发展有限,50%流产查找不到明确原因。但医学统计显示,改善生活方式、规律生活、合理营养、避免有害环境后,夫妇早期流产率会明显降低。虽然还是有不好的风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淘汰掉的都是不好的孩子,你们最后会有一个好孩子的。
关于孕前准备:女方卵子生长周期约为80天,也就是说当月排的卵,两个多月前就开始生长了;男方的生精周期是三个月,所以双方最好都从准备怀孕前三个月开始准备。你们可以从调整生活方式入手开始准备。比如双方每天喝白开水2000-3000ml,帮助排毒;每天保证晚上10点到凌晨3点的入睡时间,尽量不要熬夜,晚上是休养生息的最佳时间;注意补充新鲜蔬菜水果,帮助增强抗氧化能力;尽量戒烟酒,避免有毒有害环境;女方孕前3月和早孕期3月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等等。女方孕前最好检查一下torch等优生检查,正常的再怀孕。
孩子都是天赐,他(她)会在适当的时候来到您身边的,现在您可能还需要耐心等待。
祝您健康好孕!
(陆小溦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017检验医学知识要点集锦
172 肾素由肾小球旁器分泌,是人体最强的升压物质,也是让肾上腺释放醛固醇的主要刺激物。
173 垂体激素均为多肽或糖蛋白。
174 HCG、TSH、LH、FSH均由α,β两条多肽链亚基组成。且它们的α链高度同源性。
175 生长激素(缺乏得垂体性侏儒症,GH)的促生长作用必须通过生长调节素(SM)的介导作用。SM-C及SM结合蛋白测定因其不跟GH的分泌而波动,故单次即可了解GH功能状况。
176 催乳素瘤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的,好发于女性。
177 所有性激素都是类固醇。
178 睾酮代谢物为雄酮是17—KS的主要来源,雌二醇(生物活性最强的天然雌激素,女性早熟指标))和雌酮代谢物是雌三醇,孕酮(确证排卵)代谢物是孕烷二醇(黄体功能指标)。
179 测定早晨的睾酮(男青春期10—20,成年期:300—1000)水平可以对男性睾酮水平下降作出最好评价。
180 GNRH兴奋试验主要检测腺垂体促性腺的贮备功能状况。
181 可以引起性功能紊乱的性激素合成酶有:C—17,20裂链酶,17—B羟类固醇脱氢酶,5A—还原酶。
182 聚丙烯酰胺电泳普遍用于分离蛋白质及较小分子核酸。
183 琼脂糖电泳适用于分离同工酶及其亚型,大分子核酸。
184 等电聚焦电泳适合分离分子量相近而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组份,分辨率最好。
免疫学
185 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186 标记免疫技术应用最多,自动化是免疫学检验发展趋势。
187 抗原的表位至少有二种方式:顺序或线性表位,三维结构的构象表位。
188 天然抗原绝大多数是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189 超抗原被T细胞识别时虽然要与MCHII类分子结合,但不受II类分子的限制,可以直接活化T细胞而且效率高。
190 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CL,CH1是遗传标记所在,CH2有补体结合点,CH5能固定组织细胞,CH3和CH4还参加I型变态反应。
191 免疫学中常用木瓜蛋白酶或胃蛋白酶水解Ig分子,木瓜蛋白酶水解为2Fab+Fc,而胃蛋白酶水解为F(ab)2+nFc。
192 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有:同种型(正常个体都有)同种异型(只存在同种的某些个体中)独特型(某一个体独有的。独特性网络在免疫应答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193 天然IgG分子无活性。
IgM:五聚体,为天然凝集素和冷凝集素,是B细胞膜上主要表面膜Ig,激活补体能力最强。
IgG:单体,电泳最慢,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至少要两分子。
194 01ml的2-巯基乙醇能破坏IgM但不破坏IgG,用此方法可以区分它们。
195 母乳中的分泌型IgA提高了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常称为局部抗体。
196补体激活经典途径的固有成份按激活先后顺序为C1,C2……C9。旁路途径直接从C3开始激活。
197 C1由C1q,C1r,C1s,三种组成。灭活的补体在片在符号前加i,有酶活性的上加一横。
198 补体大多是糖蛋白多属β球蛋白,但C1q,C8是r蛋白,C1s,C9是a球蛋白。
199 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多,C2含量最少。
200 替代途经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
201 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方式:吞噬调理;免疫粘附;免疫复合物抑制。
202 编码人C4,C2,B因子的基因在第六染色体短臂上与MHC的基因相邻,命名为III类组织兼容性基因。
203 产生补体主要是肝细胞、巨噬细胞。
204 已发现的归巢受体有:CD44,LFA-1,VLA-4,MEL-14/LAM-1等。
205 CD2表达于全部T细胞和NK细胞表面,CD3表达在全部T细胞。
206 CD4+T:又称辅助性T细胞;CD8+T:又称细胞毒性T细胞。
207 SIG的功能是作为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可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内摄处理。
208 MHCII是递呈细胞(AC)递呈抗原的必须物质,是递呈细胞(有单核吞噬,树突状,B细胞)的标志。
209 明确的白介素有15个,IL-2主要由T细胞(CD+4)受抗原或丝裂原刺激后产生。
210 II型干扰素又称免疫干扰素或IFNR,主要由T细胞产生。
211 肿瘤坏死因子:TNFa:由细菌脂多糖活化的单核细胞产生引起出血坏死也称恶病质素,TNFb:由抗原或丝裂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有肿瘤杀伤和免疫调节功能又称淋巴毒素。
212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糖蛋白,主要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也可由肝和巨噬细胞产生。
213 人类MHC称为HLA复合体,位于第六对染色体的短臂上。其多态性为复等位基因所致,当群体中位于同一位点的等位基因多于两种时为复等位基因,HLA的遗传特点:单倍型,共显性,连锁不平衡。HLA是体内最复杂的多态性基因系统。
214 I和II类MHC分子是引起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抗原。
215 当抗原递呈细胞向免疫活性细胞递呈抗原时,免疫活性细胞在识别特异性抗原时,必须识别递呈细胞上的MHC抗原称为MHC限定性。
216 抗原—MHCⅡ类分子复合物与CD4+T细胞受体结合;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与CD8+T细胞受体结合。以上结合是使Th细胞活化的首要信号。
217 细胞免疫的效应方式有:细胞毒,迟发超敏。体液免疫以血清中有循环抗体为特征。
炎症细胞有:中性、肥大、嗜酸、嗜碱、血小板、内皮细胞。
炎症介质:血管和平滑肌收缩介质、趋化因子、酶类、蛋白多糖。
免疫炎症类型:IgE介导,免疫复合物,细胞,皮肤嗜碱细胞型。
218 抗原抗体结合基于结构互补与亲和性,由一级结构决定。
219 抗原抗体结合力有:静电吸引、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
220 常用佐剂有:氢氧化铝,明矾(弗氏)是目前动物免疫中最常用的。
221 抗血清常见保存条件:4度保存;低温保存;冰冻干燥保存。
222 抗体特异性纯化有:亲和层析,吸附法。
223 脾淋巴细胞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和能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骨髓瘤细胞则可无限分裂既永生性。
224 细胞融合的选择培养基有三成份:次黄嘌呤(H)氨甲蝶呤(A)胸腺嘧啶核苷(T)称为HAT培养基。
225 补体结合试验中5种成份分三个系统(反应,补体,指示),结果判定以不溶血为阳性。
226 常用的标记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为邻苯二胺,四甲基联苯胺(常用));碱性磷酸酶(底物为磷酸酯)。
227 酶标抗体制备常用 二醛法 及 过碘酸盐法。
228 RIA(放免)核素标记抗原,竞争抑制,2-3个数量级,标记物限量。
IRMA(免疫放射)核素标记抗体,非竞争结合,3个数量级以上,标记物过量。229 常用的荧光素有:异硫氰酸(FITC);四乙基罗丹明(RB200);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藻红蛋白(R-RE)。
230荧光标记蛋白的常用方法:搅拌法和透析法。
荧光抗体鉴定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的结合率,大于1:16为理想,一般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活细胞染色的以24为宜。
23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以镧系元素(如:铕)化合物为荧光标记物。
232 偏振免疫测定的偏振波长是485nm(蓝光)。
233 发光免疫技术:生物发光:荧火虫荧光素;化学发光底物有:氨基苯二酰肼类主要为鲁米诺及异鲁米诺衍生物、哑啶酯类;电化学发光底物为三联吡钌、三丙胺。
234 双抗体夹心法的质控点最好是相应抗原。
23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的分层液常用:Ficoll(由上到下为血浆,单个核细胞,粒,红)和Percoll(由上至下:死细胞,单个核细胞,淋,红,粒)。
236 纯淋巴细胞群的采集有:黏附贴壁法,吸附柱过滤法,磁铁吸引法。亚型的分离法有:E花环沉降法,尼龙分离法,亲和板结合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法。237 淋巴细胞活力测定常用台盼蓝染色法,死细胞为蓝色。保存时二甲亚砚为保护剂。
238 植物血凝素(PHA)刀豆素(CONA)刺激T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法(分别计数淋母,过渡性淋母,核有丝分裂相及成熟小淋,前三者为转化细胞,计200个,算转化率)、核素法。
239 SmIg(膜免疫球蛋白)是鉴定B细胞可靠的指标。
240 B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直接法只能检测IgM生成细胞,其它用间接法,即在脾细胞和SRBC混合时加入抗Ig抗体)。
241 测定人NK细胞活性多用以K562细胞株为靶细胞,测鼠NK细胞活性则用YAG细胞株。
242 嗜酸粒细胞活化产物的测定:产物有:阳离子蛋白(ECP),主要碱基蛋白(MBP),X,EPD,EDN等,其中ECP毒性最强因而认为是嗜酸的特异性标志。
243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免疫病理类型有:免疫复合物,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质抗体。含有新月体的肾小球数目和比例是该病的关键。
244 自身免疫病(AID)的特征:高滴度自身抗体,病理特点为免疫炎症损伤与抗原分布一致,能建动物模型。
248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重症肌无力(MG)具有诊断意义。
249 抗核RNP抗体:为MCTD(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诊断指标。
250 抗SSA/抗SSB抗体:为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指标。
251 抗Jo-1抗体:多发性肌炎(PM)患者常为阳性。
252 抗Scl-70抗体: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症(PSS)的诊断指标。
253 内风湿性关节炎(RA):自身抗体有RF、抗角蛋白抗体(AKA)。其中AKA为RA的确诊指标,而RF为初筛指标,因为RF还可出现于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54 Farr法测定dsDNA抗体的特异性高,为公认标准法,当抗dsDNA抗体结合率大于20%时对SLE有意义。
255 多发性骨髓瘤(最常见免疫增殖病)以IgG型最常见;IgM型容易引起高粘滞血症;IgE型罕见,且易并发浆细胞白血病;轻链型易并发肾功能不全。
256 重链病类别常见γ链(IgG),α链(IgA),μ链(IgM)三型。
257 原发性B细胞缺陷病类型:全Ig缺失(BROTON病,女带,男患病,最先考虑测Ig浓度,CD分子,SmIg);部分Ig缺失;Ig正常但无抗原反应。
258 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易并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T细胞缺陷常同时伴有体液免疫缺陷。
259 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的预后最差。
260 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以补体缺陷发病率最低。
261 只有感染了乙肝才能感染丁肝。
262 艾滋病T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可发现T细胞绝对数下降,且以CD4+T淋巴细胞下降为主,CD4+T/CD8+T小于1。检测的抗体主要是P24,GP120。
263 CEA大于60μg/L时可见于结肠、胃、肺癌。手术6周后CEA水平正常。
264 血清CEA结合甲状腺降钙素测定有助于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和估计。
265 AFP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标志。PSA是前列腺癌特意的指标,
266 糖类抗原有:CA125:上皮性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CA15-3:乳腺癌;CA19-9:胰腺癌、结直肠癌。
267 AFU(A—L岩藻糖苷酶)是原发性肝癌的新指标。
268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是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基因有P53,RB)的标志物。
269 排斥反应有:宿主抗移植反应(HVGR)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
微生物学
270 生物学按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种是最小单位。
271 结核菌可利用甘油为碳源,梭状芽胞菌可以氨基酸为碳源,
272 流行性感冒杆菌要Ⅴ,Ⅹ因子才能生长。
273 致病性岛: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一团与致病性相关的基因组。
274 微生物超净工作台应选择垂直气流通风方式。
275 O/129抑菌试验对弧菌有用,而对气单胞菌无用。
276 杆菌肽敏感试验:用于A群链球菌(敏感)与非A群链球菌(耐药)的鉴定。
277 奥普托欣试验:肺炎链球菌敏感。
278 L型细菌特点:生化减弱;渗透压敏感,培养应高渗(20%蔗糖);染色不定,多为G-;形态不一(巨球形是特征);固定要用10g/L鞣酸不能用火焰;生长在增菌液中微浑、颗粒样沉淀或沿试管壁生长;返祖现象。
279 L型细菌常见菌落有三种:油煎蛋样菌落(L)、颗粒型菌落(G)、丝状菌落(F)。
280 原生质体与原生质球都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
281 肽聚糖的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无交联桥)。
282 磷壁酸为G+特有,分壁和膜两种。
283 细菌外膜层由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组成。细胞质内有蛋白合成地、核质(主要遗传物质)质粒、胞质颗粒,是细菌蛋白质和酶类合成的重要场所。
284 鞭毛是由细胞质伸出的蛋白性丝状物。
285 性菌毛仅有1—10根,毒力和耐药质粒都能通过它转移,有致病性。
286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菌干重的10%,DNA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
287 G+等电点2—3,G-等电点4—5。
288 细菌营养转运的方式有:离子,透性酶,磷酸酶。营养摄取的机制:被动扩散,主动吸收,基团转位。
289 嗜冷菌最适温度为10—20℃,嗜温菌为20—40℃,嗜热菌为50—60℃。
290 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以生物氧化作用而来。
291 G-菌的菌体脂多糖能引起发热故称热原质。
292 土中的厌氧芽胞杆菌是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
293 1000毫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群不过3个。
294 有芽胞破伤风菌需沸水煮三小时才杀死。
295 水中加入2%碳酸钠能将沸点提到105度,又能防止金属生锈。
296 紫外线波长265—266nm时杀菌力最强。
297 无芽胞菌一般的致死为1800—6500微瓦/cm,杀死芽胞要十倍。
298 滤菌器用于除菌的孔径是022微米,
299 高压蒸汽灭菌指示生物物种: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053)
紫外线杀菌指示生物物种: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ATCC9372)。
300 细菌遗传物质主要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
301 质粒:不依赖染色体而复制,不兼容性,转移性,指令性。
主要有耐药质粒、Col质粒(编码肠毒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
302 转位因子为存在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可在DNA中移动,主要有三类:插入顺序(最小的转位因子)、转座子、转座噬菌体。
303 遗传型变异机制有基因突变、基因转移、基因重组。
304 突变:突变率由复制的准确度,DNA发生损伤的机会,及对损伤DNA修复程度来决定。一般在106--109。
305
转化:受体菌直接提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的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爱体菌内而致受体菌基因改变,分普遍和局限。
接合: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所带的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
溶源性转换: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重组,使宿主遗传结构发生变异。
原生质融合:两种经过处理失去细胞壁的原生体混合和可发生融合后的双倍体可发生染色体间的重组。
306 基因重组可使基因再激活表现为:交叉复活和多重复活。
307 粘附素是细菌表面的蛋白质有菌毛和非菌毛。
308 毒力有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菌体表面结构,菌毛,侵袭性酶(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胶原酶等)。
细菌的内毒素一般由:脂质A(主要成份)、,非特异性核心多糖、菌体特异性多糖组成。一般7---10天后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IgG和IgM能在血中直接中和病毒。
309 医院感染大多以散发形式流行。
310 细菌分类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伯杰分类系统,也有用CDC(USA)。
311 日光灯波长约05微米。显微镜的分辩率为波长一半。
312 荧光显微镜的光源为高压汞灯。
313 抗酸染色步骤和时间:5%石碳酸复红(5-10min)—3%盐酸酒精(脱到无色)—吕氏美蓝(30S-1min)。
314 糖类发酵是鉴定细菌最常用的生化反应。
315 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应不少于三次。
316 血培养中,不能立刻接种的血标本应用SPS抗凝。
317 直接镜检2h报告,最后鉴定和药敏一般不过3天,除血外,必须在24h内预报。
318 肠杆菌科的强选择培养基(SS琼脂),弱选择培养基(EMB,麦康凯)。
319 α溶血是草绿色溶血,β溶血是透明溶血环,γ溶血红细胞不溶解,双环。
320 细菌数量达106—107CFU/ml时培养肉汤才见混浊。
321 血培养中有105CFU/ml时才能通过革兰氏染色检出细菌。
322 测定病原体的感染性最好选用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
323 冷冻干燥保存法是最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利用各种斜面和半固体加石蜡油是最常用和最简便的菌种保存方法,一般不含糖,不用液体。
324 真菌,霍乱弧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粪碱需在室温保存,而脑膜炎、淋球菌、初次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应保存于37℃。同时,每转种三代要鉴定一次。
325 AMS系统是目前微生物鉴定中最常用的自动化仪器。
326 绝大部分致病性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形态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
327 真菌的基本结构:菌丝和孢子,鹿角状菌丝仅见于黄癣菌,假菌丝与真菌丝的主要区别是它壁两边有时交叉,是由孢子延长而来,
有性孢子有:卵生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孢子有:叶状,分生,孢子子囊。
328 真菌最常用沙保弱氏培养基,最适温度22—28℃,最适PH5—6,培养4周以上,
329 真菌菌落三型:酵母型,霉菌型。
可用10%氢氧化钾加热使标本透明。
330 血清出芽试验有芽管出者为白念菌,念珠菌中仅白念菌产厚壁孢子,试管培养是真菌分离、传代、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鉴定曲霉常用察氏琼脂,以烟曲霉菌居多。
331 药敏实验:K—B法(半定量),公认的标准法,采用水解酪蛋白(M—H)琼脂,PH72,90mm内径,注入25—30ml琼脂,厚度为4mm,抗菌药片直径635mm,吸水量20微升。05麦氏比浊管相当于15X108/ml。校正后的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各药敏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距平板内缘不小于15mm。
332 对所有产ESBLS的菌株应报告耐所有青霉素,头孢类及氨曲南。
333 自泌尿道分离的肠杆菌药敏试验不报氯霉素的敏感性。
334 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化疗。至今还未发现产B—内酰胺酶的肺链。至今未发现肺链对万古的抑菌圈小于17mm。
335 定量评价抗菌药物杀菌效力的试验:主要是最低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抑菌浓度指数(FIC),<05协同作用,05—1相加作用,1—2无关作用,>2拮抗作用。
336目前院内感染主要是G-杆菌。
寄生虫学
337 宿主分类:终宿主、中间宿主、储存或保虫宿主、转续宿主。
338 寄生虫对宿主:夺取营养、机械损伤、化学毒、变应原作用。
339 寄生虫流行特点: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340 土源性蠕虫不用中间宿主,而生物源性寄生虫要。
341 蛔虫感染期2—3个月,成虫在小肠以空肠多。
342 鞭虫寄生于肓肠生活史约一个月,人是唯一传染源。
343 蛲虫寄生于回肓部。
344 钩虫的丝状蚴为感染期,成虫在小肠部可致大粪毒、黄肿病、桑叶黄。钩虫病患者常用异食症。
345 丝虫的丝状蚴寄生于大淋巴管或淋巴结内可致流火、象皮肿、乳糜尿。
346 吸虫除血吸虫外都是雌雄同体。
347 旋毛虫:成虫和幼虫在同一宿主,不用在外发育,但要转换宿主,被寄生的宿主又是中间宿主。致病分:侵入期,幼虫移行期,囊包形成期。检验以活组织检查最可靠,免疫学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方法。
348 吸虫除血吸虫(圆柱状,雌雄异体,虫卵致病最重)外都是两侧对称,
349 华枝睾吸虫(肝吸虫)卵最小,姜片虫虫卵最大,
350 肺吸虫第一中间宿主为川卷螺,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石蟹。囊蚴是其感染期,致病分:脓肿期,包囊期,纤维瘢痕期。
351 人是猪带绦虫唯一终宿主,猪或人是中间宿主。
352 人是牛带绦虫唯一终宿主,只被成虫寄生。
353 痢疾阿米巴生活史: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354 杜氏利什曼虫:感染称为黑热病,分人源型(平原型)、犬源型(山丘型)、野生动物型(荒漠型),主要的控制传染措施是防治白蛉。
355 阴道滴虫有4根前鞭毛和1根后鞭毛。
356 隐孢子虫以空肠上端感染最重,是艾滋病主要死因之一。
实验室管理
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的差。
精密度是每次测定值与算术平均值的符合程度。
系统误差决定正确度,可以校正和设法消除增加次数不能减少。
随机误差决定精密度,不能修正,但可增加次数来减小。
含有过失误差的值为异常值。
有效数字按照:四舍六入五单双的原则。
质控品到实验室后有效期一年以上。
实验方法的评价:
重复性试验:考察候选方法的随机误差。
回收试验:主要用于确定比例误差。
干拢试验:衡量候选方法的准确度形成恒定系统误差。
国际通用真空采血管颜色标志:红色:普通血清管,橘红色:快速血清管(内含促凝剂),金**:惰性分离胶促凝管,绿色:肝素抗凝管,浅绿色:血浆分离管(肝素锂),黑色:枸椽酸钠血沉管,浅兰色:枸椽酸钠血凝管,紫色:EDTA抗凝管,灰色:草酸钾/氟化钠抗凝管(测血糖时常用)
LIS:实验室信息系统。
止血带压迫最好不过1分钟。
常用流动相的极性大小是: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乙醚>甲苯>四氯化碳>环已烷>石油醚。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的是离子活度,而不是离子浓度。
脑脊液中蛋白质少,测定用考马斯亮兰染料结合法(线性差,手工多用),邻苯三酚红钼络合显色法(线性好,多用自动分析)。 ;
白塞病又叫白塞氏综合症,是以眼部、口腔、生殖器的炎症及溃疡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皮肤、血管、神经、消化系统及关节等全身多系统损害的一种慢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认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病,从中医角度来说,此病与中医上所说的“狐惑病”相似。中医认为此病“皆湿毒所为也,初得状如伤寒,或因伤寒变成斯病”,其病机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脾虚湿阻,湿郁化热,湿热蕴毒,热毒伤络;其二是气血两虚、阴阳失调;其三是血瘀;所以对于此病的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化瘀。
白塞氏病中医辩证:
1湿热火毒 口腔、外阴溃疡,溃破处颜色鲜红,灼热疼痛,甚至糜烂腐臭。两目红肿疼痛,视物不清。伴发热,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坐卧不安,口臭便秘,小溲黄赤。舌质红,舌边溃破,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2阴虚火旺 病情缠绵,口腔、外阴溃疡反复发作,疡面暗红,溃烂的痛,目睛干涩羞明,视物不清。同时见有午后低热,手足心热,烦躁不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面部潮红,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或见裂纹。舌苔薄白,或少苔,或光剥苔,脉弦细数。
3脾肾阳虚 病程迁延已久,口腔、外阴溃疡此愈彼发,久难愈合,或屡愈屡发。患处呈淡红色,疮面平塌凹陷,痛势不甚,绵绵不绝,两眼干涩而痛,兼见头昏头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倦怠乏力,面色苍白,饮食纳少,腰膝冷痛,畏寒面浮,下肢浮肿,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苔薄质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自肺吸入的氧气以及由消化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都依靠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组织。同时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其他废物也赖血液运输到肺、肾等处排泄,从而保证身体正常代谢的进行。血液的运输功能主要是靠红细胞来完成的。
激素分泌直接进入血液,依靠血液输送到达相应的靶器官,使其发挥一定的生理作用。可见,血液是体液性调节的联系媒介。此外,如酶、维生素等物质也是依靠血液传递才能发挥对代谢的调节作用的。
由于血液不断循环及其与各部分体液之间广泛沟通,故对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酸碱度平衡以及体温的恒定等都起决定性的作用。
扩展资料:
维持机体各种组织正常兴奋性需要有合适而恒定的内环境,如温度、酸碱度(pH)、渗透压及各种离子浓度等,血液对维持内环境的恒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血液中的缓冲系统(如碳酸氢钠和碳酸、血浆蛋白、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具有缓冲酸性或碱性物质的作用,使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血浆中各种无机离子的含量及其比例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尤其是心肌的兴奋性至关重要。
-血液
什么是糖基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有哪些 糖基化血红蛋白(GHb)反映4~8周前体内血糖的平均水平,并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GHb中以HbA-1c的含量最多,对其结构特点研究亦较清楚,故GHb常以HbA-1C为代表
wwwzgx尿病是影响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糖尿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患病率为40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而引起,病人血糖异常升高,脱水,迅速进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0%。
(一)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危重情况:
当各种诱因使糖尿病加重时,人体内脂肪分解加速,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大量脂肪酸经肝脏进行β氧化产生酮体,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正常情况下血中酮体很少,为2毫克/100毫升血,尿中酮体不能检出。在酮症酸中毒时,血中酮体升高达50毫克/100毫升血以上称为酮血症;尿中出现酮体,称为酮尿。酮体以酸性物质占主要部分,大量消耗体内的储备碱,逐渐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酮症酸中毒时,病人糖尿病的症状加重,同时伴有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二)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诱因:
1、糖尿病治疗不当 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降糖药突然停药或用量不足;未经正规治疗的糖尿病。
2、感染 糖尿病人并发肺炎、泌尿系感染、坏疽等感染时。
3、饮食不当 暴饮暴食或饮食不节(洁)引起呕吐、腹泻。
4、其他 严重外伤或手术后。妊娠和分娩。
(三)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
1、早期 糖尿病加重的现象如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无力。
2、病情迅速恶化 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腹痛较重,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当酮症酸中毒好转时,腹痛很快消失。
3、精神及呼吸症状 头痛、嗜睡,烦躁,呼吸深而大,呼气时可有烂苹果味,酮体浓度高则气味重。
4、脱水症状 由于多尿和呕吐腹泻引起。病人皮肤干燥,弹性差,眼球下陷,淡漠,很快进入昏迷。由于失水而出现脉弱、血压降低、四肢发冷等休克表现。部分病人有发烧现象,体温38~39℃。
5、化验橙查 尿糖�~�,尿酮体阳性;血糖显著升高,多数300~600毫克/每100毫升血(167毫摩尔~333毫摩尔/每升血),少数可达1000毫克/每100毫升血(555毫摩尔/每升血);血酮体增高。其他的化验检查都可以出现不正常,如血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钠、氯、钾离子均可降低。
6、注意与其他情况引起的昏迷进行鉴别 糖尿病人在家庭中突然出现昏迷时,大多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酮症酸中毒引起,另一种可能为低血糖昏迷,一般是在血糖低于50毫克/每100毫升血(28毫摩尔/每升血)时发生,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神志不清,但呼吸、心跳等一般情况尚好。注射葡萄糖后病人迅速清醒。在家庭中无法鉴别这两种昏迷时,应及时送医院检查后再做处理。
(四) 救护措施:
(1)应用胰岛素。这是抢救治疗的关键。必须在医院或医生指导下应用。根据病情皮下或静脉注射或静滴普通胰岛素。一般可酌情皮下注射12~20单位,再给予静滴每小时4~8单位量滴入,大多在24小时内控制病情,此时应停用其他降糖药。
(2)纠正脱水。能口服的尽量口服饮水。昏迷病人要给予静脉补液,24小时内可输液3000~6000毫升,心脏病或肾功不好的病人酌情减量。
(3)昏迷病人头侧位,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口腔清洁。有缺氧情况者给予吸氧,已发生感染的适当应用抗菌药物。
(4)详细记录病人的出入量,如饮水量、进食量、呕吐量、尿量、便量,报告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5)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情复杂、严重、发展快,在治疗前后均要进行多种化验检查,以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输液量及种类。最好将病人送至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患有勃起功能障碍(ED)的比例在50%以上。糖尿病皮肤病变
参考资料: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发病特点为血糖过多及出现尿糖。其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和疲乏等。病情严重时可引起重度失水、酮症酸中毒、循环衰竭和昏迷,甚至死亡。
养生指南:
一控制饮食:治疗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通过饮食控制,可促进尿糖消失,空腹血糖降至正常,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各种并发症。应根据病人体重、劳动强度测出所需主粮的量。每天主粮不高于250克。如再感觉饥饿时,可增加些既含有高纤维,又能降血糖的蔬菜量,如洋葱、芹菜、海带、菠菜等。蛋白质类副食品如豆制品、牛奶、瘦肉等都可食用,摄入量成人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孕妇、哺乳期、营养不良及合并感染时,每日每公斤体重12至15克;儿童为每日每公斤体重2至3克。脂肪摄入量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06至1克,总量约为50至60克。肥胖病人应少吃脂肪多的食物,每日不宜超过40克,消瘦病人可相应提高脂肪量,但原则上不能超过糖的一倍。选用各种植物油作烹调油。限制摄入脑髓、蛋黄、鱼卵、动物内脏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降低血脂含量,改善血液粘稠度,防止并发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因主食减少后,维生素B1 摄入量会不足,极易产生手足麻木等症,可给予粗粮、豆类、糙米等富含维生素B1 的食品食用。
二饮食宜忌:烟酒属辛温之品,会加重病人口渴、饮水症状,应戒烟忌酒。忌食糖,包括各种糖果、果酱、蜜饯、各种甜点心、冰淇淋、粉丝、藕粉、土豆、胡萝卜等含糖量高的食品,可有效地防止血糖增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忌食葱、姜、蒜等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少盐清淡,多食新鲜蔬菜,如冬瓜、绿豆、枸杞头、马兰头等。降糖奶粉有降低血糖作用,平时可服用,每次25克,温开水冲服。
三劳逸结合:一般病人可参加正常工作,但不宜过度劳累。要节制房事。保持精神乐观,避免精神创伤。运动可增强对糖的耐受性和降低对胰岛素的依赖性,减少胰岛素需要量,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的代谢异常。适当的运动可控制肥胖。选择慢跑、散步、练功十八法、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从短时间,小运动量开始,持之以恒。但空腹时及重症糖尿病人不宜运动,以防发生低血糖休克等疾病。
四尿糖自测:应掌握尿糖的自测方法。设备只需添置酒精灯一架,玻璃试管、滴管、长柄木夹子及试管刷各一只,一瓶复方硫酸铜溶液(又称斑氏试剂),95%酒精若干。
操作时先用滴管取试剂20滴放在试管内,再加2滴病人的小便摇匀,木夹子夹住试管,试管倾斜45度,将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1分钟,冷却后观察试管内液体颜色变化。如仍为蓝色则尿糖阴性,提示尿中无糖分。若绿色则为“+”,尿中有微量糖;黄绿色为“++”;土**为“+++”;红棕色为“++++”。从绿色到红棕色,提示尿糖量从少到多的变化。通过自测,病人可自我调节饮食量,知晓疗效,调整药物剂量。
五优生优育:据统计约有25~30%的糖尿病人有家族史。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年男
女,应避免相互婚配。糖尿病妇女的胎儿患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妇女的胎儿
的三倍。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女性患者必须在病情已基本控制后才能怀孕和分娩。
治疗糖尿病二法
茶叶中含有糖类,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只要将茶叶浸泡在冷水中,就能吸取到茶叶中的多糖类。因此,用冷水泡茶喝能控制糖尿病。
生猪胰子1条,先用冷开水反复洗,然后切成小块,再用冷水洗净,每日空腹吞服10小块(约6克),陈酒送下,连服1个月,可治糖尿病。
糖尿病(糖尿病英文简称DM,是甜性多尿的意思),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习惯称之为“三多一少”,同时伴有疲乏、无力、及精神不振,如果得不到理想的治疗,容易并发心脑血管,肾脏,视网膜及神经系统的慢性病变和各种感染,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中医称糖尿病为消渴症,认为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胃”“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其主要病机为肾阴虚和肺胃燥热,病因多为情志过极,嗜酒过度,过食甘肥以及生活无节制所致。根据其“三多”症状的轻重不同,中医学将其分“三消”即多饮为上消,多食为中消,多尿为下消。
糖尿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一、遗传因素 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二、精神因素 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三、肥胖因素 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四、长期摄食过多 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在有功能低下的胰岛素β细胞负担过重,而诱发糖尿病。现在国内外亦形成了“生活越富裕,身体越丰满,糖尿病越增多”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对糖尿病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分子生物学、电镜超微结构、免疫学、生理生化学等多角度进行控索,对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五、感染 幼年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显著关系,感染本身不会诱发糖尿病,仅可以使隐形糖尿病得以外显。六、妊娠 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多次妊娠易使遗传因素转弱诱发糖尿病。七、基因因素 目前科学认为糖尿病是由几种基因受损所造成的:Ⅰ型糖尿病———人类第六对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Ⅱ型糖尿病—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溶酶基因和线粒体基因损伤。总之,不管哪种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是因为遗传易感而发病,还是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发病,归根结底都是基因受损所致。换言之糖尿病是一种基因病。导致糖尿病的基因黑名单,已经被写进医学院的《都科书内科学》1996年第四版。 糖尿病在临床所分的两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Ⅰ型糖尿病) 多发病在30岁以下,但也可以在成年甚至老年发病,此型患者起病较晚,病情较重,容易出现酮症酸中 毒,重者昏迷有些病人通过胰岛素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个别病人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可以不用胰岛素治疗。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即Ⅱ型糖尿病) 多发于成年人或老年人,患者起病较慢,病情较轻,体型多肥胖,血桨胰岛素水平可稍低、正常或偏高,Ⅱ型糖尿病发病率很高,约占糖尿发病人数的90%左右。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 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除三多一少外,有下列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和确诊:
1、餐后2—3小时或午饭前及晚饭前常出现心慌、乏力、多汗、头晕、饥饿等症状 2、经常发生皮肤化脓性感染 3、生育年龄妇女有多次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羊水过多等病史者 4、女性泌尿系统感染反复发作,外阴经常瘙痒者 5、男性出现阳萎者 6、原因不明的四肢沉重、麻木、小腿痛或痛性痉挛 7、突然视力减退而原因不明者 8、老年人出现原因不明的昏迷、高血压、冠心病等 9、原因不明的肢端坏死者 10、过早出现动脉硬化及高血压者 11、体力虚弱、消瘦、原因不明的生长迟缓等 为什么城市糖尿病发病率比农村高? 城市居民收入较多,可能摄取脂肪与糖类的量比农村要多。体力劳动少,肥胖者增多,各方面应激广,造成糖尿病发病的机会就相应增多。另一方面,城市糖尿病患者,由于医疗、环境、自我保养等因素优越,糖尿病患者的寿命延长,携带某些隐性遗传病的机会也增多,因此,城市糖尿病的发病率比农村高。 糖尿病六大并发症 在人类的疾病中,由一种慢性病而引发出多种疾病的,糖尿病当属前首。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因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肝、肺、肾、眼、肢体、皮肤、神经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达80多种。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并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的慢性并发症,就有以下几种: 1、 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人常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血管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人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微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 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 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7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合并症。 4、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函盖植物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合并症。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5、 糖尿病性性的功能障碍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等性功能障碍,可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出现,但大多数在糖尿病症状之后出现。医学认为糖尿病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血管病变、骨盆植物神经病变有关。 6、 糖尿病下肢坏疽病变 糖尿病下肢坏疽,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发生动脉硬化,出现了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他的发生机理是: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阻塞,造成下肢或中部缺血、缺氧以到坏疽发生。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有何特点?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孕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妇不包括在内,其发病率约为孕妇的1%--2%,妊娠期发现糖尿量减低者也应按糖尿病处理。 妊娠其糖尿病有以下特点: 1、孕前未发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2、妊娠期粮尿病对胎儿的影响以自然流产,胎死宫内,早产及围产期死亡为多见,分娩巨大儿较多。
继发性糖尿病?
根据糖尿病不同的发病原因、临床原因,临床上将其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
继发性糖尿病可分为:
①胰原性糖尿病
②内分泌性糖尿病
③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糖尿病
④血液真性红细胞增生性糖尿病
糖尿病分哪些类型?
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的不同,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
1、胰岛素依赖型(Ⅰ型)
2、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
3、营养不良相关型
4、继发型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综合病症。
各种原因造成胰岛素供应不足或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使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发生紊乱,就发生了糖尿病。
随着糖尿病得病时间的延长,身体内的代谢紊乱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可导致眼、肾、神经、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5%-10%,我国的患病率已达 3%。
体重指数(BMI)
体重指数(BMI): 根据体重和身高而定的衡量人的体重高低的指数。
其计算公式为: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正常值:为20~24;如果体重指数男性大于或等于27、女性大于或等于25则考虑为肥胖。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
葡萄糖耐量异常(IGT): 是指某些人空腹血糖虽未达到诊断糖尿病所需浓度,但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血糖浓度处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
这些病人尚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以后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一般人群为高,在糖尿病防治研究上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糖尿病的原因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1胰岛B细胞水平
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
2血液运送水平
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激素类物质也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血糖升高。
3靶细胞水平
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最终使B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的诊断依据是血糖和临床症状。
世界卫生组织1985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
.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空腹血糖不超过78毫摩尔/升,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
上述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中国糖尿病网
糖尿病各常见分型特征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B细胞功能改善,B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
妊娠糖尿病
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称为糖尿病妊娠。在妊娠中期以后,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胎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糖尿病易出现在妊娠后期。若对100名孕妇进行血糖检查,大约可以发现3名妊娠糖尿病患者。为及早检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24~28周时,口服葡萄糖50克,服糖后半小时取血糖测血糖,若血糖值小于78毫摩尔/升,则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需再做100克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对于妊娠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避免高血糖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分娩3个月以后,根据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临床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表现为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糖耐量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人转变为1型糖尿病。
中国糖尿病网
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分型方案
1997年7月,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对糖尿病分型方案(美国糖尿病协会1997年分型方案)提出了建议。
一.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一)自身免疫性
急性发病
缓慢发病
(二)特发性
二.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性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三.其它特异型
(一)B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1第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HNF 1alpha(MODY3);
2第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MODY2);
3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HNF 4alpha(MODY1);
4线粒体DNA;
5其它。
(二)胰岛素作用的基因异常
1A型胰岛素抵抗;
2Leprechaunism;
3Rabson-Mendenhall综合征;
4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5其它
(三)胰腺外分泌疫病
1胰腺炎
2外伤或胰腺切除
3肿瘤
4囊性纤维化
5血色病
6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7其它
(四)内分泌疫病
1肢端肥大症
2库欣综合怔
3胰高血糖素瘤
4嗜铬细胞瘤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6生长抑素瘤
7醛固酮瘤
8其它
(五)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
1vaco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一种杀鼠剂
2Pentamidine(戊双咪)
3烟早酸
4糖皮质激素
5甲状腺激素
6Diazoxide(二氮嗪)
7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8噻嗪类利尿剂
9苯妥英钠
10干扰素alpha治疗后
11其它
(六)感染
1先天性风疹
2巨细胞病毒
3其它
(七)非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1"Still-man"综合征
2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怔
3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4其它
(八)并有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征
1Down's综合征
2Klinefelter's综合征
3Turner's综合征
4Wolfram's综合征
5Friedreich's共济失调
6Huntington's 舞蹈病
7Lawrence-Moon-Beidel综合征
8强直性肌萎缩
9卟啉病
10Prader-Willi综合征
11其它四妊娠糖尿病(GDM)
中国糖尿病网
妊娠糖尿病应选用何种运动方式
妊娠糖尿病人宜选择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如散步,缓慢的游泳和太极拳等;运动前要有热身运动,结束时也应再做一些更轻微的运动,逐渐结束;千万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如跑步,球类,俯卧撑,滑雪等。
中国糖尿病网
糖尿病是怎样一种病,在我国发病情况如何
糖尿病是一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占绝大多数,可遗传,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衡失调。
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临床上早期无症状,至症状期才有多饮、多食、多尿、烦渴、善饥、消瘦、疲乏无力等症群,久病者常伴发心血管、肾、眼及神经等病变,严重时,可引起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而危及生命,且常容易并发化脓性感染、尿路感染、皮肤与外阴瘙痒、肺结核等。
胰岛素及抗菌药是控制酮症及感染的有效药物。目前,本病病死率逐年下降,且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系并发症,但如及早预防,病情控制较好,病人寿命可明显延长,劳动力可
有些女性怀孕期身上会出现红疙瘩,还伴有阵痛等,专家介绍该情况属于疱疹,女性要引起重视。那么怀孕期疱疹是怎么回事?孕期长疱疹怎么办?下面我带你来详细了解。
怀孕期疱疹是怎么回事
妊娠疱疹病因尚未完全清楚。最早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与大疱件类天疱踏(BP)紧密相关。
有学者认为妊娠疱疹患者与其丈夫的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有关,还有学者认为是胎儿的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不同,产生抗体,此抗体再与母体皮肤发生反应所致。
妊娠疱疹因子是IgG,存表皮基底膜带上可结合C3,活化补体经典途径,引起组织损害,形成表皮下水疱。妊娠疱疹因子与HLA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HG患者HLA—D8、HLA—DR3和HLA—DR4出现频率明显增高。
HLA—DR3可单独出现在6l%~80%的妊娠疱疹患者中,但是在正常人群中出现率仅为22%,52%~53%的妊娠疱疹患者出现HLA—DR4,43%~50%的妊娠疱疹患者出现HLA—DR3和HLA—DR4。
妊娠疱疹因子可以经过胎盘传输至胎儿血液循环,并能与皮肤表皮基底膜带结合,若其量较大,则产生皮肤损害。反之,虽有沉积亦不致病。由于代谢的作用,当婴儿皮肤损害消失之后,妊娠疱疹因子在1~2个月内于婴儿体内消失。
雌激素及黄体酮引起妊娠疱疹发作,支持激素样物质能诱导妊娠疱疹因子产生或通过某些途径活化IgG结合补体,产生病变的说法。
怀孕期疱疹的症状有哪些
皮疹常出现在四肢,尤其是手和足,也可累及躯干前表面、头和颜面,但很少累及口腔黏膜和生殖道黏膜。
皮损呈多形性,瘙痒性丘疹、斑块、靶形损害、环状风团,伴明显瘙痒,以后可出现紧张性水疱和大疱,疱液清晰,有时呈环状或多环状分布。可发生在正常皮肤或红斑上,周围为明显的风团。妊娠疱疹必定会发生风团,但不是特征性皮损,风团也可发生与其他皮肤病。靶形损害不常见,但易与多形红斑相混淆。
妊娠疱疹在红斑基底上及其邻近出现丘疱疹,继之群集并形成大疱,常伴有严重的烧灼感或瘙痒,致使孕妇坐卧不安。大疱破溃后结痂,愈后遗留色素沉着。由于皮损逐渐演变,在较长时间内皮损处于不同阶段,有的皮损已接近痊愈,在其邻近又有新的皮损发生。
妊娠疱疹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偶也发现有上述皮损,与产妇的皮损相同,多经数周自愈。
怀孕期得了疱疹怎么办
对于病情轻微的患者,可外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口服抗组胺制剂。
皮肤上有大疱的患者,可使用中等至大剂量泼尼松,从而控制水疱的产生以及强烈瘙痒感。
皮损局部可适当擦拭外用药,例如炉甘石洗剂等等。对于皮肤糜烂的患者,可擦拭1%甲紫液。
可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后增加泼尼松分量,以便控制可能发生的病情活动,继而慢慢减少分量。
倘若不能使用泼尼松,用其它有效药品代替也可,例如氨苯砜、血浆置换法。
对于在生产后几个月至几年继续生成广泛水疱的患者,需进行更加积极的治疗,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值得注意的是,切勿在怀孕阶段或哺乳期间使用免疫抑制剂。
患者应需多加注意营养问题,及时补充钙剂、维生素C等等。
疱疹怎么诊断
① 发热及表现其他全身症状的小儿,如同时出现小泡状皮疹,应疑及本病。特别要重视口唇及其附近的皮肤和粘膜,如见颊内和牙龈发生小滤泡或小溃疡,更属可疑。
② 可从局部病变(包括水泡液、咽拭子、脑脊液等)在4天内分离病原毒。如无条件作病毒分离,可将水泡内容物接种于兔的角膜划痕,如检查角膜细胞涂片时看到典型的嗜酸性包涵体,可证实诊断。
③ 从疱疹或溃疡采取刮除物标本,涂片作镜检,以苏木紫和伊红染色可见典型的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也可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或电镜检查证实病原体。
④ 双份血清检查抗体对原发性感染很有帮助,一般可见痊愈期抗体滴度超过急性期水平四倍或更高。
单纯疱疹性口炎须与肠道病毒所致的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流行于夏秋季,以骤起发热、拒食、流涎与吞咽时疼痛为主,偶见呕吐与腹泻,其口腔病变主要出现在咽峡及软腭,不象单纯疱疹那样涉及颊内粘膜、舌及牙龈,因此鉴别较易。此外,还要与波及口唇和鼻孔口的传染性脓疱病、局限于外阴部的白色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等相区别。
The differential immune responses to COVID-19 in peripheral and lung revealed by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 Cell Discover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0-00225-2
影响因子: 6255
PMID: 33101705
期刊年卷:Cell Discov 2020;6 生物二区 细胞生物学 Q2 60/190
DOI: 101038/s41421-020-00225-2
生成了由200,059个细胞组成的高质量scRNA-seq数据集,该数据集表征了来自三名健康对照(HC),五名轻度和八名重度COVID-19患者的外周免疫细胞(图 1a )。 这些患者的原数据在补充表 S1中 列出。 轻度疾病患者在住院11–18天后全部cured愈出院,8例重度疾病患者中的2例死亡 ,而其他重度病例在住院12–58天后康复。此患者队列的临床过程类似于早先的报告,其中,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倾向于产生重度的症状和表现出较高的死亡率 1 , 2 , 20 。此外, 重度患者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却减少,这表明细胞因子风暴和淋巴细胞减少。
图1:来自COVID-19患者的PBMC的单细胞分析
聚类分析显示标记基因注释的29个簇和10种主要细胞类型,包括
T细胞(CD3D),
NK细胞(KLRF1),
B细胞(CD79A),
单核细胞(CD14,FCGR3A),
骨髓DC(mDC)(CD1C) ,
浆细胞样DC(pDC)(IL3RA)和
浆细胞(PC)(IGKC),
巨核细胞(MYL9),
cycling 细胞(MKI67)和
红细胞(HBB)(图 1b,c 和补充图 S1a,b ) 。
在随后的分析中不包括红细胞,并且 基于特定标记将cycling 细胞重新分为cycling T细胞,cycling PC和cycling NK细胞 (补充图 S1d,e )。
与HC相比,COVID-19患者的外周免疫状况明显失调,尤其是在重度病例中(图 1d )。
最显著的变化包括单核细胞和cycling T细胞的扩增以及NK,T和mDC群体的减少,从而导致COVID-19患者的单核细胞/ T细胞比率大大增加(图 1e,f )。 在重度COVID-19中,pDC的频率也降低了,尽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这些数据加在一起表明,SARS-CoV-2感染极大地干扰了血液免疫细胞簇,特别是在那些患有重度疾病的患者中。
为了进一步了解髓样细胞室的重塑, 作者重新聚集了髓样细胞 , 并鉴定了五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包括
CD14+经典单核细胞,
CD14+CD16+中间单核细胞,
CD16+非经典单核细胞,
DC1和DC2(图 2a 和补充图 S2a ) 。
重症COVID-19患者的髓样细胞组成与轻度病例和对照组的明显不同。 CD14+的比例与轻度COVID-19和对照组相比,重度COVID-19中单核细胞显著增加,而CD16+非经典单核细胞(与对照组),CD14 + CD16 +单核细胞(与轻度COVID-19)和DC2相比,重度COVID-19明显降低(相对于轻度COVID-19和对照)(图 2b,c )。
CD14 +单核细胞代表主要的外周骨髓细胞类型,并且COVID-19与对照之间CD14 +单核细胞的UMAP表明转录组特征受干扰(图 2b ) 。
在CD14 +单核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中, 作者发现轻度COVID-19和重度COVID-19病例与对照组相比有116和134个上调基因,而两个COVID-19组之间只有74个上调基因。相比之下,作者发现重度COVID-19与对照组或轻度病例相比分别有217和160个下调基因,而轻度COVID-19与对照相比只有104个下调基因(补充图 S2b 和表 S2 ) 。 DEGs上调的基因本体论(GO)术语包括两个COVID-19组对病毒,I型IFN和IFN-γ的反应,以及重度COVID-19中的中性粒细胞激活和能量代谢途径(图 2d )。
出乎意料的是,对下调的DEG的GO分析表明,主要在重度的COVID-19病例中单核细胞功能不足,例如I型IFN产生减少,细胞因子分泌,趋化因子产生以及抗原加工和呈递(图 2d )。作者进一步检查了与这些GO术语相关的DEG。
许多经典的IFN刺激基因(ISG)包括ISG15,IFITM1,IFITM3,MX1,IRF7,IFI27等在COVID-19患者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与中性粒细胞激活相关的基因(包括S100A8,S100A9,S100A12,CLU和RNASE2等)在重度COVID中的比轻度COVID-19和对照表达水平更高。(图 2e )。尽管ISG上调,但作者未能检测到COVID-19中I型或III型IFN的产量高于对照组。
关于下调的基因组,MHC II分子包括HLA-DQA1,HLD-DRA,HLA-DRB1,HLA-DMB,HLA-DMA等,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基因,包括IL1B,TNF,CCL3,CCL4和CXCL8,在COVID-19患者中表达水平较低,尤其是在那些患有重度疾病的患者中(图 2e )。因此,来自COVID-19患者的CD14 +单核细胞中DEG的上调反映了对SARS-CoV-2感染的免疫反应,而来自患有重度COVID-19患者的CD14 +单核细胞中DEG的下调表明了这些细胞的免疫麻痹状态。
髓源抑制细胞(MDSCs)是在炎症条件下扩增的异质未成熟髓样细胞群体,可以抑制T细胞反应 21 , 22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MDSC具有表型CD14 + HLA-DR - / LO,而单核细胞是HLA-DR阳性 23 , 24 。据报道, MHC II分子的下调,钙卫蛋白的增加(S100A8和S100A9)以及免疫抑制功能是MDSCs特征。 确实, 通过其MHC II分子(较低水平)和钙卫蛋白(较高水平)的独特综合评分与轻度COVID-19和对照中的分数相比,作者确定了重度COVID-19中的单核细胞与MDSCs非常相似(图 2f )。 在CD14 HLA-DR的水平降低+从重症患者的单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图 2g ),并且还通过其他研究报告 14 , 18 。有趣的是,作者研究中的 MDSC样评分与血清CRP,IL-6水平和嗜中性白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与血液CD3+,CD4+和CD8+T细胞计数的降低呈负相关(图 2h ) 。
总之,作者的 scRNA-seq表征揭示了COVID-19患者外周血髓室的多方面重塑。虽然COVID-19患者的cycling 单核细胞以ISG反应增强为特征,但它们几乎不产生IFN,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此外,DC的丢失和MDSC样单核细胞的出现表明它们参与了重症COVID-19患者的免疫麻痹。
备注:免疫麻痹 immunological paralysis 是在一定限度内,抗体的产量随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过多,超过一定的限度,抗体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
图2:COVID-19患者外周血髓细胞室的单细胞分析。
作者在重度COVID-19发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 8 , 9 。在这里,为了进一步了解肺单核巨噬细胞与其血液对应物之间的联系,并评估它们在COVID-19中的差异作用,作者研究了来自两名轻度和五个重症患者的成对BALF和血液样本。对BALF和cycling 髓细胞的整合分析显示了中性粒细胞( FCGR3B ),mDC( CD1C ),单核巨噬细胞( CD14 , FCGR3A 和 CD68 )的簇(图 3a 和补充图 S3a )。 巨噬细胞亚类分类标记,包括FCN1轻度或重度COVID-19患者的外周血和BALF单核巨噬细胞可分别差异表达FCN1,SPP1和FABP4(图 3b )。分析来自同一患者的PBMC和BALF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轨迹显示,血液向BALF的过程一致(图 3c 和补充图 S3b ),与预期的将外周单核细胞募集入炎症组织一致,尽管肺免疫微环境对确切分化轨迹的影响尚待研究和验证。
图3:重度COVID-19中异常激活的肺单核巨噬细胞
a 整合PBMC和BALF样本配对的2位轻度和5位重度COVID-19患者的髓样细胞数据
b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标记 FCN1 , SPP1 和 FABP4 的表达从 a 投射到UMAP 。
PM,轻度病例的外周细胞;PS,重度病例的外周细胞;轻度病例的BM,BALF;BS,重度的BALF。
c 独立分析两名代表性COVID-19患者的血液单核细胞和BALF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分化轨迹。
d Venn图显示了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比较中上调和下调的DEG数量。logFC> 041或<–041,调整后的 P <001。
e 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比较中丰富了上调基因(左)和下调基因(右)的GO生物过程(BP)术语,
f 热图显示了来自同一患者的配对血液和BALF单核巨噬细胞中所选干扰素,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基因的表达。星号表示该基因在轻度和重度COVID-19之间在BALF单核巨噬细胞中差异表达。紫色和绿色的星星表明,在重度的COVID-19和轻度的COVID-19组中,基因表达分别显著上调(MAST; P <001)。B,BALF样品;P,PBMC样本。
g 通过CBA(重度患者的BALF和PBMC之间的双向Wilcoxon检验)测量配对的BALF和血浆样本中所选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
接下来,作者进行了 cycling 和BALF单核巨噬细胞的转录组分析 ,以了解其功能状态。在DEG中,从 轻度和重度COVID-19患者中鉴定出BALF单核巨噬细胞与血液中的524个共享上调基因和501个下调基因(图 3d 和补充表 S3 ) 。如此 大量的DEGs提示外周血和肺单核巨噬细胞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 GO分析显示了BALF单核巨噬细胞中多种免疫途径的广泛激活,包括对IFN和细胞因子的反应,中性粒细胞活化和白细胞迁移,而涉及髓样细胞分化,ATP代谢等的途径则富含血液单核细胞(图 3e ) 。此外,这些比较揭示了与重度 COVID-19相关的BALF单核巨噬细胞中受干扰的途径,包括对缺氧,高温,金属离子,创伤和Fc受体信号通路的反应特别上调(图 3e ),而这些通路与肺泡巨噬细胞的功能被下调,包括脂质代谢,凋亡细胞清除和抗原呈递(图 3e )。这些路径中涉及的代表性DEG示于补充图 S3c中 。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被认为在驱动重度COVID-19 25 背后的细胞因子风暴中起关键作用。因此,作者检查了来自同一患者的 配对血液和BALF样品中单核巨噬细胞中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作者发现所有类型的IFN(IFNA,IFNB,IFNG和IFNL)均在单核巨噬细胞中低表达,而细胞因子(IL1A,IL1B,IL1R2,IL1RN,IL18,IL6,TNF,IL10和TGFB1) 和 多种趋化因子在来自BALF的单核巨噬细胞中高表达,但在成对的血液样本中却不表达(图 3f )。 这些数据表明,尽管BALF中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被激活,但它们在外周免疫沉默,这可能是由于病毒刺激或肺部促炎环境的持续参与所致。
与轻度病例相比,重度COVID-19的BALF单核巨噬细胞中抗炎细胞因子(IL1R2,IL1RN和TGFB1)的水平相对较高,而IL18的水平较低,而经典促炎细胞因子(IL1A,IL1B,IL6和TNF)在两组之间相当(图 3f )。相反,如作者先前的研究所示,招募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CCL2,CCL3,CCL4,CCL7,CCL8,CXCL1, CXCL2,CXCL3和CXCL8高表达,而重度COVID-19的BALF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表达的趋化因子(CXCL9和CXCL16)募集的T细胞表达少于轻度病例(图 3f )。在蛋白质水平进一步证实了BALFs中细胞因子(IL-1β,IL-6等)和IL-8的水平高于配对血浆,尤其是BALFs中IL-8的水平非常高(图 3g )。因此,这些配对分析揭示了重度COVID-19期间组织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参与了细胞因子风暴,特别是通过产生趋化因子并募集更多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但不太可能归因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过量产生。
NK和T淋巴细胞是重要的抗病毒的免疫细胞,其在重度COVID-19耗竭 13 , 26 。为了进一步了解失调的 NK和T细胞簇,作者重新聚类了这些细胞并鉴定出18个子集(图 4a 和补充图 S4a )。
NK细胞高表达KLRF1,KLRC1和KLRD1, cycling T细胞表达MKI67。
先天性T细胞包括MAIT(SLC4A10),γδT(TRGV9)
NKT细胞(CD3E,KLRF1)
CD4+T细胞包括CD4-Naive(CCR7, SELL),
CD4- LTB,
CD4-GZMK,
CD4-GATA3(Th2)
CD4-CCR6(Th17),
CD4- ICOS(Tfh ),
CD4-GZMB,
Treg- SELL和Treg-CTLA4子集,
而CD8+T细胞包括CD8-Naive(CCR7,SELL),
CD8-LTB,
CD8-GZMK
CD8-GZMB子集。
进行伪时间轨迹分析以推断CD4+和CD8+之间的血统关系T细胞亚群。配对的T细胞受体(TCR)克隆型分析显示,沿推测的轨迹克隆扩增增加(图 4b )。
图4:COVID-19患者外周NK和T细胞簇的单细胞分析
a 在PBMC中18个亚群NK和T细胞中的UMAP。
b CD4 +和CD8 + T细胞亚群的拟时序分析。条形图显示了每个T细胞子集中克隆扩增细胞的百分比。
c 密度图显示了来自COVID-19患者和对照的外周NK和T细胞的UMAP。
d 比较两组COVID-19组和对照组之间每种外周血NK和T细胞类型的百分比(。
e 从COVID-19患者和对照克隆扩增的T细胞投影到UMAP
f 分别显示COVID-19患者和对照的T细胞亚群的克隆扩增指数
g 任何两个簇之间的T细胞状态过渡状态是由它们共享的TCR克隆型推断的。每个T细胞簇都由唯一的颜色表示。条形上方的数字表示在这两个群集中共享TCR的细胞百分比。
全尺寸
与轻度COVID组和对照组相比,细胞UMAP揭示了在重度COVID-19中T细胞的分布明显受到干扰(图 4c )。
在T细胞簇中,重度COVID-19的先天性T细胞(包括MAIT和NK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轻度COVID-19。重度COVID-19患者的CD8-Naive,CD8-GZMK和CD8-GZMB亚群的百分比也低于轻度患者,尽管CD8-GZMB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 4d 和补充图 S4b )。
相反,几种CD4 +重度COVID-19的T细胞亚群,包括CD4Naive,CD4-LTB,CD4-ICOS,Treg-CTLA4以及cycling 性T细胞,显著高于轻度COVID-19。在重度COVID-19中,CD4-GATA3和CD4-CCR6的百分比也呈上升趋势(图 4d )。
此外, 单细胞TCR(sc-TCR)分析显示,重度COVID-19的几个CD4 +而非CD8 + T细胞亚群的克隆扩增水平高于轻度病例(图 4e,f )。一致地,不同T细胞亚群之间的TCR共享分析表明,不同CD4 + T细胞亚群与cycling T细胞之间的活跃交换要多得多,而CD8 +之间却没有重度COVID-19期间的T细胞亚群(图 4g )。
作者的数据显示CD4 + T细胞反应的优先激活,但外周血中多个先天样T细胞和CD8 + T细胞亚群的显著耗竭是重度COVID-19的特征性T细胞扰动。为了进一步探索CD8 + T细胞淋巴细胞减少症的线索,作者在患者和对照组之间进行了MAIT,CD8-GZMK和CD8-GZMB亚群的转录组比较(补充图 S4c 和表 S4) )。
尽管已鉴定出与病毒感染和IFN应答有关的途径,但没有证据表明COVID-19患者的那些细胞中有T细胞衰竭,细胞死亡途径激活和细胞因子产生的迹象(补充图 S4d )。其他小组也注意到了类似的发现, [16] 因此,细胞耗竭和死亡不太可能是COVID-19期间T细胞丢失的主要原因。
作者试图研究COVID-19患者的配对样本中T细胞从血液到BALF的运动轨迹。
首先, 作者整合了来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BALF的NK和T细胞数据。将细胞重新分为九种主要类型,包括NK细胞,MAIT,CD4-Naive,CD4-Tm,Treg,CD8-Naive,CD8-Tm,CD8-IL7R和cycling T细胞 (图 5a 和补充图 S5a )。PBMC包含大量的naive CD4 +和CD8 + T细胞,而BALF中的naive T细胞则较少,主要由NK细胞,CD4-Tm,CD8-Tm和cycling T 细胞组成(图 5b )。
作者进行了基因表达分析,以确定外周血和BALF中NK和T细胞的功能差异(补充表 S5 )。与外周血对照组相比,作者观察到在BALF的NK,CD4-Tm和CD8-Tm细胞中通常激活了对病毒,I型IFN和IFN-γ的应答(补充图 S5b )。作者还注意到更高水平的细胞因子,包括的IFNG,TNF,CSF1,TNFSF10和TNFSF13B ; 趋化因子包括CCL3,CCL4和CCL5 ; IL-15信号模块,包括IL15RA,IL2RB,BALF细胞中的IL2RG,JAK1和STAT3(图 5c )。
然而,其它的T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水平 IL4 , IL5 , IL10 , IL13 , IL17A , IL17F , IL21 , IL25 和 IL33 在血液或BALF中未检测到(补充图中, S5c中 )。
图5:追踪COVID-19患者外周血和BALF中的T细胞
a 整合了PBMC和BALF样本配对的2位轻度和5位重症COVID-19患者的T细胞数据,并将其显示在UMAP上。
b 比较同一患者的成对的BALF(B)和PBMC(P)中每个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
c 热图显示来自轻度(M)或重度(S)COVID-19患者的BALF(B)或PBMC(P)中NK,CD4-Tm和CD8-Tm细胞中选定的DEG。细胞因子相关基因标记为红色(logFC> 041,调整后的 P <001)。
d 显示了来自7位患者的成对PBMC和BALF中每个T细胞亚群的迁移指数(STARTRAC迁移指数)。
e TCR克隆型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分别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单个表示未扩展的TCR克隆型,多重表示扩展的TCR克隆型,双克隆表示在成对的PBMC和BALF样品中共有的那些克隆型)。条形图显示了成对的PBMC和BALF样品中不同T细胞亚群中不同类型TCR克隆型的百分比。
f 圈图显示了来自轻度和重度COVID-19组的PBMC和BALF中不同T细胞亚群之间TCR克隆型共享的程度。
g 热图显示了每个T细胞克隆中选定的DEG,这些DEGs来自PBMC与BALF区域共有的前13种TCR克隆型(logFC> 041,调整后的 P <001)。
H 列出了前13种双重克隆型的TCRα和β链的V,J基因,并显示了其CDR3的氨基酸序列。
接下来,作者利用TCR克隆型信息来追踪血液和BALF隔室中正在迁移的T细胞。在血液和BALF样本配对的患者中评估了T细胞克隆扩增状态和克隆型共享(图 5d,e )。相当一部分属于CD8-Tm,CD8 CTL和cycling T细胞亚群的BALF T细胞可以将其克隆型追溯到配对的血液对应物中,尤其是在那些患有重度COVID-19的患者中(图 5f )。在这里,只有两个轻度病例(M1和M2)具有配对的血液和BALF样本以进行分析,并且显示出在两个隔室中共有的克隆型程度较低(图 5f )。重度COVID-19的肺部趋化因子含量较高,可能导致T细胞浸润增加。为了评估迁移的T细胞的功能适应性,作者在血液与衍生自相同T细胞克隆型的BALF T细胞之间进行了转录分析(图 5h )。作者发现BALF细胞中ISGs,CCL4,CXCR4,CXCR6,CD69,GNLY等的表达高于血液中的表达,与激活的和组织驻留的表型一致(图 5g 和补充表 S6) )。
当前的TCR跟踪分析表明,在COVID-19患者中,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增强了向肺组织的募集,这些细胞被诱导在当地产生细胞因子,并可能导致细胞因子风暴和外周淋巴细胞减少。
本文报道的原始数据已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国家基因组数据中心的基因组序列档案中,登录号为HRA000297,可在 http://bigdbigaccn/gsa-human 上公开获得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