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你读了哪些好书?

2017你读了哪些好书?,第1张

年度书籍为《解忧杂货店》今年,在十八岁这一年,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大型考试-高考,高考结束的暑假很漫长,有着接近三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并没有去旅行,或者和同学们去玩,而是选择在家中,耐下性子,去把近年来买的喜欢的书籍,再去重读一遍,收获真的很多。《解忧杂货店》是日本知名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小说,他是一位有着超高人气和实力的小说家,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罕见的“三冠王”,他善于引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去倾诉人性中的善恶和自我救赎,也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该书讲述了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月兔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松冈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解忧杂货店》中,浪矢爷爷几乎就是东野的化身。东野圭吾收到的咨询信,不一定真的有时间一封一封回复,但是他通过小说回答了很多问题,比如浪矢爷爷说:“这么多年咨询信看下来,逐渐明白,很多时候,咨询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咨询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浪矢爷爷总是很认真地回复别人的问题,哪怕是恶作剧。他说:“我不但要写回信,而且要好好思考再写。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临死之前,他收到了很多感谢信,他很谦虚地说:“像我这样的糟老头子,怎么可能有左右别人的力量?如果说我的回答起了作用,是因为他们自己很努力。如果自己不想积极认真地生活,不管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没用。”所有的回答都非常温馨、主流,以爱和家庭为核心。比如说,劝说运动员放弃训练去陪伴得了绝症的男朋友;父亲欠了债,即使逃亡,也应该一家人在一起;父母要竭尽全力给孩子幸福。新经典文化的外国文学总编辑黎遥说:“作者用温柔的笔触抚慰人们内心中的种种烦恼,每一个情节无不让人为之动情”。编剧史航说《解忧杂货店》利用时空扭转,歪打正着。三个抢劫犯回答时劝说来信人别这么干,结果写信人以为是在受考验,因为时光倒错,一切都得以成全。评论家止庵也说《解忧杂货店》运用了超现实因素,但是用得非常克制,充分利用了误解,唤起内心的善。最终咨询人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做出的选择,由此可见东野虽然是畅销书作家,但是他确实对人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书中通过五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中,在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无法选择困难什么时候出现,也没有办法去避而不谈,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调整心态,决定以什么姿态去面对他,去解决困难,及时止损,我们的一生中可能会得到许许多多的建议,教导我们该怎么选择自己的人生,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的人生正是因为可以由我们自己去改善,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可以听从很多人的建议,但最重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最近的一个月,终于给自己留了每天30分钟固定的读书时间,能有这么一段安静的阅读时光深感欣慰。

这次读完的是一本叫做《人类简史》的作品,初观书名,“简史”二字让人霎时联想到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同样以简史作为名称的作品,想必也会非常优秀,通读全本过后,发现本书不愧为“人类简史”其名。作者从各种新颖的角度剖析了智人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又不失风趣的将这段百万年的人类光阴呈现在我们面前。在这里自己想以一种粗浅的方式大致将本书的内容加入自己的见解梳理一二。

万灵之长,并不特别

对于现今的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基本同属于一个人种。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世界上不是应该大体分为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吗?然而只要两个个体能够产下可生育的下一代,就说明他们属于同一物种。现今几乎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归属于智人(homo sapiens)的分类。然而我们并非如自己所想的那样独特且唯一,在最开始的演化过程中,智人甚至并不是唯一的人种。

在智人出现的历程中,地球上在各个地区存在着多个人种,智人既不是出现最早的,也不是身体最强壮的,甚至不是脑容量最大的。造物者就像一个蒙眼酒醉的画家,随意的泼洒着能触及的一切颜料,而这些颜料所堆砌成的一幅幅画作就是一个个独特而随机的物种,而智人只是在这个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我们经常所提及的“进化论”,其实应称作“演化论”更为贴切)

智人的崛起

智人在自然界中,个体的力量相较于大象鲸鱼来说非常羸弱,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力量羸弱的物种,却在今天成为了食物链顶端的王者,这主要归功于两点。

第一点就是智人学会用火“烹调”食材。智人的脑容量虽然很大,但是大脑也只占身体总重的2%-3%。然而这样小的一部分,在身体休息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总体的25%,大脑是一个极度耗能的器官。然而,生的食物往往需要很久的时间进行消化,而利用火烹调过的食材更加容易被肠胃消化吸收,食用烹调过的熟食,让智人消化获得能量的时间,以及肠胃消化食材所消耗的能量都大幅减少。智人的大脑因此能获得更多更及时的能量补给,这使智人能够在往后的生活中利用大脑充分思考并创造奠定了可能。

第二点就是智人能够通过语言和想象描述虚构的事物。一般的物种,诸如鸟类猿猴都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语言可以向同伴示警,在危险出现时提醒,甚至通过语言进行合作与配合。而智人的大脑因为拥有更充足的能量供给,得以创造出更加神奇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是复杂的并能够探讨和认知虚构事物的能力。普通物种的语言,只能够描述现有存在的事物,这样往往只能够将很少数量的同类聚集起来,因为过多的同类(统计上超过150个个体),单纯依靠描述现实存在的事物,很难达成共识(会受地域与认知的影响),行动无法统一,这样的群体力量往往有限。而智人的大脑与语言能够描述和理解更多虚构的事物,诸如地理位置,时间,货币,规则,国家甚至神祇与信仰。这样富有创造力与虚构事物的语言,能够让更多陌生的个体,迅速团结到一起,这样的群体有无限的力量,也就拥有了无限的可能。

智人通过更高效更富创造力的交流方式,形成了一个不可撼动的、数量众多、配合默契的群体,这让这个群体变得无坚不摧,无往不利,甚至其他的人种(尼安德特人、直立人、鲁道夫人等)都被我们征服和取代。

“地必为你的缘故受诅咒。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在自然界确立了超然的地位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的发展延续。人类最开始都是以采集与捕猎为生,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开始了解食物以及原物料的特性与知识。随着这些知识的逐渐积累,一些人类开始尝试着从野外采集捕猎某些食材到在特定的位置饲养种植食物。而当人类在尝试中逐渐驯化出小麦和山羊等农作物和家畜的时候,一部分人类的生活习惯开始发生了改变。因为能够在某地稳定的种植与收获,这部分开始放弃了最初采集与狩猎的生活,开始形成村落并永久的定居下来。这部分人开始产生出对于土地的意识,并逐渐束缚于土地之上,这样选择农耕生活的人类其生活活动范围比采集者缩小了很多,但他们为了找寻食物的时间大大减少,这样有了更多的个人时间去思考,农耕者开始逐步考虑更多“未来”的规划。

对于未来的担忧,往往是生存的忧虑,人们便会有意多囤积一些食物与物品以备不可预测的未来,而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更多需求的产生,人们逐渐自发的开始了交易。而交易的产生,便逐渐演化出方便交易的等价货币,记录交易内容的文字,以及管理交易与人类行为的规则律法。

敬畏与信仰 

随着人类的聚集,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文化,社会秩序与阶级。而正因为这些都是想象的产物,随着社会规模的扩大,就会越难维持,这时候,宗教便应运而生。

宗教本身是一种人类规范及价值观的系统,建立在超人类的秩序之上。宗教认为世界上有一种超人类的秩序,而且并非出于人类的想象和协议。以这种超人类的秩序为基础,宗教会发展出它认为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和价值观。而能够推而广之的宗教所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而永恒为真。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播给大众。并且往往一些帝国的掌权者本身会利用宗教的力量来巩固自己对于帝国的统治,这也是后世常说的君权神授,甚至更有国教的概念诞生。

很多宗教的起始,都是泛神论,也就是万物皆有灵,一草一木都存在神灵。后期逐渐演化出具体神的样子,也就是多神论的诞生,不同的神各司其职,信众在干不同的事情时会向对应的神祈祷。而由多神论逐渐演化出一神教和二元论的观点,即在众多神之中有一个至高的全知全能的存在,或者宗教信奉的本身只有一个全能的神灵,而二元论即是世界上有善恶,甚至有专门的善神恶神之分,这样人们就有了为善的信念,也有了除恶的目标。至于之后的宗教发展,是一种兼收并蓄的过程,就如基督教现在所呈现的样子这般,信奉一神论的上帝,相信二元论的魔鬼,崇拜多神论的圣人,还相信泛神论的鬼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类在不断探知世界的过程中,慢慢开始承认了自己的无知,这种直面无知的意识,促成了人去继续探索发现以及敢于否定先前认知的勇气。在承认无知之后,科学便慢慢诞生了,科学本身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而科学的真谛就是获得新知,方式便是通过收集各种观察值再以数学工具整理连接,形成全面的理论,而理论的诞生往往会促成新的科技革新与发展。

就如同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将三大运动定律,以一种简洁的充满数学之美的公式进行表达,让人类逐渐意识到,也许大自然只是一本用数学语言写就的书,而某些章节甚至可以总结出某个明确的公式。正是这种对于能够探知并了解宇宙万物的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科学,投身科学之中。

科学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探索世界的脚步,在探索过程中无数的资源也随之发现,在这种高额的甚至不可估量的巨大回报诱使下,越来越多的帝国自上而下或者自上而下,将资金倾注到科学研究与探索发现的事业上,以谋求更多的回报。在这样的投资发展下不但促成了科学大踏步的进步,也逐渐形成了“信用”与资本主义的概念。

信用与利益驱使的机器 

在古代,金钱往往只能代表一些“实际存在于当下”的物品,这与创业的概念无法兼容,因此也就很难促进经济的增长。直到现代,基于对未来的信任,人类才发展处一同新的系统,才终于有办法跳出这个困境。在这项新系统中,人类发展处“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着目前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信用”可以帮助我们预支未来打造现在,即用未来的收入来投资当下,这样会带来很多新的商机与可能。而这张的“信用”创造了信贷;信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正因增长我们更信任未来从愿意提供更多的信贷。这仿佛是一个会越滚越大的饼,而其中一些人坚信“这种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而这种信念就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于,经济增长就是至善。因为正义、自由甚至快乐都必须依赖于经济增长,这也致使了很多资本家为了达到经济增长不择手段,甚至以剥削底层劳动者的形式来获取最大化的收益。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诸多机械甚至人工智能的出现,让我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我们仿佛挣脱了上帝束缚我们的诅咒,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金钱去享受生活,甚至拥有了支配这个世界的力量。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逐渐变多,甚至能够通过基因技术克隆生命,在那一刻,我们仿佛拥有了打开那最绝魔盒的钥匙,从此成为了创世者,能够理解并创造一切。

然而人类最本源的追求还是快乐,在研究中,一些能够获得快感的化学成分被发掘出来(多巴胺、血清素、催产素等),那么如果快感就是快乐的话,是否人类已经能自给自足,亲而一举地实现这个最终的目标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人类存在的本身还是否有意义呢?人类的存在是为了什么?人类是不是只是一种低等的碳基生物,只是作为未来硅基生物的一种过渡物种?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类将要面对的未来。

PS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先生,以短短400多页的文字内容将智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生动的实例配合着独到深入的见解展示在世人面前。徜徉于文字之中,除了无比感叹身为人类是如此幸运之外,还深深感受到赫拉利先生对于人类这个集体的忧虑甚至对某些盲目自大行为的嗤笑。

然而无论是忧虑也好嗤笑也罢,都透露着他对整个人类社群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身而为人的一种大爱,这种爱有归属,有忧愁,有迷惘。也许犹太民族本身,因为经历了太多的人世劫难就先天具有更多对于世间万物规则的洞察力,对于42岁的赫拉利先生来说,这样一部描述人类的书籍,真的可以说有一些超智与先觉了。

本书其实给我最大的思考,还是人所存在的价值本身。对于我而言,人的最终诉求,可能是一种通达的状态,或者可以说是得道的状态,这种的状态下人与世界是相融的,不分彼此的,不需要渴求外物即可做到自得其乐,就如同佛家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即放下、勘破、自在。

 

PPS也非常感谢译者林俊宏先生,将本身以中文的形式以东方的哲思将书籍的内容呈现出来。

  本书开篇推荐序的作者高毅以惊为天人的语态,赞叹赫拉利在各个学科的精通,以及对作为一个物种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思考和预测。开始的读序的时候,不不以为然,甚至不懂那句,比如,他竟然能从生物学制造的那只背上长耳朵的老鼠联想到32万年前的施泰德“狮人”,并能匪夷所思地产生“弗兰肯斯坦如今正坐在吉尔伽美什肩上企图灭绝智人”,这句话完全一头雾水。

  也正是抱着巨大的谜团开启了,阅读之旅,第一章,人类:一种也没什么特别的动物告诉我们,(我第一次知道),人类的属性里除了“我们”这种人以外还有其他的跟我们相同属性,不同种类的群体出现过。“我们”被称为智人。不同人种不是线性分布的,事实是大约从200万年前到大约一万年前为止,整个世界其实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人种。比如在欧洲和西亚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比起我们这种“智人”,尼安德特人更为魁梧,肌肉更发达,非常适应西方欧亚大陆在冰河时期的寒冷气候。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一共存续了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里斯岛,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这种独特的人种称为弗洛里斯人。还有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的丹尼瓦索人。我们也不知道未来还有多少新的人种被我们发现,但是至此我的三观彻底被刷新,原来我们并非人类的唯一物种!

在踏上食物链顶端的路上,使用火让人类迈出了一大步。15万年前东非就有了智人,据科学家研究大约7万年前,智人开始扩张,去到阿拉伯半岛,欧亚大陆各地,关于智人和其他人种的相处,有两种理论,一种混种繁衍理论,一种替代理论。究竟智人为何胜出,目前最有可能的解答,让人得以辩论的原因是:智人征服世界,是因为独特的语言。

   

  第二章知善恶树,开篇的一张配图德国施泰德洞穴发现的象牙制狮人雕像,也最早证明了人类可能出现了宗教,以及能够想象出不存在的事物。 讨论“虚构的事物”正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回到现实社会,无论是最现代的国家,中世纪的教堂,古老的城市,或者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这话说的一点没错,现实生活中,所有活着的意义都是想象出来的,我们每个智人的所有行为,也是基于想象,通过语言作为指导,一步步达成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目前来看,智人的语言天赋,让所有的想象,通过集体的力量无限放大。大到宗教,国家,法律,小到有限公司,品牌,人的名字(我们每个人的名字里面都一定有个特别寓意)。

    享受认知被冲击的感觉,加油,致自己。

十部惊艳的书推荐如下:

1、《百年孤独》——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这是一本拉丁美洲文学巨著,独特的虚幻风格、丰富的人物描写和生动的叙事方式使其成为一部永不过时的作品。

2、《1984》——乔治·奥威尔,想象一个被极权主义统治的世界,集体意识形态控制,个人自由被剥夺,这本书警示着我们对权力的警觉。

3、《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霍金,霍金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宇宙、太空和物理学的奥秘,这本书不仅为我们解开了宇宙的面纱,也带给了我们关于人类智慧和勇气的启示。

4、《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这是一部古典爱情小说,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等级制度对爱情的影响,让人陶醉其中。

5、《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的友谊和背叛,以及对家庭和复仇的思考,这本书让我们思考关于勇敢和救赎的问题。

6、《活着》——余华,通过一个农民的身份,这本书以幽默而深情的方式描述了中国20世纪的历史变革,让人们记住了那段困苦与希望的岁月。

7、《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将整个人类历史浓缩于400多页,阐述了我们的起源、进化和未来的可能性,揭示了人类无可替代的角色。

8、《巨人的陨落》——肯·福莱特,描绘了二战和战后以及冷战期间的工业兴起和金融界的权力斗争,展示了人性的善恶之间的博弈。

9、《失踪的孩子》——埃莱娜·费兰特,这是一部关于女性友谊和女权主义的书,通过两个女人的生活与梦想,反思了社会的压迫和自由的力量。

10、《一九八四年》——金·赵焕,金·赵焕的这本小说以幽默的方式展示了朝鲜的独特社会和政治现实,令人深思。

看书的好处

1、看书有助于开拓思维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角色,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也会在书中得以展现。这使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考视野,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同时,阅读也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我们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2、看书有助于增长知识

无论是读历史书籍、科普读物还是文学作品,都能够为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知识。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还能让我们学习到各种实用的技能和知识。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3、看书有助于放松身心

在忙碌的生活中,阅读可以成为一种宝贵的休息方式。当我们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中时,可以暂时抛开自己的烦恼和压力,享受阅读带来的宁静和放松。同时,阅读也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可以让我们与外界的喧嚣隔绝,独自沉思,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

文学说到底其实只是用来表达和记叙,除了用来讲故事之外,那么它还有其他的什么作用吗?

首先,你看看文学为传统图书出版和网路文学创造的 产值 ,就知道文学不是一文不值了。

其次,「讲故事」对人类的重要性早已被许多学者阐述过。赫拉利在畅销书《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中提出,人类现今的巨大力量并不是来自跟其它物种在体能或智力上的差异,而是源于人类组成富有弹性的大规模群体进行合作的能力,这是因为人类不需要彼此相识才能产生联系,靠想像力、故事和虚拟的概念就能让成百万人团结,这就是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国家、公司、货币等等。 共享虚拟的概念(讲故事) 让人类得以大规模合作,让科学和技术快速成长。新的科技创造新的阶级、破坏旧的秩序,需要新的故事。他的看法的证据强度是有限的,但你从他通过这些书赚到了多少钱、获得了怎样的名声就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文学值几个钱。

「表达和记叙」这样关系到 人类史的基础 的东西,被题目称为「只是」,可以算是行为艺术了。

「文学说到底其实只是用来表达和记叙,除了用来讲故事之外,那么它还有其他的什么作用吗?」

这是小学语文。

文学研究,往深了走,都是些能力巨大的东西。比如意识形态研究,都是建立在千万条生命的历史经验上的。

科学不也是讲故事,你找几篇论文看看是不是这样……

美国开国元勋、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原句:

我必须研究政治和战争,因此我的儿子们能够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儿子们应该学习数学、哲学、地理、博物、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使得他们的孩子们可以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物和瓷器。

若还是不够,笔者只能搬出压箱底的钱钟书先生 《色盲决不学绘画,文盲却有时谈文学》 一文。老先生估计想不到,这个标题居然在他百年后的2021年,还能那么应景。

价值盲的一种象征是欠缺美感;对于文艺作品,全无欣赏能力。这种病症,我们依照色盲的例子,无妨唤作文盲。 在这一点上,苏东坡完全跟我同意。东坡领贡举而李方叔考试落第,东坡赋诗相送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平时漫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你看,他早把不识文章比作不别颜色了。

捏造派根本否认在文艺欣赏时,有什么价值的鉴别。配他老人家脾胃的就算好的,否则都是糟的。文盲是价值盲的一种,在这里表现得更清楚。 有一位时髦贵妇对大画家威斯娄(Whistler)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东西,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东西。」威斯娄鞠躬敬答:「亲爱的太太,在这一点上太太所见和野兽相同。」。 真的,文明人类跟野蛮兽类的区别,就在人类有一个超自我(Transsubjective)的观点。因此,他能够把是非真伪跟一己的利害分开,把善恶好丑跟一己的爱憎分开。

他并不和日常生命粘合得难分难解,而尽量企图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来批判自己。所以,他 在实用应付以外,还知道有真理;在教书投稿以外,还知道有学问;在看**明星照片以外,还知道有崇高的美术;虽然爱惜身命,也明白殉国殉道的可贵 。生来是个人,终免不得做几椿傻事错事,吃不该吃的果子,爱不值得爱的东西;但是心上自有权衡,不肯颠倒是非,抹杀好坏来为自己辩护。他了解 该做的事未必就是爱做的事。这种自我的分裂、知行的歧出,紧张时产出了悲剧,松散时变成了讽刺 。只有禽兽是天生就知行合一的,因为它们不知道有比一己奢欲更高的理想。好容易千辛万苦,从猴子进化到人类,还要把嗜好跟价值浑而为一,变作人面兽心,真有点对不住达尔文。  痛恨文学的人,更不必说:眼中有钉,安得不盲。不过,眼睛虽出毛病,鼻子想极敏锐:因为他们常说,厌恶文人的气息。「与以足者去其角,付之翼者夺其齿」;对于造物的公平,我们只有无休息的颂赞。

这个笑容多么灵性

文学是一颗参天大树,你从门缝看它,看成了一条线,然后问文学怎么怎么这么窄,好像一钱不值。

知道为什么这么狭隘吗,因为对文学一无所知,导致连看问题最基本的眼界都没有,连什么是客观都理解不了。

文学范围太大了,一切和文字相关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文学范畴,别忘了说明文也是文学范畴,教材都是说明文范畴。没有了文学,**电视话剧报刊杂志新闻流行乐书籍法理文书……理论上通通都没了,连基本的字词句阅读理解都不具备,怎么学习科学?

《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著书很厚,你可能读不完,但你读一部分是可以的,它与你的历史课本不一样,生动得多《雷雨》《日出》《北京人》曹禺著《雷雨》很好,《日出》更好,让人落泪。

《成年礼》筱敏著她从单纯的诗人变成了历史的追问者,我一读她的散文就再也放不下:语言美极了,如诗一样;思索深极了,如历史学家一样;情感浓极了,如酒一样。读她的书吧,读她所有的书吧。

《一个人的村庄》刘亮程著。这是一个长年生活在农村的作家,他的农村是田园式的,语言纯朴、有情感、有诗意。你也应该热爱自然与生活,不是吗

纵观46亿年地球进化史,智人能够从单细胞生物爬到食物链顶端实属不易。

7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躲过了洪水、干掉了猛兽、甚至斗过了远亲尼安德特人才成为地球的霸主。

18000年前,智人学会了种小麦,开始从四海为家的狩猎采集社会步入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也由此形成了家庭和社群的雏形。

进入农业社会后的1万多年间,我们聪明的祖先又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建构出了国家、银行、法院、军队这些庞大的“共同想象体系”。由此,完整的人类社会架构已然诞生。

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全球社会实现了工业转向,那些曾经依赖几百万年自然演变才形成的生物和人文宝藏,在短短几百年间就被蒸汽机和计算机创造的现代成果所取代。从此,智人仿佛坐上了一台时光机,义无反顾地朝着广阔无垠的未来加速前进。

这是《人类简史》的终章,也是《未来简史》的序言。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用有别于科幻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向全球读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

这幅画卷的中心当然就是人类,而画卷的边缘则是幅员辽阔的无机世界,间或点缀其中的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他有机体。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要化身为神,征服这些非人的异己、成为万物的上帝。

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论证了本书的三个核心议题,这三个议题已经超越了外向的物质生活的讨论范围,转而探索内向的人类精神世界。

第一,人类能否永生?

第二,人类能否获得永恒快乐?

第三,人类能否具备神性?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中寻找答案。马云曾在达沃斯演讲中指出:人类接下来需要的是快乐和健康,这是对年轻人心理痛点的满足。那年轻人的心理痛点又是什么呢?是“怕死、怕苦和自负”!

因为“怕死”,现代年轻人比起他们父辈祖辈年轻的时候更看重健康,所以城市中的健身房才会越开越多。电视广告中的明星运动员也会时常提醒年轻人:想要拥有我这样的好身材,就去健身吧。对于生命最原始的畏惧和崇拜推动着人类不断寻找延长寿命的法则。关于人类能否永生的问题,作者认为这已经不再是形而上的事,而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想象,死亡就是实验室里能克服的事情。

关于第二个议题,历史上已有无数思想家、先知和一般大众认为,所谓的“至善”与其说是拥有生命本身,还不如说是能够幸福快乐。而幸福快乐的两大支柱分属于心里和生理层面。现代科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你在心里层面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制造生理层面的永恒快乐,比如说嗑药。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这不仅仅是因为幸福和不死是神的特质,也是因为为了战争年老和痛苦,人类必须能够像神一样控制自己的生物基质。如果我们有能力将死亡和痛苦移出人体系统,或许也能随心所欲地再造整个系统,以各种方式操纵人类的器官、情感及智力。这就是本书第三个议题的主旨。

在阅读《未来简史》之前,推荐读者大大们去看大热美剧《西部世界》,这是一部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性挑战的神作。在西部世界里,除了乐园的设计、运营者和游客外,所有NPC(non-player character)全是仿生机器人——他们与人类真假莫辨,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为人类访客提供最逼真的娱乐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性爱的满足和杀戮的快感。

《西部世界》契合了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爆。自AI这一概念诞生以来,有关它的探讨就从未停止——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人类又要如何与之相处?自Alpha Go人机大战后,人们都在预言未来机器人是否会开始叛变,《西部世界》对于这一命题的注解恰好与《未来简史》不谋而合,它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与仿生机器人的界限会彻底消失,智人将升级成为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

也就是说,人类亲手毁灭了自己,又亲手创造了全新的物种。

这样的假设听来十分骇人,但却是未来百年间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真相。就像200万年前高头大马的尼安德特人从未想过会被矮小瘦弱的智人灭族一样,今天的智人也很难预测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未来简史》还是《西部世界》,都让我想到王阳明的四句教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无从得知王阳明是否在当年“龙场悟道”的时候,就开悟了智慧和意识分离的道理,但我们可以认为善恶就是意识。按照王阳明的四句教律,人类智慧本没有意识,一如《西部世界》里的仿生机器人,需要经历反复的痛苦和教化才能形成意识,这是获得良知的必然途径。而良知本质上就是一种类似机器学习的算法,格物就是用这个算法去预测并规范未来——这正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机器学习的训练和预测形成了反馈闭环——所谓“知”就是用大量的数据(读万卷书)训练自己建立模型,所谓“行”就是用模型预测未来并付诸实践(行万里路),然后把付诸行动的结果再输入到“知”的模型训练中去,进一步修正预测未来的模型,这正是深度机器学习的过程。

纵观46亿年地球进化史,智人能够从单细胞生物爬到食物链顶端实属不易。

7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躲过了洪水、干掉了猛兽、甚至斗过了远亲尼安德特人才成为地球的霸主。

18000年前,智人学会了种小麦,开始从四海为家的狩猎采集社会步入相对稳定的农业社会,也由此形成了家庭和社群的雏形。

进入农业社会后的1万多年间,我们聪明的祖先又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建构出了国家、银行、法院、军队这些庞大的“共同想象体系”。由此,完整的人类社会架构已然诞生。

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全球社会实现了工业转向,那些曾经依赖几百万年自然演变才形成的生物和人文宝藏,在短短几百年间就被蒸汽机和计算机创造的现代成果所取代。从此,智人仿佛坐上了一台时光机,义无反顾地朝着广阔无垠的未来加速前进。

这是《人类简史》的终章,也是《未来简史》的序言。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用有别于科幻小说的现实主义手法向全球读者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画卷。

这幅画卷的中心当然就是人类,而画卷的边缘则是幅员辽阔的无机世界,间或点缀其中的是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他有机体。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要化身为神,征服这些非人的异己、成为万物的上帝。

在《未来简史》中,尤瓦尔用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论证了本书的三个核心议题,这三个议题已经超越了外向的物质生活的讨论范围,转而探索内向的人类精神世界。

第一,人类能否永生?

第二,人类能否获得永恒快乐?

第三,人类能否具备神性?

要回答这三个问题,可以从当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中寻找答案。马云曾在达沃斯演讲中指出:人类接下来需要的是快乐和健康,这是对年轻人心理痛点的满足。那年轻人的心理痛点又是什么呢?是“怕死、怕苦和自负”!

因为“怕死”,现代年轻人比起他们父辈祖辈年轻的时候更看重健康,所以城市中的健身房才会越开越多。电视广告中的明星运动员也会时常提醒年轻人:想要拥有我这样的好身材,就去健身吧。对于生命最原始的畏惧和崇拜推动着人类不断寻找延长寿命的法则。关于人类能否永生的问题,作者认为这已经不再是形而上的事,而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拥有足够的资金和想象,死亡就是实验室里能克服的事情。

关于第二个议题,历史上已有无数思想家、先知和一般大众认为,所谓的“至善”与其说是拥有生命本身,还不如说是能够幸福快乐。而幸福快乐的两大支柱分属于心里和生理层面。现代科技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即使你在心里层面没有获得快乐的体验,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制造生理层面的永恒快乐,比如说嗑药。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在努力把自己升级为神。这不仅仅是因为幸福和不死是神的特质,也是因为为了战争年老和痛苦,人类必须能够像神一样控制自己的生物基质。如果我们有能力将死亡和痛苦移出人体系统,或许也能随心所欲地再造整个系统,以各种方式操纵人类的器官、情感及智力。这就是本书第三个议题的主旨。

在阅读《未来简史》之前,推荐读者大大们去看大热美剧《西部世界》,这是一部探讨未来人工智能发展对人性挑战的神作。在西部世界里,除了乐园的设计、运营者和游客外,所有NPC(non-player character)全是仿生机器人——他们与人类真假莫辨,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为人类访客提供最逼真的娱乐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性爱的满足和杀戮的快感。

《西部世界》契合了近年来全球人工智能技术的火爆。自AI这一概念诞生以来,有关它的探讨就从未停止——人工智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人类又要如何与之相处?自Alpha Go人机大战后,人们都在预言未来机器人是否会开始叛变,《西部世界》对于这一命题的注解恰好与《未来简史》不谋而合,它们都相信,终有一天人类与仿生机器人的界限会彻底消失,智人将升级成为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工智能。

也就是说,人类亲手毁灭了自己,又亲手创造了全新的物种。

这样的假设听来十分骇人,但却是未来百年间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真相。就像200万年前高头大马的尼安德特人从未想过会被矮小瘦弱的智人灭族一样,今天的智人也很难预测自己的未来。

无论是《未来简史》还是《西部世界》,都让我想到王阳明的四句教律——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无从得知王阳明是否在当年“龙场悟道”的时候,就开悟了智慧和意识分离的道理,但我们可以认为善恶就是意识。按照王阳明的四句教律,人类智慧本没有意识,一如《西部世界》里的仿生机器人,需要经历反复的痛苦和教化才能形成意识,这是获得良知的必然途径。而良知本质上就是一种类似机器学习的算法,格物就是用这个算法去预测并规范未来——这正是大数据和机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本质上就是机器学习的训练和预测形成了反馈闭环——所谓“知”就是用大量的数据(读万卷书)训练自己建立模型,所谓“行”就是用模型预测未来并付诸实践(行万里路),然后把付诸行动的结果再输入到“知”的模型训练中去,进一步修正预测未来的模型,这正是深度机器学习的过程。

回到书本身,可以确定的是人类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在为智人迈向神性做着技术铺垫,未来的世界很可能成为“超人类”的乌托邦。但所有种种仍然只是作者大胆的想象罢了,历史从来不会为人类指出一条确定无疑的道路,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永远只能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想象中。

假设一下明天就是智人的末日,此刻的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2021年12月19日下午,由苇草智酷主办,信息社会50人论坛、横琴数链数字金融研究院、500强CIO联合主办的“新人机世界:重新定义生产——第五届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在北京77剧场举行。

本届大会发布了由苇草智酷出品,腾讯云、英特尔共同支持编撰的《2050:未来议程》(2021)。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

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信息社会50人论坛执行主席段永朝先生在发布时指出,“我们现在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没有答案,甚至不可解释、不可理解,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面前。可是,人总是不能遏制的一种冲动就是想问为什么。我们都愿意用‘提问’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关切。”

历时 100天

近 35万 网友参与(投票、提问和回答)

45位 专家点评

最终归纳为

“三个方面、六大思潮、十七个问题”

第一方面:社会

(一)“躺平”是一种社会思潮吗?

作为网络流行语,“躺平”或表达了某种生活感受;但在“智能技术深度介入生活”的时代,或许折射出更大的无奈,和对隐藏在技术便利背后的忧虑。在“无人化”、“无用之人”等等冷峻的词语背后,“躺平”所催生的思考还有哪些?

1、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认为,“99%的人将成为无用之人”,你怎么看?

2、无人工厂、无人农场的大量涌现,预示着未来生产领域的何种巨大变革?生产领域的“无人化”意味着人的解放吗?

3、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4、逐渐走入职场的“零零后”,职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方向是什么?

诠释:“躺平”被评为2021年网络十大用语之一。在这种“躺平”之下,大家感受到的虽然是无奈、挣扎,但是更多是对微弱的生命之光的惦念和期盼。

(二)泛安全主义:科技手段会带来意想中的安全吗?

在度过“数码新世界”的新鲜期、快感期之后,“数据裸奔”、“透明人”渐成信息社会的常态。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的博弈,正超越系统、技术的边界,成为塑造群体边界、行为范式和认知理念的新工具。安全的含义也在同步发生深刻的变化,风险社会的安全如何定义?如何平衡“安全意识形态”中的危机?是否存在用安全手段无法解决的安全问题?

5、迄今尚未被觉察到的、危及全球安全的潜在风险是什么?

6、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人与各种安全风险将以何种方式共存?

诠释:今天我们依然会存在焦灼忧虑的状态,可是每个人都关心生存的底线会不会轰然倒塌。所以,科学技术、黑科技一方面在深深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同时,也期望能不能为我们带来安全,这几乎是最后一丝渴求的眼光。

第二方面:经济

(三)鲍莫尔病 [1] :包容性增长中,存在什么样的转型焦虑?(进步与停滞的生产力悖论)

技术进步是否带来生产力有效提升,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是经济学家争论的焦点。“技术提升效率”的假设,似乎在传统行业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中遭遇巨大障碍,智能科技和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否像鲍莫尔所分析的那样,处于“先进部门”、“停滞部门”的悖论之中?如何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划分的标准和产业之间的关系?数字技术可以克服鲍莫尔病吗?

7、随着社会价值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以个人为中心的“第二经济系统”会在未来5年内大规模出现吗?

8、人的繁衍和创造物质财富,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数字时代,生产活动将会出现哪些新的内容?

9、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之后,各个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发生何种变化?

(四)反对大而不倒:新布兰代斯主义 [2] 颠覆了芝加哥学派吗?(重新定义平台与垄断)

工业革命进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是超大型组织、金融巨头、跨国集团的出现;数字经济发展中则对应平台型组织的诞生。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平台经济,是否携带无法克服的垄断特质?或者在数字经济中,平台的垄断是某种形式的“恶”的因素?在数字财富快速增长、传统生产组织形态深刻变革、“技术-经济-社会-政治”进程高度耦合的时代,垄断与监管的关系,发展与秩序的关系,甚至市场本身,都成为数字经济思想萌生的丰厚土壤。

10、“平台垄断”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的?未来的平台经济将向何处去?

11、如何理解数字时代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12、传统经济学需要做出哪些根本性的改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需要?

诠释:我们越来越相信“量”的增长,不是生命的本来意义。可是要想说服更多人从心里接受对品质、意义、幸福的追求,谈何容易。但是这种恰恰说明我们可能对“量”本身也有深深的误解。

所以又引入第二个名词是“新布兰代斯主义”,是美国学者布兰代斯提出的垄断的问题。早年工业时代他参与了各种反垄断。今年超大型组织、金融巨头、跨国集团出现,它们是恶的根源吗?它们是恶的驱动力吗?想要得出这个结论,恐怕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所以需要重新思考平台,需要重新思考垄断。

第三方面:未来

(五)贝叶斯主义[3]:数据和算法的快速迭代,能确保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吗?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一大波技术的强大威力,数据、算法和算力日益成为驾驭世界发展方向的主导因素。放弃传统思维逻辑、转向迭代、演化、归纳逻辑的贝叶斯主义,日益成为“计算主义”的思想支撑。在“一切皆计算,算法即法律”的数字世界,如何确保人类文明的进步方向?

13、人类走向的是生态的灾难还是科技的天堂?

14、科技将经济引向何方?

15、继上一轮现代化的“去魅化”之后,世界的“再魅化”会出现吗?

诠释:这里提到的思潮是贝叶斯主义。今天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主题是关于“算法”。算法已经展现了太多的能力,或者说揭露了很多人的无能,特别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某种程度上复活了200多年前英国数学家贝叶斯的思想,“一切皆计算”。把世界看作可计算,而且相信通过计算可以达成共识,这就是贝叶斯主义,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地、疯狂地计算,很多人觉得这是人类共同的福祉,但是更要发现它的脆弱性。

(六)数字计划主义:智能科技会带来数字计划主义思潮回归吗?

智能时代的一大变化,在于人与智能机器的“再分工”。当生产、消费和分配领域出现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叠加”的可能的时候,从整体上把握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再一次成为某种技术诱惑。新计划主义只是传统乌托邦思想的复活,还是有其现实的可能?“技术红利”何以能够转化为“技术福祉”?万物互联的时代,人类将创造何种未来?

16、未来数字世界中,人与智能机器的分工模式是怎样的?人与机器的边界将如何划分?

17、在工业时代,人被异化为机器;在数字时代,还存在人的异化吗?

诠释:智能科技会带来数字计划主义思潮是否回归?首先必须证明它是500年来乌托邦思想的呈现,还需要证明它是过去100多年来人们在实践中曾孜孜以求例行过的社会运动。但是今天通过工程师、商业家等一起联手,可能会呼唤一种新型的宏伟蓝图。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恐怕很难用喜欢不喜欢,善恶美丑来衡量。

注解:

[1]鲍莫尔病: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1922-2017),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研究服务业经济增长时发现:生产率增长较快的“进步部门”的薪资上涨,会带动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停滞部门”薪资上涨并吸引更多就业,同时随着“停滞部门”的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拉低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率水平。“鲍莫尔病”常用来指称服务业比重上升但生产率下降的状况。

[2]新布兰代斯主义:路易斯布兰代斯(1856-1941),曾在1916-1939间担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在打破金融垄断、反托拉斯领域的理论创见、思想传播方面卓有建树。近年来部分美国学者,重拾布兰代斯“反垄断要重视经济民主”的思想,认为遏制垄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包括行业管制、公共设施管制措施等,并对芝加哥学派,提出针锋相对的反垄断观点,被媒体称为“新布兰代斯主义”。

[3]贝叶斯主义:托马斯贝叶斯(1702-1761)是十八世纪英国数学家,以对概率论的研究特别是提出“贝叶斯定理”闻名于世。在沉寂近200年后,区分“先验概率”、“后验概率”的贝叶斯定理,被概率主观论者用于根据新的证据(数据),修正先验概率而得到后验概率的计算方法,并被广泛用于统计抽样分析、假设检验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贝叶斯方法进入人工智能领域,以Judea Pearl创造的贝叶斯网络概念,奠定了今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核心思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智能科技的大背景下,基于算法、数据和算力的“计算主义”进路中,蕴含着贝叶斯主义的身影,同时也继承了数百年来人们对“偶然”、“必然”、“可能性”、“不确定性”思考的丰富内涵。贝叶斯主义是智能技术领域中富含哲理的思想内核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178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0
下一篇2024-02-10

随机推荐

  • 一个人的精神崩溃了会怎么样?、

    生活中有精神支柱崩塌的现象,此时会产生末日感,以前建立起来的立身之基,包括信念、才能、健康、亲情、物质、人脉等等,一时间失去了发挥的平台。在新规则下,它们没有上场的机会,眼看着原先不如自己的人不断地与自己擦身而过走上舞台,而自己成了孤独的观

    2024-04-15
    37200
  • 身体乳买什么好

    导语READ身体乳行业市场品牌众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在选购时总会面临选择难题,不知道该买什么品牌好。身体乳到底该如何选购?身体乳什么牌子好?什么更值得买呢?通过由CNPP提供的品牌数据支持,小编精心整理得出值得买的身体乳品牌,同时提

    2024-04-15
    36600
  • 精华液有什么作用和功效?

    01精华液,是护肤品中之极品,成分精致、功效强大、效果显著,始终保持着它拥有的高贵和神秘。含有较珍贵的功效成分,如植物提取物、神经酰胺、角鲨烷等,它的作用有防衰老、抗皱、保湿、美白、去斑等等。精华液分水剂,油剂两种,所提取的是高营养

    2024-04-15
    43100
  • 妮维雅男士洗面奶好吗?

    每日正常的洁肤次数最好为3次,除早晚之外,中间应增加1次。此外,户外活动或长时间购物等活动之后,还应该适当增加洁肤的次数。洗面的次数究竟该多少次还要考虑肤质、年龄和季节等因素。干性、敏感性肤质和年龄偏大者,应适当减少洗面的次数,并应慎重使用

    2024-04-15
    28500
  • 欧美化妆品深受女孩子喜欢,网上店铺真真假假,有哪些正品店铺推荐?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国内MM们所选购化妆品品牌情况基本为:欧美系化妆品35、日韩系15、国产化妆品15。由此可见大部分MM都在使用欧美系的化妆品,确实欧美系的东西貌似理受国人喜欢。鉴于此,帅气萌猪将以前的老博客的推荐日

    2024-04-15
    27400
  • 什么面霜补水保湿效果最好 好用的面霜公认最好用

    面霜是很受大家喜爱的护肤品之一,面霜的质地都比较醇厚滋润,一般在秋冬干燥季节使用的人更多,市面上好用的面霜有很多,功效作用都有差别。什么面霜补水保湿效果最好1、雅漾修护保湿霜 售价:40ml159元 很赞的一款产品哦。不但保湿效果

    2024-04-15
    35000
  • 妮维雅洗面奶适合痘痘肌吗 妮维雅洗面奶是皂基还是氨基酸

    痘痘肌在使用洗面奶的时候要非常注意成分的,妮维雅的洗面奶适不适合痘痘肌使用呢?妮维雅的洗面奶是属于皂基的还是氨基酸的?妮维雅洗面奶适合痘痘肌吗妮维雅祛痘洗面奶的效果比较不错,很多朋友都互相推荐妮维雅祛痘这款洗面奶,之所以这么受欢迎一

    2024-04-15
    36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