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
本书属于:历史,地理-史学理论-社会发展理论
内容简介 · · · · · ·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作者简介 · · · · · ·
尤瓦尔·赫拉利, 1976年生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文中观点
1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他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从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
2 与我们最相近的亲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3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
4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身高最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丹尼索瓦人。
5 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跟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
6 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 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母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再生更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它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
7 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
8 我们还无法得知智人是在何时、由何种早期人类演化而来,但科学家多半都同意,大约10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6万年前到达亚洲,45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16万年前从西伯利亚到达美洲。
9 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住着其它的人种。那么,这些其它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另一种称为替代理论。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大致共识,这项理论不只背后的考古证据更可靠,政治上也更为正确。
10 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虽然这百分比并不高,但意义却很重大。几个月后,从丹尼索瓦人的手指化石中取得DNA,完成定序,结果又投下了第二颗炸弹:结果证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及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11 现存历史离我们最近的梭罗人遗迹,大约是5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那之后不久也绝迹。至于尼安德特人,是在大约3万年前退出了世界舞台。而到了12万年前,像小矮人般的弗洛里斯人也从弗洛里斯岛上永远消失。
12 大约就是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
13 究竟人类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理论,也同意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的信息的方式。然而,最重要的信息是关于人类自己,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然而,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的煞有其事。
14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即使到了今天,人类的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的数字影响。
15 标志汽车的小狮子标志,源自德国施泰德洞穴发现的象牙制狮人雕像。
16 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而且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便已发生。虽然专家对于确切的年代还有不同意见,但已有如山铁证显示,大约15万年前就已经有了家犬,而它们实际加入人类生活的时间还可能再往前推数千年。
17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动物。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18 学者曾经以为农业就是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球各地,但现在则认为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而不是由中东的农民传到世界各地。
19 这正是 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20 文字是采用实体符号来储存信息的方式。苏美尔文字系统结合了两种类型的符号,刻印在黏土泥板上。第一种符号代表的是数字,另一类型的符号则代表人、动物、商品、领土、日期等等。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本是无聊之极的财经文件。
21 还不到9世纪的时候,发明了另一种部分表意的文字,让储存和处理数字数据的效率一日千里,成为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文字是由10个符号组成,代表从0到9的数字。很容易让人搞错的一点在于,虽然这些符号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
22 印度的种姓制度。统治者主张,种姓制度反映的是永恒的宇宙现实,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印度的宗教将洁净和不洁视为两大重要概念,也以此作为社会金字塔的根基。虔诚的印度教徒相信与不同种姓的成员接触会造成污染,而且污染的不只个人,甚至还会污染整个社会,也因此这实在是万万不可。
23 学者为了把概念讲清楚,通常把生物学上的区分称为性(sex),而文化上的区分称为性别(gender)。性区分的是男性和女性,属于客观标准,在整个历史上未曾改变。 至于性别区分的是男人和女人,所谓够男人和够女人的标准存在于主体之间,而且会不断改变。
24 认知失调。一般认为认知失调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问题,但这其实是一项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无法同时拥有互相抵触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将无从建立,也无以为继。书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另一个是自由与平等价值观的矛盾。
25 三种全球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26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27 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28 宗教必须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第一,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而永恒为真。第二,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播给大众。
29 泛神论、多神教、一神教、二元论宗教。真正多神论与一神论不同的观点,在于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有任何私心或偏见,因此对于人来各种世俗的欲望、担心和忧虑毫不在意。
30 目前所知的第一个一神论宗教出现于公园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那顿宣布,当时在埃及众神里一位位阶并不高的小神阿顿其实是庙宇的至尊。
31 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犹太教的一个神秘教派,该教派信徒想说服犹太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这个教派最早的领导者之一是来自大数的保罗,他认为宇宙的至高神有私心偏见,对人类并非漠不关心,而且他甚至还化为肉身,为了人类的救赎被定死在十字架上,这种事不该只有犹太人知道,而应该让全人类都了解。于是,就有必要将关于耶稣的好事传到世界各地。
32 然而,就算 一神论势力 看涨,二元论却未真正消失。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一神论宗教吸收了大量的二元论信仰和习俗,许多我们以为是一神论的基本概念,都是出自二元论的本质和精神。
33 另一个关键的 二元论 概念,就是 认为身体和灵魂、物质和精神是有清楚区隔的。 诺斯替教和摩尼教认为,善神创造了精神和灵魂,而恶神创造了物质和身体。根据这种观点,人就成了善的灵魂和恶的身体之间的战场。
34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继承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
35 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摩尼不是神而是人 ,俗名乔达摩悉达多。根据佛教经典,释迦摩尼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是个喜马拉雅山区小国的王子,看到身边的人深深陷于苦难之中,而心生不忍。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 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36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
37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 3取得新能力。
38 长期海上航行得败血病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C。
39 阿姆斯特朗登月前在美国西部沙漠里受训的小故事。
40 第一个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认为是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indians,这正是美国原住民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原因。1507年,地图绘制大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出版了新版的世界地图。于是这片西班牙船队向西航行所碰上的土地,终于首次以一块独立大陆的姿态出现在地图上。既然要画,瓦尔德泽米勒就得给它取个名字,但他误以为发现美洲的人是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水手Amerigo vespucci),因此为了向他致敬,这片大陆就被命名为America(美洲)。
41 西班牙入侵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科尔特斯消灭了爱之特科帝国,皮萨罗消灭了南美印加帝国。
42 亚当•斯密出版了《富国论》,亚当•斯密明确提出: 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43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 新的道德标准 : 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
44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威风八面的时候,荷兰的西印度公司也在大西洋大展身手。为了掌控哈德孙河这个重要商业通道,西印度公司在河口的一座小岛上开拓了一个殖民地,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个殖民地不断遭受美国原住民威胁,英国人也多次入侵,最后在1664年落入英国手中。英国人将这个城市改名“纽约”(即新约克,约克为英国郡名)。当时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筑起一道墙,用来抵御英国人和美国原住民,这道墙的位置现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华尔街(wall street,直译为墙街)。
45 鲨鱼如果不一直游动就会窒息。
46 最后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人工的时钟来过生活,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有所调整。
4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播送到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地区,而每段新闻广播的开头就是大本钟报时钟声的现场直播,可以说正是自由的钟声。甚至还有些天才的德国物理学家,居然找出一套方法,只要靠着钟声只广播中的微小差异,就能判断伦敦当时的天气。对德国空军来说,这可是珍贵无比的战事情报。等到英国私密情报局也发现了这一点,就不再采用现场直播,而用一组录音来取代。
48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 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就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49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50 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的重要。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婚姻美好与感觉快乐,以及婚姻不协调与感觉痛苦,分别都呈现高度相关。
51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愿望之间是否相符。
52 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引自 全部
本人在最近在静修,暂时没有时间细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赠送《人类简史》电子版。期待能和您一起进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期待能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直前行!
“人就是他吃的东西”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的《费尔巴哈论食物和饮料》。该书主要讨论了食物与人的关系,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与其所吃的食物有着密切关系。
在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食物确实对人的身体和思维产生着深刻的影响。食物中不仅包含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还包括了大量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这些物质和微生物会对人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如增强免疫力、改善心情、减缓衰老等。因此,我们的饮食习惯和选择对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我们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多样性。应当尽量避免过度依赖某种食物或营养素,而要多样化饮食,摄入各种营养素和食物。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选择优质的食物,避免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对身体造成损害。
总之,“人就是他吃的东西”这句话虽然是一个比喻,但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我们的身体和思维状态都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合理饮食,注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
在《人类简史》后,《未来简史》把目光投向智人的未来。
人类已经基本解决以下问题:
1、饥荒。
2、瘟疫。
3、战争。
未来人类的三个议题是:
1、不死。
2、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3、升级为神。
全书分三部分:
过去人们相信法老王、相信上帝,现在人们相信个人自由至上的人文主义。而随着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心灵”等可能并不存在,“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人拥有灵魂,猪则没有”。人类即将窥探到生命的奥秘,人文主义信仰也可能随之崩塌。
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数据信仰——人类作为一种算法,个体已无价值,唯数据有意义。
下面整理书中描述或提到的有趣的观点:
预测一经提出,就将影响现实,使得预测难以实现。
比如马克思预言无产阶级必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将卓越见解写成《资本论》,但他忘了资本家也会读书。
研究历史无法预测未来,但能让我们从过去中解放,让人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书中举了草坪的例子:从前草坪是贵族的标配,因为它无实际作用且维护起来费用昂贵(像钻石),了解了草坪的历史,就能使我们在考虑要不要在房子周围修草坪时有不同的想法。
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是被认为是美德,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个“好人”,教别人做好人的是不是就是一些“坏人”,好惯着他们使坏?
如果有人想根据愉悦和痛苦之外的理由推导出善恶,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想骗你,而且也可能骗了他自己。辨别善恶,唯一的标准就应是“愉悦和痛苦”,就如乔治·奥威尔所说:一切的关键就在于必须承认一加一等于二。
如同《人类简史》中经常提到的观点,人类靠编造故事得以大规模合作,上帝、国家等概念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在部队,人们服从“组织”决定,维护“组织”利益,那么到底谁是“组织”呢?
根据目前的经验,延续自己的基因就是至善。所以为什么要努力奋斗——想想在地球毁灭时,你的后代能否乘上诺亚方舟?在未来人类进化成神时,你能否搭上时代的列车?
人文主义,简单来说即——“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这成了现代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下面是几个典型场景:
人文主义的座右铭——生命在于体验:
以往的“小人物”,在今天也会得到关注。
人文主义有三个分支:
纳粹主义只是进化人文主义的一个极端版本,不应将其全盘否定:
历史来来回回,自由主义暂时胜出,几乎成了普世信仰:
人没有自由意志,一切行为都有内在驱动,是基因密码的反映。人的欲望甚至是可以操纵的,书中举了大鼠的实验:
我们很会骗自己,甚至强行为错误注入意义。例如,“牺牲即光荣”,这种本是统治者驭人之术的想法,已被我们深信不疑,而这一切都是出于想象而已。人生如戏。
生命科学告诉我们,人只是一套算法,人无意义。
计算机将全方位超越人类。大多数人将成为无用之人,像军人、司机、医生、教师等等。
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及能力都是多余的。
就连艺术领域也会被取代:
未来可能出现大多数无用的普通人,与少数掌控世界的精英。无所事事靠游戏或药物快乐地度过一生,或是持续更新自己对抗智能算法并获得永生。你选哪一个?
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的需求,而是需要别人提供。就如第一代苹果手机出现时,许多人会说“这就是我想要的!”。与其探索自己内心感受,不如问问算法。
只需要完全公开自己的信息,放置于网络,将决定权交给算法。“认识你自己”从来没这么简单或便宜过。
意识形态斗争根本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资本主义采用分散式处理,而苏联式共产主义则是集中式处理。效率高者胜出。
认知科学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领域,许多人都开始探索我们如何看待世界以及我们如何理解事物的方式。很多人可能会阅读一些突破认知的书籍来深入了解这一领域,并且第一本突破认知的书籍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你看过的第一本突破认知的书籍是什么?
反问:什么是突破认知的书籍?为什么我们需要突破认知?读者如何选择合适的突破认知的书籍?
突破认知的书籍是指能够颠覆我们原有的认知框架,让我们对事物有新的理解和认识的书籍。这些书籍能够激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我们需要突破认知,因为我们的思维往往受到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限制,我们需要打破这些限制,以便更加全面地看待问题。选择合适的突破认知的书籍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术背景来确定。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那么你可以选择读一些关于心理学领域的突破认知的书籍。
当时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认知科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认知科学探索人类大脑是如何处理信息和思考的,并试图理解我们如何知道和理解世界。认知科学的兴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一些科学家开始研究人类是如何理解和处理语言的。从那时起,这个领域开始快速发展,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
几个例子:
-《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丹尼尔·卡尼曼以启发性的方式揭示了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的。
-《The Power of Habit》:作者查尔斯·杜希格将我们的日常习惯置于一个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之中,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形成某些习惯,以及如何打破它们。
-《The Brain That Changes Itself》:作者诺曼·多伊奇描述了神经可塑性的概念,即大脑可以随着经验和训练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这一发现对于我们理解学习和记忆等认知过程非常重要。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讲述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从认知和社会角度探讨了人类的进化和发展,深刻影响了读者对人类和社会的认知。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作者托马斯·库恩提出了“范式转换”的概念,描述了科学领域中革命性的变革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对科学和知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书籍都以不同的方式突破了我们的认知框架,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和视角。它们通过让我们对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激励我们在学术和生活中持续探索和学习。
总之,突破认知的书籍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认识是非常有益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有助于我们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拓展视野,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1、《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2、《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历史提出了新的诠释。
3、《未来简史》聚焦人类往何处去,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优选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巨大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神人”。我们该何去何从?
4、《今日简史》则将目光转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优选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很重要的资源。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优选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认知觉醒》经典金句如下:
1、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2、根据能力圈法则可知,人的能力是无法跳跃发展的,只能在现有基础上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而扩展的最佳区域就在舒适区边缘。
3、不过和一般的日志不同,每日反思不是记流水账,而是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
4、最终你会明白,所谓的学习成长,诸如阅读、写作、反思、培养习惯、练习技能、建立认知体系等等,本质上都是一回事,在舒适区边缘一点一点向外扩展。
5、在《今日简史》一书中,尤瓦尔赫拉利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做了极为深入的思考,但是在谈到生命的意义时,他说出了这样的感悟:我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
6、是否有及时,持续的正向反馈,正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
7、爱因斯坦曾说复利威力巨大,堪称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8、思考力的本质就是丢弃所有已经消化的信息,让问题的核心浮出水面。
9、所谓熔断不读书法,意思就是在读书时一日看到有启发的内容,就触发熔断点,立刻停止读书。
10、读书方法:只取一个全书最触动自己的点,然后尽可能去实践、改变,这样读书不仅收获更大,而且也不会焦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