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提到人类有证据显示的第一个知道名字的人。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中提到人类有证据显示的第一个知道名字的人。,第1张

是大约在公元前32-31世纪,有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人Kushim。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诺瓦·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找到了另一个古老的有记载的名字—— Kushim。赫拉利认为Kushim的年代比刻有奴隶主Gal-Sal的和他的2个奴隶En-pap X 和Sukkalgir的黏土板要早个几十年。

记载着Kushim名字的物体是一块5千年前的粘土板,Kushim也是一个苏美尔人。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年初图书界的爆款,从前一本《人类简史》 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到这本《未来简史》 Homo Deus A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作者的野心似乎不小。

一般历史研究者写书都习惯洋洋洒洒,写一个国家的几十年,或者牛仔裤、瓷器、马桶的历史,都可以垒成砖厚,而赫拉利从人类文明发展之前写到人类文明未来可能遇到终结的可能,加起来也才不过两本不厚的书,要不是对自己才华自信到爆炸,就是学术水平有限玩噱头的渣渣。不过看完书,不觉得内容对不起书名,甚至觉得作者聪明地性感,大概就是野心抗得起才华的表现吧。

因为看得开心,完了之后甚至还百度了一下尤瓦尔·赫拉利的照片,虽然不算好看,但在学术界也还不赖。

而上一个让我看完书还饶有兴趣地搜作者照片来看的人是阿兰·德波顿,长这样:

不禁让我怀疑聪明的人是不是都容易谢顶……但愿,不是……

要写《未来简史》其实颇有难度,因为尤瓦尔·赫拉利写的这个议题过于宏大,凭我的知识储备和学术水平很难地道地做出评价,而仅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视角来谈读后感,又觉得不足以表达看完整本书的感触。简单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听起来荒诞的结论

直接看全书结论,听起来会有些好笑。赫拉利说:

成功孕育着野心,而我们最新的成就也推动人类设下更大胆的目标。我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健康与和谐,而由人类过去的记录与现有价值观来看,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长生不老、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这结论在21世纪的今天听起来,不算天方夜谭般的荒诞,毕竟我们现有的医疗技术已经治愈了历史上的黑死病、天花、结核等可怕的瘟疫,也成功地让人类第一次活在对和平怀抱积极而确定的心态、觉得全面战争在大概率上是可以避免的一件事。

我们早就已经成为统治这个地球的主人,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我们看到控制人类自我命运的可能:譬如基因改造、器官移植等等,长命百岁已经是现实,长生不老也不是完全不可想象。

发达地区实现了物质的极大繁盛,这里最普通的平凡人生活都比历史上的君主更美好,而饮食过量带来的肥胖等问题,比吃不饱的问题,更让人担心。

而当我们可以利用技术,上天入地地改造自然,甚至改造人类自身的时候,似乎同人类想象中那个“神创造人”的神,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种未来,似乎并没有听上去这么荒诞。

悲伤的可能是:人生无意义

虽然《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没有上下卷的关系,但还是建议先看完《人类简史》再看这本《未来简史》,这样对赫拉利理论中智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会有所了解。为什么是进化成人类的这期智人从各个不同族群中获胜?为什么农业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取代原始人的狩猎生存方式?为什么发展出宗教、政治、帝国以及战争的意义等等。

了解到智人如何从万物生灵中脱颖而出变成如今统治地球的生物,大概才能了解《未来简史》中继续根据这样的逻辑,推到如今的智人可能面临的未来。不过,如果跳过真的要跳过《人类简史》直接看《未来简史》,逻辑本身也足够完整。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几乎花了2/3的部分在写智人发展至今的历史,也即我们如何走到今天。只是侧重点与《人类简史》不同,简单来说,《人类简史》落脚于智人如何从动物中发展而来形成文明,而《未来简史》落笔在人文主义的前世今生,或者更通俗地说就是,人类有什么不同

赫拉利的观点很明确:人类和其他动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某个神将人类从万物生灵中挑选出来,赋予我们的生命以独特意义:

我们所谓的感觉和情感,其实各是一套算法。狒狒感觉饿,看到狮子的时候会感觉害怕而颤抖,看到香蕉也会感觉自己流口水。它在一瞬间经历了袭来的种种感觉、情感和欲望,都是计算的过程。计算结果也是一个感觉:这只狒狒突然觉得涌起一股力量,毛发直竖,肌肉紧绷,胸部扩张,接着它会深吸一口气:“冲啊!我做得到!冲向香蕉!”但也有可能它被恐惧打败,肩膀下垂,胃中一片翻搅,四肢无力,“妈妈!有狮子!救命啊!”……

人类有99%的决定,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称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单个人的生命是自然算法的结果,人类社会中形成的许多虚实意义同样如此。“多数人认为,现实只有客观或主观两种,没有第三种可能。于是只要他们说服自己某件事并非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就贸然认为这件事必然属于客观……然而,现实还有第三层次:互为主体(intersubjective)”。

大概就是,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许多事情本身无意义、无价值,比如金钱、国家、神等等,但整体构建了这个概念并作用于现实世界,它也就产生了意义。所以,

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

在大家一起编织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对我来说,在教堂结婚、在斋戒月禁食或在选举日投票这些行为为什么有意义?原因就在于我的父母也认为这有意义,还有我的兄弟姐妹、邻居朋友、附近城市的居民,甚至是遥远异国的民众,都认为这有意义。为什么这些人都认为这有意义?因为他们的朋友邻居也有同样的看法。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不过,赫拉利说,“经过几十年、几世纪,意义的网也可能忽然解体,而由一张新的网取而代之。 读历史就是在看这些网的编织和解体,并让人意识到,对这个世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后代就变得毫无意义。”

奴隶制瓦解了,封建土地制废了,上帝死了,自由主义在当今最发达的地区得到褒扬:

这正是历史展开的方式。人类编织出一张意义的网,并全然相信它,但这张网迟早都会拆散,直到我们回头一看,实在无法想象当时怎么可能有人真心相信这样的事。

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不断认识到:人类不是由神创造,而只是大自然的产物,地球可能并没有那么独一无二。在广袤的宇宙中,在这个星球上,人类的诞生,大概并不是什么神奇而庄严的被选中与使命。No, nothing like that:

现代文化不再相信有这种伟大宇宙计划的存在。我们并不是活在超脱日常生活的戏剧之中,生活没有剧本、没有剧作家、没有导演、没有制片人,而且,也没有意义。就我们目前最先进的科学所知,整个宇宙就是个盲目而没有目的的过程,充满各种杂音和愤怒,但这些都是无意义。我们只是在一个行星上占据着再小不过的一点位置,存在着再短不过的一段时间,如麦克白所说的那个可悲演员,在台上得意或失意了一会儿,就再也悄无声息。

……“无所不能”似乎唾手可得,但在我们脚下却有一个完全虚无的深渊。具体而言,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现代文化的力量是历史上最强的力量,而且还在不停研究、发明、发现与增长。同时,现代文化也比以往任何文化感受到了更大的存在性焦虑。

人文主义面临数据主义挑战

人文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在上帝已死,在关于帝国与国家与集体的所谓宏大计划只是一种虚构故事以后,人文主义提出人人拥有独立的自我与自我定义的人生意义,主张从个人的感觉和体验出发,遵从自我内心的选择。“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的过程,靠着体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人文主义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各式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

可是,人文主义的征程并不顺利,即便是在二战以后逐渐壮大并小范围地在世界某些先进地区占领先机之后,短短几十年,却又再次遭遇危机:

大概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过于迅猛,人类在过去几十年里增加的对自我认识远远超过过往千年。所以,哪怕是大写的人刚刚树立起来,很快就遭遇挑战——人文主义的基础所认为的人的自由意志,可能并不存在。因为顾客和选民,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虽然他们表达自己的立场,可是他们的立场,在大多数顾客和选民中,都不是出自他们独立自由意志推算的结果。

对自由主义来说,想要有意义就必须有一个真正的自我,而且只能唯一。而这个前提,目前看起来越来越不可能。

赫拉利用了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和叙述自我(narrating self)来做解释:“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但体验自我没有记忆能力。它不会讲故事,而且当我们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去问它有何想法;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持续多长,只会采用‘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结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

所以,分娩的疼痛会被新生儿带来的喜悦而忘记,让女人们生完一个孩子之后,仍旧愿意继续生孩子;战场上的残酷体验,会被战争中的荣耀和胜利结局安抚,换来一个战士的英雄与光荣——

于是我们知道,“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该爱谁、该讨厌谁、该怎么对待自己。如果情节需要,这个故事甚至可能让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类别:有些人活在悲剧之中,有些人演着永不完结的宗教戏剧,有些人的日子过得像部动作片,也有不少人过着戏剧人生。但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算法的终极胜利

写到这里,作者的思路已经很明确:智人发展出统治这个星球的文明,并不是由于神创造了我们,挑选了我们;而人类社会发展出的一整套意义体系,其意义是被赋予的意义,而非来自其本身,因为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宇宙,暂时都没有发现意义;最终,我们遗憾地看到,不仅人生没有意义,而且所谓的自由意志,或者想象中拥有的独立自我,可能也并非事实:

推动这个趋势的主要力量来自生物学的洞察,而非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认为,生物就是各种算法。如果生物的功能真的和算法大有不同,就算计算机在其他领域大展神威,仍然不可能了解人类,引导人类的生命,更不可能与人合而为一。 一旦生物学家判断生物也是算法,就等于拆除了有机和无机之间的那堵墙,让计算机革命从单纯的机械事务转变为生物的灾难,也将权威从个人转移到了算法网络。

人文主义的最高诫命“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已经不再不证自明。我们学会调节内心声音的音量之后,也得放弃对“真实”的信念,因为我们再也不清楚现在是谁在调节开关。把脑中的噪声关掉似乎是个好主意,但前提是要能让我听到真正的自我。如果没有“真正的自我”,又怎么决定该关掉哪些声音、放大哪些声音呢?

……人文主义的戏剧,多半是以某个令人痛苦的欲望展开。例如,蒙太古家族的罗密欧,爱上了凯普莱特家族的朱丽叶,可两家却是世仇,于是双方都非常痛苦。科技对这种情节的解法,就是确保让我们不会有令人痛苦的欲望。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服个药丸或是戴个头盔,直接把那些对彼此造成不幸的爱意给消灭掉,不就没事了吗?

将来,如果吃颗药丸就能戒掉我们的欲望,如同割离某种身体病痛一般,那么我们如今定义中的人类,是不是其实也就不付存在了?

尽管我们自身为人类一路走来的辉煌骄傲万分,认为我们主宰了自然,并将主导人类自身的胜利,但似乎,按照这种逻辑走下去,真正胜利的,并不是人类,而是算法——人类超脱动物,是进化算法的胜利;而当我们发明了机器的算法,并将它用于物质世界与人类自身的时候,机器算法就主导了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恐怕只是进化中的一个阶段,如同已经灭绝而恐龙,千百年后引人好奇,但也毕竟,成为历史。

未来究竟会怎样?

没人能预测未来。至少在未来来临之前,没人能判定谁对未来的预测究竟是否正确。尤瓦尔·赫拉利只是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梳理了从过去到现在的逻辑,再顺着这个逻辑,往前走一步看看未来。

这个逻辑听起来正确,那么未来便有这种可能性。但同时随处蕴藏的不确定性导致这种逻辑推导下的未来可能永远不会发生。

只是,人类被机器所取代的担忧已经存在了很多很多年,从我小时候看的科幻读物,到当年火遍世界的《黑客帝国》到如今科学界的认真讨论。虽然这一天如今仍未到来,但这种可能性在与日俱增。

不过,大概也不必太悲观。如果技术发展够快,我们可能就是第一代老了能换掉老去的器官,换掉老去的皮肤继续活个几百年的人(当然,大概还是得有钱),而就算未来的阶级是靠有钱人能老了换心脾肺不死,没钱的人只有普通人的人生,也没什么大不了,毕竟人类社会又不是哪一天实现过绝对的公平与平等;如果没那么快,就更简单咯,留给下一代操心去吧。

《人类简史》是70后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全书洋洋洒洒30多万字,用一种独特的视角讲述了智人从一个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人属动物进化到当今地球的主宰者的过程。

  这7万年的历史跨度,作者将其分为了三个革命。首先是认知革命,这使得智人可以熟练掌握工具、学会了火耕并能漂洋过海征服其他的大陆,从而站到了食物链的顶端;距今1万年左右开始了农业革命,使智人从采集社会转变到了农耕社会,能够养活的人口大大增加;而最近500年科学革命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这是由于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而不是总认为有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一切,这比先前的知识体系更有活力和弹性。

  不得不说刚刚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视角十分独特,一般的历史书无不是从人类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发展进程,本书更接近的是一种上帝视角,似乎是从太空俯视着这颗星球的沧桑变幻:智人并不是唯一出现过的人属动物,还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等近亲。智人获得智慧的过程虽然我们能够了解,但原因至今没人能够用无神论的理论解释明白。很有可能,智人成为地球主宰是一系列偶然因素的结果。书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论调,例如想象构成了人类文明:很多群居动物都能有一些简单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模式,但它们都是建立在实体感受的基础上,只有人类拥有独立无二的相信想象中的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人类的社群突破了150人的自然界限,开始拥有大规模合作的能力,在当今社会,国家、宗教信仰这些概念更是能让数亿计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还有诸如,人类驯化小麦其实也是小麦驯化人类,人类兴起于人创造神或许也会灭亡于人成为神等发人深思的观点。最后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作者的文笔简练优美,论据引用详实,我读的中文版有非常多中国历史的事例,据说赫拉利针对不同语种的译本加入了不同的文本,足见他的功力之深。

当然看完全书后,总觉得这本书还缺了点什么。毕竟,这只是一本大众化的科普读物,不出意外,查了下这本书在主流历史学界的评价也不甚高。它很火,所以也有那些媒体热炒的畅销书的通病。首先是有点一味追求观点的标新立异而陷入前后矛盾的境地。我能看出的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就是全文中心观点的混乱,前半部分提出评价一个物种的成功与否,个体的平均幸福感是比物种繁衍数量更为重要的指标。嗯,有点小确幸的感觉。然而后面在讲到现在科技能通过电刺激人为制造幸福感后,又感觉作者在否认幸福的意义甚至人类主观感受的意义,是不是有点机械决定论的意思?然后,作者的涉猎很广,众多不同族群文化典故信手拈来让我很佩服,但也难免流于表面。有些观点其实是很多前人理论的结合,只不过尽量换了一个新颖的表述,例如,作者似乎认为原始采集社会人们的生活比起农耕社会更加幸福,采集社会人人生活富足,一天只用3个小时去搜集事物就能填饱肚子,农耕社会人口急剧增长,反而导致人们为了生存更加劳累,传染病和斗争也增多。且不论这个结论正确与否,这个观点在中国倒是并不新鲜,老子的“小国寡民”,杨朱的“一毛不拔”都是主张社会退到更小族群从而使人人获得相对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还是相当好的。这是一本偏向哲学思考的历史科普书,提供了一个客观审视人类发展过程的角度,而像一些进化心理学、生物社会学的观点也是我初次涉猎。一本畅销书能给我们提供这些收获就已经很成功了,对于里面的众多观点,当然不宜照单全收,奉为圭臬,或许读的过程中批判思考是更好的选择。

按: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以三次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为线索,不拘于一疆一域,恣意驰骋,描绘了宏大的人类历史图景。书中不只是罗列冷冰冰的史实,作者从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多个角度,用颇具批判性的观点,透过历史,审视现实,读来常有醍醐灌顶之感。

本书涉及内容甚广,最触动我的,是作者对“想象”和“虚构故事”的阐述。

进化理论已证明,人类和猩猩有共同的祖先。在几万年前,因为偶然因素,从种群中分化出智人,自此以后,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成了万物的主宰。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什么高明之处呢?

《人类简史》认为,促使人类迈向智慧的关键,是人类有“虚构故事”的能力,创造共同的想象。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创造想象,突破想象的过程。

作者用跨国企业“标志公司”说明了“虚构故事”和“群体想象”的意义。

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证明“标致公司”确实存在呢?是因为公司的员工、工厂机械,还是生产出来的汽车? 答案不在其中。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所有生产汽车召回,砸成废铁,公司也依旧存在;即使把现有的员工都辞退,所有的机器在事故中被毁,我们也能重新雇佣员工,购买机器,继续生产产品……

标致公司存在于我们集体的想象之中。

这种想象在法律上叫作legal ficion(法律拟制),Fiction也有“虚构的故事”的含义。这个组织不是实在的,它的存在是由于人们承认同它的存在和规章原则。

不只是公司,学校、国家、种族、法律、正义、金钱、宗教……哪一个不是人类想象的产物?

很动多物都能够相互传递简单信息,但信息内容局限于他们能看到实在的环境。有研究表明,黑猩猩群体一旦超过100只,便会容易发生混乱、撕咬,因为内部沟通已经很困难了。

人类社会第一次革命——“认知革命”的出现,就是由“虚构故事”能带来的。

自此开始,人类虚构故事的能力一直有增无减。人类不断创造出共同的想象,并对其深信不疑。

譬如,原始社会的人通过虚构部落守护神的故事,将大量陌生人凝聚起来;现代社会人们相信金钱的意义,才有全球合作的可能。由于想象,人们的行动变得更高效,社会才得以快速更迭、进步。

与此同时,由于我们没有意识到“虚构”的本质,把许多不合理的想象视作颠簸不破、不容置疑的真理,从而将自己束缚在了牢笼之中。

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开始驯养动物,种植作物,结束了以采集、狩猎的谋生方式,迈入了“农业时代”。

农业革命让人不必再为了食物四处奔走,历史上也第一次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盈余。

物质更加丰富,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生存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农业革命反而让更多人生活得更辛苦、更不容易满足,被作者称为为“史上最大的骗局”。

在原始社会,人们只需每天工作3-5小时。而为了丰收,农民不得不从早到晚不停忙碌,但最终得到的食物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大部分财富都被夺走了。

农业社会催生了不平等。社会开始出现一部分精英分子和统治阶层, 如皇帝、贵族、教皇、奴隶主。他们养尊处优,骄奢*逸,构建了等级森严的制度和原则,并通过编造“故事”,让大众相信其合理性,用以维护其权威和既得利益。

既得利益群体都会让底层人民相信,他们具有天然的优越性,一切规则是自然的,合理的,不容忤逆的。

在我国古代,称皇帝为 “天子”,是天命之所归;“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规则维护着君权和父权;中世纪欧洲的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女性受教育权、政治权和工作的权利都在近代才被争取到。

不合理的想象又会强化结果的差异,从而让人们对其更加深信不疑。

女性没有获得受教育权利时,也没有外出工作的机会,因此大家就更确定:女人天生不适合读书和外出工作,最擅长家务;在17世纪,许多人相信黑人比较笨和懒,有暴力倾向,将他们视为“污染源”,因此所有最好的工作都集中在白人手里,偏见进一步被强化;很多人一生贫困,也并不是他们天生不如人,而是刚好出生在贫穷家庭而已。

正如书中写到, “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

不管是《理想国》、《汉谟拉比法典》,还是《独立宣言》,都宣称自己是无比正确,是永恒和普遍的公平正义的原则。

然而,真的有放之四海皆准,永恒不变的正义原则吗?

一旦有人发现我们习以为常的秩序不是真实的,开始审视它、质疑他,社会制度的根基就动摇了。那些最勇敢的人站出来,告诉大家,我们一直相信的是错的,并带领人们,冲破牢笼,迈向更自由的远方。

对权威的质疑,对平等和自由和个人价值的追求,带来了第三次革命——科学革命。

科学革命让西方世界中世纪的蒙昧中苏醒。 科学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们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承认自己的“无知”。

人们开始对一切事物保持审慎的质疑态度, 承认过去相信的可能是错的,也不再去寻找全知全能的人。没有什么想法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了。 科学革命带以实验为基础的认知方式,坚持用实证检验真理。

因为承认了自己的无知,现代的知识体系就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创新能力。随之而来的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科学革命带来的便捷和自由。

但如果你坚信“科学技术”是客观公正,人畜无害的,那就太天真了。

自科学诞生开始,就始终与政治、资本仅仅相连。也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发挥效能。

对科学研究支持,当然不是无条件的。政治家选择是否支持某项科研活动,往往取决于它是否能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不是研究本身的价值。

16世纪国王和银行家耗费了大量财力,毫不吝惜地支持探险家们开拓新的疆土。但如果你让他们支持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他们就会变得一毛不拔。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不重要吗?并不是,而是他暂时不能为投资者带来利益。

我们都知道,大学的人文学科的科研的经费支持远远低于自然科学,致使很多人对人文学科也兴趣寥寥。

然而,社科研究分着一小块小蛋糕,这一小块蛋糕主要给了哪些课题呢?,为什么是这些课题?看完下图,我想,你心里应该有答案了。

培根说:Knowledge is Power,我们翻译成“知识就是力量”,现在,也可以说“知识就是权力”——知识的生成和传播都被权力和资本操控。在赞扬科学精神的同时,我们不要忘记背后看不见的手。

历史上,科学一旦与帝国主义结合,就出现了更多可怕的后果——殖民拓展、核武器、战争、大屠杀……

二战后,很多社会学家和哲学家都对科学革命带来的影响作出反思,在以"客观主义"为教条的科学实践中寻找遗失的人性。

历史上一直有人试图建立统一的秩序,为促进全人类的融合,也是为扩大自己的权力。他们曾尝试通过宗教、帝国和金钱三种途径来实现其目的。

宗教倡导一种超越人类的信仰和秩序;帝国统治者则试图通过拓展疆域实现其野心。这两种尝试都没能真正如愿。

唯有金钱,跨越种族、性别、年龄等鸿沟,最终成为有史以来最有效、也最普遍的互信系统。

而金钱的力量也不过源自我们的共同想象。在数字化时代,货币不过是一堆数字。

金钱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的催化下达到极致。书里提出了一个很大胆的观点:整个现代经济就像一场“庞氏骗局”,通过透支未来,支持当下的发展。

作者在书里分享了一个有趣的类比,来说明资本主义的逻辑。

建筑师B先生赚到了100万美元,并存入了A先生的银行里,有一位缺乏资金的面包师傅C小杰,想开面包店,于是到银行向A先生提出了商业计划,说服他这项计划值得投资,A先生给C**转账100万美元。之后C**又给了B先生100万,让他建设面包店,B先生又存进了银行。

B先生现在的户头有多少钱?200万美元。

银行的保险库有多少钱? 100美元。

很可能面包店主C**还需要更多的费用,于是再贷了100万,这时候B先生的户头上有300万元了!而银此时也只有100万元,面包店也还没开起来。

资本主义的运作基于这样一个想象:银行家和创业者相信面包店能成功,建筑商也相信银行未来能够把钱还给他。我们需要用“信用”透支未来,用以建设现在。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奠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另一个想象: 只要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把蛋糕越做越大,那么人人都能够受益。 这个原则被自由市场倡导者奉为圭臬。

还有一个主张是:“生产的利润,必须用以在投资,提高产量和利润”。 所以与农业社会的贵族和统治阶层不同,资本家并没有把赚取的钱财用以奢侈的享乐,而是将利润用以继续投资生产,扩大规模。

但一味扩大生产,没人消费也是不行的,“消费主义”也应运而生。

在当前社会里,资本家的美德就是不断扩大生产追逐利益,而大众的美德就是去消费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

商家会告诉你:要善待自己、宠爱自己,开始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值得拥有更好的。

但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消费并不是由于自己需要,往往冲动的结果,我们的消费行为受大众观念的影响。商家也用饥饿营销、用情怀等手段赋予商品更多的符号意义,吸引着你。

电子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譬如苹果手机), 那些微乎其微的改变被夸大,我们更换手机,也并不是因为旧手机不能用了,而是环境让你这样做;一位明星在公共场合背过一款包,它很可能会迅速脱销,即使看起来没什么特别。

很多时候,我们消费的不是商品本身,而是符号。

你没钱消费?没关系,信用卡、花呗、白条,各种“贷”……我们都为你准备好了,让你能够超前消费,提前满足。不过让很多人陷入了绝境,成为卡奴,甚至“裸贷”……

消费主义营造的集体想象,似乎比历史上的宗教、道德准则都更易被大众接受,因为这更符合我们的本性。

但赫胥黎和波兹曼的忠告还回荡在耳边:“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地球的空间和资源有限,资本的蛋糕真的可以无限扩大下去吗?

如果什么都要以金钱的标准衡量,而忘记“真、善、美”,世界会越来越好吗?

《人类简史》为我们展示了不同时期的“想象”。每种想象都有其意义,也有局限。

正如作者所说:

“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的范围稍微加以扩大而已。”

书中一直保持 “个人幸福”的关注,但也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怎样的秩序才是好的,给人带来幸福?

或许,建立全人类统一的想象是不现实;而历史已经证明,营造一个不容置疑的想象,可以是可怕的。

人不可能脱离想象而存在,而觉察想象对个人意义重大。它会让我重新去审视生活中习以为常事物,它们是如何产生的?我有其他选择吗?

而即使在最严格的规则之中,我们都有自由由选择的空间,去寻找自己的答案,选择我们应该坚信的是什么。而觉察“虚构的故事”,就是迈向自由的第一步。

最后,我改编了伯格在《与社会学同游》里的一段话,结束本文。

世界是巨大的舞台,我们就如同牵线木偶般被操纵,当我们停下演出,抬头仰望那一套操纵我们的“木偶线”,追问它们是什么,如何形成的……

这个停止的动作,就是独立思考,也是我们自由的第一步。

推荐阅读

《幸福之路》:你为什么不幸福?

《爱的艺术》:爱是一种能力

《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村上春树的自由与自律

这是《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TED演讲。

这位牛津大学的历史学博士,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上最受关注的历史学家之一。

七万年前,人类的始祖不过是一种平凡无奇的动物,和其他动物共同生活在非洲的某个角落。

而在今天看来,很少有人会否认人类已经统治地球的事实。我们遍布各大洲,我们的一举一动决定了其它生物甚至也包括地球的命运。

人类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历史学家赫拉利提供一个惊人的理由。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7614159/from=search&seid=7277443530169825701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rVTL5muYPDfihUmPzVuJw

提取码:d4kh

书名: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2-1

页数:856

作者简介: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其新作《未来简史》,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命运,甫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风潮,引起广泛关注。

    本书作者是尤瓦尔赫拉利,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因《今日简史》一书成名,本书成为全球超级畅销书。

    大约在135亿年前,“大爆炸”后形成了宇宙;大约46亿年前,地球作为原始太阳星云出现;大约在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命有机体;至少在200万年前,出现人类;大约在7万年前,人类启动“认知革命”;大约在12万年前,“农业革命”为人类发展提速;大约在500年前,“科学革命”开辟人类新局面。

    书中主要讲述人类经历的三大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如何从动物,逐渐成为地球的主宰者。

    大约在250万年前,人类从最早的祖先南方古猿开始演化,在200万年前,古人类的足迹遍布北非、欧洲和亚洲。同时人类由于不同的进化,出现不同的物种,目前有6种人种,大致如表所示:

      虽然人类有着不同的兄弟姐妹,依旧有着共同点。 第一、人类的大脑脑容量大。人类大脑容量在早期是一种负担,但是在后期,为高度发达的神经网络提供“软件”支持。第二、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使人类解放双手,这样也为人类使用工具提供“硬件”支持。第三、火的使用。在生理方面,让人类可以更多获取食物源,像小麦、水稻,逐渐成为主食。同时熟食也利于消化和吸收,让进食量降低。在环境改变方面,让人类拥有一股力量,在漆黑的夜晚,不用担心野兽的袭击,同时也可以将一片森林付之一炬。

       现在的我们,即是智人。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智人何时演化而来,但是大约在15万年前,智人的外貌与现在的我们相差不大。大约7万年前,智人走向了远方,从东非向阿拉伯半岛扩张,很快就征服了欧亚大陆。在此过程中,智人与其他人种如何相处,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一种是“混种繁殖理论”;另一种是“替代理论”。

       “混种繁殖理论” 认为智人与其他人种和平相处,互通繁殖,最后成为一个大的混血人种;而 “替代理论” 认为双方是水火不容,甚至会消灭一个种族。两种理论目前都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不过后者似乎更符合事实。在古时候征服一座城池,有时会将之赶尽杀绝。在上万年前,智人是否会宽容对手,我们不得而知。约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退出历史舞台;约在12万年前,弗洛里斯人(与上图翻译稍有不同)在岛上永远消失。其中的原因只能在化石中找到蛛丝马迹。最后地球上只有智人唯一的人类物种。

    智人在去远方的路上,能够取胜依靠是“诗”——独特的语言。智人的语言不是独有的语言,比如,蜜蜂就会通过舞蹈告诉同伴哪里有花蜜。而智人的语言独特性是:在环境、社会和虚构的概念之间可以传递。这是一场认知革命。

     环境的信息传递。 当智人去河边喝水时,其他同伴看到河边有狮子,会就呼喊:“危险,河边有狮子!”这种传递提醒信息方式,在个体之间互相传递,促进智人可以规划、执行集体计划。使智人的群居团体在各种环境中,执行计划更高效,更规范。

      社会间信息传递。 智人之间会说说某人的坏话,嚼嚼舌根子。智人很八卦,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却十分有趣。个体之间互相八卦,可以知道自己部落中哪个人是靠谱的,哪个人是要小心的。逐渐使智人个体与社会不断接触,产生关系。从而让智人社会更加具有凝集力,不过这种信息传递规模是有限的,大约是150人。

      虚构的概念信息传递。 在人们心中树立一个高大、神秘的形象,比如图腾或神,成为一个部落的象征或具有超人类的力量。这样的虚构故事,让更多人聚集在一起,无论你来自哪里,只要认同同一个故事,都是一家人。这样可以促进大量的陌生人协作,创造新事物。语言又可以将虚构的故事代代相传,就像至今我们相信月亮上住着嫦娥一样。

    智人通过虚构的故事能够组织大规模协作,逐步开启了认识革命。除了想象的故事,智人也有了行为模式,形成了文化。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那些不变的部分,就形成了历史。不过智人依旧是采集者,智人需要应对气候变化、洪水泛滥,在此过程中,也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做错事。

    采集者的生活不是乌托邦,不是象牙塔,也不会是大同社会,而更多是争夺资源。会发动战争,会有小部分的融合,也会对环境进行大破坏。大约4万年前,智人首次到达到达澳大利亚后,捕杀大型动物,成为最致命的生物,导致整个澳洲食物链重新洗牌。比如,剑齿虎这样的可怕的动物也难于幸免。

    总结一下,人类在200多万年前出现,分化出不同的人种,都拥有超大的脑容量、可以直立行走和使用火;智人的语言可以在环境、社会和虚构概念中传递信息,开启人类的认知革命;智人依旧是动物,会发动战争,也会在登陆澳大利亚后,导致物种大量灭绝。

    大约在1万年前,智人开始们忙碌于田间,驯化山羊等家畜。智人从采集狩猎生活走向农业村落生活。只需常年努力耕作,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看似人类走上相对稳定的生存方式,却没看到这种生活最后的结果。

    小麦在1万年前,不过是一种野草,如今小麦全球种植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超过了10个英国国土面积。小麦成为主食后,只能依靠小麦,人类开始从采集者变为农民,除草、防虫、浇水、施肥。一旦遇到了旱灾、虫灾,将会颗粒无收。同时人类定居下来后,人口大量增加,小麦的收成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人口出生速度,导致大量人饿死。

    看似一个“铁饭碗”的生活,成了一场骗局,让人类跳进了陷阱。导致智人犯错的原因是:无法真正知道决定后的最后结果。智人原本仅仅是为了解决吃饱的问题,这样一件小事,直接影响人类最终的走向。

      采集狩猎的方式有些像自由职业者,比较自由。不过,需要承担不确定性的风险。农业生活就有点像全职工作者,相对比较固定。不过,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成本。两者没有好与坏之分。如果智人依旧处于采集状态,人类的生活会是什么场景呢?

    当站在十字路口做决定时,似乎没有最好的,只有最满意的。

      农业时代将人类的活动空间缩小,时间却变长。采集时代,吃了这顿才会考虑下顿,而在农业时代人类开始预测未来几年的事情,还需要计算家中粮仓的米还能吃多久。这种由农业产生的压力,为社会制度打下了基础。

     农民的村落逐渐发展成城镇,最后形成都市,由国王将他们连接成网络。仅靠这些是无法将大规模的人们合作的,还是需要虚构的故事来构建新秩序。人们如何相信想象的秩序呢?

      第一、想象重构的秩序与现实结合。 重构的秩序虽然在头脑中,它可以为我们投射一个小房间,与真实世界连接。在这个房间内,拥有自主权。就像我们保护个人隐私,别人进门前,需要敲一下门,哪怕是父母想进来,也得先敲敲门。

      第二、想象重构的秩序满足渴望。 人们心中深处藏着内心的渴望,重构的秩序就让人们得到满足。比如,许多人想外出度假,在浪漫主义的倡导之下,旅游一趟会让我们收获更大的快乐。

    第三、想象重构的秩序连接人们的思想。 因为想象的秩序不在个人主观想象,而在千千万万人的共同想象和主体之间。它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想法的改变而变。比如,一个人说他不相信美元了,不会有任何改变,因为美元全球通用成为了人们的共识。

    虚构的故事连接人们现实的世界、内心的渴望,让人们有盼头儿,与心中所想一拍即合。它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也不会因为地域的阻碍而被遗弃。

    上百万人的合作,需要大量的信息存储、处理,仅靠大脑的记忆是远远不够的。首先是苏美尔人发明了书写文字,令人吃惊的是,人类最早的文本记录的不是法律,不是诗歌,而是枯燥无味的账务。前期文字的作用不是歌功颂德,不是复制语言,仅仅是为了记录数据。

      记录的数据越来越多,就需要有专人负责和管理,于是出现最早的文书或会计。这样人类逐步走向了官僚制度。在官僚制度式下,文字才逐渐有了表意的作用,同时阿拉伯数字系统在全球的打通,将所有的数据信息,直接变成数学符号。

      计算机的技术的快速发展,只用0和1这两个数字,就可以全人类的信息进行存储,我们的文明就可以数据化,人类文明变为数文明。

      在绝大多数社会中,父权制普遍存在,其中的原因不知道,虽然各种理论解释,都不足够成立。

    肌肉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人比女人身强力壮,依靠强壮的肌肉在农业生产上的优势,转到政治上的影响力。然而体力与社会权力没有直接关联。比如,女奴隶主可以管理强壮的男性奴隶。

    流氓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性具有爱侵略和暴力倾向,于是,男性在战乱时代主导战场,在和平时代会控制社会。 然而将军或政府官员,更多的是需要组织、合作与安抚,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一般人都认为女性更懂得如何安抚他人,如此以来,女性更适合成为领袖。

      父权基因理论    该理论认为男性为了获得女性芳心,会将好胜和积极的基因传递;而女性为了确保自己和孩子能够生存下去,只好同意男性提出的条件,进而将愿意顺从的基因传递。然而,智人是依靠社交技巧来促进大规模合作的,争强好胜的男性如何控制善于合作的女性呢?至今暂无定论。

      性别角色在20世纪有了很大变化,无论在法律、政治还是在经济上都逐渐享有平等权利。现在女性也在职场上逐渐撑起了“半边天”。

    总结一下,智人由采集者变为农民,吃饭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智人依靠想象重构新的秩序,促使大规模的合作;智人大脑无法存储大量信息,发明出文字;父权制目前没有合理的理论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开始享受平等。

    想象一下,如果人类一直处于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欢迎留下你的想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307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1
下一篇2024-02-11

随机推荐

  • sk2精华露使用顺序

    第1个步骤就是先进行面部的清洁,清洁完了之后需要在脸上拍一点爽肤水,接着需进一步的修复,用旗下的补水保湿修复精华露来进行修复,那这款精华露当中所含有的pitera乃是神仙水的整整4倍,所以能达到强效保湿补水的效果,绝对是干皮的救星。在这个步

    2024-04-15
    460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

    精华露和精华液的顺序,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使用顺序也可能存在一些差异。但是,一般来说,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我们需要明确两者的功能区别。精华液是一种具有高浓度活性成分的保养品,可以为肌肤提供深层营养滋润,在保持肌肤水油

    2024-04-15
    45300
  • 男士护肤套装哪款好

    男士护肤套装哪款好?相信很多直男内心都是大写的头疼!在“小鲜肉”簇拥的当下,钢铁直男也会萌发一颗精致的心。又何况是在秋冬如此干燥的时节,就算是再厚的皮脂也是无法消受的。因此男士们也是需要用上一套合适自己的护肤品来解决各种皮肤问题,下面将推荐

    2024-04-15
    49000
  • 汕尾十大装修公司排名汕尾哪家装修公司好

    房子到手后需要进行装修,很多业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装修,于是就选择把房子交给装修公司,为了让装修质量可靠,要选择一家口碑好的装修公司。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汕尾十大装修公司排名,以及汕尾哪家装修公司好汕尾十大装修公司排名1、华美乐装饰公司

    2024-04-15
    31000
  • 哪种唇膏可以持久保持嘴唇水润又不油??

    1卡姿兰的润唇者哩16元:很滋润哦,舒服不油不腻正合适 2雅芳草莓纯膏13元:冬天用很好,很滋润,很甜,很淡,有点红红的颜色不用再上唇彩了。夏天用就太油了 3妮维雅润唇膏-SPF15抗紫外型 195元(送妮维雅娇柔洁肤晶露18m):

    2024-04-15
    27100
  • 妮维雅夜间美白保湿精华乳!一款可以在夜间保湿的精华乳

    这款精华乳用起来比较方便,挤压式的设计很干净卫生,而且还含有能防止黑色素的成分妮维雅夜间美白保湿精华乳夏天的时候很多姐妹都被晒黑了,现在是时候要做好美白工作了,偷偷美白才可以超过别的美少女,给大家分享一款我觉得好用的身体精华乳就是妮维雅夜间

    2024-04-15
    30000
  •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区别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没有区别。虽然它们的叫法不同,但是套盒中的爽肤水和乳液在成分以及含量上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三个版本的天气丹是不分好坏的。天气丹套盒适应的肤质比较广泛,干性肌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补水保湿,油性皮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控油祛痘,因

    2024-04-15
    36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