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你把一个笑话讲给英国人听,他会礼貌上给你“好笑”的反应,但其实他并不觉得真的有那么好笑,可是,他会在过后的某个夜晚,躺在床上想着你讲的这个笑话,想着想着就笑了起来。你把这个笑话讲给德国人听,他不会笑,他以后不一定会想起,即使想起了也不会笑。你把这个笑话讲给法国人听,他一听就笑了,恐怕还会给你的笑话多加几个情节。你把这个笑话讲给犹太人听,他不会笑,他会斜着眼睛挑起一根眉毛看着跟你说:这个笑话我早就听过了。英国人古板,但会花时间去思考;德国人死板;法国人活跃开朗;而犹太人狡黠世故,更像亚洲人,但又不是事实上的亚洲人。自巴比伦时代之后,大量流散的犹太人定居在欧洲。十八世纪文艺复兴后,始终保持自我民族文化传统独立与纯粹的犹太社群开始大规模融入欧洲主流社会,犹太人用欧洲的思维模式表达着近似亚洲智慧的精神意志,席卷欧洲并持续到今天的整个西方社会。 我始终认为,犹太人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亚洲人。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的作者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一位素食主义者,生于以色列长于以色列并生活在以色列,在英国牛津大学读了历史学博士,在加拿大和同性恋伴侣结了婚,在中国拿了国家级图书大奖。 这位犹太人,就像我所认为的,他既不东方也不西方。 他以一个全新的中立态度,用人类生物进化学的史实为明线,用人类意识形态思潮转变为暗线,串联了人类发展不同时期同一时间线上智人在地球的各个陆地板块的行为活动,以及探索性地阐述了这些行为活动背后的人类心智。
从石器时代人类畏惧地球的自然力量和其他威胁人类生存的物种到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第一个人类脚印, 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类的意识形态是如何从生存恐惧发展到拥有征服未知宇宙的勇气,赫拉利在该书的每一个章节,在对同时代的哲学、宗教、文学的描述里,无一不埋下心理学理论的伏笔。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曾说过的非常著名的一句话:“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但却只有一个很短的历史。” 赫拉利似乎希望通过创作这本书给予心理学一个更长的历史。
在该书的前面90%的铺陈内容之后,在工业革命的最后描述部分里,赫拉利提出现代工业无视了日出日落和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更重视追求精确和一致。工业革命不仅为人类带来了时刻表和生产线,更将这些概念推广到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当中,其中包括极具神经症强迫性地把每次心理咨询的时间设置为不超过50分钟。然后, 赫拉利用当今心理学界常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浩浩荡荡地统领了这本不到500页的书籍的整体精气神。
赫拉利用《主观幸福感量表》提出了一个设想:我们在人类(智人)发展的历史长河里,是否有想过去研究那些生活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是如何的?比如:影响生活在宋朝的普通老百姓的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会和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有什么不同或者相同吗?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甚至“主观幸福感”这个如此个人化又意识形态变化多端的概念,从来都没有一个定性定量的结论,而仅仅作为一个“社会性数字统计收集分析报告”而存在。 《主观幸福感量表》是10分计分制,0分是毫无幸福感可言,10分是非常幸福,我们怎么知道清朝的童养媳会给自己的幸福感打3分还是7分还是无关痛痒的5分呢?而与堂吉诃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西班牙鞋匠又会给自己的幸福感打几分呢?对过去生活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的心理状况或者幸福感的研究,是近年来历史研究界的新课题。
人类的心智化历史发展的研究是开创性的,因为有着无数的未知藏在了历史里。为什么郑和带领如东方巨龙般的强大船队(240多条船和27000多位船员)气势磅礴地下西洋之后并没有引领全球陆地板块人口大迁徙,而哥伦布带着3艘帆船和90名船员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引发了大规模欧洲人口移民潮?我们不知道。对于人类的心智,我们需要保持一份对未知的敬畏。 就像欧洲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画出的世界地图,留出了一大片的空白,那时候的欧洲人承认并接受:“我们”对这个世界存在未知。 无论我们身处哪个历史时期,这一份对未知的敬畏,都是重要的启示,并为开创性的行为活动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动力。
关于英文版:
本书于2011年以希伯来文在以色列出版,2014年由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本人翻译成英文,在英国出版。
我看过的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是以历史学的视角对人类演进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从早期的人类进化到农业革命、宗教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争议的见解和假说,颠覆了人们长期以来对人类历史和文化的认知。下面就几个重要观点进行分析:
首先,尤瓦尔·赫拉利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创新之一,正是语言让人类可以进行思考和交流。而这种思考和交流能力又促进了人类进化的步伐,从而使得人类具备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这一点也与人们长期以来的观念不同,人们往往认为是智慧使得语言产生。
其次,尤瓦尔·赫拉利认为,科学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为它打破了以往的宗教和传统观念,推动了人类知识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而这个观点在很多宗教和传统文化中是不被认可的。
再次,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并不总是能给所有人带来幸福。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产生了许多环境和健康问题。这一点也提醒人们,在追求进步和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社会的公平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最后,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条单一的线路,而是由多条路线交织而成的。不同的文化、地理和历史背景对人类的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美洲原住民与欧洲殖民者的冲突,非洲的种族歧视,都是由于不同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历史事件。这种多样性也提示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的时候,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
综上所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通过对历史的探讨和观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方式和观点,挑战了人们长期以来的观念和认知,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何影响人类的演进和文化,以及历史上各种制度、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交织。此外,这本书也让我们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和价值,提醒我们必须站在全球的视野,从整个人类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和狭隘的认知。
当然,尤瓦尔·赫拉利提出的观点和假说也并不是完全正确或普遍被接受的。在学术界和读者之间,也存在着对其一些观点的质疑和争议。例如,他提出的关于语言产生的假说,一些学者认为并不具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而他关于未来的预测和展望,也遭到了一些批评和怀疑。
总之,《人类简史》是一本具有启迪意义的历史巨著,对于探索人类演进历程和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研究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和启示,加深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理解。
是大约在公元前32-31世纪,有记载的美索不达米亚人Kushim。
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诺瓦·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找到了另一个古老的有记载的名字—— Kushim。赫拉利认为Kushim的年代比刻有奴隶主Gal-Sal的和他的2个奴隶En-pap X 和Sukkalgir的黏土板要早个几十年。
记载着Kushim名字的物体是一块5千年前的粘土板,Kushim也是一个苏美尔人。
听得《人类简史》这本书的大名很早,无论是豆瓣书评还是别的一些平台对此书评价很高,均有推荐。此次春节假期,刚好有时间拿出此书好好阅读一下。阅读是从2020年1月30日到2月3日用时大概五天时间。整体感觉《人类简史》内容相对还是较为专业,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感觉所有文字都还可以,但就是梳理不出很清晰的思路。尽管这样还是将此书进行回顾,后续再根据情况进行第二次阅读。
全书首先描写了人类的诞生。大约在250万年前,出现了类人生物。而2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智人在东非出现,同时世界上还存在一些其他人种,比如东非的鲁道夫人、东亚的直立人、欧洲和西亚的尼安特人。大约在七万年前,智人开始创造复杂的结构,形成文化,随着文化的发展,随即有了历史学。人类历史学就从这个节点开始。从大的方面来说,人类历史学经历了三个革命,即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近500年前的“科学革命”。
人类的“认知革命”的主要成就是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与文化。在“认知革命”阶段,人类在大脑发育、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的基础上,依赖于“八卦”、“讲故事”等特有的能力实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构建虚构的概念人类逐渐征服了世界。实现了从生物链的中端迈上了食物链的顶端。我的理解是在认知革命阶段,人类通过语言实现了人类社会的虚构概念,使得人类与类人以及其他动物分离开来。
人类的“农业革命”实现了由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化。人类从一个大自然的采集者变成了一个大自然的改造者。在对自然的改造过程中,人类完成了动物和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食物增加,人口激增。形成了分工,部分精英分子产生。在农业革命阶段,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是文字的产生。由于文字的产生,实现了人类技能和文化的扩散与传承。
在讲完“农业革命”后,需要回顾的是人类的融合与统一。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是融合与统一。作者认为人类的合久必分是一时,分久必合是大势。公元前10000年,地球上有数千个不同的人类文明,而在公元前2000年,人类文明只剩下最多两三千个。到了近代,人类存在中美洲世界、安第斯世界、澳大利亚世界和大西洋四个具有相当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世界。而当今世界,人类虽然存在不同的国家,但基本上都是基于同一套地缘政治体系和同样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科学体系。在人类的统一与融合阶段有三个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分别是货币、帝国和宗教。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采集者完全没有货币的概念,主要是以物易物。而在农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货币,实现了分工与协作,使得专业化成为可能。在城市与王国兴起后,基于相互的信任,金钱使得任何两个人之间都能够实现合作。可以说金钱是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帝国的存在实现了对不同民族的统治,它有着不同的文化和领土。帝国的存在实现了不同民族的高度融合;宗教对于人类的融合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由于宗教的存在,在精神层面实现了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融合。
在“科学革命”阶段,人类实现了一个很大的跨越。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描述了现代科学体系与先前知识体系的区别。现代科学体系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而不是猜测与逻辑推断。其次作者论述了现代科学与帝国的关系。科学为帝国提供实用的知识、思想基础与科技工具。帝国为科学家提供物质资助、信息和保护,并确保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再次,作者描述了资本主义的教条和工业革命的形成。在资本主义的教条中,主要描述了资本主义的兴起、资本主义的作用和政府与资本市场的关系。而由于科技的发展,工业革命产生,带来了人类生产效率的发幅度提高。在科学革命阶段的最后,作者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智人通过接入机械和其他生物创造和维持生命,智人的未来变成了非智人的存在。在危机方面,智能机器人产生独立意识,奋起反抗人类主人。人类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智人进化或被彻底抹杀,历史的发展仍未可知。
以上,主要对《人类简史》这本书进行了简单的回顾,也是对自己对此书阅读过后的一个简单总结。总体感受就是此书阅读过程感觉相对困难,不像阅读其他书籍那样理解到位。我想主要原因在于自己阅读此类书籍较少,其实后续需要加强此类书籍的阅读,提高此方面的知识水平。
2020年2月9日晨 jimstone于宝鸡
前不久听说,业内最近出了《人类简史》这么一本“奇书”,作者是个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的以色列年轻人。此书在2012年以希伯来文出版,很快就被翻译成近30种文字,不仅为全球学术界所瞩目,而且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兴趣。一部世界史新著竟能“火”成这样,实在是前所未闻。所以,当中信出版社请我为本书的中文版作序时,我也就出于好奇而暂时应承了下来:“先看看吧。”
而这一看,我就立刻“着道”了———拿起了就放不下,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吸引力主要来自作者才思的旷达敏捷,还有译者文笔的生动晓畅。而书中屡屡提及中国的相关史实,也能让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好像自己也融入其中,读来欲罢不能。后来看了策划编辑舒婷的特别说明,才知道该书中文版所参照的英文版,原来是作者特地为中国读者“量身定做”的。他给各国的版本也都下过同样的功夫一作者的功力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事实上,赫拉利也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青年才俊。他1976年出生,2002年在牛津大学耶稣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发表过《骑士时代的特殊战役( 100 -1550)) (2007)、《最后经历:战场启示和现代战争文化的创生(1450- 20》(2008)等专著,以及若干有关战争史的论文。在经历了这些微、中观的历史学专门训练之后,赫拉利便转向了一种极宏观的世界历史研究。而且还特别热衷于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老实说,如此大规模跨学科的史学研究计划是令人瞠目的,那似乎不是一个“专业历史学家”凭一已之力就能够成就的事情,然而,赫拉利还真的就单枪匹马地做了这么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且,事实证明,他做得不赖——我们面前的这部《人类简史》, 作为他这一工作的初步成果,无疑是个巨大的成功。 而赫拉利本人自然也能因此而暴得大名:毕竟,能够像他这样从容游走于这么多学科之间的历史学家,是旷世罕见的。
当然,这件事还是有些令人生疑。且不论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学、生态学和生物工程学等“硬科学”的运用是否无可争议(那不是很多不明就里的外行读者下子就能明判的), 这位“旷世罕见的天才历史学家”一下子结合那么多“硬科学”,用不到500页的篇幅写出的从石器时代智人演化直到21世纪政治和技术革命的一整部“人类史”,在“专业历史学家”看来,恐怕已经很难说还是通常意义上的“历史”了。而且,由于缺乏对构成世界历史进程的许多重大事件或现象的系统叙述和解说,这本书恐怕连“宏观世界史”都算不上。可是, 如果不是历史,它又能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写历史写到这个份儿上,一般都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离开了“历史”而走向了“哲学”———而且这个 “哲学”还不只是“历史哲学”,它同时也包含了很多人生的哲理。系统的史事在这里隐而不见,流出笔端的都是一些被用来说明某种历史法则、 人生道理的史事片段或现象。如果作者能真心关切人类的命运,并且有充足的知识准备和理论炼,这种写作就能达到一种胜境,它的产物也就不再是那种我们所习见的历史作品,而有可能是一种对历史和人生的彻悟。应该说,赫拉利就是怀揣这一“野心” 来写他的《人类简史》的,而他的努力看来也没有白费。读《人类简史》,我们每每会为作者非同寻常的想象力而赞叹。比如,他竟能从用生物学制造的那只背上长耳朵的老鼠联想到32万年前的施泰德“狮人”(读来有些疹人),并能匪夷所思地产生“弗兰肯斯坦如今正坐在吉尔伽美什肩上企图灭绝智人”这样的奇想。这让他的书多了不少一般史学作品所缺乏的文学感染力。但更值得我们欣赏的,也许还是洋溢于全书的一种对天下众生的“无边大爱"。赫拉利无疑是痛恨“人类中心主义”的。在他看来,正是这种罪恶的人类中心主义,把具有神一 般的能力、本来应该成为宇宙间“正能量”的智人,变成了一种不负责任、贪得无厌又极具破坏力的怪兽,结果给地球生态带来了一场毁天灭地的人类洪水”。他对人类完全无视家禽家畜的感受、用种种变态的养殖方法获取美味的行为提出的几乎声泪俱下的控诉,显然也不是故作矫情,而纯粹是出于一种大慈大悲。正由于有这样一副关爱弱者的菩萨心肠,赫拉利在说起历史上和现实中只对强者有利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消费主义、男性霸权,以及总是在为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服务的科学时,自然也没有好气,基本上都是揶揄和批判。总之,他认为迄今为止的智人历史,大行其道的都是这些乱七八糟、一无是处的东西,因而“历史从无公正”,而所谓的“智人”呢,其实一点也不明智,相反是一个非常糟糕、令人失望的物种。
不过,如果把智人历史整个地斥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显然也有失偏颇。实际上,赫拉利也没有这样做。譬如对于今天的人类社会正在向“全球帝国"演进这发展趋势,他还是相当肯定的,因为他觉得非此不能消弭战争、实现环保和保障人权。当然他也没忘记特别强调了一下,说这种“全球帝国"是种“不受任何特定国家或族群管辖的世界政治秩序一-这种强调, 在“新帝国论”(甚器尘上的当下,自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读者也会看到,尽管对智人的行为有许多不满。赫控利内心里还是“爱人”的。他对智人的所有批评,说到底只是种“恨铁不成钢”的埋怨,而深藏于其中的,其实还是一种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智人幡然悔悟、痛改前非的殷切期待。赫拉利对当下基因工程学“改良”人类的种种做法的尖刻抨击,便充分显示了他的这种“爱人情怀”。他把打着“治病救人、延长生命”的旗号改造人类基团的科学活动,恰切地比作追求长生不老的“吉尔伽美什计划”和创造科学怪人的“弗兰肯斯坦博士”这两种传说的结合。而这种结合,在他看来是极其危险的。因为首先,在当今贫富差距已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这种只有一小撮富人能够消费得起的永生大法必然严重加剧社会不公,其次如果人类真的被升级为另一个物种,实际上是升级为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化人,那么随之发生的就只能是人类的本质乃至“人”的定义的根本改变,就只能是智人历史的终幕。
人类有可能以这样的方式自我毁灭,想来令人毛骨悚然。赫拉利自然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他试图做点儿什么来阻止这种看来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的演进,而他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弱弱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类究竟想要什么”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他已经在本书的倒数第二章中,通过对“快乐”问题的某种历史哲学式的探究,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发现,“快乐"这种情绪的历史,是历史学家从来不感兴趣的问题,而那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失误:因为一 旦人们发现历史能证明乐无常态而知足常乐,发现我们过去对快乐的历史认知可能都是错的,发现对快感的执着追求可能只会适得其反地导致痛苦,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走向对自己的真正理解,也就可能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了。
当然,对于这种高深莫测的人生哲学问题,赫拉利的回答离真正的答案可能还很遥远。然而,他的努力是可贵的。我相信,读了他的这本书之后,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而一旦传说中的“人生真谛”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感悟,智人的历史或许就不仅能长久地继续下去,而且还能呈现出更健康的样貌。
是为序。
高毅①
2014年10月27日北京海淀蓝旗营
房龙
我所祈求的讽刺并不是残酷的女神。她既不嘲笑爱情。也不讥讽美丽。她温柔仁慈,她的微笑消除了我们的怨气。正是她教会了我们嘲笑无赖与傻瓜,假如没有她,我们在那些人面前是如此软弱,敢怒而不敢言。
“怜悯”和“嘲讽”是最好的人生顾问,前者以微笑让人生充满愉悦,后者用泪水使生活变的圣洁。
房龙版的《人类简史》与尤瓦尔赫拉利版的《人类简史》就是不同的存在,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几乎很难找到其他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方。如果说尤瓦尔赫拉利版的《人类简史》是在说尤瓦尔赫拉利自己的洞见,那么房龙版的《人类简史》是在说自己的观察;如果说尤瓦尔赫拉利更多的是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那么房龙更多的是在诉说人类的精彩;如果说尤瓦尔赫拉利其实写的不是人类简史,或者主要不是人类简史,那么房龙是真的在写人类简史,至少是在认真而努力地写人类简史。不同的思维、不同的努力方向决定了不同的结果,尤瓦尔赫拉利收获了神作,而房龙则收获了名作。
整本书读完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八月前21天是在这本书的,看书时间大部分是在火车上阅读,小部分是在工作之余阅读,用这样的零碎时间阅读确实是节约时间,提升生活品质的好选择。
《人类简史》看过的一本最简单明了的历史类书籍,确实如郁达夫所说无论大人小孩,读他的书,都能觉得娓娓忘倦了,简单明了,要是历史书都能这么写,那读历史的人数会增加许多。
《人类简史》从人类起源以欧洲历史为主线,将欧洲历史发展过程,大事件基本都写到,穿插一些小事件,一部分知识是高中已经学习过的,确实来说作为一本历史类书籍,用这本书来科普欧洲历史的话是没问题的,但是学史重在反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荣辱,学习这本书看到了历史的变迁发展,时间长河的永不停息,但是个人认为多一些反思的东西会更加好。
学史的作用目的是要学会去评价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一些东西,显然这本书反思性的东西太少,如果单纯作为历史入 门书的话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能是因为个人的原因更喜欢看一些大事件背后的小故事的背景原因自己结果,从深层次挖掘事件的走向,感觉这样的历史才是具有学习意义。
对于这本书来说因为学习过就读的不是太过于用心,只是知晓有那样的事件发生,具体依旧是记不住,还是需要对具体感兴趣的部分展开深入的阅读,具体了解某部分的历史才是接下来阅读需要做的事情。
可能是历史本身太过于理性,所以读完之后很平静,没有太多的感触,只是淡淡的淡淡的。
希望用一段的时间去读别人用心的著作,收获到最大的知识和足够的反思。
加油,下一个开始
20190831
2050
写于k2046结于海城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