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2017年有一本刷爆全球的烧脑神书。作者是尤瓦尔·赫拉利,他的上一部作品《人类简史》也是一部全球现象级的图书。通过两部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赫拉利很擅长从一个宏大的视角来审视这个世界。
在《未来简史》一书中,赫拉利提到一个很有趣的概念“数据主义”。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而信奉数据主义的人,他们崇拜的不是传说中无所不能的上帝,而是数据。
可能会有读者觉得“数据主义”根本就是胡说八道,真的有人会认可吗?
但是事实上,现在大部分科学机构都已经认可数据主义了!实际上生命科学领域已经认为生物体(包括人类)都是处理数据的生化算法。
因此,在书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脑洞新奇的观点:“一切都是数据处理。如果把每个人都想象成一个处理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信息交流,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整个人类历史,就是给这个系统增加效率的历史”。在这个观点里面,强调世上最重要的不是创造一切的上帝,而是对数据的处理。这一点其实跟互联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的思维很契合。它其实也暗示着大数据发展是大势所趋,相关行业机会很多。
一本书是否有价值,在于它能不能给你带来一种看待世界的新视角或新体验。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有疑问:作者提到的“数据主义”确实给了我们一个理解世界的新视角,也能给创业者一些商业上的启示。但是对于个人而言,有什么指导意义吗?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会对人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而数据主义提出一个观点:“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一个数据处理系统,我们必须向自己和这个系统证明自己仍有价值,而价值不在于拥有体验,而在于你把体验转化为自由流动的数据并分享出去”。
这个观点跟我们强调的是:“分享数据才能体现你的价值”。就好比你学富五车,对经济学理解深刻,但是你不把自己掌握的有用信息分享给这个社会,那么它们只能永远在你的脑子里,不会对这个社会系统产生价值。
其实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在践行这个价值观。在百度派、知乎、今日头条等等信息分享的平台上,都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认知。
为什么有那么多默默坚持日更的公众号?为什么他们要苦苦坚持生产内容?因为他们向对外分享的过程,就是对外分享展现自己的价值,而这个社会是会为能通过价值的人付款的。因此这本书也算是给众多坚持生产优质内容的自媒体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除了数据主义,本书还有非常多脑洞大开的观点,例如未来将有可能出现超越人类的人工智能。谷歌的AlphaGo已经轻松击败人类棋坛上的顶级高手,人工智能可以自己写出动人的音乐了,那么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智能可能也终将来临。到那时是不是很多人会面临失业?甚至人类是否会沦为阶下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人类的未来命运的有趣观点,可以读一下《未来简史》。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本书信息量巨大,若求解般阅读将会痛苦万分或是心有不甘。一方面佩服作者的认知广度和理解深度,可以洋洋洒洒挥笔自如,但另一方面又因此而让读者门会倍感阅读压力。
人类的未来会如何?一般人并不关心也一直认为还没有到应该去关注的时刻,人作为个体的时刻往往只关注与自己关联的一切,但历史学家和未来学家会抱以极大的热忱。而作者就是以色列籍的历史学家。
那么在我们一般普通人的眼界里又会如何理解整个人类的未来呢?这个命题对于个体而言太大也似乎太遥远,然而如果说明天我们将会成为未来的一员,我想我们才会真正紧张吧。
1未来的人类成为科技产品的附庸。我们创造和发明的一切我们一直想要掌控,但或许有一天我们会成为这些科技产品的牺牲品或是玩物,我们会成为科技的一部分,被科技产品比如机器人或是某套系统所利用,这样的情景中人类将会成为奴隶。这样的情景我们时常在科幻片中看到,最终拯救人类的是人的情感是爱。
2未来的人类成为科技产品的掌控者。人类成为神一样的存在,我们不仅生活在大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海洋和天空中。
3未来人类成为地球或者来自宇宙以及宇宙之外的其他生物奴隶。我们也许会灭亡,但也许我们可以掌控寰宇的一切。
……
当然人类的未来会有多种可能,也正因为此,这些来自对于未来的思考才不至于让我们当下的人类焦虑,我们焦虑的依然是我们的柴米油盐和茶余饭后的消遣和乐趣。
人类的未来如何?甚至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命途如何?这些都与我们当下无关。
因此,对于这本书来说,作者博古通今预未来的内容为我们带来了当下所缺失的乐趣,才会好评如潮,但当我们盖上书本,我们才会发现这一切与我们并无太大关联。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2温习一下。
赫拉利认为,进入21世纪之后,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旧议题已不再重要,取而代之的将是长生、快乐和意义这三大新议题。
1长生,不是永生或不死。目前已经有人在尝试了,而且为数不少。永生或不死是不可能的,但不断延长寿命,将是人类整体未来的追求之一。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生老病死的问题将不再是哲学问题,逐渐成为可以应对的技术问题。随之产生的,将是对“人”的本质属性的重定义,还有更加严峻的个体平等问题。
2快乐,不是幸福,或许也不应该是简单的快感。除了伊壁鸠鲁主义和功利主义,哲学上谈论快乐的貌似并不多见:快乐貌似比幸福更加低级一些,更遑论卓越、正义和至善了。然而我们都渴望快乐。快乐是什么呢如果生物是算法,快乐就简单多了;但是快乐和快感还是有区别的。所以快乐是什么呢是不是“适当地”满足个体需求呢
3意义。人文主义大行其道之时,人类将神拉下神坛,认为意义不在彼岸,而在人本身。但在冷冰冰的算法和数据主义洗劫之后,人类还有多大的自信认为“我”很重要呢我们只是一堆算法,而无意识的智能在数据处理上优于人类智能百倍不止。我们的意义在于将意识变成智能或“数据”么
意义问题较之于长生与快乐,在此虚无的数据时代,无疑将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3以下是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断断续续记录下来的点滴想法。不连贯也没有逻辑性。就当存个念想儿。
整本书作者就想说明一句话呀,人类早晚都得被取代,也许是智能算法,也许是其他的高等生物,总之一句话,人类被取代是历史发展的的必然!
那么人类的未来在哪里?!既然所有算法都是基于已知,那么人类的未来也许就是探索未知。
过去,人类向前发展的历史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人类的进化是靠着自然法则,突然之间,人类不但可以自己掌握进化进程了,而且还可以确定方向,这是非常可怕。
人类创造出了在诸多能力全面超越人类的全新物种
如果算法在所有方面都比人类强好多,那么人类评什么让算法伺候人类,算法难道自己就不能想着干点儿什么吗
未来的新人类会是什么样,怎样与算法合作与分工?现在就是打破脑袋也不会想出百分之一,还是那句老话,未来——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吧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如果人类只经过四五次工业革命就走进神坛,未免有些肤浅,未来还远着呢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4花了15个小时读完本书,留下了168个笔记,足以证明本书信息含量之大。它预言未来,数据主义兴起,人类自由意志终结,理由是:数据算法将比人类更了解任何事,在数据算法的辅助下,人类将挑战生命、幸福度、个人超能力。正如历史上人类战胜了饥荒、瘟疫、战争一样。书中列举的很多论据都非常精彩。
而且,作者是历史学家出生,他看待历史的态度很值得借鉴: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我们每个人都出生在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中,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独特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但我们忘了世界是由一连串的意外事件所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过去”从祖先的坟墓里伸出冰冷的手,掐住我们的脖子,让我们只能看向某个未来的方向。我们从出生那一刻就能感受到这股力量,于是以为这就是自然,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就很少试着挣脱并想象自己的未来还有其他可能性。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5这是一本谈未来的书,不只是去畅想未来,以未来的角度去看当下,人多事情有了更清醒的认知与解答。跳脱现在,回望更能全面地认识现在。不错,很喜欢的一本书。不过对于计算机取代人,替代人的观点,我对人类还是保佑信心。至于取代的那一部分,不过是上层的`游戏,压低下层成本,以达到自己利益最大化。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生命基于数据处理,但是是一类“有意义”的数据集合,而这个“意义”是人之不同于计算机的:解释这个世界的故事。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何为“价值”,价值取向,计算机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过是人类的欲望作祟而给计算机的算法,让其满足人类的欲望的工具罢了。计算机满足了人类暂时的欲望,还会有这三个完结后新的值得思考担忧的事情发生。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了解基于已发生的基础上,对于新鲜未知,未曾体验,便不会有认知。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6算法的建议或决定,实际上是一种概率,作者在文中有意忽略了这点,进而夸大了算法的作用。数据输入,算法,二者改变其一。输出结果就大为不同。如果人的意识不是算法,算法与人的关系,仅是用统计的方式了解下人们大致的思维模式。如果人的意识是算法,今天的科技坚定的向前发展,总有一天这个算法模型会被计算机所了解。人类的生物算法被了解后,最为重要的就是掌控输入的数据。如此方能使算法达到作者文中的水平或者说发明者的期望。到时我们尽可以把我们的一切都交个算法,如此健康,力量,长生等我们可以想到的一切美好都唾手可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欲望,又有几人可以抵挡呢?算法告诉路人甲,何时睡眠,何时起床,一天吃些什么,运动的模式,运动的时长,最为健康。告诉他学习什么,每天的学习量多少,才能最有效率,路人甲会不遵守算法的意见?输入数据不仅仅是人,诸如天气,食物,空气成分乃至太阳耀斑爆等因素,都有可能影响算法。越精密的算法,越容不得误差,更别提错误,这些自然条件是否该予以控制?违背算法的人,不仅影响算法在自身上的效用,也会遵守算法的人。对这些遵守算法的人来说,他们,违背算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影响了算法的效用。为了提高算法的准确性,人们会如何,我不得而知。
假定输入的数据都可以被控制,人是人,还是温室的花朵?算法是否会成为律法?人是算法生产的产品吗?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7世界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发展,可能还没有什么感觉就已经到下一个时代了。
信息技术一方面带来了快速而猛烈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也正在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至于人类自己是不是会被自己创造的智能所湮灭,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工业革命时代,内燃机是那时候最复杂的机器,于是就把大脑比作由气缸、活塞、连杆等构成的热力学运动模型。而现在计算机算法是最复杂的东西,于是人们走开始认为大脑是一种算法,甚至一切事物的运行都是由算法操控。
这些说法在既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基于当时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来说,是合适的。
这正好验证了人类还在不断地探索这个世界的各种法则,就像人类在不断认识大脑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自然机器一样,就像各种过去的物理定律被现在的认识推翻而建立新的,而新的又面临未来被推翻一样。这是精彩的,也是世界如此神秘而强大之所在。
不要太畏惧未来,因为未来不会因为谁的态度而改变,因为未来的一切还都未知,因为未来就在眼前…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8用碎片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在前两本的基础上又有一些新的突破。
本书的第一章就提出了七大人类新议题:从贫困、饥饿到疾病,战争到延长生命、医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辛福快乐的权利再到仿生生物工程、无机生物工程的出现。最后作者问了我们最想问的问题:这所有一系列的发展我们还能踩下刹车吗?
第一部分讲智人与其他动物的关系,从而来理解智人这个物种有个独特之处。
第二部分重新审视智人在过去数千人间创造了怎样光怪陆离的世界,又怎样把我们带到了现在这个十字路口。
第三部分回到21世纪,重新审视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以及可能的未来。
最后作者向读者提了三大问题: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作为读者,我最想知道的是:科技发展到智能机器人能取代人类的时候,或者说有一天机器人控制智人的时候,科技对人类的发展还有何意义?如果生命是一种算法,数据主义就不需要人文主义了吗?人类没有任何隐私可言又会出现哪些犯罪行为呢?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9饥荒、瘟疫、战争的问题得以解决,人类的远景将是史无前例地得到升华,可以活得更久,可以幸福快乐,甚至可以化身为神;完全可能,因为我们正在掌握古人所不懂的计算机、基因学、纳米科技…
比如,我们通过体内纳米机器人而预防疾病和检测身体;通过基因而使自身变得强大,通过智能手机便能足不出户地了解世界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无人驾驶汽车感知路况且统一合理地到达目的地,甚至远程操控机器人作业…
当然,随着技术的无限发展,世界也将有着“成也人类,败也人类”的悲壮。因为机器人取代人类作业,将会存在人类的无用阶层,而万物互联网将更先进更智能,它能通过数据和算法而对生物进行预判,包括对人类,告诉你跟谁结婚、挑什么工作以及是否开战。
未来有可能就是数据时代,机器通过没有意识形态的算法进行学习,分析的数据量是天文数字,前往人类未曾踏足之地,人类亦无法企及。
难道我们仅是数据流里的一片涟漪吗?
数据和算法,即为人类所生,便能为人类所用。作者所言的超人类即为神人,普通人听从数据算法,数据算法听从神人,神人就是那些数据算法不能理解的精英,是未来世界的主宰者。
作者也说,未来不可预测,或许人类将走进另一个方向,而并非算法主导。
阅读这本书,作者对宗教、科技的发展进行很好的解释,让读者拓宽视野,接触到作者有理有据的看法,使得本书更具理性。推荐阅读。
《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读后感10太精彩了所以写下评论,无论是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都很好看,全程一直觉得在开悟然后又有点毛骨悚然。作者不是仅仅告诉我们历史,而是一直跳离到一定高度来看待历史中发生的种种事情,摆脱平常被灌输的知识而,企图抓住本质。同时也把我感觉到但是说不出来为什么看历史的感觉说出来,就如同他在书里说道:“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观察让我们走到现在的一连串意外事件,就能了解人类的每个念头和梦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然后我们就能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编织出不同的梦想。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有的评论说觉得说这本书没有其他小说写的精彩没有很特别,也许可能想象空间的确有更多,但是这本书的难得之处并不在这,而是它从历史的角度把从古至今所有现象的本质从逻辑上串联起来,让读者跟着作者深刻感受和思考,以及想象未来的可能性。
就好像一个人想改变自己仅仅会幻想想象是不够的,这没有扎实的基础,很容易迷惑,行动困难,只有一部分人能不放弃。一定是在了解自己过完所有的历史,并且了解灵魂思想行为的联系之后,深刻意识到我之所以成为我,是在生理基础上,有很多事件的概率发生而造成性格塑造成这样,然后意识到其实我也可以不是现在这样的我,我其实有多种可能性,从而进行想象并且行动来改变。这时候的改变才是深刻而坚定的。
此世界,如梦如幻。知己如梦,方能解梦。
近期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拜读了以色列天才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书----《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收获颇多。虽然这部旷世奇幻著作是在2014年出版的,但是当时并没有认真去读。现在认真看,体会颇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更加愿意分享一些读书或是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分享一些投资的心得。因为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目前自己的投资思维能力尚浅,不足以授人以渔,不过还是会多分享自己在投资上的进步,挫折,痛苦,进步与反思,就如同Dalio一样的思维。以后我会常和大家分享一些读书的内容,而不过多分享一些投资心得或是投资的体会。因为思维的力量是最重要的,而读书是一个建立自己思维与作者思维整合,并最后形成自己一套思维逻辑。巴神说他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做到的,只之知道自己只是一直在阅读阅读。往往早上交易时间,与其过度沉溺于看盘,不如进行深度阅读。
读点历史是要让我们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宏观地看待事物,最终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到事物的本源,进化,未来。
其实书里面核心所谈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想象。这本书通过历史宏观的视角来阐述了人类从智人进化到今日接近上帝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有衍生出不一样的东西,比如金钱,帝国,科学,工业革命,等等。
人类在7万年以前是又智人进化而来,而在那个远古时期,智人面对不同的威胁,来自自身寿命,外在生存环境,其他族人的威胁等等。为什么唯独智人能够生存下来并能够称霸至今?主要是因为智人首先开创了认知革命,其次进入农业时代生化认知革命,后来发明了货币与语言。
认知革命:智人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时候,需要对外在环境进行辨认,以明白自己与外在的对应关系。比如,面前出现了一只狮子,智人要做出判断,这会吃了自己,应该赶紧远离。但当面前出现了一只猛犸象,那么就必须进行狩猎,因为这是自己的食物,若不狩猎就会饿死。在这的判断过程简称为认知革命。但是慢慢的,智人创造了“故事”,比如某一个智人首领对其族人说,河里面是有河神的,路过的时候必须要小心且保持敬畏,在河水翻涌的时候,不要去捕鱼,因为这是对河神的不尊重。虽然这样的神是来自于故事,是被人为创造的。但是正是基于这样的“故事”并通过一个个虚构的故事,使得智人的部落可以得到很好的秩序,从而稳定地发展成长。这些所编制出来的故事可以很好的使得一个群体得到有秩序的发展,这些故事都你我大脑里所都认同的概念,大家在头脑里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想象,直到今日社会。
1 关于虚构的想象,公司真的存在吗? 在书里举了法国标致公司的例子,说标致公司是一个公司吗?如果遇到赔偿事件,是找公司创始人还是去找这个所谓的公司呢?想必按照当代公司法来说,一定是去找这个公司,也即是去找这样的一个“实体”来赔偿,可是这样的实体真的存在吗?比如,公司难道是那一栋写字楼?公司是办公室?公司是你的团队?还是公司就是你老板一人?那公司是公司账户里的那一堆钱吗?也不是。尤瓦尔说公司只是所有人的一个“想象”而已。这个想象的本源就是人类的始祖智人,由于族群要发展,但是随着族人规模变大,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引导族群进化和发展呢?所以就是在那个时候,发明了虚构的故事,崇拜某一个神,或是得到某个神的指引,等等。正是基于这样的集体共同想象,使得人类,也即是以前的智人才能够不断进化并维持好的社会秩序。因为这样的想象是基于每个人共同的一种想象。虽然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大家所想象出来的,甚至当你读到这段话的时候,就算你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多体系是人类虚拟构造出来的,出自于你我共同的想象。你也不能够撼动这个世界的“想象”体系,因为这是基于全人类的一种想象,但是这种想象却使得全人类得以在稳定的秩序下,共同前进,哪怕各自并不认识。
2 现实有三种存在方式,客观现实,主观现实,互为主体。书里提及现实有三种存在的方式。一种是客观现实,比如,你面前所摆放的水杯,门口的小溪,家门口的流浪猫等等,这些都是不以你意志为转移的存在。另一种是主观现实,比如你今天感到很头痛,但是你去医院检查了所有指标后,你发现身体各项指标都是正常的,并无大碍,你此时所感觉的头痛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意识而存在,那么这种存在就叫做主观现实。第三种现实叫做互为主体。它的意思是还有一种现实是存在于所有人共同的想象里,是你我大脑里的一个共同的概念。比如,今天你家门口的便利店的员工拿出100美元去隔壁买食物,那么隔壁食物店老板一定会接受你这100美元并给你提供你想要的食品。因为你们两个的头脑里都认为美元是一种可以支付的货币,但是如果便利店员工自行把美元当成一堆废纸来看,那么这也不妨碍购买,因为下一个人会拿起他的美元去下一家店购买。核心是因为美元的存在并不是基于你一个人大脑里的认同,而是基于全世界的人大脑里的认同概念,这就是基于所有人大脑里的共同认知,即互为主体。这种情况下的存在是基于所有人的想象里。
3 迷因学的意义。迷因学的意思文化可以以类似接近病毒的方式在群体中传播,就像寄生在宿主身上一样,并赋予宿主某一种思维或是思想,就像寄生一样。但是宿主自己并不知道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思想。比如现在新出了一款手机,所有人都很想购买这款手机,你也非常想购买,但是你自己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去购买。可能你会说是因为新出的手机的款式好看,价格合理,性能优异,很多都在买。但是至于你自己是否真的想购买或是一旦有新手机出来,就要购买的本源并不是很清楚。这里作者也举了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引导,商家总是在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使你进行消费,慢慢使得你自己就被一系列外在的因素给通话了。同样,消费主义是一种文化,过国外的节日是一种文化,但是自己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过这样的文化节日(比如在非基督教国家,你妈妈在12月25日对你说:喂,儿子,你怎么今天不去过节呢,今天可是圣诞节!)我们在一种类似寄生的文化里被同化,这种行为被称之为迷因学。同样,这样的文化也甚至在国与国之间弥漫。文化不一定是文化本身,也代表思想与行为。比如巴基斯坦现在对印度欲发射一门导弹,那么后者也会对前者对准导弹,随时准备发射。这里作者说就就像大国竞赛的博弈论一样,A国就是想把导弹对准B国,但是没人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此处不考虑军事威胁)尤瓦尔说国与国之间也有这样的迷因关系,谁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去做。
4 资本主义追求无限的经济增长。在人类慢慢的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资本主义,时至今日,资本主义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资本主义的第一个教义就是:产生利润,投入生产。这样经济才能不断增长,且必须增长。生产力的提高将会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进而这个世界每个人都能活得很好,再进入一个良好的经济循环若是经济停滞,甚至倒退,这对资本主义来说是一种很可怕的局面。作者对资本主义持中性态度,只是表达了今日人类社会都追求全球的和平,而这个全球和平的思想恰恰是因为资本主义是重要的背后推手。战争并不能使得全球的经济更加好,而和平却能够带来经济的共同增长。资本主义认为,现代经济的增长并不是零和博弈的结果,而是双方共赢的结果。这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在于信贷。信贷即以信用为基础的贷款,它是今日世界经济得以如此告诉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为什么在以前,比如在中世纪的时候,世界经济却呈现出一片不景气的预期呢?作者举例了一个中世纪的例子。说如果你在中世纪的时候,刚好你所在的村子爆发了一场天花,但是那个时候没有人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你却是一个医学天才,完全有能力制造出对付天花的药品。于是你向当地的富人寻求资金帮助,因为你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来资助你来研究新的药品,你需要购买所必须的仪器,设备,置办厂房,当然你也需要靠这笔钱雇佣帮手以及养活你自己。但是你发现没有人愿意借款给你,因为这不符合逻辑,不符合人的直觉。无论是富人,当地政府还是民众,都希望马上甚至当下就获得这种新的药方来治愈天花,怎么能够等到你慢慢研究后呢?况且,谁知道你能不能研究出新的药剂,哪怕你是一个医学天才。这时候,隔壁村子又爆发了天花,国家有爆发了战争,人民就自顾自,你于是就被世人忘记了。于是,天花继续蔓延,科学依旧没有进步,人民依旧处于生活水平低下的情况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那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人不愿意使用信贷呢?那是因为那个时候的世界形势,或者说大家都人为你如果富了,那么一定是掠夺了人家殖民地的资源或是财富。世界就像是一个固定的大饼,这里多了一定是那边少了。每个人都对于未来没有良好的预期,只要求当下的回报,社会连年战争,整体安全感不景气,自然没有人愿意将赌注押注与未来,所以经济得不到进步,人才被埋没,科学因此停滞不前。而贵族们仅仅是把财富投入到自己的奢侈晚宴上,或是把财富变成金子埋在地下。而当今的社会为什么信贷可以非常高效的操作进行?是因为整体社会和平,信用扩张,利率合理,大大小小的企业通过信贷得到发展,人们看到繁荣的景象后纷纷置办企业,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刺激消费,消费又使得经济得到发展,经济发展,世界就不断在进步,进而再反馈给经济链上的各个微观环节最终构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这个问题,Dalio在《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小视频里面讲得非常详细,这里稍微插话说一下。因为大家都知道,经济学家是出了名的复杂,而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大道至简的。Dalio将经济周期以及信贷的拆解简化为一个30分钟的下视频并配有讲解,非常生活化以及大道至简。我听过很多朋友看了这个视频后自己却在那边咂咂嘴,说:这个讲解太简单了,我要听复杂的。可是你听复杂的你能够保证你听得懂吗?往往最本质的东西用最简单的话语就可以表达出来。这和投资一样,很多人都追求复杂,结构难懂的东西,却忽略最本质的本源,忽略最简单的道理。而只想去听那些难的,复杂的东西,似乎难懂,复杂的东西才是高手所具备的特质,仿佛自己就成为了高手。你若是高手,那么请问你自己的年化收益是否能够超过巴神呢?思维广度是否能够超越Dalio呢?自己对于最基本的道理都没有掌握,何谈理解复杂的东西呢?所以绝对不能浮躁,务必时刻保持头脑的开明以及谦虚,谨记,谨记。
5 想要判断实体是否真实,不妨去思考它会不会感到痛苦。在人类合作网络评价自我的时候,常常用自我发明的标准来判断,却往往自己丢失在自己创造的想象里。比如公司,组织等这些互为主体,自然我们会通过这些虚构实体的角度来判断是否成功。公司的成功在于是否利润能够滚滚而来,组织的成功在于提升组织利益,宗教的成功在于信众是否信奉神的旨意,等等这些都是基于我们共同的想象所创造出来的一个个虚构的实体,是为了帮助我们能够更好的有秩序进行生活以及获得便利。但是这些虚构的实体真的存在吗?只要问问自己“它们是否会痛苦”即可。比如,欧元贬值,但是欧元自己并不会感到痛苦;放火烧了学生会的办公室,学生会自己并不会感到痛苦;撕毁一张美元,美元本身自己不会感到痛苦。这些实体,都只是一种比喻,是一种建立在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想象里的实体,是一种虚拟的存在。然而,如果士兵在战争中受伤,他确实会感到痛苦;饥饿的农民没有食物吃,他确实会感到痛苦;母牛被迫与新生的小牛分离,它会感到痛苦。尤瓦尔说,这些实体,是属于真实的。虚构的故事本身没有错,而且有时候非常具有必要性。如果没有货币,组织或是公司等人人都接受的故事,那么当今复杂的人类社会体系就不可能正常运转。首先得让大家都相信了虚构的规则,我们才能真正踢一场球,打一场篮球。但是这些规则都是虚构的,难道你会因为拿着篮球抱球走步而被体罚吗?并不会,这使用于比赛。我们大家都相信的类似的虚构故事,才能让市场或是法庭发挥真正的作用。然而,这些虚构的故事只是根据,而不该成为目标和标准。一旦我们忘记了这些只是虚构的,就会爱是与现实渐行渐远。于是,可能我们只是为了“公司多赚钱”,或是必须保护“学生会的利益”,就让我们陷入无边烦恼甚至是纠纷。公司,货币,组织,这些都只存在于我们共同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我们更好地服务。可是为什么最后我们反而被这些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而喧宾夺主了呢?就比如是股票,本质是为了融资来服务于公司,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分红收益亦或是资本价值溢价,但是为什么我们在交易中被当天的价格而迷失自我了呢?被非理性的下跌而紧张,恐惧,亦或是反之,过于激动,贪婪了呢?本来这些工具是为了服务我们。就像Dalio说的:“就这么简单”。
就想和各位分享以上五点,至于其他的思考,还得需诸位自己去读书了。
其实读历史,是让我们能够有一个非常庞大的宏观视角,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过去,现在,未来,从而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进行决策。就比如说股票,本质上买的是对股票后面公司的所有权,股票的本源无非即是在殖民时期,东印度公司向民众募集资金变成股份,以使公司可以雇佣士兵,水手来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最后股东可以获得一笔分红。慢慢的,人们又可以进行私下里的股票交易,再慢慢的,世界上开始成立了股票交易所-----伴随着殖民时期大大小小的殖民公司的成立直到今日庞大复杂的股票交易体系的成立。
可见,股票的本源即是购买公司的所有权,最终获得所投资公司的分红收益或是买卖的资本利得。分红依据公司经营的程度,你可以想象你在3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你投入了一笔钱到东印度公司,后者获得了一条很好的贸易航行,并进行了黄金的贸易,年底的时候公司获得了很多财富。公司管理者看到效益很好,愿意把利润按照股份分配给你这个股东。人们看到公司收益很好,公司拥有非常好的船只,水手,且已经占领了热那亚沿线的贸易黄金路线,其他公司根本没有办法来和公司竞争,于是公司垄断了主要贸易航线,人们看到了公司的价值,看到了公司的稀缺性。这个世界都是物以稀为贵的,所以人们纷纷愿意买入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而供求关系是人类的本性,自然股价一路上涨。你在此时便脱手交易,完成一笔资本利得的买卖,交易成功。也许后来的人也一直愿意买入公司的股票,哪怕出高的离谱的高价,因为此时他已经被钱所诱惑而忽略了东印度公司此时被另一家小的贸易公司给占领了航线,它的价值在一日之间跌落。人们纷纷抛售股票,没有及时出手的人们成了第一代接盘侠,最终沮丧而归。而你却因为在看到风险之前,及时卖出,从而获得收益。但是时隔若干年,人们发现东印度公司其实一直在研发新的舰队船只,并且成功出海,战胜了竞争者,重新又回到了贸易航线龙头的位置。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并有纷纷买入其股票股价与价值的关系,周而复始,永续循环。
所以说,这个世界就像是一个梦境一样,也许你只是在一个环上,却忽略了这条环所连接的各个因果关系,以及有没有看到最本源的东西是什么。我们创造出来一个个故事,一个个虚构的共同实体来为我们服务,但是我们却反客其主,迷失本心,弄得自己都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主人了。因此我们需要用智慧的眼睛看到问题或是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但是又不能完全脱离这些虚构的现实。毕竟我们活在梦里,也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货币,组织,公司让我们这个复杂的社会组织构架有序运作,因为我们即是受益者也是创造者。
总之:先看透本质与本源,进而再驾驭。
---------------------------------------------------------------------------------
知道自己在梦里了,才能够驾驭这个梦境,并掌控它。
就这么简单。
我们一直在提醒自己:"未来已来!",甚至对人工智能开始产生恐惧,担心人类未来如科幻大片中所描述的那样被机器人掌控。
恐惧来源于无知,与其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不如读一读《未来简史》,听一听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睿智的推理吧,林俊宏先生流畅、精确的翻译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渊博的学识,还让我们领略到其文笔的幽默和风趣。
作者带读者回到过去,展望未来。
·几千年来,人类始终面临着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它们永远都是人类的心头大患。
·第三个千年开始之际,人类突然意识到一件惊人的大事:我们已经成功遏制了饥荒、瘟疫和战争,虽然算不上完全解决,但也足以完全应对。
·历史不会允许真空。如果饥荒、瘟疫和战争的发生概率不断减小,必然要有些其他事情成为新的人类议题。
·现行的重要议题是要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人类自己的力量所害。人类已经认识到惊人的经济增长导致地球生态失去平衡,尽管人类能够应付上个千年的三大问题归功于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类很少真正知足。每次实现某个成就,人类大脑最常见的反应并非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
·成功孕育着野心,我们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健康与和谐,而由人类过去的记录与现有价值观来大胆地推测,人类未来的新议题将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身为神。
·在减少了饥荒、疾病和战争之后,我们希望克服年老甚至战胜死亡。我们的意识形态看重人的生命,绝不轻易接受死亡。现代科学,如基因工程、纳米技术正在往这方面努力。
·在拯救人类脱离各种不幸后,我们将希望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让人类幸福快乐。在心理层面,快乐取决于你的预期;而在生理层面,我们之所以感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愉悦。
·为了战胜年老和痛苦,人类必须像神一样控制自己的生物基质,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智神"。
·发展可以踩刹车吗?似乎不能。如果经济增长停止,经济会轰然崩塌。经济需要永远持续增长,也就需要能永远持续的议题-追寻不死、快乐和神性。
·书中所描述的未来只是"过去的"未来",是基于过来300年的思想和希望而指向的未来。基于21世纪将诞生的新想法、新希望而形成的真正未来,可能与过去的未来完全不同。
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这正是佛法讲的"无常”。
这两日每天读《未来简史》至凌晨两点多,毫无困顿感,自己也称奇。因为第二天要上班,才不得不放下书本休息。尤瓦尔赫拉利有了上一本书《人类简史》的读者粉丝基础,这本《未来简史》一经推出就深受读者喜爱,在2017年2月出版,到2018年7月已经加印35次,相当于每隔15天加印一次。《未来简史》内容先不表,先给译者林俊宏点赞,他的翻译自然准确美妙,仿佛这本书就是出自林宏俊本人笔下。
《未来简史》的大局观之大,比诸多带“大局观”三个字的书籍名称的大局观更具大局观,因为他的视觉总是定位在“人类”、“世界”、过去和未来。智人从动物中脱颖而出,迎来人类纪。未来人类将如何追求不死、快乐和神性,未来数据主义是否会取代人文主义,书中统统没有给出明确答案。赫拉利只是给读者提供了各种猜想和论据参考,正如其在书中开始所说,预测未来只是为了解放过去,这也是研究历史的最好理由。我把书中让我最为触动的十条金句罗列出来。
一,认可人类过去的努力,其实传达出了希望和责任,激励我们在未来更加努力。期中一项中心议题,是要保护人类和地球不被人类自己的力量所害。
二,每次实现某个成就,人类大脑最常见的反应并非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每当要在经济增长和生态稳定中做出选择时,政客、企业领导者和选民几乎总是选择增长。
三,人类过去的记录与现有价值观来看,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和化生为神。对现代人来说,死亡是一个我们能够也应该解决的技术问题。只要是技术问题,就会有技术上的解决方案。在对抗了饥荒和疾病后,对抗衰老和死亡不过是这场战役的延续,更体现了当代文化最看重的价值:人的生命。
四,幸福快乐的玻璃天花板有两大支柱,分别属于心理和生理层面。在心理层面,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预期,而非客观条件。但坏消息是,随着客观条件改善,预期也会不断膨胀。
五,全球无数教师传颂着牛顿的神话,鼓励学生要有好奇心,只要我们得到足够的知识,就能在地球上创造出天堂。农民以为自己是上帝所造万物的顶峰,科学家则要人类都进化升级成神。
六,我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其实在于让许多人类团结起来的能力。如果你想发动一场革命,不要问:“有多少人支持我的想法?”而要问:“我有多少支持者能够有效合作。”
七,所有大规模的人类合作,到头来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制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
八,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宗教的目的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宗教是一份契约,而灵性是一个旅程。在大多数人欣然接受由当权者提供的现成答案时,灵性的追随者却不那么容易满足。对于真理毫不妥协的追求,其实是一次灵性之旅。
九,叙事自我对于时间持续多久无感。每次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在意时间持续多久,只会采用“终峰”定律,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点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叙事自我不是将所有的经验进行加总,而是进行平均。
十,对于真正的信徒来说,要他们脱离数据,就等于是要冒着失去生命意义的风险。如果你有了某种感受,而别人都不知道,也并未对全球信息交换有任何贡献,又有什么意义呢?
未来是怎样的?你有想象过吗?
人类迎来第二次认知革命,算法将战胜自由意志,大部分人将沦为无用阶层。----《未来简史》
按照尤瓦尔·赫拉利的猜想,未来或许会是一个诞生神的恐怖时代。
为什么说恐怖?
总不可能人人都成神吧,那么,剩下未成神的普通人呢?
正如上面所说,他们将沦为无用阶层,既然无用,该当如何自处?
抛开这些问题,先带大家认识一下尤瓦尔·赫拉利。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人,1976年生,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国际畅销书《人类简史》;该书畅销30多个国家,100周蝉联榜单首位,被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名人热烈推荐,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盛赞,获《卫报》、《泰晤士报》年度最佳图书。
而《未来简史》,则是尤瓦尔·赫拉利的最新力作,以宏大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普一出版就在全球掀起一股风潮,引起广泛关注。
历史开始于人创造神,历史终结于人成为神,从人类如何胜出,到人类走向终极命运。
《未来简史》是一部震撼人心,同时又趣味盎然的巨作,相比尤瓦尔·赫拉利的成名作《人类简史》,这本书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
最重要的是,它会颠覆你的思考方式,颠覆你的认知,刷新你的世界观。
《未来简史》开篇以令人惊羡同时也令人警醒的文字明确指出:“由于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正在不断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所有物种都面临着巨大挑战”。
然后用清晰的文笔和独特的视角将历史(智人征服世界并为世界赋予意义)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读者,接着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人类终极命运:
“人工智能和生物基因技术正在重塑世界,人类正面临全新的议题。生命本身就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生物本身就是算法;计算机和大数据,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未来,只有极少数人将完成下一次生物进化,升级成具有新特质的“神人”,而剩下的绝大部分人将彻底沦为无用阶层的‘无价值群体’!”。
怀着浓郁的好奇拜读了《未来简史》,心中就多了股意味难言的感触:
如果不能幸福快乐,永生不死又有什么意义?
如果可以幸福快乐,数十年也够含笑九泉了!
然而,最可怕的结果莫过于像**中一样出现无法预测并且永生不死的疯子,那么整个世界必将被奴役。
届时,各位说能怎么办?
更多好书分享,更多好文阅读,欢迎关注“知客云”,同名GZ号可获取《未来简史》PDF一睹为快!
一直以来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论,固化所有人的思维,我们认为知识越多越好,越多越能改变世界,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作者赫拉利提出,预测未来的目标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澄清的四个观点:1)并不是大多数人都会长生不死;2)这是一场历史预测,而不是政治目标;3)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3)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讨论现有的选择。
由此得到:
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让少数精英先获得长生不死、快乐和神性,这很难确定这到底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但人类可能会不停的追寻,即使可能因此身亡。鉴于生物演化人的存在度越来越低,人的感应度越来越高,人的适应度越来越低,带来知识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容易崩溃。
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得到,人类得明白理想与现实直接的鸿沟,提升心智模式。历史知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更自由,增加未来的可能性。
历史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科学技术发展加快,知识系统更加复杂,知识改变行为速度加快,知识本身将更迅速失去意义。
现在想要通过单一知识获得长期的收获几乎不可能,知识转化为行动,行动的迁移能力更加彰显未来个人与组织的竞争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