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
2、《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历史提出了新的诠释。
3、《未来简史》聚焦人类往何处去,刷新了我们对未来的想象,掀起了优选关于人工智能讨论的新思潮。进入21世纪后,曾经长期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瘟疫、饥荒和战争已经被攻克,智人面临着新的待办议题:永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在解决这些新问题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很多当下认为无需佐证的“常识”,比如人文主义所推崇的自由意志将面临严峻挑战,机器将会代替人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当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发展的日益成熟,人类将面临着从进化到智人以来的巨大改变,绝大部分人将沦为“无价值的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进化成特质发生改变的 “神人”。我们该何去何从?
4、《今日简史》则将目光转到当下,直面今天关乎我们每个人命运的问题和挑战。尤瓦尔?赫拉利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分化的世界,我们对旧故事已失去信心,对新故事亦远未达成共识。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科技颠覆、生态崩溃和核战争三大挑战。“国家”这一身份认同已不足以应对今天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立解决优选性问题。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正在颠覆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分配方式,数据成为很重要的资源。当数据巨头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当“在线”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如何规范数据的所有权?能否建立起一个维护人类自由和平等的优选社群?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已使人类掌握了重塑和重新设计生命的能力。我们该如何运用这种能力,上演另一出全新大戏?
我看过的第一本突破我认知的书籍是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是一本探讨人类历史的著作,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对历史进程的深入思考,对人类社会的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这本书从认知的角度对人类历史进行了突破性的探索,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和思想价值。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历史的进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解释。他通过研究人类历史中的关键事件和重要转折点,提出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等概念,深刻分析了这些事件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他打破了人们传统的历史认知模式,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次,从文化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不同文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究。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在书中,他对不同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三,从哲学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意义的探讨也很深刻。他认为,人类历史的本质是人类在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通过不断寻求真理和智慧来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和满足。这种探索人生意义的过程也是我们对自我认知和世界认知的不断提升的过程。
第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对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人类社会的演变不仅是自然力量和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密切相关。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他揭示了人类社会结构演变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综上所述,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对认知的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他提出了“想象共同体”的概念,认为人类社会的运作不仅仅是基于经济和政治等现实利益的交换,也与人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信仰和想象力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在当代社会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文化研究、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学等领域。
第二,他对人类进化的认知进行了重构,提出了“认知革命”的概念。这个革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它的发生使得人类开始具有了高度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从而开启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新时代。
第三,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等概念。这些革命代表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们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认知和意识形态。
第四,他对人类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思考,认为在科技发展、社会制度和环境问题等方面,人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他的思考使得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也为我们制定更加明智和务实的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总之,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不仅是一本全面阐述人类历史的著作,更是一本突破认知的书籍。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探索,他打破了人们传统的认知模式,为我们重新解读历史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他的思考和洞见也为我们理解当今世界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人类简史》有307万字。《人类简史》的全称是《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其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讲述的历史从7万年前的大脑认知革命到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从全球大一统、人类大融合到烈火烹油的科学革命。《人类简史》填补了传统人类史的三大鸿沟:即历史观与哲学观之间的鸿沟;人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鸿沟;集体和个人之间的鸿沟。
《人类简史》简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一本现代创作的历史类著作,于2012年首次出版,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赫拉利认为生物学限定了人类活动的极限,而文化则塑造了在极限以内所发生的事情,历史学科则是对文化变迁的记录。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将从石器时代至今天智人的演化历史分为了四个阶段:认知革命(约公元前70000年,智人演化产生了想象力,出现能够描述故事的语言)、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2000年,农业开始发展,智人开始驯化动植物)、人类的融合统一(人类政治组织逐渐融合统一为一个“全球帝国”)、科学革命(约公元1500年至今,出现了现代科学)。
人类简史适合的人群如下:
青少年。被历史教育折磨的中学生(包括中学毕业后再没认真读过严肃史学著作的更高学位获得者)。
详细介绍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尤瓦尔·赫拉利创作的历史类著作,于2012年首次出版。
作者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与发展史,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创作背景
赫拉利在牛津大学耶稣学院的求学过程中,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并发表过若干关于战争史的论文。
在经历了这些微、中观的历史学专业训练之后,赫拉利便转向了一种极宏观的世界历史研究,而且还特别热衷于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政治学、文化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作为一个物种的智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来龙去脉做出全方位的考察和预测。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既是作为他这一工作的初步成果,亦是赫拉利对于历史和人生的彻悟。
作品鉴赏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是一部试图写清人类历史的书。然而它又截然不同于往期读过的历史叙述,那些书大多将目光集中在某一朝代、某一时期或者某一历史事件,他们写作的重点大多在于厘清事实。
还有一些人类史、文明史,通常以文明为单位讲述过去,宏观概括,重点在于叙述文明的发展与文明间的互动。
而作者试图通过该书来回答人类是怎么样从一种普通的动物变成世界的统治者,人类又要走向何处。因此,这本书的切入视角非常宏大,不拘泥于一国一土,反而有点类似于外太空史学家正在对人类的演化进行复盘。
该书将人类历史路上的重大变革概括为三大重要革命: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来论述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变化。但作者不仅宏观讲述,同时也关注个体。个人的幸福状况是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类世界的发展对生态世界的破坏也是他不肯放过的领域。
他的写作并非为人类的至高无上找到一条相应的解释,而是通过近于中立的立场,考查人类的发展,以及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书名: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阅读时间: 2017年3月14日-3月23日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1976年生,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可以说这是一本不是历史书却胜过历史书的书。这本书的阅读会颠覆我们对历史发展的许多旧识。
尤瓦尔笔下的人类简史:(1)不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关于历史观的书,是告诉我们如何看待历史,如何思考历史过程中重大的事情和变革,以及那些事情发生的原因;(2)不是一本描述历史规律的书,比如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儿,没发生有什么样的原因,而这本书认为历史并不是有着必然发展规律的,也许它的发展有方向,有趋势,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偶然、多因且复杂的;(3)不是一本讲历史进步主义的书,不认为人类历史的演进是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4)不是一本围绕人、围绕一个时代的英雄或是代表人物展开的书,不以人为中心,而是围绕着一个物种,智人来展开。
知识与学科之间的相通互通性有时候就是很奇妙,在我们金融投资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你知道某个事情其实不是很重要,知道某个事情背后的道理,你如何看待这样的事情,以及这个事情不断发展的连续,这些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大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
在历史的长河中,“智人”曾经并不位于整个食物链的顶端,也并不是所有物种当中最具优势的物种,充其量只是所有物种当中的一小分支,然而智人最终却能够战胜尼安德特人、梭罗人、丹尼索瓦尔人等人种,战胜各种身体庞大的动物,成为人类最后的物种。究其原因,最可能的解答是: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着独特的语言。
大约就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智人的语言并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种语言,也不是唯一的语言,然而,根据书中介绍,它有它的独特之处:(1)智人的语言最为灵活,虽然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是组合起来可以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于是,智人就能吸收、储存和沟通惊人的信息量,并了解周遭的世界。(2)智人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智人主要是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合作是智人得以生存和繁衍的关键,那么“八卦理论”能够帮助智人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根据社会学研究,借由八卦来维持的“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八卦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即使到了今天,这个神奇的数字依旧影响着人类团体。(3)智人的语言可以虚构故事,“虚构”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这样的虚构故事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他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而且这种合作不拘泥于与周遭少数人的合作,而是能和无数陌生人的合作。
认知革命正是历史从生物学中脱离而独立存在的起点。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真正不同的地方就在于那些虚构的故事,像胶水一样把千千万万的个人、家庭和群体结合在一起,这种胶水,让智人成了万物的主宰。
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发展。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积累了夯实的物质基础,养活了比狩猎采集社会多得多的人口,凭借想象构建更为庞大而精致的秩序社会。为了解决记忆的过载,智人发明了“结绳语”,再到数字和文字。我们一直被教育农业革命是由人类脑力所推动的进步故事。因为演化让人类越来越聪明可以发明各种工具,解开了大自然的秘密,于是能够驯化牛、羊、鸡等各种动物,能够种植小麦、稻米、马铃薯;所以人类才放弃了狩猎采集的艰苦和危险,安定下来,享受农民愉快而饱足的生活。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农业革命让人能够开创出拥挤的城市、强大的帝国,接着人类就开始幻想出关于伟大的神灵、祖国、有限公司的故事,好建立起必要的社会连接。虽然人类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网络。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
而这本书作者的颠覆在于他提出了“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诚如我们现在所研究开发出来的各种工具,是工具真的便利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的生活为各种工具所累?农业革命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演化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个体的幸福。“合作”听起来应该无私而利他,但这件事并不总是出于自愿,而且还很少能够公平。大多数的人类合作网络最后都成了压迫和剥削。
大约不过是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画下句点另创新局。
作者认为科学革命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这种承认自己的无知,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取得新能力就是整个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研究之所以能够得到经费,多半是为了政治、经济和宗教的目的,在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无疑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欧洲人之所以在这场革命中占了先机,就在于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世界的野心。帝国资助各种科学研究,科学研究从思想上让帝国更加合理化。而信用、信任又推动了整个现代经济史的成长。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能源转换的革命,这世界缺的不是资源,而是能够驾驭并转换符合我们所需的知识。
也许我们正在天堂和地狱的岔路口,不知道会朝着哪个方向走,而只要发生某些巧合,往哪边走都不算意外。
现代社会自由和平等的矛盾,为人类带来的创意,提供了动力。形成了三种全球秩序: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宗教上的全球性秩序。
正因为金钱“人人都想要”的本质,使得金钱成为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货币制度的两大原则即万物可换、万众相信。而某个宗教如果想要经久传播,就必须就有“普适特质”和“推广特质”。
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还在于,在文章的最后两章,升华到了探讨“我们真的更快乐了么?”这个心理学和哲学问题。
根据作者的思路,快乐,一是体现在“主观感到幸福”,是一种个人的内在感受;二是快乐和痛苦只取决于我们身体内部的生化系统,未来借助于药物就能让人搞到快乐,而不影响生产力和工作;三是快乐要看一个人生命的整体,生命整体有意义、有价值,就能得到快乐;最后是佛教的观点,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个人比较认同第一种说法,快乐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务、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不失理想和梦想的同时,知足于眼前,与每一个当下和平共处。
作者用了“智人末日”作为最后一章的标题,其实还是挺惊悚的,随着人们对于各种科技与科学的探究及利用,未来的世界也许不再是自然选择,而是智慧设计的世界。生物工程、仿生工程、无机生命工程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能够永远年轻的生化人,而智人将何去何从呢?作者在TED演讲中,对于未来可能性的猜测是,一种可能是一种由无用人组成的大规模新阶层产生,这些人依靠药物和游戏等获得快乐;另一种可能是人类会分成不同的生物团体,富人被升级为现实中的上帝,穷人则降为无用的人。这种分层像极了在**《时间管理局》中,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对于时间的拥有,也许我们真的会面临阶层的严重分化。这样的未来会好么?
好在做个乐观派的读者,既然知识和技术的快速迭代不可避免,未来世界的发展存在多种可能。我竟然能够立刻想到在另外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比起不断缩水的旧知识的价值,获取知识和转化应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才是更加重要的。这里面包括:学习能力,逻辑分析、独立判断能力。因此, 学习力、适应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是人才的基础,而非知识本身。这些能力,意味着在接受教育时期,不但是为了学习基础底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培养孩子的,应该是学习的能力和自驱力。”竟然和我的方法论学习不谋而合,陪天天一起学习“学习”方法,培养自己和孩子学习的能力和自驱力。
(20170324 by 静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