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这本书的架构书总分总的形式, 在第一章里作者对人类的未来做了预测。纵观人类悲怆的历史,经历过瘟疫、战争、饥荒,都使人口大量减少。痛定思痛,总会有一小部分人站出来解决这些历史难题。在那一小部分历史人物的带领下,世界级的战争因为联合国的成立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再次出现,天花瘟疫因为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已经绝迹。饥荒问题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再头疼。这些问题终究不会再继续深度的困扰人类,与此同时人们更在意 幸福快乐、长生不老和生活质量 。作者对未来做预测,也是基于当下人们面对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讲,人们不愿意改变,因为人们害怕面对未知。但是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第二章: 人类世
作者将过去7千年,人类进入农业革命之后的时期, 称之为人类世。在现代,人类以及人类饲养的宠物就占据了世界大型动物90% 的比例,大型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毋庸置疑,人类确实在主导着这个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宠物相比,猪,鸡等家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从出生就被圈养在牢笼里,然后在生命的某一个结点被送去屠宰场。任何哺乳类动物都有 情感联结 的需求,人类剥夺了家禽的需求。但似乎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而已。
第三章: 人类特质
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特质是什么?只有人类拥有灵魂、心灵和意识?为什么人类面对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意识,而哺乳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被称之为预先设定好的算法步骤?为什么要剥夺动物所体现出来的动作的灵活性?最后,作者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哺乳类动物和我们一样,也具有意识和心灵。人类称霸世界的关键,是能够让许多的陌生人团结起来。团结合作的人类群体能够超过世界上任何大型动物群体,所以人类能够站到生物链的顶端。人类是通过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团结起来的,这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虚构想象。其实,这种 虚构想象 就是一种精神控制,信念控制的力量远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第四章:虚构的力量
这一章以一句很有反省力量的话作为一个总结和升华: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的概念,好让为人类而服务。为什么到最后人类却为这些概念而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呢?
第五章:宗教和科学之争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通过秩序得以创造和维护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通过研究获得力量,用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与现代的契约 我的理解哈, 说的是人们一出生就被规定了生存轨迹,没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就像是一台机器从组装生产到分配到流水线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样,没有灵魂,没有意义,而这也是产生现代崩溃的原因。而人文主义革命的出现,为人们的存在赋予了意义。人文主义主张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认为人们自己内心的体验感是最高的评价准则,没有上帝,没有神话,上帝已死(尼采)。现代契约要求人们不停的干活,人文主义为人们的行为赋予意义,具象和抽象相辅相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第九章:大分离
现代生命科学发现人们内心的体验感只不过是大脑中的脉冲信号,而自由主义提倡的叙事自我只不过是人们将那些脉冲信号拼接起来的妄想而已。有些事情本来没有意义,是叙事自我从拼接的脉冲信号中强行附加意义,这些发现对自由主义者发起了强烈的冲击。在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可能将人类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人类,另一种则进化成超人类。人文主义的自由意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人工智能算法给出的决策,在那个时候人文主义将会面临大分离的崩溃命运。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第十一章:数据主义
已知人文主义可能面临崩溃的命运,作者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两种新的意识形态: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主张用算法和基因升级人的心智,将智人打造成智神,用现代话来说应该是高级智商,高级情商的那种人。但是科技人文主义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就是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人们却在开发能够重新设计、改造人们意志的科技。感觉这成了一种零和博弈的现象,不是人类的意志消灭科技,就是科技创造出智神代替人类。
科技人文主义在存在形态上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作者提出的数据主义进一步弥补了它的缺陷。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流构成的,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体现在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以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分析出你的想法,然后对你的下一步行为做出预测,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了。更进一步讲,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驱动着你的生活,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决策的依据。数据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不排斥人文主义,不排斥人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感,我觉的数据主义更像是存在于科技人文主义和自由人文主义之间的一种状态,而且据我对现代数字时代的分析和体验而言,数据主义很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对《未来简史》每一章内容做的一个随笔,接下来我想说一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纵观全文,作者在历史事件、宗教、社会制度、人工智能各个方面均有所涉及,学科跨度之大和思考深度之深着实让人佩服。作者在最后提到了几个问题很有反省意义,我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数据处理、智能、算法。这几个关键此构成了现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签,同时也是对现代数字时代的一个总结。作者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让人们反思反省,现代数字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多大的影响,哪些有利,哪些有害,以及如何避免数字时代的副作用等。
君子性非议也,善假于物也。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究还是制造工具的智人。
看看:叙利亚,利比亚,南联盟,也门,科索沃,伊拉克,海地,等等这些被西方侵略过的国家,人民都沦为奴隶公开买卖悲惨不?如果俄罗斯一味忍让,北约东扩下一个就是俄罗斯沦为奴隶国家,在国家利益面前没有对错,谁战略眼光更远才能走得远。这叫未雨绸缪,国家***没有战略眼光,没有预知风险和决断力早晚会崩毁。俄罗斯是为了自己安全才打,不得不打,坑美援朝中国为什么打,俄罗斯为什么打。不打才真的危险啦,这个危险越早解决越好。
我不支持普京,如果随意侵略一个主权国家,那世界还有安全之日吗?那又会重回弱肉强食的森林法之中,还谈什么世界和平?!
支持普京的人,大概有几下几个错误观念。
其一,乌克兰本来就俄罗斯分离出来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只是静态地看问题。虽然乌克兰曾经是苏联的一部分,但那是过去,人家都独立这么多年了,并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还提什么当年,曾经?世界分分合合也正常。
其二,认为乌克兰不该亲西方,是自找抽。
试问,什么叫主权国家?他们走什么路,亲谁疏谁,完全是他们的内政,别人无权指手画脚,说三道四,不然还叫什么主权国家?如果人家想入北约,入欧洲,亲美国,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他凭什么要你牵着鼻子走,听你的摆布?
其三,俄罗斯要拓展他的生存空间。
这一点更荒唐。如果世界都不遵守秩序,再多的缓冲地带有用吗?即使是全世界合并成一个国家,如果大家都相信强权,不守规则,依然会大打出手,永远没有安全感。
其四,搬出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作参照。
这点也没可比性。那几场战争,都是为了推翻独裁暴君专制,解放当地的平民百姓,钟对的只是一个个残酷的政权,并且,发动战争的国家,并非象俄罗斯那样,为了一己之私利。
国际秩序不容破坏,国际法不容践踏!俄罗斯当年吞并克什米亚,已经是犯法了,而今更是错的离谱!
世界需要和平,世界需要秩序!
对俄罗斯维护国家安全的强有力出击就是需要百分百的支持,这就是答案!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观点就是客观的评价,我们中国人永远站在国家的立场。
俄乌战争可以说是乌克兰自作自受,乌克兰本就是俄罗斯邻国,又是俄罗斯与北约国家重要军事缓冲带,一旦乌克兰倒向北约,那么意味着俄罗斯与北约直接正面接触,未来极有可能威胁到俄罗斯国土安全,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俄罗斯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但实际上,乌克兰倒向北约也并非一时冲动之举,乌克兰在军事方面收俄罗斯辖制,在经济方面受欧洲北约国家束缚,夹在两个大的军事集团之间,乌克兰弹丸小国,自然是战战兢兢,加之美俄关系紧张,北约国家对俄罗斯虎视眈眈,乌克兰自然也怕殃及池鱼,他可谓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不管早选晚选,他必然要选择一方,加上 历史 原因,以及北约国家有着美国这个大后台,乌克兰认为北约赢面更大,自然而然倒向北约……
但乌克兰最倒霉的是遇到了普京这么个狠人,加上地理位置太尴尬……只能说既然做出选择就要承担后果,出来混,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你认为网上舆论不客观,那说明你心里已经定义了“客观”的舆论。明知故问的动机都不单纯。说吧,你真实目的是什么?
俄乌战争从形式上看,是俄罗斯向一个主权国家发动的战争,按联合国宪章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侵略。但是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与形式,应该看到俄罗斯发动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以来,北约背信弃义,撕毁了与俄罗斯签订的不再东扩一寸土地的协议,而是大张旗鼓地把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纳入了北约,不断地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严重地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做为一个国家的***,他的责任就是要保证国家及人民的安全。而现在俄罗斯的同宗、同源的乌克兰,不顾与俄罗斯的血缘关系,为加入北约,为向北约递投名状,也参与了对俄罗斯的围堵。俄罗斯现在是三面为敌,为了国家的生存,人民的安全,普京只能采取背水一战,为国家赢得生存的空间。所以,从形式上俄罗斯是侵略国,但是俄罗斯的这种行为也是北约逼的,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普京才会赢得大多舆论的支持。
乌俄战争是一场无奈的侵略战争,是有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挑起,乌克兰民众买单的俄罗斯侵略别国的战争。
客观评价就是支持普京。老虎虽瘦,也是老虎,别没事捅老虎屁股。在老虎尾巴上拴二踢脚——当老虎是病猫哪?有些人,就该咬,就不能惯ta毛病!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书中有一个观点,说人类的文明起源于虚构,意思是当人能够把现实虚构成非现实,当人不承认现实就是现实,当他对现实做了一个纯思境的虚构的时候,人类脱离动物的思境展开了文明。
作者举例子,他说一只猴子,他们也是有知识的,它们甚至也是有语言的。比如一群猴子,其中有一个猴子看见了一只老鹰,它会发出一个独特的叫声说老鹰来了,因为老鹰会抓走小猴,于是所有的猴子都赶紧带着小猴隐藏起来,这些猴子还会发出另一个种奇怪的叫声,然后告诫整个猴群说,后黑熊来了,熊对它们非常大的威胁。
那么人类的表述的不是这样,人类当年跟猴子一模一样,确认事实--老鹰和黑熊。但是,当人类有一天突然开始虚构故事了,他说熊是我们的保护神,文明由此开端。我们的皇帝,炎帝他所在的氏族部落就叫有熊氏部落,说明什么?熊是他们的部落的守护神。于是中国的文化始祖是皇帝。
当人开始虚构故事的时候,其实也是人类开始脱离动物的思境的时候,也是文明开始的契机,这是一种思想再造实在的能力。这种虚构故事在哲学上和科学上把他叫“假设”。西方文化的基本展开方式就是假设与证明,有了纯逻辑的假设和后面纯逻辑的证明,构成了哲学和科学追问的开端。所以,人类的文明起源于虚构真是一个好的说法。
《人类简史》。根据查询酷狗音乐信息显示,绝配的mv中时代少年团刘耀文拿着的是一本名为《人类简史》的书,《人类简史》是以科学的角度探讨人类历史的畅销书,由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所著。
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新锐的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法来描述另一种历史。而且,每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他都会针对当地语言和历史事件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以更迎合读者,读者阅读时也更亲切。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将地球从135亿年前大爆炸讲起,7万年前产生智人,分为三大重要革命: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500年前的科学革命。
思考的代价: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但庞大的大脑也是庞大的负担。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2%-3%,但是消耗却占到了25%。为了维持消耗,只能寻找更多的食物。同时,物竞天择,为了生存和繁衍,所以在许多重要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人类新生儿就出生了。出生后,家族就开始共同抚养,形成了强大社会关系。同时,由于这种特征,智人在早期时,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仍然惧怕大型肉食动物相比。
用火是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特征。
认知革命是智人改变了新的沟通方式,会使用更为灵活的语言了。认知革命真正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传递普通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事物的信息。所以,在认知革命后,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等应运而生。正式这些虚构的事编出了一些想象(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愿景),让大量陌生的人可以集结、合作。文中列举标致汽车,互不认识但可以精密合作。
人类肥胖是因为喜欢高热量的食品。而这其实也是源于祖先采集者的饮食习惯。采集者发现熟透了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吃到吃不下,否则留下来会被其他的动物或人给吃了。之所以吃甜和高热量的食物,是因为DNA里还遗留着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
智人的生存,其实是部落附近有什么就吃什么。同时,采集的不仅仅是食物,同时还有知识。比如,了解植物的生长模式,动物的生活习性、季节的变化以及如何修补、自救。可以说,采集者对周遭的环境了解比现代人更深、更广。有观点认为,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的。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农业革命后,低能的人也有了生存空间,比如生长线上的工人。
考古证明采集者营养已经比较充分。他们平均寿命低的原因是儿童早夭的情形比较普遍。采集者免受营养不良的困扰秘诀就在于饮食多样化。相比之下,农民的饮食就不均衡,种类较少。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这场改变一开始速度缓慢,地区也有限。为什么农业革命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不是澳大利亚、阿拉斯加或者南非?因为大部分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远古祖先采集的物种中,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几种,而这些地方正好是这几种物种生长的地方。
但是,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并非轻松生活的新时代。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了,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好吃,过得悠闲,而是人口大爆炸。而且,农民的工作比采集者更辛苦,食物更单一。因此,农业革命其实是史上的一桩骗局。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如果用小麦的观点看农业革命,1万年前,小麦也只是众多野草中的一种,在短短1000年时间内,却传遍世界各地,生存和繁衍如果是做基本的演化标准,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那小麦为什么让智人放弃采集呢?一种可能是人类为了建造巨型结构的神庙等,为了养活建造者,所以从采集专项自行种植。
农业时代人类的空间缩小了,但时间却变长了。一般来说,采集者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考虑下周或者下个月的事情,但农民却会想象预测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而人类的想象则建构出了秩序。随后,想象建构的秩序和真实世界结合了。想象的发展,事情的增多,超出了人类记忆的脑容量,文字的产生。
历史从无正义。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建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比如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就建立了阶级森严的社会,当地人只能做仆人或者奴隶。上层阶级还会用洁净来区分,免得阶层或者种族受到污染。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农业革命后,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这就是文化。
人类文化一直在流动不休,但流动并非完全随机的,是有个大方向的。几千年来,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了较大的、较复杂的文明中。
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宗教。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取得新能力。
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科学的进步、商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变革。
尽管物质和生产力大幅提高了,但人类的幸福感呢?
未来呢?认知革命后,智人成为了世界的主宰,改变了自然进化的单一线索,未来会否创造出比智人更先进的生命物种或其他?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人,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是一位青年怪才。
本书花了四个章节讲述了从45000年前至今的智人到人类的演进过程,记录了历史上每个重要的节点。
文里字间透露出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痛恨,每一次文明的演进,都是这种主义的形态升级,生态环境因此遭受破坏,小动物被残酷虐待,甚至人类自己也因为阶级的出现而遭受社会精英的压迫奴役。而这些维护强者利益的“虚拟故事”正是: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消费主义、男性霸权,还有为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服务的科学。
时至今日,科学的演进,使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技术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对“永生”的渴望,可能使人类无限制地开发“基因工程”,实现“永远年轻的生化人”计划,一旦实现,社会不公会更凸显,社会阶级矛盾将更加激烈,同时,如果人类将升级成为另外一个物种,也许就是智人历史的终结。
一、认知革命
1、思考
思考的出现,使智人与其他物种区别开来,人类文明开始加速推进。智人日益强大,在地盘争夺中,对比自己强大的尼安德特人实行了“净化运动”,初步反映出智人的好战和暴力基因。
2、语言
而能够“净化”同样是群居,但个体却强于自己的尼安德特人,智人肯定采用了由于前者的写作方式。远古出土的狮头人身雕像可推测当时智人已经拥有抽象思维的能力,由此作者推断智人拥有完全不同与尼的语言系统,区别在于可以交流虚拟抽象事件,因此达成了大规模协作而得以成功。
3、简单文字
有了文字和想象力,智人的合作方式就取决于“虚构故事”本身,不同的故事构成不同的合作方式,也是文明的雏形,故事的改变导致文明地更迭,如法国的“天赐君权”一夕间转变为“人民做主”,这样的文明演进速度就大大地超越了其他所有物种的基因演进速度。
4、大迁徙
人类的大规模迁徙活动,让智人的脚步涉足了全球更多的陆地板块,而这一占领活动的开始,也是人类毁天灭地的生态大破坏的起点。可以从历史考古数据看出,从澳大利亚到新西兰,再到北冰洋,凡智人到达的年代开始,就会上演物种灭绝的惨案,种类之多,数量之庞大,令人触目惊心,称智人为连环生态杀手不为过。
从采集者时代(前70000年-前12000年),造成了第一波物种灭绝;农业时代社区的扩张,造成了第二波物种大灭绝;而今天我们将要面对的,是即将来临的第三波大灭绝。
5、农业社会
进入农业社会后,文明实现了发展,实则个体的生活质量却大大不如从前了。为了繁育更多的后代,使人类基因得以更好的延续,又别无选择唯有此路可走。这就如同当今社会里的人们,看似进入了先进的互联网时代,但工作强度也大大高于从前,没有过去慢时代的悠闲可享,换之而来的是精神焦虑,快乐减少。
可以说,从基因层面上看,人类是成功的;从个人成就而言,人类是失败的。
一些少数没有追求奢侈生活的族群,反而躲过了这一陷阱。他们继续过着采集者的生活,享受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自在的安逸。
在这一时代,被训话的动物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大规模驯化的结果,使其他物种同样在基因上获得成功,个体上十分痛苦。如同人类被小麦驯化,过上了劳累的农务生活。
这其中真正成功的,大概是小麦这个物种。人类和其他物种,都是连带受害目标。
因此,作者提出观点:农业革命是史上最具争议的事件。一直以来的两方观点,有认为人类迈向繁荣,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走向灭亡。
从后者的观点出发,农业是一个转折点,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世界,而这一选择亦是不可回头。
6、社会阶级
农业社会的繁荣,社群的规模开始迅速扩张。为了使整个社会有效运作,有序发展,统治者制定了一套虚构的规则,这是法律的雏形。
社会成员从上至下都遵循着同样的规则,视它为最高行动和思想的指南。
随着代际传承,人们逐渐相信了这些以神的名义造出来的“故事”,用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思想,最终形成了一个个独有的文化,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子孙后代。
7、文字
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量的信息,而此刻的人类大脑已经记录不了如此海量的信息。而文字的出现,为这些法律、制度、记录等提供绝好的载体,成为人类的外脑,保障了社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逐渐出现了百万人协作的规模。如古巴比伦帝国。
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建立后,多的人信奉着一套相同的制度,社会阶级也随之产生,禁锢了绝大多数人的世世代代。不公平的制度开始出现,尊贵与贫贱的观念开始根植于意识。
时至今日,现代的计算机出现后,把文字语言延展为两个符号:0和1,现在的人倾向于用数字说话,用数字表达幸福、快乐、发达程度。
文字,本该是人类意识的仆人,而今却反客为主。我们正在用一套不属于人类,机器专用的语言在网络编织梦想,创造出人工智能。
作者认为,人工智能是未知的物种,当他成长为脱缰的野马后,可能会试图消灭人类。
我可以推荐一些突破认知的书籍,这些书籍挑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和观念。
1 《人类简史》(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
这本书从人类学、考古学和生物学等多个角度,讲述了人类的历史和发展。它挑战了许多传统的历史观念,让读者对人类历史有了全新的认识。
2 《思考,快与慢》(Thinking, Fast and Slow) -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思考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原理。它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并提供了一些应对策略。
3 《21世纪资本论》(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
这本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的财富和收入分配问题,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它挑战了传统的财富增长理论,对当今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4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The Crowd: 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
这本书研究了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和社会学因素。它挑战了传统的个人主义观念,让读者认识到群体行为可能对个人产生重大影响。
5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The First Philosophy Book) - 托马斯·内格尔(Thomas Nagel)
这本书以简短的篇幅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探讨了一些重要的哲学问题,例如生命的意义、自由意志等。它帮助读者初步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并引发深入思考。
这些书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可以帮助你突破认知的边界,开阔眼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