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阶段需要处理好的两组关系包括

新生适应阶段需要处理好的两组关系包括,第1张

新生适应阶段需要处理好的两组关系包括如下:

1、要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

2、要处理好“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首先是要处理好“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广大青年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你们都是“数字原住民”,对虚拟世界有着独特的理解与体验,你们更加重视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但我们不能因为追逐“小确幸”而忘了时代的“大舞台”,不能因为安于“小成绩”而忘了肩上的“大担子”,不能因为“内卷”就轻言“躺平”。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每一个生命都是银河星云中的一粒微尘,都有自己的能量,而无数的微尘汇集成一片光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为祖国而学习”,我们的背景是中国,是这个时代!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其次要处理好“现在”和“未来”的关系。未来如何?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试图以宏大的视角审视人类未来的终极命运,但那也只是一位历史学家的个体预测。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激荡中,未来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都会超乎想象。

“为未来作准备”,我们需要在心中找到适应时代发展的意义信念,不断提升自己,改造自己,对新技术、新环境、新发展保持敬畏和尊重的同时,谨慎而又勇敢地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鲁迅说:失掉了现在,也就没有了未来。

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新锐的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法来描述另一种历史。而且,每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他都会针对当地语言和历史事件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以更迎合读者,读者阅读时也更亲切。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将地球从135亿年前大爆炸讲起,7万年前产生智人,分为三大重要革命: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500年前的科学革命。

思考的代价: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但庞大的大脑也是庞大的负担。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2%-3%,但是消耗却占到了25%。为了维持消耗,只能寻找更多的食物。同时,物竞天择,为了生存和繁衍,所以在许多重要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人类新生儿就出生了。出生后,家族就开始共同抚养,形成了强大社会关系。同时,由于这种特征,智人在早期时,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仍然惧怕大型肉食动物相比。

用火是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特征。

认知革命是智人改变了新的沟通方式,会使用更为灵活的语言了。认知革命真正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传递普通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事物的信息。所以,在认知革命后,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等应运而生。正式这些虚构的事编出了一些想象(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愿景),让大量陌生的人可以集结、合作。文中列举标致汽车,互不认识但可以精密合作。

人类肥胖是因为喜欢高热量的食品。而这其实也是源于祖先采集者的饮食习惯。采集者发现熟透了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吃到吃不下,否则留下来会被其他的动物或人给吃了。之所以吃甜和高热量的食物,是因为DNA里还遗留着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

智人的生存,其实是部落附近有什么就吃什么。同时,采集的不仅仅是食物,同时还有知识。比如,了解植物的生长模式,动物的生活习性、季节的变化以及如何修补、自救。可以说,采集者对周遭的环境了解比现代人更深、更广。有观点认为,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的。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农业革命后,低能的人也有了生存空间,比如生长线上的工人。

考古证明采集者营养已经比较充分。他们平均寿命低的原因是儿童早夭的情形比较普遍。采集者免受营养不良的困扰秘诀就在于饮食多样化。相比之下,农民的饮食就不均衡,种类较少。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这场改变一开始速度缓慢,地区也有限。为什么农业革命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不是澳大利亚、阿拉斯加或者南非?因为大部分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远古祖先采集的物种中,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几种,而这些地方正好是这几种物种生长的地方。

但是,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并非轻松生活的新时代。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了,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好吃,过得悠闲,而是人口大爆炸。而且,农民的工作比采集者更辛苦,食物更单一。因此,农业革命其实是史上的一桩骗局。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如果用小麦的观点看农业革命,1万年前,小麦也只是众多野草中的一种,在短短1000年时间内,却传遍世界各地,生存和繁衍如果是做基本的演化标准,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那小麦为什么让智人放弃采集呢?一种可能是人类为了建造巨型结构的神庙等,为了养活建造者,所以从采集专项自行种植。

农业时代人类的空间缩小了,但时间却变长了。一般来说,采集者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考虑下周或者下个月的事情,但农民却会想象预测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而人类的想象则建构出了秩序。随后,想象建构的秩序和真实世界结合了。想象的发展,事情的增多,超出了人类记忆的脑容量,文字的产生。

历史从无正义。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建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比如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就建立了阶级森严的社会,当地人只能做仆人或者奴隶。上层阶级还会用洁净来区分,免得阶层或者种族受到污染。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农业革命后,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这就是文化。

人类文化一直在流动不休,但流动并非完全随机的,是有个大方向的。几千年来,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了较大的、较复杂的文明中。

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宗教。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取得新能力。

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科学的进步、商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变革。

尽管物质和生产力大幅提高了,但人类的幸福感呢?

未来呢?认知革命后,智人成为了世界的主宰,改变了自然进化的单一线索,未来会否创造出比智人更先进的生命物种或其他?

下午的时候和杨博有讨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话题。发现自己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绝对会改变世界甚至颠覆现有结构的认知下,但却只是看了一些别人说的道理和总结,虽然这些人都是我极其认可的人,我认为自己信的并没什么问题。只是自己在不懂得太多的情况下,拿出去与人讨论甚至争论,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我这个表现型人格的人啊

晚上读了《智能时代》,看到第一个章节。才发现自己对数据的定义都不够清楚,数据是客观存在的,而信息是在各种数据中(包括所谓的脏数据)提炼出对某种事物有价值的数据,在各种信息中,我们又把它整理成为更为抽象的知识。在抽象的层级上,数据—信息—知识,是层层递进的。另外,数据这个词也是人类创造的,所以数据这个词的定义理应由人类来作。也因此,数据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他的范畴在不断的扩大,从从前的数字,到后来的文字信息也算,再到文字+,发展到现如今图文+语音,甚至已经有语料库这种东西。当然,他的范畴仍然在不断扩大,从建筑的设计图,医院的X光、病历,再到模具、机器、交通,想象到未来不久物联网的世界,可能被我记载到的数据是多么的庞大。

还有一个事,早上查了一下尤尔瓦·赫拉利的百科,发现这是一位历史学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历史学家,去年一年,多少人为他的《人类简史》顶礼膜拜,很多概念,也都建立在他的“虚构论”中。不过他的《未来简史》,我预订了最早的中文版,也应该是最早拿到这本中文初版物的人之一。不过在那之前,英文版已经发行了,看到知乎上有不少拿着书中的理论大放厥词,我不由得打了个机灵,这个机灵是给我自己打的。我相信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上,赫拉利和吴军差的远,他更像是罗胖这样,在和大神交流的过程中懂得了一些原理和未来的预测,然后再脑内加上自己的演义,再描述给大众读者们听。卓老板在每期节目前都有一句话:知识这东西,就得不断的核实与订正,尤其是从别人那听来的知识。这句话很朴素,很实在,也很对,却经常被我视而不见。赫拉利是个很出色的人,但并不是在任何领域都懂,然而翻译的人再加上社交网站传出来的文字,与赫拉利本人的原话都不一定符合。对二手信息,一定要警惕再警惕啊。想说这些,其实是因为早上deep在群里分享的一个链接,里面谈到人类会追求永生,还有,让自己变成神。这些话,绝对是非常吸引眼球且许多人认可的,因为不懂得更多的我以前就是这么想的。但在卓克和吴军的文字下,我明白了人类依然有很多局限性,人工智能也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未来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可以预测一些,但预测不了太久的。

再次提醒自己,像任何人学习,听大多数人的话,取少数人的意见,最后自己得出结论。这句话是给我忽视的KK。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天马行空(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30850174/

尤瓦尔·赫拉利教授的新作《未来简史》以简洁通俗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及未来的可能情景。《未来简史》号称打开人类认知未来之窗,然而书中描述的未来的可能情景,或许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从最早的人类从诞生至今,已有大约250万年了。2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是南方古猿,那个时候,如何生存下去是我们的祖先遭遇的最大的难题。为了生存,祖先们发明并学会了使用工具,学会了用火,也学会了打猎;为了生存,祖先们战胜了洪水,猛兽,灾荒,学会了和自然灾害作斗争;为了生存,祖先们寻找洞穴居住,繁衍生息。终于,经过漫长的进化和自然选择,进化成为今天的智人。智人通过繁衍,数量越来越多,并开始慢慢遍布世界各地。智人建造起了房屋,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发明并学会使用货币进行交易,逐渐形成自己的文明。那个时候,智人已经征服世界,其他生物已经不能对智人构成威胁。于是智人开始发展建立国家制度,开始发展农耕畜牧,开始了生产制造。然而生活总是带给人类新的挑战。虽然智人已经可以通过农业和畜牧业获得食物,社会也在很缓慢地发展着,但人类的生活又出现三个新的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一代又一代,在科学的大门还没有敞开的时侯,人类一次次的向神明祈祷,发明了无数的工具和社会系统,却每年还是有许多人死于这三大问题。在过去的几个世纪,虽然农业和畜牧业能为我们提供大量食物,但也仍旧养不活全球所有人,每年仍有数百万人死于饥饿。许多人虽然免于饥饿困扰,却还是要面对瘟疫和战争。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瘟疫,像黑死病,天花,都曾经在数个国家肆虐,带走了数千万人的生命。而战争也同样一度让生灵涂炭,比如历史上王朝的更替,殖民者发动的侵掠战争,都造成许多人流离失所。两次世界大战,数十个国家卷入其中,造成数千万人死亡,财产损失更是极其巨大。然而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个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在21世纪,虽然全球每年仍有人死于饥饿,但是为此而死的人数已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瘟疫和战争也正在逐渐消失,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流行病不再肆虐。现在,我们已经拥有疫苗,抗生素,并且创建了更完善的医疗制度。面对瘟疫,人类已不再束手无策,人类已经知道如何控制流行病的传播。同时,世界上的战争也越来越少,核武器的出现,让超级大国间不敢再次开战,人类迎来了和平。生活终于安定下来,科学与社会也在快速进步。

在智人征服世界的同时,人类也在为世界赋予意义。在早期,人类不了解世界,那个时候科学的大门紧闭,这个时候许多人类相信,世界是由神明创造,人类不能违背上帝和神的旨意,必须定期向神明进贡礼品,否则上帝和神明就会惩罚人类。神明和上帝会为人类指明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从此人类的生活似乎有了一套标准。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宗教开始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些宗教都有各自的信仰,人类的意义之网越编越大。同时随着智人开始建造国家制度,许多人渐渐开始为第三种现实(第一种和第二种分别是主观现实和客观现实)服务,也就是互为主体的现实,比如说国家和王朝就是被人认可的互为主体的虚拟实体。国家使我们相信,人生是为国家做贡献的,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在文字发明后,智人编造了许多虚拟故事,书写了一条又一条规章制度,文字让生活有了许多虚拟标准,也让虚拟实体更加强大。在这之后,科学迅猛发展,而科学与宗教也出现了矛盾。在《未来简史》里,赫拉利教授为我们给出了宗教的新定义:宗教的定义应该在于其社会功能,而不在于神是否存在。任何无所不包的故事,只要能够为人类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人类的合法性,就应该算是宗教。按照这个标准,宗教的作用其实是负责伦理价值的判断。然而伦理判断有时也要依据事实,而科学对事实是比较讲究,于是两者之间经常有矛盾。最后科学与特定宗教总算是达成了契约,彼此不再争吵。这份契约其实是“现代性”的,内容一句话可以总结:人类同意放弃意义,获得力量。于是随后科技发展速度更快,各个国家开始了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即使环境被污染也不能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然而失去了意义,人类社会的规范性也会降低,为此出现了新的宗教: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一切为人考虑。它分为三个部分:自由主义,社会主义,进化主义。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应该自由体验,听从内心的声音,个人的自由意志比国家利益更重要;而社会主义则让人不要迷恋自身感受,要把他人感受放第一;进化主义认为人类的斗争是为了促使人类进化,进化出超人类。由于各自的原则不同,在20世纪,三种人文主义宗教爆发大战,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当时看似乎是自由主义败了,但自由主义并没有消失,反而在之后从垃圾堆里爬出,在冷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成为了人文主义战争的最大赢家。宗教大战到最后,三大人文主义宗教谁都没有消失。自此,世界格局变成了三大人文主义宗教并存的局面,直到今天。

时间到了21世纪,21世纪的我们已经拥有了高度发达的文明与技术,比起几千年前,人类进步的列车已经行驶了很远,然而进步的列车并没有停止,在21世纪它将再次出发并通向未来。关于未来,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只能给出一些可能性,赫拉利教授在《未来简史》里描述的未来的情景也只是推断的可能情景。在今天这个社会,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然而我们人类的发展并没有到达巅峰,今天的我们处于变革的边缘。21世纪的我们既然已经不用过于忧虑饥荒,瘟疫和战争,那么人类的新议题是什么呢?总不能停止发展吧?在《未来简史》里赫拉利教授给出了答案:永恒的生命,永恒的快乐,化身为神。赫拉利教授也给出了令人类未来生活发生巨变的两大因素:生命科学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最新研究告诉我们,所有生物都是算法,包括人类的各种情感,智力。既然都是算法,那能否设计出模仿生物的算法帮助人类做事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也是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现在许多高科技公司正在投入巨额资金研究AI,并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1996年的IBM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就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2016年谷歌的AIphaGo与韩国棋王李世石进行了一场围棋比赛,以4:1击败了李世石。当然,AI的应用绝不只是这些,在未来我们能够开发出更加高级智能的算法来为人类做事。虽然曾有许多人认为计算机只有发展出意识才能超越人类,然生命科学告诉我们,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人类的意识有什么作用,人体99%的活动是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这里我们所认为的智能与意识脱钩。既然人类活动不需要意识,那么我们就能开发出高级算法,比如用它来谱写音乐,诊断疾病,负责城市建筑,分析股票等等,可以说绝大部分人类能做的工作,算法都可以做,并且做的更好更高效。甚至也可以设计算法监控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和大脑,它清楚知道你大脑里的想法,健康状况,能时刻报告我们的健康状况,它会比我们更了解自己,帮我们做出重大决定,并时常让我们觉得它的决定很正确,时间久了,我们也会乐意把重大决定交给算法处理。另一边,医学也会不再背负治病救人的主要功能,而是让少数人升级为神人,当然并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人,而是身体被改造,能做一些常人不能为之事,算法也无法了解的人。同时自由主义也将失去其意义。根据生命科学的研究,人没有自由意志,人类大脑中的想法,都是电化学反应的结果,而这些反应可能来自生物预设,随机,或两者结合,而并非“自由”。进化论也告诉我们,动物所做的所有选择都是基因密码的反应。这样来看,所谓的自由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中。除此之外,人类也不是单一个体,而是至少由两部分自我组成: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体验自我负责体验,叙事自我负责记忆,存储,编造故事。自此,自由主义坚持的原则被打破,未来我们所谓的民主,自由也将荡然无存,那么该由什么新宗教和科学达成新的契约呢?书中的答案有两个: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较保守,仍旧保留了人文主义的某些观点,注重人本身价值。而数据主义则坚持以数据为中心的世界观,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人类体验的价值并不神圣,而是提供信息,我们应该努力让信息更流通,也应乐于分享信息和数据。数据需要处理系统,人类也是处理系统,但人类并不能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信息,于是要交由算法处理,这种新宗教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接受。

从以上关于未来的可能情景来看,未来人类社会将会有两大直观改变,其一就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将有很大改变。比如说出行,我们可以坐在由算法控制的汽车里,而不用自己开车,它会比人开的更好,交通事故也大大减少。再比如说信息的交流,高级算法在时刻检测我们身体和日常行为的同时,它也能将我们的所思所感传到网络,和世界各地的人分享信息。当然了,算法带来的改变究竟是好是坏,可能褒贬不一。它可以让出行更方便,但驾校会跟着消失,越来越多的人不用考驾照,也体会不到开车的乐趣。信息虽然更流通,但个人的隐私必须要放弃,这可不是人人都会接受的,肯定会有人不愿意。如此来看,科学的进步在带来便捷和福利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会有更多的牺牲。

另一个直观改变是似乎未来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个体将失去价值,沦为“无用阶层”。赫拉利教授在《未来简史》中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毕竟,既然人是算法集合,那么只要开发出更加高级的算法,的确可以在许多事上比人类做的更好,而且可以大幅提高效率,何乐而不为呢?可以想象,如果真到了那一天,全球绝大部分人将会失业,大部分人将变得无所事事,那个时候我们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人生于世,创造即合理,如果算法取代人类,人类失去创造价值的能力,那是不是将面临淘汰?人类生活被打乱,社会系统会不会崩溃?目前来看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未知。但有一点我们并不需要担心,那就是即使大部分人失去工作,国家也还是能够养得起这么多数量庞大的无业游民,因为如果科技真发展到这一步,我们的生活水平会有很大提高。虽然物质需求可以满足,但精神需求呢?赫拉利教授在《未来简史》中给出的答案是靠药物和虚拟游戏维持。听起来很荒诞,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办法呢?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失业,因为算法虽然可以取代人类大部分工作,但仍有少数工作需要人来做,而且那时也会出现许多新工作。然而即使这样,还是会有许多“无用阶层”,也同样会有许多有梦想希望人生有所价值的人渴望能有所创造,而不是靠药物和游戏过着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可这样的梦想能实现吗?另外不难想象的一点是财富将会集中到少数精英人类的手里,我们所谓的共同富裕成了一个笑话。社会的不平等将会加剧,大部分人所剩下的价值,就是为庞大的数据库增添信息,我们所认为的人比其他动物的体验更有价值在数据主义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甚至在今天我们拥有的许多权利也失去意义,这样的话人类社会的矛盾是不是会越来越大呢?是不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这种现状呢?当然我个人认为即使这样也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社会动荡,因为政府必定会做出一些安抚工作,而一些药物也会让我们感觉很幸福,说不定还会喜欢这样的生活,享受算法带来的便捷。也可能会有人很反感,觉得这样活着真没意思,然而科学总是在向前发展,进步的列车已经出发,我们没有任何办法让它停下来。

也许有人会怀疑,未来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我们人类的社会已经发展了几万年,多少风风雨雨都挺过来了,难道这一次我们真的是最后一代智人了吗?的确,没有人能准确预言未来,以上所说的一切,不过只是关于未来的可能情景,谁也不能说未来就一定是这样,说不定我们人类还有一些潜在价值没有被发现。就像赫拉利教授在《未来简史》的结尾处所提到的几个问题: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更有价值?这两个问题,并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有可能人并不只是算法,毕竟我们并没有发掘出人的全部潜能。就算意识在人类的许多生命活动中不起作用,也不能说明意识就是无用。而且我们并不知道所有的意识形态,比如说我们目前所研究的,也就是WEIRD群体(来自西方受过教育,工业化,富裕,明主的群体)和其他人类的心智,而我们并不清楚动物的心智,也不知道是否还有其他意识。

意识的频谱

而且,虽然算法处理数据的能力远超人类,但有没有可能人类本身除了数据处理还有其他功能呢?这种可能性也还是存在,毕竟谁也不能肯定人类所剩的价值真的只是为数据库增添信息。

然而如同搜狗CEO王小川所说:“我们不必太过自卑,当然也不能太过自大”。虽然目前所说都只是可能,但不可否认的是AI和生命科学前进的脚步已不可阻挡,人类社会还是很可能会面临一次重大革新,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是否会被这场科学的浪潮所淹没呢?答案很可能令人忧心。肯定会有人想要避免沦为“无用阶层”的可能,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更自信地面对21世纪的重大革新呢?赫拉利教授在《未来简史》里提到了一个可能的办法:不断学习。进入21世纪,科技的发展速度超越想象,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就像人类社会总是在不断进步,知识也在日益革新。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总是死守着一套固定的知识,迟早会被生活所淘汰。面对日新月异的生活,我们能做的一点,就是让我们的思想不断进步,学习全新的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无论是从生活的角度,还是从终身学习的角度,这一点都是很有必要。另外要说的是,人类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会发生变化,试想当个人体验变得不再重要,我们还有什么必要要去坚持个人体验呢?当科技打破自由主义坚持的个人的自由意志为生活赋予意义,我们又有什么必要要去坚持个人自由呢?当然全新的生活会出现新的宗教,至于会不会是前文提到的数据主义,只能说很可能是。虽然说数据主义被许多人接受,但也不太可能让所有人接受,就像不是每个人都信仰佛教一样。即便如此,数据主义也很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生活,而我们不管愿不愿意,它还是很可能会成为规范社会的新宗教,与科学达成新契约。也许那时,数据主义会为我们赋予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新三观为人类的行为提供新的动力,也让我们拥有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新方式。也许到时候连我们自己也可能会对2017年的人文主义宗教者的行为感到难以理解,就像今天的我们无法理解人类文明发展早期那些信仰神明的人的行为。

今天,我们站在变革的边缘。从200多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到今天的智人,我们不得不说人类真的很不容易。回顾历史,人类面对的大大小小的挑战不计其数,而每一次我们都挺过来了。但是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会带来怎样新的挑战,就像21世纪的这一次重大革新一样,还有不少人对于这根本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这次重大革新将会何时完成,也许30年,也许50年,也许更久。许多年后,如果我们人类没有成为最后一代智人,当我们再来回顾曾经的这段历史,我们会不会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地球的变化感叹呢?我们会不会满意当下的生活呢?那时候的我们也许也会想,在更加遥远的未来,人类的发展会到达什么程度呢?生活会不会更好呢?也许有一天,我们人类的发展已经到达很高层次,虽然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但我们却仍然怀念原始的生活,我们希望社会的发展停下,可却发现没有办法让它停下,我们想回到过去的生活,却发现无论如何也回不去了。

然而不管怎样,今天的我们还是不必太过于悲观。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此刻我们可以选择努力去创造,去改变,选择相信人类自己,相信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用的生活。也许在将来,当我们的子孙后代来到这崭新的新世界,他们也会像CCTV2的一个节目《未来架构师》给未来的那封信里所希望的那样,能够看到人类文明最璀璨的灯火和最值得骄傲的进步力量。那时,他们也会竭尽全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人类也许会和算法好好相处,共同规划更遥远的未来。

现实是什么:基本就是大脑的想象

你生活在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唯一的问题是,有多大程度是你的想象?

Donald Hoffman是加州大学的认知科学教授,他认为进化会偏爱那些只依照自己的「适应度函数」(环境对生存的适应度)观察环境的生命体,而不是看客观事实。这意味着,随着人类进化,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早已偏移了基于事实的现实。

在去年的TED演讲中,Hoffman以一种有光泽,带凹陷的棕色甲虫为例,当它遇到一个有光泽,带凹陷的棕色啤酒瓶时,它就会跟瓶子□□。Hoffman认为这种甲虫从来就没真正区分过雌性甲虫,它们只认得有光泽,带凹陷的棕色物体。

人类很可能有着类似的认知,让周围世界看起来更加「可口」,但是我们却无法看穿这一认知模式。他说:“进化使人类拥有一个可以隐藏现实并引导适应□□的界面。”

Hoffman的说法并没有被证实,但是它们确实有些道理,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认知心理学家Axel Cleeremans说。虽然他还没有分析Hoffman的研究细节,但他说大致原理是对的。“当然,进化很可能偏爱那些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有高预期,或者能快速在现实中找到跟自己的关联的有机体,” Cleeremans说。所以能够轻易识别可能的威胁,无论这些威胁是否真的存在于现实中,这样的有机体才更有可能存活下去。

但是即使我们关于周边事物的感知并非Hoffman所说的那样极端不准确,我们肯定也不是100%准确。“我们永远无法直接访问现实,因为现实总是经由我们的知觉再传给大脑,” Cleeremans说。

颜色认知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我们无法看到紫外线,意味着我们看不见一些昆虫可以看见的颜色——包括一种兰花叶子的美丽紫外线花纹。我们同样不能看到视野边缘的颜色,虽然「知觉填补」使得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样的视觉退化。

此外神经传递有着纳秒级别的时间差,意味着我们看到或者听到的事物并非实时发生的。“从某种程度上手,我们是生活在过去的,” Cleeremans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依靠大脑的预测机制来弥补,比如网球运动员面临极快的发球时,他们不会看着球,但是可以根据经验和对手的姿势预判球落地的位置。

我们实际的知觉是一种期待与现实的结合。我们对世界的改造,其实就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

《人类简史》

本书属于:历史,地理-史学理论-社会发展理论

内容简介 · · · · · ·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

但今日,世界舞台为什么只剩下了我们自己?

从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

从雪维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壮踩上月球的脚印,

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

我们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万物之灵的?

从公元前1776年的《汉摩拉比法典》,到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从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

从兽欲,到物欲,从兽性、人性,到神性,

我们了解自己吗?我们过得更快乐吗?

我们究竟希望自己得到什么、变成什么?

作者简介 · · · · · ·

尤瓦尔·赫拉利, 1976年生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

他擅长世界历史和宏观历史进程研究。在学术领域和大众出版领域都有很大的兴趣。

他的《人类简史》一书让他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超级畅销书,目前这本书已授20多个国家版权,在历史学之外,人类学、生态学、基因学等领域的知识信手拈来,根据图书改变的课程上传YOUTUBE后风靡全球,拥有大批青年粉丝。写书,视频课程之外,他还开设有专栏。

文中观点

1 生物学家把所有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物种。而所谓属于同一物种,就是他们会彼此交配,能够产出下一代。从同一祖先演化而来的不同物种,会属于同一个“属”。许多属还能再归类为同一“科”。

2 与我们最相近的亲戚,就是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其中,黑猩猩与我们最为接近。不过就在6万年前,有一头母猿产下两个女儿,一头成了所有黑猩猩的祖先,另一头则成了所有人类的祖奶奶。

3 最早的人类是从大约250万年前的东非开始演化,祖先是一种更早的猿属南方古猿。

4 在欧洲和西亚的人类成了尼安德特人。至于在东方的亚洲,住的则是直立人,一共存续了将近200万年,是目前所知存续最久的人类物种。至于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则住着梭罗人,这种人很能适应热带的生活环境。同样在印度尼西亚,还有另一个小岛弗洛里斯,这里住的远古人类则是经历了一场侏儒化的过程。身高最高不过1米,体重最重也不过25公斤。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发现了丹尼索瓦人。

5 庞大的大脑也是个庞大的负担。大脑结构脆弱,原本就不利于活动,跟别说还得用个巨大的头骨把它装着。而且大脑消耗的能量惊人。对智人来说,大脑只占身体总重约2%-3%,但在身体休息而不活动时,大脑的能量消耗却占了25%。

6 直立的步行方式需要让臀部变窄,于是产道宽度受限,而且别忘了婴儿的头还越来越大。 于是,分娩死亡成了女性的一大风险。而如果早点儿生产,婴儿的大脑和头部都还比较小,也比较柔软,母亲就更有机会渡过难关,未来也可能再生更多孩子。于是,自然选择就让生产开始提前。与其它动物相较,人类可说都是早产儿,许多重要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够完善。

7 到了大约30万年前,对直立人、尼安德特人以及智人的祖先来说,用火已是家常便饭。

8 我们还无法得知智人是在何时、由何种早期人类演化而来,但科学家多半都同意,大约10万年前,东非就已经有了智人,外貌和我们几乎一模一样。大约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扩张到阿拉伯半岛,6万年前到达亚洲,45万年前到达澳大利亚,16万年前从西伯利亚到达美洲。

9 智人来到阿拉伯半岛的时候,欧亚大陆多半都已经住着其它的人种。那么,这些其它人种后来怎么了?关于这点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第一种是混种繁衍理论。另一种称为替代理论。最近数十年来,替代理论一直是这个领域的大致共识,这项理论不只背后的考古证据更可靠,政治上也更为正确。

10 就现代中东和欧洲的人类而言,有1%-4%的尼安德特人DNA。虽然这百分比并不高,但意义却很重大。几个月后,从丹尼索瓦人的手指化石中取得DNA,完成定序,结果又投下了第二颗炸弹:结果证明,现代美拉尼西亚人及澳大利亚原住民最高有6%的丹尼索瓦人DNA。

11 现存历史离我们最近的梭罗人遗迹,大约是5万年前。丹尼索瓦人在那之后不久也绝迹。至于尼安德特人,是在大约3万年前退出了世界舞台。而到了12万年前,像小矮人般的弗洛里斯人也从弗洛里斯岛上永远消失。

12 大约就是在距今7万到3万年前,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这也正是所谓的认知革命。

13 究竟人类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常见的理论,认为人类语言最为灵活。虽然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组合起来却能产生无限多的句子,各有不同的含义。第二种理论,也同意人类语言是沟通关于世界的信息的方式。然而,最重要的信息是关于人类自己,我们的语言发展成了一种八卦的工具。然而, 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据我们所知,只有智人能够表达关于从来没有看过、碰过、耳闻过的事物,而且讲的煞有其事。

14 社会学研究指出,借由八卦来维持的最大自然团体大约是150人。只要超过这个数字,大多数人就无法真正深入了解所有成员的生活情形。即使到了今天,人类的团体还是继续受到这个神奇的数字影响。

15 标志汽车的小狮子标志,源自德国施泰德洞穴发现的象牙制狮人雕像。

16 狗是第一种由智人驯化的动物,而且早在农业革命之前便已发生。虽然专家对于确切的年代还有不同意见,但已有如山铁证显示,大约15万年前就已经有了家犬,而它们实际加入人类生活的时间还可能再往前推数千年。

17 智人的第一波殖民正是整个动物界最大也最快速的一场生态浩劫。其中受创最深的是那些大型、毛茸茸的动物。第一波的灭绝浪潮是由于采集者的扩张,第二波灭绝浪潮则是因为农民的扩张。这些教训,让我们得以从一个重要观点来看今日的第三波灭绝浪潮:由工业活动所造成的物种灭绝。

18 学者曾经以为农业就是起源于中东,再传布到全球各地,但现在则认为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而不是由中东的农民传到世界各地。

19 这正是 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

20 文字是采用实体符号来储存信息的方式。苏美尔文字系统结合了两种类型的符号,刻印在黏土泥板上。第一种符号代表的是数字,另一类型的符号则代表人、动物、商品、领土、日期等等。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文本是无聊之极的财经文件。

21 还不到9世纪的时候,发明了另一种部分表意的文字,让储存和处理数字数据的效率一日千里,成为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文字是由10个符号组成,代表从0到9的数字。很容易让人搞错的一点在于,虽然这些符号现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但其实是印度人发明的。

22 印度的种姓制度。统治者主张,种姓制度反映的是永恒的宇宙现实,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印度的宗教将洁净和不洁视为两大重要概念,也以此作为社会金字塔的根基。虔诚的印度教徒相信与不同种姓的成员接触会造成污染,而且污染的不只个人,甚至还会污染整个社会,也因此这实在是万万不可。

23 学者为了把概念讲清楚,通常把生物学上的区分称为性(sex),而文化上的区分称为性别(gender)。性区分的是男性和女性,属于客观标准,在整个历史上未曾改变。 至于性别区分的是男人和女人,所谓够男人和够女人的标准存在于主体之间,而且会不断改变。

24 认知失调。一般认为认知失调是人类心理上的一种问题,但这其实是一项重要的特性,如果人真的无法同时拥有互相抵触的信念和价值观,很可能所有的文化都将无从建立,也无以为继。书中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中世纪欧洲的贵族既信奉天主教,又要遵守骑士精神。另一个是自由与平等价值观的矛盾。

25 三种全球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26 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27 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28 宗教必须同时具备普世特质和推广特质。第一,它信奉的超人类秩序必须普世皆同,不论时空而永恒为真。第二,它还必须坚定地将这种信念传播给大众。

29 泛神论、多神教、一神教、二元论宗教。真正多神论与一神论不同的观点,在于多神论认为主宰世界的最高权力不带有任何私心或偏见,因此对于人来各种世俗的欲望、担心和忧虑毫不在意。

30 目前所知的第一个一神论宗教出现于公园前1350年,埃及法老阿肯那顿宣布,当时在埃及众神里一位位阶并不高的小神阿顿其实是庙宇的至尊。

31 基督教一开始只是犹太教的一个神秘教派,该教派信徒想说服犹太人,拿撒勒人耶稣就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弥赛亚。这个教派最早的领导者之一是来自大数的保罗,他认为宇宙的至高神有私心偏见,对人类并非漠不关心,而且他甚至还化为肉身,为了人类的救赎被定死在十字架上,这种事不该只有犹太人知道,而应该让全人类都了解。于是,就有必要将关于耶稣的好事传到世界各地。

32 然而,就算 一神论势力 看涨,二元论却未真正消失。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些一神论宗教吸收了大量的二元论信仰和习俗,许多我们以为是一神论的基本概念,都是出自二元论的本质和精神。

33 另一个关键的 二元论 概念,就是 认为身体和灵魂、物质和精神是有清楚区隔的。 诺斯替教和摩尼教认为,善神创造了精神和灵魂,而恶神创造了物质和身体。根据这种观点,人就成了善的灵魂和恶的身体之间的战场。

34 从历史上来看,一神论就像是个万花筒,继承了一神论、二元论、多神论和泛神论,收纳在同一个神圣论述之下。

35 佛教的核心人物释迦摩尼不是神而是人 ,俗名乔达摩悉达多。根据佛教经典,释迦摩尼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是个喜马拉雅山区小国的王子,看到身边的人深深陷于苦难之中,而心生不忍。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 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36 混沌系统分成两级,一级混沌指的是不会因为预测而改变。二级混沌系统,指的是会受到预测的影响而改变。

37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 。 3取得新能力。

38 长期海上航行得败血病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C。

39 阿姆斯特朗登月前在美国西部沙漠里受训的小故事。

40 第一个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但是他自己不知道,认为是印度,所以把当地人称为indians,这正是美国原住民也被称为印第安人的原因。1507年,地图绘制大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出版了新版的世界地图。于是这片西班牙船队向西航行所碰上的土地,终于首次以一块独立大陆的姿态出现在地图上。既然要画,瓦尔德泽米勒就得给它取个名字,但他误以为发现美洲的人是亚美利哥•韦斯普奇(意大利水手Amerigo vespucci),因此为了向他致敬,这片大陆就被命名为America(美洲)。

41 西班牙入侵阿兹特克和印加帝国。科尔特斯消灭了爱之特科帝国,皮萨罗消灭了南美印加帝国。

42 亚当•斯密出版了《富国论》,亚当•斯密明确提出: 人类全体财富的基础,就在于希望增加个人利润的自私心理。

43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大重点,就在于出现了一种 新的道德标准 : 应该把利润拿出来,继续投资生产。

44 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威风八面的时候,荷兰的西印度公司也在大西洋大展身手。为了掌控哈德孙河这个重要商业通道,西印度公司在河口的一座小岛上开拓了一个殖民地,名为“新阿姆斯特丹”。这个殖民地不断遭受美国原住民威胁,英国人也多次入侵,最后在1664年落入英国手中。英国人将这个城市改名“纽约”(即新约克,约克为英国郡名)。当时西印度公司曾在殖民地筑起一道墙,用来抵御英国人和美国原住民,这道墙的位置现在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街道:华尔街(wall street,直译为墙街)。

45 鲨鱼如果不一直游动就会窒息。

46 最后在1880年,英国政府迈出了前所未有的一步,立法规定全英国的时刻表都必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标准。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有国家采取了全国统一的时刻表,要求人民依据人工的时钟来过生活,而不是依据当地的日升日落周期有所调整。

4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广播公司的新闻播送到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地区,而每段新闻广播的开头就是大本钟报时钟声的现场直播,可以说正是自由的钟声。甚至还有些天才的德国物理学家,居然找出一套方法,只要靠着钟声只广播中的微小差异,就能判断伦敦当时的天气。对德国空军来说,这可是珍贵无比的战事情报。等到英国私密情报局也发现了这一点,就不再采用现场直播,而用一组录音来取代。

48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 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就效果就不那么明显。

49 另一项有趣的发现是疾病会短期降低人的幸福感,但除非病情不断恶化,或是症状带有持续、让人无力的疼痛,否则疾病并不会造成长期的不快。

50 目前看来,对快乐与否的影响,家庭和社群要比金钱和健康来的重要。多项重复研究发现,婚姻美好与感觉快乐,以及婚姻不协调与感觉痛苦,分别都呈现高度相关。

51 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 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与主观愿望之间是否相符。

52 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引自 全部

本人在最近在静修,暂时没有时间细看,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赠送《人类简史》电子版。期待能和您一起进步。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期待能与各位有共同爱好的好友一直前行!

认知是人类获取信息和判断决策的基础能力。但是,认知也存在着局限性,有时候会偏颇或错误,所以突破已有的认知模式,是人们不断进步的必修课之一。以下推荐几本突破认知的书籍。

《人类简史》

这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畅销书,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这本书不仅仅讲述历史,更是对人类认知模式的挑战。它通过系统的论述,揭示了人类认知的趋势和缺陷,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我们真正想要什么?”、“我们在哪里?”等等,使读者重新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并激发深入思考。

《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

这本书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的代表作,从哲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对人们认知的影响。作者用生动的案例说明,人类常常会低估偶然事件对我们的影响,而高估我们对未来的预测能力,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导致意外的后果。因此,作者呼吁人们应该更加谨慎地对待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不要过分相信那些所谓的专家、预言和模型。

《思考,快与慢》

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两种思考方式——系统一和系统二。系统一是快速、直觉式的思维方式,而系统二则是缓慢、逻辑式的思维方式。卡尼曼指出,系统一常常带有认知偏见,容易被主观因素影响,而系统二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处理问题。他还提出了一些改善思考质量的方法,如避免短视决策、多角度思考、深入调查等等,使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思考,快与先入为主》

这本书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斯图尔特·萧逊所写,讲述了经济学中的认知偏见。经济学研究人类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但是人类的思维往往被许多因素影响,而偏见就是其中之一。萧逊通过大量的案例和实验,揭示了许多人们在经济决策中存在的认知偏见,如“损失厌恶”、“锚定效应”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并改善自己的决策能力。

《人类简史》这本书拥有异想天开的脑洞,生动有趣的语言,让你拿起就很难放下。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年仅40岁的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牛津大学时,尤瓦尔赫拉利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而后,他转向一种极为宏观的世界史研究。他是能够从容游走于多学科的旷世罕见的历史学家,写出了脱离智谋权斗仍然可以写上几千年的真正的历史。

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了不少重要的问题,诸如为什么我们人类能够成为地球的主宰?人类经历了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但是我们人类真的了解自己吗?金钱和宗教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差不多每个社会都会产生男尊女卑的观念?为什么一神教成为最为广泛接受的宗教?等等。这本书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探讨,以小见大,来重视审视我们人类自己。

《未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之后推出的。作者从人类征服世界的过程讲起,论述了人类通过宗教、人文主义等为世界赋予意义,又凭借渊博的知识对21世纪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大胆预测,论证了不远的将来某一部分人将可能不死,轻松拥有快乐和某种意义上的“神性”,但大多数人由于认知误区等原因终将失去对整个世界的控制权。

人类发展解决过去的三大难题,饥饿、战争和瘟疫。但是历史不允许真空存在。未来的三大难题是永生、快乐和化身为神。

回顾人类统治世界时,对其他动物的奴役和杀戮。我们要找到人类特质,区别于其他动物,做到不被人工智能所血腥杀戮和统治。该特质就是人类通过虚拟的故事构建的秩序而有大规模灵活协作能力。

本书的有些预言确实很有些悲观,人类有很多种预言,一类象是《小灵通漫游未来》可能慢慢实现,一类象是《资本论》可能不会实现,作者坦承说公开的预言就不能说是预言了,但这终究都会影响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答主:丝带

生活舱,每次都是新认知,邀你关注微信公众号营销航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173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7
下一篇2024-02-1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润唇膏好不好,妮维雅唇膏孕妇能用吗

    由于唇部的角质层比较薄,在秋冬季节时期,大家的嘴唇容易出现干裂脱皮的现象。在唇部护理这一方面,大部分的消费者会采用润唇膏来解决嘴唇干裂脱皮的问题,其中就包括了不少在孕期的准妈妈。但由于孕期是特殊时期,无论是在吃的还是用的方面都需要注

    2024-04-15
    41800
  • skii清莹嫩肤露和神仙水可以一起用吗?

    skii清莹嫩肤露和神仙水是两款非常受欢迎的护肤产品,很多消费者都对它们的效果非常期待。问题来了,这两款产品可以一起使用吗?答案是可以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两款产品的功效和特点。skii清莹嫩肤露是一款能够深层滋润肌肤、提亮肤色的精华水。它

    2024-04-15
    44200
  • 男士护肤套装哪款好

    男士护肤套装哪款好?相信很多直男内心都是大写的头疼!在“小鲜肉”簇拥的当下,钢铁直男也会萌发一颗精致的心。又何况是在秋冬如此干燥的时节,就算是再厚的皮脂也是无法消受的。因此男士们也是需要用上一套合适自己的护肤品来解决各种皮肤问题,下面将推荐

    2024-04-15
    47600
  • 化妆品广告词

    化妆品广告词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广告词吧,广告词可以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你知道什么样的广告词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广告词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化妆品广告词,欢迎大家分

    2024-04-15
    36100
  • 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精华露是洗面奶吗

    听说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精华露是洗面奶?这可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其实,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精华露并不是洗面奶,它是用来控制男性肌肤油脂分泌,同时保持肌肤的水润度。此外,精华露还可以帮助男性肌肤延缓衰老,让肌肤更加健康光滑。但是,妮维雅男士控油保湿

    2024-04-15
    34600
  • 精华露使用方法(精华液怎么用使用顺序)

     女生买一套护肤品至少需要几百元,护肤品里的精华可以说占了很大一部分。作为同类护肤品中最贵的精华,其成分远高于乳霜。因此,人们在应用时应该正确地应用精华。让我们掌握精华的正确用法。  一、使用前,掌握护肤中精华的在护肤第几步使用。  涂抹精

    2024-04-15
    371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28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