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1本书《未来简史》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

2022年第1本书《未来简史》作者:【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第1张

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这本书的架构书总分总的形式, 在第一章里作者对人类的未来做了预测。纵观人类悲怆的历史,经历过瘟疫、战争、饥荒,都使人口大量减少。痛定思痛,总会有一小部分人站出来解决这些历史难题。在那一小部分历史人物的带领下,世界级的战争因为联合国的成立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制约几乎不可能再次出现,天花瘟疫因为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已经绝迹。饥荒问题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而不再头疼。这些问题终究不会再继续深度的困扰人类,与此同时人们更在意 幸福快乐、长生不老和生活质量 。作者对未来做预测,也是基于当下人们面对的种种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更进一步讲,人们不愿意改变,因为人们害怕面对未知。但是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第二章: 人类世

作者将过去7千年,人类进入农业革命之后的时期, 称之为人类世。在现代,人类以及人类饲养的宠物就占据了世界大型动物90% 的比例,大型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毋庸置疑,人类确实在主导着这个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宠物相比,猪,鸡等家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从出生就被圈养在牢笼里,然后在生命的某一个结点被送去屠宰场。任何哺乳类动物都有 情感联结 的需求,人类剥夺了家禽的需求。但似乎人类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而已。

第三章: 人类特质

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相比,人类的特质是什么?只有人类拥有灵魂、心灵和意识?为什么人类面对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意识,而哺乳动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被称之为预先设定好的算法步骤?为什么要剥夺动物所体现出来的动作的灵活性?最后,作者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哺乳类动物和我们一样,也具有意识和心灵。人类称霸世界的关键,是能够让许多的陌生人团结起来。团结合作的人类群体能够超过世界上任何大型动物群体,所以人类能够站到生物链的顶端。人类是通过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团结起来的,这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是一种虚构想象。其实,这种 虚构想象 就是一种精神控制,信念控制的力量远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第四章:虚构的力量

这一章以一句很有反省力量的话作为一个总结和升华: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的概念,好让为人类而服务。为什么到最后人类却为这些概念而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呢?

第五章:宗教和科学之争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通过秩序得以创造和维护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通过研究获得力量,用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

第六章: 与现代的契约,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与现代的契约 我的理解哈, 说的是人们一出生就被规定了生存轨迹,没有自己的发挥空间,就像是一台机器从组装生产到分配到流水线夜以继日的工作一样,没有灵魂,没有意义,而这也是产生现代崩溃的原因。而人文主义革命的出现,为人们的存在赋予了意义。人文主义主张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认为人们自己内心的体验感是最高的评价准则,没有上帝,没有神话,上帝已死(尼采)。现代契约要求人们不停的干活,人文主义为人们的行为赋予意义,具象和抽象相辅相成,可以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第九章:大分离

现代生命科学发现人们内心的体验感只不过是大脑中的脉冲信号,而自由主义提倡的叙事自我只不过是人们将那些脉冲信号拼接起来的妄想而已。有些事情本来没有意义,是叙事自我从拼接的脉冲信号中强行附加意义,这些发现对自由主义者发起了强烈的冲击。在21世纪,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未来的科技发展很有可能将人类分成两种人:一种是绝大多数普普通通的人类,另一种则进化成超人类。人文主义的自由意志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人工智能算法给出的决策,在那个时候人文主义将会面临大分离的崩溃命运。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第十一章:数据主义

已知人文主义可能面临崩溃的命运,作者探讨了可能出现的两种新的意识形态: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主张用算法和基因升级人的心智,将智人打造成智神,用现代话来说应该是高级智商,高级情商的那种人。但是科技人文主义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就是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然而人们却在开发能够重新设计、改造人们意志的科技。感觉这成了一种零和博弈的现象,不是人类的意志消灭科技,就是科技创造出智神代替人类。

科技人文主义在存在形态上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作者提出的数据主义进一步弥补了它的缺陷。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流构成的,任何现象或者实体的价值体现在对数据处理的贡献。以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例,通过数据处理可以分析出你的想法,然后对你的下一步行为做出预测,这些已经司空见惯了。更进一步讲,未来的世界是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驱动着你的生活,为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决策的依据。数据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不排斥人文主义,不排斥人们内心的感受和体验感,我觉的数据主义更像是存在于科技人文主义和自由人文主义之间的一种状态,而且据我对现代数字时代的分析和体验而言,数据主义很有可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以上是我对《未来简史》每一章内容做的一个随笔,接下来我想说一说我对这本书的整体感受。纵观全文,作者在历史事件、宗教、社会制度、人工智能各个方面均有所涉及,学科跨度之大和思考深度之深着实让人佩服。作者在最后提到了几个问题很有反省意义,我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数据处理、智能、算法。这几个关键此构成了现代人工智能时代的标签,同时也是对现代数字时代的一个总结。作者在提出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在让人们反思反省,现代数字时代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多大的影响,哪些有利,哪些有害,以及如何避免数字时代的副作用等。

君子性非议也,善假于物也。不管人工智能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究还是制造工具的智人。

当我慕名打开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时,心中还有几分怀疑。印象中,简史类书都是循一条线索,从很久以前讲到现在,看到一半就兴趣索然、读不下去了。然而,这本书让我眼前一亮,同时也大开眼界、或者说脑洞大开。作者没有用时间线索加叙事的方式来写历史,而是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观点、宏观角度看待人类。他分析了远古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甚至展望未来,从社会、宗教、文化、生物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当需要举例说明佐证观点时,信手拈来一段历史故事娓娓道出,各大洲历史、多个种族文化宗教均有提及,让人不由得佩服他的博学。

《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分别是对《人类简史》中关于未来的设想和关于今日的思考展开阐述,基本的论点源自《人类简史》。下面将这三本书(或称简史三部曲)中引人思考的观点列出。

1、智人(书中对现代人类的一种称谓)能够在地球上众多物种中胜出,因为智人能够进行大规模合作,而合作是通过虚构的故事来构建。我们可能意识不到,货币、国家、宗教、企业,等等,都是“想象”出来的,基于此,远隔千里的陌生人之间有了信任和合作,因此有了巨大的力量。

2、现在的人类置身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可还是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心智、远古农民的胃。这一点很有意思。初看上去觉得不可思议、滑稽可笑,人类都进化几千上万年了,基因的力量还是如此强大吗?但仔细想想,我们身处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是否总在怀念大自然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很多时候的情绪、下意识的思维是否仍和祖先一样?现代社会的美味珍馐这么多,但人类钟情的食物大多是高热量的食物,对于这一类食物的喜爱正是祖先们的生存需要选择。

3、为什么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迅速崛起,而亚洲却没有跟上步伐?我在读到中国近代史时总会思考这个问题。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观点,工业革命中欧洲在科学领域认识并承认了自我的无知,愿意为新知去探索发现。而当时亚洲的国家,君王的思想还停留在以自我、吾国为中心的层面,以为自己的疆土就是全部,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欧洲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在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科学、知识为军事、经济、政治服务的同时又得到其支持,互相促进、互相发展。

4、知识和历史的相互作用: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本身就立刻失去了意义。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了开拓视野,发现许多的可能。

书中还谈到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就是一种叙事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视角。在古代,权贵、精英阶层才会著史,因此我们只会读到英雄人物的故事,而找不到关于平凡百姓的生平故事。

5、从种族主义到文化主义的微妙变化,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与融入的问题,引人深思。在文化层面,人们常常拒绝承认变化,总认为自己和祖先一脉相承。其实,对于人类群体,与其用延续性定义,不如看发生了什么。

6、关于战争,作者认为,以前的战争(古代战争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往往收获颇丰,可以攻城掠地、抢夺资源。现在的资源是知识,这让战争的产出变少,成本变大,因此发动战争的意愿降低。

7、对于未来展望,作者认为生物科技和计算机算法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和颠覆性的影响。一方面,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将出现“无用阶级”:这一部分人存在,但没有工作,对社会而言,无足轻重。另一方面,生物科技的发展将对于健康人类的功能进行加强,或许价钱不菲,精英阶层或资产阶级可以通过搭上这列快车到达超人类(更美丽、更聪明、保持年轻),于是,在生理层面扩大了阶级分化。

还有一种危险:数字独裁。算法操控我们的一切。算法了解我们,我们依赖算法。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算法会掌握我们的数据?仔细回想,当我们想要获得免费服务或小礼品时,是不是奉上自己的隐私数据去换取呢?在商家眼中,我们其实不是用户,而是商品。公民个人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数据所有权亟待规范,这一点在我以前读过的有关大数据的书中也有谈论,但是似乎还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提出。

作者悲哀地说,人类可能面临升级了身体和大脑,却失去了心智的危险,从升级版的黑猩猩变成了放大版的蚂蚁

8、从面对未来挑战出发,作者提出了他的观点:人类应该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心智。

人类其实很少真的自己思考,总是以群体为单位思考。现在很多人对自己的理解常常是从别人的观点出发,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活在朋友圈、微博动态里。作者的建议:从现在开始,好好感受自己的体验,赶在大数据和算法操控影响我们之前,好好认识自己。

读到此,我已经分不清这是一本历史书还是哲学书,作者带我们从宇宙俯视整个人类,回故漫漫历史长河,展望无垠未来,在这之中思考的问题,却还是很多哲学问题:我是谁?我和外在世界的联系与关系?我属于哪个群体?(书中提到人类属于社交动物)我的人生意义怎样?等等,当跳出了一般历史学的思维角度,如作者预期的那样,我的视野变得开拓,忽然又发现自己的渺小、人类在宇宙中的渺小,我们应该有一种谦卑的心对待自然、对待环境。以此时的心情,忽然想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年读完这120本书脑子真的会变快

认知成长类

1、《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李尚龙。

2、《超越期待》-松浦弥太郎。

3、《山茶文具店》-小川系。

4、《人生只有一件事》-金惟纯。

5、《爱的艺术》-艾·弗洛姆。

6、《少有人走过的路》-斯科特·派克。

7、《人间值得》-中村恒子。

8、《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

9、《自卑与超越》-阿德勒。

10、《海边理发店》-荻原浩。

11、《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12、《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

13、《原生家庭》-苏珊·福沃德。

14、《遇见未知的自己》-张德芬。

15、《山月记》-中岛敦。

16、《被讨厌的勇气》红岸见一郎。

17、《把时间当做朋友》-李笑来。

18、《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

19、《云边有小卖部》-张嘉佳。

20、《今日店休》-坂本健。

21、《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

22、《外婆的道款信》-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23、《认识自己,接纳自己》-马丁。赛利格曼。

自我提升类

24、《刀锋》-毛姆。

25、《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塔拉·韦斯特弗。

26、《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27、《平凡的世界》-路遥。

28、《麦田里的守望者》-小D塞林格。

29、《打开心智》-李睿秋。

30、《面纱》-毛姆。

31、《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

32、《白鹿原》-陈忠实。

33、《月亮与六便士》-毛姆。

34、《围城》-钱钟书。

35、《岛上书店》-加·译文。

36、《人生海海》-麦家。

37、《认知觉醒》-周岭。

38、《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39、《活着》-余华

40、《飘》-玛格丽·米切尔。

41、《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土斯基。

42、《自控力》-凯利·麦格尼格尔。

43、《百年孤独》-加西亚。

44、《我与地坛》-史铁生。

45、《傲慢与偏见》-奥斯丁。

46、《悲惨世界》-雨果。

47、《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48、《解忧杂货店》-东野奎吾。

49、《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

50、《白夜行》-东野奎吾。

51、《爱玛》-简·奥斯汀。

52、《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53、《认知驱动》-周岭。

54、《四千周》-奥利弗·博克曼。

55、《5%的改变》-李松蔚。

56、《人是如何学习的》-约翰。

57、《微习惯》-斯蒂芬·盖斯。

58、《时间管理》-吉姆·兰德尔。

59、《成功人士的7个习惯》-王志刚。

沟通逻辑类

60、《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卡洛琳·塔格特。

61、《沟通的艺术》-戴尔·卡耐基。

62、《蔡康永的说话之道》-蔡康永。

63、《亲密关系》-罗兰·米勒。

64、《掌控谈话》-克里斯·洪斯。

65、《非暴力沟通》-马歇尔·卢森堡。

66、《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拖。

67、《学会提问》-尼尔·布朗。

68、《学会沟通》-马修·麦凯。

69、《关键对话》-科里·帕特森。

70、《人性的弱点》-戴尔·卡耐基。

71、《深度思考》-莫琳·希凯。

72、《与情绪和解》-莉莎·特克斯特。

73、《用事实说话》-马克·墨菲。

74、《别输在不会表达上》-李劲。

75、《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佐佐木。

76、《沟通力》-威廉·小瑟勒。

77、《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后。

78、《谈话的力量》-艾伦·加纳。

财商提升类

79、《穷爸爸富爸爸》-罗伯特。

80、《小狗钱钱》-博多·舍费尔。

81、《小岛经济学》-彼得·希夫。

82、《邻家的百万富翁》-托马斯·斯坦利。

83、《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84、《财富自由之路》-李笑来。

85、《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86、《薛兆丰经济教义》-薛兆丰。

87、《巴比伦富翁新解》-乔治·克拉森。

88、《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哈维艾克。

89、《慢慢变富》-松浦弥太郎。

90、《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91、《一本书读懂财报》-肖星。

92、《错误的行为》-理查德·寒勒。

历史文化类

93、《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94、《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95、《史记》-司马迁。

96、《南明史》-顾诚。

97、《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98、《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

99、《南京大屠杀》-张纯如。

100、《国史大纲》-钱穆。

101、《资治通鉴》-司马光。

102、《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

103、《脉动中国》-许纪霖。

104、《大秦帝国》-孙皓晖。

105、《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

106、《中国简史》-吕思勉。

107、《长安客》-北溟鱼。

108、《史记的读法》-杨照。

109、《显微镜下的大明》-马伯庸。

110、《为什么是中国》-金一南。

文笔提升类

111、《蒋饮茶》-杨绛。

112、《南北笔记》-贾平凹。

113、《人间草木》-汪曾祺。

114、《文化苦旅》-余秋雨。

115、《无问东西》-季羡林。

116、《三体》-刘慈欣。

117、《沉思录》-马克·奥勒留。

118、《孤独的六讲》-蒋勋。

119、《边城》-沈从文。

120、《金锁记》-张爱玲。

不是年轻人热衷于身体换钱,而是大环境迫使年轻人透支自己的身体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在互联网,暴毙的概率远大于暴富。

在极速发展背后,是10W员工不间断的脑力和体力支持。

一线大厂中,突破“10万员工”这一数字,阿里巴巴用了20年,京东用了17年。

而2012年成立的字节跳动,仅用9年就突破10万门槛,并一举成为估值近400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独角兽。

据统计,字节跳动85%以上的员工为90后。

请做好5年内随时失业的准备。

双减政策出台后,裁员潮开始席卷整个K12教育行业。

#字节跳动旗下瓜瓜龙教辅裁员半数以上#、清北网校(K12)项目裁辅导老师,采取N+2赔偿方式。

据网经社(www100ECcn)不完全统计,各大互联网公司不约而同走上了开源节流,降本提效的收缩道路。

2022年的裁员还会继续。

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坚持。

一场百万人的职业大迁徙正在发生。

职场上能有永不离开的态度,也要有随时离开的能力

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和不断增加的工作量,正在压垮每一个职场人。希望大家不管在哪里,都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1、《人类简史》-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并分析了这些事件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2、《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Robert Cialdini):这本书解释了人们是如何被影响和说服的,探讨了心理学原理在营销、销售和社交场景中的运作方式。

3、

《情绪智商》-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这本书探讨了情绪智商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提高情商的实用工具和技巧。

4、《幸福假说》- 乔纳森·海德特(Jonathan Haidt):这本书研究了快乐和幸福的本质,探索了现代社会中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

5、

《心灵的解读》- 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这本书探讨了人类心智的本质和功能,涵盖了认知科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许多方面。

6、《内向者的优势》- 苏珊·凯恩(Susan Cain):这本书探讨了内向性格的价值和优势,并提供了在一个以外向为主流的社会中如何发挥个人潜力的建议。

请注意,这些是一些通用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长期以来,一直有个想当然的看法:

只要是心智健全的人,就避免不了烦恼与痛苦。

比如说,刚出生的婴儿和精神失常的疯子就(有可能)没有烦恼与痛苦。原因很简单,二者皆非正常人,而且欲望都是最低的。只要满足了正常的生理需要,就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这样奢侈的 情感 。

烦恼与痛苦的根源在于欲望,欲望既不可消除,烦苦便如影随形。

进入21世纪后, 科技 迅猛发展,“现代化”得以实现,“城市化”加剧,“全球化”成为趋势。这一切固然让人类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对传统自然资源的依赖,增强了“人定胜天”的自信与豪情。但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体制化”和“工具化”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黏性,每个人都要依赖其他人的专业技能才能生存。个人力量减弱了,但面对的事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了。每个人都是这个硕大无朋的系统和网络中的小小一分子,每天想做的极多,能做的极少,岂能不应接不暇,甚至焦头烂额?

当眼花缭乱的东西勾起了无穷的欲望,又无法如愿获得的时候,烦恼怎么会少?

在佛教的理论体系里,宇宙有三个基本现实:

一切事物都会不断改变(诸行无常),一切事物都没有永恒的本质(诸法无我),没有什么能永远令人满意(诸漏皆苦)。

佛教概括了人生有八苦: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取蕴,求不得。

很多人认为,“求不得”,乃是众苦之源。因为有所求,有欲念,所以才会爱恨,有爱恨才会有生老病死,等等。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先圣大哲,前赴后继地 探索 自然万物和人的身心之理,终究无法找到永不改变的东西、永恒固定的本质,更无法得到永远的满足。

所以,庄子才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无论多么努力,永远都有凭个人的力量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可惜,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庄子这样豁达和通透。我们之所以会感到痛苦,常常就是因为无法体会到这一点,总觉得在某个地方会有永恒的本质,而只要自己能找到,就能永远心满意足。越是放不下这个执念,最后找不到的时候也就越失望、越痛苦。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写出“简史三部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的作者,著名的以色列 历史 学家尤瓦尔·赫拉利也曾经有过和我们大多数人同样的经历:

“我在青少年时期有许多烦恼,心静不下来,觉得整个世界莫名其妙,对于人生的种种大问题也都找不到答案。特别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有诸多苦痛充斥着整个世界,充斥着我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对此可以做些什么。”

后来是怎么解决的呢?

在牛津大学读博士时,他碰到了好朋友罗恩。后者建议他试试放下书本几天,也别动脑子做什么讨论,而是去上个内观(Vipassana,古印度巴利文,意为“内省”) 禅修课程。

一开始赫拉利拒绝了,但在好朋友一年的循循善诱下,终于在2000年4月参加了为期10天的内观禅修。并且得以遇见对自己一生影响极大的葛印卡(SNGoenka) 老师。

葛印卡老师是这样做的:

他指导学生盘腿坐下闭上眼睛,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气息如何进出鼻孔:

“什么都别做,别去控制呼吸,也不要想用什么特殊的方式呼吸。只要观察现在的状况,不管状况如何。吸气的时候,你只是意识到,这股气进来了;呼气的时候,你只是意识到,这股气出去了。而等你不再专注,思绪开始在回忆和幻想中游荡的时候,你只是意识到:

现在我的思绪不在呼吸上了。”

赫拉利觉得这是别人跟他说过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从观察自己呼吸所学到的第一件事是:

虽然我读了那么多书,在大学上了那么多课,但我对自己的心智几乎一无所知,而且根本没什么办法控制心智。无论我怎么努力,还是会想到别的事情,专心观察气息如何进出鼻孔的时间怎样也撑不过10秒。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就是我人生的主宰,是我个人品牌的首席执行官,但禅修不过短短几小时,就足以证明我对自己几乎没有任何控制的能力。我非但不是首席执行官,就连当个看门的也不太够格。虽然我只是站在自己身体的大门(鼻孔)旁,观察一下有什么进来、有什么出去,但没一会儿我就擅离职守了。

随着课程进行下去,除了要观察自己的呼吸,还要观察整个身体的感觉。 内观技巧背后的道理,是认为心智的流动与身体的感觉密切相关。我和这个世界之间隔着的是身体的感觉。我真正反应的对象不是外界事件,而是自己身体的感觉。 某种感觉不愉快,我的反应就是“厌恶”;某种感觉愉快,我的反应就是“想要更多”。即使我们以为自己的反应针对的是别人做的某件事或是遥远的童年记忆,事实上我们做出的反应也是自己最直接的身体感觉。

经过这10天,赫拉利学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各种痛苦最深层的来源,就在于自己的心智。如果有什么是我想得却不可得的,心智的反应就是产生痛苦。痛苦并非外部世界的客观情形,而是自己心智产生的心理反应。 了解这一点就是跨出了第一步,让人不再产生痛苦……

赫拉利所说的这一些,其实与王阳明的“心学”的基本思想和修炼的方法有不少共通之处。

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让人们多“向内求”。你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你脑子里的全部,就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以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什么世界。或者是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和“内观禅修”一样,王阳明提倡“内省”,就是做减法,减少欲望,减少各种梏桎对内心的束缚,拂除各种灰尘对内心的蒙蔽,回归“本真”。

“内省”的主要方法就是“冥思”和“打坐”,就是寻找自己的潜意识、寻找自己的内心,“聆听内心的声音”,弄清楚自己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生活的目的、生命的目的。

王阳明是打通儒释道三家的圣人,他的一些思想其实与佛教渊源很深。在“反求诸已”和“寻找初心”上,有极为深切的现实意义。

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就是因为被一些表面的东西蒙蔽了双眼、内心,被一些可有可无的欲望充斥了大脑,忘记了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得到什么。所以才产生了无数的烦恼与痛苦。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 一个人烦恼的根源就在于有欲望,无度量,所以才有“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说法。但欲望不可能消除,人也不可能真正全无烦恼。最佳的方式不是让这烦恼快点“过去”,或者非得寻求一种什么“消解”的办法,而是专注于这个过程,力求从中获得感悟和教益,毕竟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无论什么样的经历都是自我锻造的组成部分。

尤瓦尔·赫拉利,是以色列新锐的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著有《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以宏大的视角、细腻的笔法来描述另一种历史。而且,每翻译成另一种文字时,他都会针对当地语言和历史事件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动,以更迎合读者,读者阅读时也更亲切。

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

将地球从135亿年前大爆炸讲起,7万年前产生智人,分为三大重要革命: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和500年前的科学革命。

思考的代价:人类的大脑明显大于其他动物,但庞大的大脑也是庞大的负担。大脑只占身体重量的2%-3%,但是消耗却占到了25%。为了维持消耗,只能寻找更多的食物。同时,物竞天择,为了生存和繁衍,所以在许多重要器官都还没有发育完全时人类新生儿就出生了。出生后,家族就开始共同抚养,形成了强大社会关系。同时,由于这种特征,智人在早期时,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仍然惧怕大型肉食动物相比。

用火是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特征。

认知革命是智人改变了新的沟通方式,会使用更为灵活的语言了。认知革命真正独特的功能并不在于传递普通的信息,而是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事物的信息。所以,在认知革命后,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等应运而生。正式这些虚构的事编出了一些想象(其实也可以称之为愿景),让大量陌生的人可以集结、合作。文中列举标致汽车,互不认识但可以精密合作。

人类肥胖是因为喜欢高热量的食品。而这其实也是源于祖先采集者的饮食习惯。采集者发现熟透了的水果,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吃到吃不下,否则留下来会被其他的动物或人给吃了。之所以吃甜和高热量的食物,是因为DNA里还遗留着祖先遗传下来的基因。

智人的生存,其实是部落附近有什么就吃什么。同时,采集的不仅仅是食物,同时还有知识。比如,了解植物的生长模式,动物的生活习性、季节的变化以及如何修补、自救。可以说,采集者对周遭的环境了解比现代人更深、更广。有观点认为,自从采集时代以来,智人的脑容量其实是逐渐减少的。要在那个时代活下来,每个人都必须有高超的心智能力,而农业革命后,低能的人也有了生存空间,比如生长线上的工人。

考古证明采集者营养已经比较充分。他们平均寿命低的原因是儿童早夭的情形比较普遍。采集者免受营养不良的困扰秘诀就在于饮食多样化。相比之下,农民的饮食就不均衡,种类较少。

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年-公元前8500年,这场改变一开始速度缓慢,地区也有限。为什么农业革命发生在中东、中国和中美洲,而不是澳大利亚、阿拉斯加或者南非?因为大部分动植物其实无法驯化。远古祖先采集的物种中,适合农牧的只有极少数几种,而这些地方正好是这几种物种生长的地方。

但是,农业革命所带来的并非轻松生活的新时代。确实,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了,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好吃,过得悠闲,而是人口大爆炸。而且,农民的工作比采集者更辛苦,食物更单一。因此,农业革命其实是史上的一桩骗局。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如果用小麦的观点看农业革命,1万年前,小麦也只是众多野草中的一种,在短短1000年时间内,却传遍世界各地,生存和繁衍如果是做基本的演化标准,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那小麦为什么让智人放弃采集呢?一种可能是人类为了建造巨型结构的神庙等,为了养活建造者,所以从采集专项自行种植。

农业时代人类的空间缩小了,但时间却变长了。一般来说,采集者不需要花太多时间考虑下周或者下个月的事情,但农民却会想象预测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而人类的想象则建构出了秩序。随后,想象建构的秩序和真实世界结合了。想象的发展,事情的增多,超出了人类记忆的脑容量,文字的产生。

历史从无正义。每一种由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建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比如印度,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就建立了阶级森严的社会,当地人只能做仆人或者奴隶。上层阶级还会用洁净来区分,免得阶层或者种族受到污染。

第三部分 人类的融合统一

农业革命后,人类几乎从出生到死亡都被种种虚构的故事和概念围绕,让他们以特定的方式思考,以特定的标准行事,想要特定的东西,也遵守特定的规范。这就是文化。

人类文化一直在流动不休,但流动并非完全随机的,是有个大方向的。几千年来,规模小而简单的各种文化逐渐融入了较大的、较复杂的文明中。

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第一种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第二种是政治上的帝国秩序,第三种是宗教上的全球宗教。

第四部分 科学革命

过去的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有三大不同之处: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3、取得新能力。

过去500年间,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回馈循环正是推动历史演进的主要引擎。

科学的进步、商业的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变革。

尽管物质和生产力大幅提高了,但人类的幸福感呢?

未来呢?认知革命后,智人成为了世界的主宰,改变了自然进化的单一线索,未来会否创造出比智人更先进的生命物种或其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327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8
下一篇2024-02-18

随机推荐

  • 好用平价防晒霜推荐 比较好用的平价防晒霜

    想要美白,防晒功课是不可缺少的。选防晒霜时,除了参考价格,不油腻也是很重要的一点。本人是混合皮,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功课。今天,就来给姐妹们推荐5款平价又好用的防晒霜,它们均价在100元内,性价比非常高,如果适合自己的肤质,就值得入手~1、新

    2024-04-15
    44400
  • 那个牌子的护手霜好用啊

    1、凡士林护手霜。凡士林润肤露改善肌肤干燥功效显著,凡士林是享誉全球的原创专业护肤品牌之一。 2、欧舒丹护手霜。法国天然植物护肤品牌,专门制造及售卖个人护理产品及家居产品的国际零售企业,其护手霜享誉界内。 3、露得清护手霜。强生旗下高效护肤

    2024-04-15
    44500
  • 精华液和水乳的正确使用顺序

    精华水和水乳的正确使用顺序是护肤水、精华、乳液,护肤水。乳液的质地从稀薄到厚重的顺序分别为护肤水、精华、乳液,先用护肤水,可以促进皮肤对精华的吸收,确保精华到达肌肤底层,再使用精华,为皮肤提供养分,乳液具有保湿、锁水的作用,在精华之后使用乳

    2024-04-15
    45700
  • 四款美白身体乳分享,温和不刺激,让你瞬间白一个度!

    今天给大家分享四款美白身体乳,让大家在夏天来临之前,都变得白白嫩嫩的,爱美的小仙女必备哦!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德国经典护肤品牌,偶然间撸了这一瓶美白身体乳,涂了大半个月,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臂变的好白,首先要说下我是一个体毛比较旺盛的女生,小时候不

    2024-04-15
    31600
  • 为什么用了妮维雅深层洁净洗颜泥是去油脂和卸妆的洗颜泥,会有刺痛感?我是男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这种...

    如果使用过后,皮肤没有红肿、搔痒、灼痛感,这款产品对你来说就是安全的。刺痛感可能是收缩毛孔或者补水效果造成的。你所说的凸起的深红色的包,其实就是痘痘的前身,属于皮肤深层的痤疮。它生长一段时间之后,有的会发展成新的痘痘,有的可能被皮肤吸收掉痊

    2024-04-15
    26600
  • 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10.21 李佳琦直播预告10.21

    李佳琦直播预告清单1021 李佳琦直播预告1021。10月21日的李佳琦直播将在16:00正式开始,那么今天会有哪些内容,这次都卖了些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佳琦2021年10月21日双十一直播的内容预告,一起来看看吧。李佳琦直播预告清

    2024-04-15
    35300
  • 美肤蒂尼是什么品牌

    美肤帝尼护肤品很好用。 我觉得对于敏感肌的我来说,它真的完胜珂润面霜,蕴含VCIP(学名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这个抗坏血酸是强效抗氧化剂,也是咱们国家唯一承认的可以添加到婴儿食品中的抗氧化剂,抗老修护效果非常赞。成分扎实靠谱,能起到强效抗老

    2024-04-15
    33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