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雀山汉墓吴问》吴王问孙子曰:“六将军分守晋国之地,孰先亡?孰固成?”孙子曰:“范、中行氏先亡。”
“孰为之次?”“智氏为次。”“孰为之次?”“韩、魏为次。
赵毋失其故法,晋国归焉。”吴王曰:“其说可得闻乎?”孙子曰:“可。
范、中行氏制田,以八十步为畹,以百六十步为畛,而五税之。其□田狭,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
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曰先亡。
……(智氏)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范、中行氏次。
韩、魏制田,以百步为畹,以二百十步为畛,而五税之。其□田狭,其置士多,伍税之,公家富。
公家富,置士多。主骄臣奢,冀功数战,故为智氏次。
赵氏制田,以百二步为畹,以二百卌步为畛,公无税焉。公家贫,其置士少。
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吴王曰:“善。王者之道,□□厚爱其民者也。”
虽不知真伪,历史上阖闾和孙武有没有说过这段话,但从古人的角度出发,晋国六卿最后只剩下三家分晋,从民生的角度出发可以得出,韩魏赵三家封建制度的改造,比失败的范智中行三家更彻底,所以在残酷领主争斗中最后生存下来。
2 诛智伯三家分晋故事的简要内容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
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
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
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
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
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
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
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
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
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
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3 文言文师旷论学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译文:
晋平公向师旷请教说:“我今年已经七十岁了,虽然仍旧有学习的愿望,但恐怕年纪太大,来不及了。”师旷回答道:“为什么不点着蜡烛学习呢?”晋平公气道:“哪里有做臣子的胆敢戏弄主公的?” 师旷说:“我这个瞎眼的臣下哪里敢戏弄主公呢?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少年时候好学,就好像初生的太阳(比喻有朝气、有活力);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像正午的阳光(正午阳光最强烈,这里比喻壮年时的状态最适合学习);老年人好学,就好像夜晚蜡烛的光亮’,尽管蜡烛的光亮很微弱,但是您觉得跟摸黑行路比起来,那个更好一些呢?”晋平公听罢说道:“您说得很对!”
楼主可以先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的两个人物,首先是晋平公,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国君,姓姬,名彪,纵观其执政生涯,应该是一位颇为悲情的人物,经历了晋国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在其刚刚即位的时候,就发动了对楚国的军事战争,史称“湛阪之战”,该战役是晋楚80余年争霸的收官之战,晋国直接进攻楚国的属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后,双方都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十余年中都未在发生大的战争。前期的晋平公治国颇有方略,善于任用贤臣,比如“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祈黄羊(分别举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做官)等。但是在执政后期,却惑于美色,且身边多为佞臣,以致于外交内政连连失利,对外则以前被晋国控制的小国纷纷投靠楚国,使晋国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对内也渐渐失去控制力,导致赵、魏、韩、中行、智等公卿大族的势力逐渐强大,最终在晋平公死后数年发生了三家分晋。
师旷是春秋时著名的乐师。史籍记载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就像在本文中自称“盲臣”)。他身居晋国的大夫,博学多才,尤其精通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
4 有关文言文版的王朝兴替尧舜禅让传美谈,大禹治水战洪荒。 文明进步生私产,开国建夏启称王。
“时何丧”终须丧,独夫民贼夏桀亡。 成汤建商称贤治,盘庚迁都兴殷商。
纣王昏*民涂炭,武王伐纣周翦商。 分封诸候酬亲贵,阡陌井田尚耕。
幽王烽火戏诸候,平王迁都西周亡。 春秋战国界东周,三家分晋周室衰。
春秋五霸井废,战国七雄铁器生。 百家争鸣儒法道,合纵连横显苏张。
千古一帝秦始皇,建郡设县谱新章。 车同轨,书同文,阿房宫高长城长。
徭役繁重秦法苛,众叛亲离二世亡。 陈吴揭竿称首义,逐鹿中原有刘项。
楚汉相争势逆转,刘建国西汉生。 休养生息文景治,雄才大略汉武皇。
罢黜百家尊儒,安北通西扩四疆。 王莽篡位建新朝,众叛亲离短命皇。
光武秀建东汉,新都新京在洛阳。 宦官专权董卓乱,黄巾起义雪加霜。
献帝献出传国玺,三国揭开新篇章。 魏蜀吴,曹刘孙,群英璀璨风云榜。
大江东去浪淘尽,西晋司马又一章。 八王之乱西晋,东晋立国在建康。
积习难改国势弱,淝水之战返回光。 南朝宋齐梁陈替,民族融合在北方。
匈奴鲜卑羌氏羯,一十六国相更迭。 拨魏,分西东,魏孝文帝树新风。
北朝释家佛学兴,儒释道学三教鼎 敦煌莫高飞天美,云岗龙门石雕新。 灭北周,征南陈,南北重新归一统。
励精图治隋文帝,除旧布新政局定。 只悔立储受蒙骗,错把伪善当贤人。
骄奢*逸露性,隋炀侈靡民膏尽。 建东都,开运河,二伐高丽失民心。
瓦岗翟让义军起,太原李渊烽烟升。 隋炀命丧扬州地,李渊长安称唐帝。
天纵英才李世民,文治武功铸辉煌。 兴科举,纳善言,安定北方睦西方。
西北开拓丝绸路,扶桑使者屡遣唐。 玄奘天竺取佛经,文成公主进西藏。
空前文明现长安,贞观之治美名。 唯一女皇武则天,巾帼不让须眉男。
风流倜傥李隆基,开元盛世有伟绩。 “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唐运衰。
黄巢起义唐式微,朱温叛变唐朝灭。 五代十国走马灯,陈桥兵变赵宋建。
吸取教训削藩镇,太祖杯酒释兵权。 内部稳定隐患除,曹彬潘美下江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无限江山莫凭栏。”
“一晌贪欢”悔已晚,噬脐何及主怨。 澶州和议城下盟,北宋送辽银和绢。
元昊立国建西夏,辽宋西夏暂相安。 西夏元昊再称臣,异军突起有大金。
追杀辽帝灭辽朝,南下直指开封城。 开封城内舞升平,奇花异石江南寻。
蔡京童贯作恶多,徽钦二帝漠北殒。 康王赵构遁商丘,偏安临安建南宋。
宋代羸弱祸乱多,忠臣良将徒奈何。 范公难遂仁志,岳飞空怀壮士心。
“青山有幸埋忠骨,生铁无辜铸佞臣。” 奸邪纵得一时逞,子孙后代落骂名。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代天骄铁木真,统一蒙古又西征。 先联南宋灭大金,再灭南宋成一统。
元朝划分人四等,阶级矛盾日渐深。 红巾义元朝灭,朱明王朝应天兴。
争权夺利燕王棣,靖难发兵起北平。 三年内战灭建文,即位迁都北京城。
疑心建文逃海外,三宝太监南洋寻。 东厂西厂遍地设,特务密探肆意行。
宦官专权有刘谨,苏州民变因魏佞。 民不聊生李闯反,崇祯景山命归阴。
冲冠一怒为红颜,三桂叛明引清兵。 康熙乾隆称盛世,《南京条约》订不平。
太平军功亏一篑,神拳难敌西洋兵, 甲午战争北洋,割地赔款愤难平。 清廷腐败国蒙难,八国联军祸北京。
丧权辱国孰能忍,中华儿女岂甘心。 康梁变法搞维新,中山革命敢先行。
武昌起义民国建,历史又写新章程。 骄奢*逸奸邪意,勤劳勇敢百姓心。
上善若水水若民,载舟覆舟凭民心。 顺应民意国运昌,违背民意路难行。
天下为公不为私,法治才保万年青。 以史为鉴知兴替,不负千古积淀情。
ewencc/jiaoyu/history/bkviewbkid=119397&cid=357287 算不?。
5 看到一篇文言文没有出处上面有一位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哪个朝代的赵赵武灵王是战国时代出名的一位英主,因为此人对赵国的改革而使赵国强大。以致在长平之战前赵国都能抗衡秦国这都是赵武灵王的功劳,史记对他评价很高。
中山国是一个蛮夷小国,它远在晋国还存在的时候就存在了,曾经是晋国的头号敌人。在晋国六卿混战中行氏叛乱时站错了队,与中行氏结盟跟赵氏为敌,后被赵氏所灭,不久复国。三家分晋后它很不幸的把赵国分成南北两半,从此成为赵的眼中钉,但赵国多次征伐都无法消灭它,直到赵武灵王才在前296年灭了中山国。
赵武灵王的谥号奇怪是因为他不是正常死亡,而是被儿子派兵围困生生饿死的。赵武灵王跟白崇禧是天生一对,都是军事奇才、政治 。他不仅好色而且荒唐,他做出了一件毫无先例、惊世骇俗的改革举措,将王位直接传给了十几岁的幼子赵何,是为赵惠文王,而他自己号称“主父”,在正当年富力强之时,退居二线。赵武灵王又将废太子赵章封到代地,号安阳君。这位对改变政策有近乎狂热癖好的君主,甚至计划将赵国一分为二,让赵何当赵王,让赵章当代王,实行邦联制。结果赵章谋反,被惠文王发现,赵章就跑到武灵王的宫殿躲避,惠文王干脆就派兵围了武灵王的宫殿,杀死赵章然后饿死武灵王。
一个军事奇才、政治 谥号封为武灵是不是很恰当?
二楼理解错了,楼主说的是春秋的三家分晋具体过程如下: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三家分晋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都是王室贵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他们积极对外征战,就这样,他们的势力越来越大。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春秋末期,越国灭亡吴国,勾践率军北上举行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智伯瑶执政后,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三家大夫都担心失去土地后,自家的实力会下降,都不愿献出封邑,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晋公;魏桓子也惧怕智伯瑶的威力,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问赵襄子,赵襄子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再交出来。”智伯瑶回报晋出公,晋出公命令智家和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现在追随给智伯瑶,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韩、赵、魏为了免除后患,开始率军攻打智氏封邑,一次杀智伯家族二百余口,天下震惊!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三卿联手攻打晋出公,出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晋出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 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 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 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它攻下来。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 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 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 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智家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这当中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历史的偶然性。
晋国确实是春秋时期的一大霸主国家。但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后来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这一事件史称“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打发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周威烈王想,不承认也没有用,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打那以后,韩(都城在今河南禹县,后迁至今河南新郑)、赵(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都成为中原大国,加上秦、齐、楚、燕四个大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东周王朝被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分界线,就是三家分晋。
晋军
经过春秋时期长期的争霸战争,许多小的诸侯国被大国并吞了。有的国家内部发生了变革,大权渐渐落在几个大夫手里。这些大夫原来也是奴隶主贵族,后来他们采用了封建的剥削方式,转变为地主阶级;
有的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还用减轻赋税的办法,来笼络人心,这样,他们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
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国君的权力也衰落了,实权由六家大夫(韩、赵、魏、智、范、中行)把持,另外还包括郤、栾等大家族。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互相攻打。
后来有两家(范、中行)被打散了,还剩下智家、赵家、韩家、魏家。这四家中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四家形式图
当时的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这个封地是可以承袭的,由子孙中贤明又有能力的承袭父亲的官位。
智家大夫智申,又名荀申,晋国重臣,因为死后谥号为宣,所以又被称为智宣子。
智瑶是智宣子次子,因为长得仪表堂堂,人又聪明,而且伶牙俐齿善辩解,武艺又特别高强,深受智宣子的宠爱,想要智瑶继承家族。但是智瑶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行事不仁不义、为人嚣张跋扈。智氏家族有一个叫智果的人,他曾提醒智宣子,智瑶虽然优点很多,但他秉性
不善恐会导致家族灭亡。但是智宣子太偏爱智瑶,根本没把智果的劝阻听进耳里,最终选择了智瑶为继承人。智果预感智氏家族日后会有灭顶之灾,便赶紧从家族分出另立为辅氏。
智大夫
智宣子去世以后,智瑶顺利继承了智氏家族,人称智伯瑶。
因为当时的晋国朝廷,其实早就没了实权,成了傀儡摆设。把持朝政的是智、赵、魏、韩四大卿族,智氏的势力最大,还有智伯瑶秉性本就喜欢欺凌弱小,所以智伯更加的嚣张跋扈,根本不把另三大家族放在眼里。
智家的大夫智伯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智伯瑶心存不良
三家大夫都知道智伯瑶存心不良,想以公家的名义来压他们交出土地。可是三家心不齐,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割让给智家;魏桓子不愿得罪智伯瑶,也把土地、户口让了。
智伯瑶又向赵襄子要土地,赵襄子可不答应,说:“土地是上代留下来的产业,说什么也不送人。”智伯瑶气得火冒三丈,马上命令韩、魏两家一起发兵攻打赵家。
公元前455年,智伯瑶自己率领中军,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三队人马直奔赵家。
攻打赵城
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就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没有多少日子,智伯瑶率领的三家人马已经把晋阳城团团围住。
赵襄子吩咐将士们坚决守城,不许交战。逢到三家兵士攻城的时候,城头上箭好像飞蝗似的落下来,使三家人马没法前进一步。晋阳城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
准备水淹赵军
有一天,智伯瑶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晋阳城东北的那条晋水,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晋水绕过晋阳城往下游流去,要是把晋水引到西南边来,晋阳城不就淹了吗?
他就吩咐兵士在晋水旁边另外挖一条河,一直通到晋阳,又在上游筑起坝,拦住上游的水。这时候正赶上雨季,水坝上的水满了。智伯瑶命令兵士在水坝上挖开了个豁口。
就这样,大水就直冲晋阳,灌到城里去了。城里的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去避难,灶头也被淹没在水里,人们不得不把锅挂起来做饭。可是,晋阳城的老百姓恨透了智伯瑶,宁可淹死,也不肯投降。
水淹赵军
智伯瑶约韩康子、魏桓子一起去察看水势。他指着晋阳城得意地对他们两人说:“你们看,晋阳不是就快完了吗?早先我还以为晋水像城墙一样能拦住敌人,现在才知道大水也能灭掉一个国家呢。”韩康子和魏桓子表面上顺从地答应,心里暗暗吃惊。
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今山西夏县)、韩家的封邑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旁边各有一条河道。智伯瑶的话正好提醒了他们,晋水既能淹晋阳,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
晋阳被大水淹了之后,城里的情况越来越困难了。赵襄子非常着急,对他的门客张孟谈说:“民心固然没变,可是要是水势再涨起来,全城也就保不住了。”
张孟谈说:“我看韩家和魏家把土地割让给智伯瑶,是不会心甘情愿的,我想办法找他们两家说说去。”
当天晚上,赵襄子就派张孟谈偷偷地出城,先找到了韩康子,再找到魏桓子,约他们反过来一起攻打智伯瑶。韩、魏两家正在犹豫,经张孟谈一说,自然都同意了。
三国分晋
第二天夜里,过了三更,智伯瑶正在自己的营里睡着,猛然间听见一片喊杀的声音。他连忙从卧榻上爬起来,发现衣裳和被子全湿了,再定睛一看,兵营里全是水。
他开始还以为大概是堤坝决口,大水灌到自己营里来了,赶紧叫兵士们去抢修。但是不一会,水势越来越大,把兵营全淹了。
智伯瑶正在惊慌不定,一霎时,四面八方响起了战鼓。赵、韩、魏三家的士兵驾着小船、木筏一齐冲杀过来。
智家
的兵士,被砍死的和淹死在水里的不计其数。智伯瑶全军覆没,他自己也被三家的人马逮住杀了。
战国七雄
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不但把智伯瑶侵占两家的土地收了回来,连智家的土地也由三家平分。以后,他们又把晋国留下的其他土地也瓜分了。
除掉智氏家族后,赵、魏、韩三大卿族在晋国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满足于作为晋国的卿族,而想跻身诸侯列国。
为了能名正言顺的瓜分晋国,赵、魏、韩三大卿族通过走动各种关系,终于得到周朝天子的诏书。名正言顺的被册封为诸侯,成功瓜分了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
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