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名称 ----- 10分

街道名称 ----- 10分,第1张

广东道是一条横跨九龙尖少咀、油麻地、旺角和深水埗四区的道路,起点在尖沙咀梳士巴利道口,向北伸展玉深水埗荔枝角道.但到了油麻地佐敦道处被佐治五公园阻隔.查这一段广东道本来是直通的,因七十年代开辟渡船街时,把尖沙咀至油麻地的一段广东道和渡船街相椄,将原本连椄油麻地广东道的一小段扩建为佐治五世公园的儿童游乐场,于是油麻地一段广东道,便由佐敦道作起点. 最先开发的一段广东道,是尖沙咀区位于九龙仓的一段.该段道路开发时是一八七零年麦当奴道爵士(Sir Richard MacDonnell)担任第六任港督.麦当奴爵士为对付海盗,加强本港水警的实力,设水警总部于广东道侧的小山上.因此最初的广东道用麦当奴爵士命名,名麦当奴道. 到一九零九年,当局因九龙已飞跃发展,重新规划九龙各区的街道,才将麦当奴道改为广东道.原来当时港岛半山区已开辟一条新路,用麦当奴爵士命名.这就是今日的麦当奴道. 在一九零九年以前的街道名册上,并没有广东道的名称,只有麦当奴道.一张十九世纪的明信片背面上发行的地址,是九龙麦当奴道七号义和盛(PublishedbyYee Wo Shing,7Macdonnell Road, Kowloon)可以作证. 广东道的英文路名使用Conton一词,这个字本来是指广州而不是广东的.大抵当年译员以为广州是广东省会,把这条原以广州命名的街道译为广东道,于是就与其他同时期命名的该区街路名不一致了.因为在一九零九年重新规划尖沙咀区的道路名称时,将与中国香港有贸易关系的城市命名若干街道.区内的汉口道、河内道和海防道都是用与中国香港有贸易的城市命名,故麦当奴道改为改为广州(Canton)道,都被译成广东道. 弥敦道是九龙半岛自南至北的一条跨三个地区的街道,其南端的起点与尖沙咀的梳士巴利道连接,跨越油麻地地区、旺角和深水埗区,末端与大埔道连淁.它与大埔道的交淁点在界限街. 弥敦道是九龙半岛最早筑成的康庄大道,由一八六零年夏天开始由英军工兵修筑.原来在《北京条约》还未订立时,九龙半岛已获当时两广总督劳荣光以租赁方式,将九龙半岛以每年五百元租给中国香港 .因此英军工兵便开绐在半岛上修筑这条路,直到界限街. 当初这条康庄大道名为罗便臣道,因为一八六一年一月十九日下午三时,当时港督罗便臣爵士代表中国香港 接管九龙半岛,是以当初的弥敦道是用罗便臣道命名的. 到了一九零四年,弥敦爵士(Sir Matthew Nathan)就任中国香港第十三任港督时,九龙半岛迅速发展,九龙铁路英段的工程更积极进行.弥敦爵士并在九龙半岛东西两边进行填海计划.他又鼓励欧西人士移民尖沙咀区,并特别划出若干地段作为西人住宅区.因此,便将原名罗便臣道的康庄大道易名为弥敦道. 将这条路重新命名为弥敦道的另一个原因,是港岛方面已有一条罗便臣道,为免重复,同时又为了纪念弥敦爵士任内开发九龙半岛的功积,是以将该街易名. 保安道从前中文路名为宝安道

是用宝安县名命名

因为新九龙和新界地区以及中国香港岛

从前都属于新安县地区辛亥革命后

中国 将新安县易名为宝安县因此在开辟这条道路时

用宝安县的宝安命名这条道路

英文路名亦译为Po On Road 一九六七年之后

当局认为保护市民安居乐业极为重要

因此将中文牌上的「宝」字

改为「保」字而成保安道

但英文没有改变

依然用Po On Road 正街位于西营盘区

是一条由南到北的街道

亦即从南向北倾斜的道路

南面最高点自般咸道起

向下伸展到干诺道西止 西营盘区是本港早期华人聚居的区域

正街是华人住宅和商店在西营盘区聚集的中心

因此在早期的道路规划时

用Centre命名该街道

称为中心街

意即表示该街是华人社区的中心 1984年及以前的街道名册上

正街的中文名称为「中街」

但是该区的华人

不喜欢这个「中」字

一直习惯称它为正街

是以后来也将「中街」的中文路名

改为正街 我们如果到西营盘区作实地考察

立即发现正街实际上是早期华人住人住它区的中心点由皇后大道西沿正街向上考察

第一条横街是第一街

第二条横街是第二街

第三条横街是第三街

正街是位于第一街、第二街、第三街的中心点

是名副其实的中心街 第一街、第二街和第三街的命名

也是和正街有关

正街是一条中心街

向山上伸展

以正街为中心的第一条横街便命名为第一街

第二条横街亦命名为第二街

第三条横街命名为第三街正街因而也在第一街、第二街和第三街的中心

也是位于这三条街的正中点

称之为正街亦很洽当 水坑口街最初名命波些臣街

按照1894年的街道名册上的街名

中文确是写「波些臣街」的

这是将英文街名音译而成

因英文街名是写上Possesion Street的 「波些臣」意译为占领

意即「占领街」当1841年1月25日

义律根据和琦善所订的《穿鼻条约》命令海军军官卑路乍率领英军乘舰队登陆中国香港作先遣部队

英国海军测量人员早已测定中国香港西面有一突出的高地

平坦而临海

可作初期扎营地方

这块高地位于一条流出海港的大水坑附近卑路乍将军率英军登陆

即由工兵开路通往这座高地

并扎营于其中一块高地

就是今日位于水坑口街西面的大笪地先遣部队为正式占领中国香港安排一切 1月26日

英远东舰队支队司令伯麦(JJGBremer)乘座驾舰高尔合Calliope号来港

正式举行升旗仪式.英舰在海面鸣炮,表示正式占领中国香港. 由于这条路是英军占领中国香港时开辟的道路,后来英军的军营从大笪地迁往中区,这一带建筑民房,辟成街道,故英文写作「占领街」中文则译为「波些臣街」 由于这条街旁边有一条水坑流出大海,华人初期到这条水坑出口的地方取水,因此华人不称这条街为「波些臣街」而称为「水坑口街」.  水坑口街的中文路名是在该街的妓院迁往石塘咀之后,拆去妓院改建民居时,才将「披些街」的中文名称改正为「水坑口街」的,但英文的名称依然沿用占领街Possession Street 苏杭街的英艾街道名称和中文名称完全不同Jerovis怎样也无法和「苏杭」拉上关系但老一軰中国香港居民都知道「苏杭街」三字是近年才印在路牌上的.从前该街道的中文名叫「乍畏街」. 乍畏街是Jervois的音译乍畏是一位英国将军

他是第三位港督佐治‧文咸任内的英军司令1852年夏天

港督佐治‧文咸返英

由乍畏将军出任署理港督 1851年11月28日中区大火

事后将火场废物推到沿皇后大道的海边填海得地

今日文咸东街一带的地段

就是当年填海得来的换句话说

苏杭街一带的地段

亦是填海得来 由于港督佐治‧文咸不久返英

乍畏将军护理港督

是以当年实际处理填海计划的是乍畏将军因此当填海完成时

当局即规划一条街道用乍畏将军的名字命名

用以纪念他对填海规划的功劳故苏杭街的英文路写作Jervios Street

即乍畏街 由于上一世纪60年代

乍畏街的铺户由经营苏州丝绸和杭州布匹的商人购置或租用

街上的店铺大部分是出售苏州和杭州货物的

亦有批发苏州丝绸和丝线

杭州棉布和夏布的

因此当时华人便把乍畏街街称作「苏杭街」 现时的乍畏街内的商店虽然不全是出售苏杭纺织品

但仍有很多绸缎和布铺

布匹行业的会所仍在该街上

为该街留下苏杭街的历史痕迹 将乍畏街的中文名称改为苏杭

是80年代初目前仍有些旧建筑物的门牌仍写上乍畏街若干号的

这也是现存的历史物证

廿十世纪早期 (1900-1945) 中国香港的旭龢街

就是取名于华人太平绅士罗旭龢 fedcuedu/history/history/%B5%F3%B9Dpdf (Page 3) 中国香港街道的名称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它们都各有起因,而且离不开“地名学”的范畴。因此,研究起中国香港街道命名的由来,少不免触及许多关于中国香港历史的故事和街坊传说。 查中国各大城市的街道,亦有一套命名的法则。有些街道以人名命名,有些街道以官衙所有地命名,有的街道名称源于古代城门的位置,有的则冠以花草树木的名字。其中,也有不少街道是用吉祥句,或以其所在范围内最特出的行业名称命之。在中国香港,同样有自己的街道命名法则,只因这里是华洋杂处之地,一些街道也许先有英文名字而后才有中文译名,但由于不同的年代或各异的社会背景,加上译者的翻译水平有所差别,遂出现了好些近似的街道名称。举例说,港岛中区既有文咸街,又有般咸道(曾一度被称为“般含道”);“文咸”和“般咸”,实际上是同一人的名字,只不过是异译,才会有一字之差罢了。至于那位既称“文咸”又称“般咸”的人,正是中国香港第三任总督,他精通中文,并给自己拟了一个很中国化的名字——文翰,可是中国香港早期的翻译人员却未有留意,才把本来谓之“文翰”的两条街道,先后译成均与此有出入的不同街名。 中国香港一些街道除了在路牌上标明正式的路名外,亦有被坊众惯称的俗名。街道的俗名亦即街道的绰号,是人们于日常生活中有见及该处的某种特征或现象而赐给它的。类似情况,在世界各大城市都有,中国香港也不例外,譬如本书提及的“二奶巷”、“红毛娇街”、“长命斜”、和“南北行街”等等,均为中国香港中区部份街道的俗称。街道的俗名与正式名称一样都有其来源。如果我们找到这个源头,街名产生的来龙去脉不但一目了然,而且个中的内涵或有关掌故,当能令人发出会心微笑。 中国香港早期若干街道,是由该处发展商命名的,这点希望读者研究时加以留意。中国香港昔日的建筑物,主要仗砖瓦木石等材料建造。至于楼宇的形式,则因发展商、业主和租客大多是中国人,而自然地带有中国村屋的风格。其时,楼宇的高度一般不会超过三层(多为两层高的房屋),发展商必须购入大幅土地,兴建数以十幢计的屋宇,并且将之售出才易谋利。由于在同一地方同时建多幢房屋,便需要拨出通道以利于住客进出,这便形成所谓私家街道。既然这类街道属于发展商的私有土地,那末由发展商命名是合乎情理的,而发展商通常爱用吉祥字句作为私家街的名称。经过百年多变迁,中国香港有些私家街道内的楼宇已更易业权,并改建成层数较多的大厦,原来的私家街道亦渐被 收回。今天,我们很可能从表面上误以为这些街道的名称是 命名的。事实上,假如不寻根问底,追溯地方历史,便很难将之查考出来。 中国香港有些街道是用华人名字命名的,但中国香港上流社会中的华人都有一个英文名字,因此,以这阶层华人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往往使人以为其中人物是位英国人。像这类街名,书中亦有介绍。 《中国香港中区街道故事》只详述十二条街道,当然,值得谈的中国香港街道实不止此数,就是中环一区,仍有很多具历史性和有趣的掌故的街道,鉴于篇幅关系,惟有待日后再予读者介绍。不过,本书提及的街道在中区亦有一定的代表性,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故事亦充分反映了中国香港街道命名的法则、俗名的起源以及中英文街名异译的由来,并局部地呈现了百年中国香港历史的发展痕迹。 cp1897/bookinfo/r/9620407334r01txt

参考: fedcuedu/history/history/%B5%F3%B9Dpdf

唐人街!!!

  郭晓冬演的,虚构出来的人物

  历史上解放天京的战役前奏是解放安庆和扬州

  苏州也太扯了,八天口粮,从苏州打到南京,你信吗

  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尽。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预示着清朝统治行将覆灭。

  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 “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

  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

  《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

  -编者按

  随着**《投名状》的上

  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汶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号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当场被捉,动机却迷雾重重,迄今难有定论。《投名状》表现的为兄复仇及政治阴谋,不过是历史上众多猜测中的两个版本。本文详述“刺马案”前后经过,您不妨当一回福尔摩斯,看看能否破解这百年疑案。

  -刺客交代了三点行刺动机,漏洞百出

  1870年(同治九年)8月22日,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在箭场参加完阅射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官署后院门口,突然从人群中闪出一人,一边口呼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肋。冷兵器时代的刺杀行动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荆轲刺秦王尽管挖空心思最终还是一去不复返。可是,就在检阅完军队回家的路上,在成群的亲兵随从护卫下,堂堂的两江总督竟被一个大街上窜出来的刺客刺中了,而且刺得非常到位,马新贻第二天就毙命了。怪不得慈禧太后接到奏报后吃惊地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更奇的还是刺客的供词。据刺客供称,他叫张汶祥,46岁,河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下宁波贩卖毡帽,当过四年太平军,其间救过一个叫时金彪的清军俘虏。后来看到太平军势力不支,与时金彪趁机逃出,辗转回到宁波,与南田海盗团伙往来亲密。他交代的杀人动机有三点:一是他回到宁波后发现自己的老婆和钱财被一个叫吴炳燮的霸占了,于是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拦轿喊冤,马未受理。他只好到宁波府告状,虽然要回了妻子,但是钱没有追回来,气急之下,逼老婆吞烟自尽,马应该对他的不幸负责;二是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巡抚捕杀,海盗们说他最讲义气,应该杀马新贻为朋友报仇,同时也泄私愤;三是他私自开的“小押”(重利盘剥的典当行)生意被马巡抚明令禁止,绝了他的生路,加深了他对马的愤恨。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终于使张汶祥动了杀心,一路跟随马新贻从浙江到了福建、江苏,两年之后终于找到机会将其刺杀。

  这份供词漏洞百出,却是官方认可的定谳,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尚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民间流传的说法:为兄弟复仇?为国家锄奸?

  张汶祥刺马不惜性命处心积虑两年,就出于这么简单的动机?显然不能服众。因此从马新贻被刺起,关于张汶祥的杀人动机就有很多种说法。

  《清稗类抄》就搜罗了另外两种:一说马新贻在合肥办团练曾被捻军头目张汶祥俘虏,张久欲投清,就放了马新贻,并连同其友曹二虎、石锦标与马结为异姓兄弟。后马新贻编选张汶祥的降军为山字营,并屡立战功,很快就升迁到了安徽布政使,对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却逐渐冷淡。这时正好曹二虎把妻子接来同住,马见曹妻美貌,不仅设法骗奸,还诬陷曹二虎“通捻”将其捕杀。张汶祥为替二虎报仇,将马刺杀。

  另一种说法是,张汶祥最初与一个叫徐弁的同是太平军李世贤部战士。李世贤兵败后,徐投奔马新贻,成了马的亲兵,张汶祥则到宁波开小押店为生。一次,张到杭州访徐,徐密告他说马新贻正私通甘肃回王准备反清(马新贻是回民),回王军队不日将南下,江浙一带由马负责征讨。张汶祥当场怒骂:“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后又因马新贻下令取缔非法营业的小押店,张汶祥生计被断,出于国仇私愤刺杀了马新贻。

  -“督抚不和”之说在审案过程中得到了官方讨论

  《清稗类抄》成书距刺马案未久,可见这些说法产生很早,但都只在民间流传,而马死于“督抚不和”的说法却得到了官方讨论,此说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由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正式提出的。

  当时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衡犯了案子,归马新贻查办。王家璧认为丁向马“请托不行,致有此变”。他还说这个传闻流传很广,而且传播得很远。丁日昌“本系矫饰倾险小人”,江南官员那么多,大家偏偏怀疑他,未必是空穴来风。清廷向来鼓励官员“风闻言事”,王家璧此举也是人臣本分。但他的奏折当时就遭到了主审官郑敦谨的否定,郑认为丁惠衡的案子始终都是丁日昌大义灭亲,自行奏办,不会向马请托,当然也不会有怀恨杀人的事。事实的确如此,况且丁惠衡当时尚未投案,未经审理,更没有被杀头,丁日昌恐怕不至于因为走后门不成就动了杀心。

  此外,章士钊认为:“夫文祥,官文书明明宣称洪秀全余党,粤捻两通,而其报仇远因,则在南田围剿一役。”章先生所说的南田洪秀全余党,在张汶祥的供词中是海盗,与太平军毫无干系。这很可能是章先生把张汶祥参加太平军的经历与海盗混淆了。说张汶祥为太平军报仇,可能性似乎不大。

  -湘军集团是元凶的说法缺乏扎实的证据

  马新贻死于湘军集团策划的政治谋杀案的说法起源也比较早,其中论述最全的是高尚举的《刺马案探隐》。他认为,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实力逐步做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于是慈禧把曾国藩调离两江总督的位子,派马新贻担任,以牵制湘军势力。另外,马还肩负着调查太平天国财宝去向的慈禧密令。马的到任触动了湘军集团的利益,所以湘军指使张汶祥刺杀了马新贻。

  随着**《投名状》的上映,高先生观点多次出现于报刊网络,被认为最接近真实。但是仔细阅读完高先生的著作后,很容易就会发现他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如作者说湘军将领曾给张汶祥立碑。这是一条关键证据,可是出处在哪呢?不注明资料来源是史书大忌。而高先生的著作还有另一大硬伤,那就是小说化。如写钦差张之万等三位主审官欲将案件拖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人商议的具体情节、对话、各自表情动作,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亲见,这显然是一本历史考证著作不应该有的。而细究之下,这些情节描写竟然出自高阳的《慈禧大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两相对照,就可知此言不虚。这就非常难以置信了,高阳先生虽然深谙清史,但是其最成功处在于小说,小说中真真假假,怎么可以拿来做史料看呢?

  此外高先生虽然指出了马新贻死于湘军主使的一些蛛丝马迹,但并没有给出任何确凿证据,作者提出的一些理由也多经不起推敲。如慈禧密令马新贻调查太平天国金银的下落以及马新贻上任前对兄长表示自己凶多吉少,这两条关键证据,据作者所说,是得之于马新贻后人,这就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所以马新贻死于湘军的说法,尽管存在这样的可能,但还缺乏扎实的证据。

  -此案牵扯面太广,传奇因素众多,真相已被淹没

  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曾在日记中说:“或谓必有指使之人,或有以帷薄事疑马公者。盖谓汶祥奋不顾死,非深仇不至此也。”

  张汶祥究竟受何人指使?是湘军、太平军还是海盗?如说因帷薄事(男女欢合之事)被杀,似乎又陷入了“渔色负友说”,此说如此盛行,原因何在呢?张汶祥的供词是官方捏造的吗?为什么供词中张会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果张与马并不认识,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张对马怀有如此深仇大恨?如果张与马相识,马的遗折为什么说自己是被“不识姓名之人”所刺?刑部尚书郑敦谨审完案后未及回京复命就在途中上书以病乞罢,而他14年后才亡故。是因为未审出真相,羞于做官吗?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

  ○“刺马案”刚发生不久就被改编成了戏文,被京剧、文明戏等各种艺术形式编演。1949年“刺马”故事被搬上银幕,此后在香港多次被改编成**,其中最有名的版本是张彻1973年导演的《刺马》。而最新版本是陈可辛的《投名状》。

  ○《投名状》中有一个情节是太平军苏州守将变相自杀,死于刘德华扮演的清廷将领之手,这纯属虚构。事实上,淮军攻破苏州时太平军的将领是慕王谭绍光。他16岁参加太平军,后隶属忠王李秀成,勇敢善战。在苏州保卫战中,他在议事过程中被太平天国内部的叛徒刺杀。

我也不知道那里倒低怎么样先把他的简单说明发下吧,其实苏州新区大多数厂都是一个样的。

普尔思(苏州)原苏州艾尔凯电讯产品有限公司,普尔思是美国Pulse集团之子公司,普尔思(芬兰)于2005年1月在苏州高新区成立了亚太地区第一个制造研发中心-----苏州艾尔凯电讯产品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手机天线及为客户提供全方面无线沟通的解决方案和其它部件。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目前拥有员工2000多人。

要求:男女不限,18-28周岁,男的身高168~175、女没有限制,初中及以上文化,真学历,身体健康,户籍不限。

待遇:底薪1100,上二休一,两班制,免费工作餐,有厂车,综合工资1500-2200。地址:苏州市火炬路99号

就在我们家边上,很多年没看到大规模的生产了,不过到是经常有车送现货过来,基本上本地人是从不关心这个地方,因为那只是个牌子,具体的厂大概已经解散了,或者搬到其他地方了。或者私人承包了,转成其他品牌了,没听说第一丝绸厂有自己的牌子。

你去的地方,的确是老厂,里面现在只有一个专门的卖丝绸的地方。是地方旅游局的定点。你买的东西,买错了,是你当时没注意选择。

应该有纯粹的桑蚕丝产品卖的。当然各个品牌不同,可能配套的东西不一定都是纯蚕丝。你的情况属于正常,现在人造假水平多高了,应该不是标错,而真的是非蚕丝。如果他标准了蚕丝,那就一定是蚕丝。

苏州在这些东西的管理上还是很严格的,何况你去的地方,是地方旅游局的绝对老牌定点。它就靠你不仔细赚钱,如果你当时认真看了,肯定能买到真的,全是蚕丝的东西。

判断是否是蚕丝,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找到碎头,用火烧,假的和真的,味道不一样的,真的是鸡蛋烧糊掉的恶臭味,假的味道很刺鼻,但不是臭味。

丝绸是很贵的,一套床上五件套,起码要3000以上。

苏州得尔夫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地址:园区 - 独墅湖 - 星湖街328号创意产业园9栋4楼。

跟前的公交站是 创意产业园西

所有途经创意产业园西的线路 共5条

115路 沪宁城铁园区站 青青家园 珠泾路葑亭大道南 上娄路 星湖立交南 星湖街沈浒路 园区行政中心西 旺墩路 西洲路 金姬墩 橄榄湾 大地乐章东 荷韵新村 联丰广场 敦煌路

128路 车坊首末站 淞泽家园七区 淞泽家园六区 淞泽家园四区 淞泽家园二区 车坊国土资源所 车坊 车斜三号桥 职业技术学院南 职业技术学院北 苏州评弹学校北 若水路松涛街西 中科院纳米所 生物纳米园 创意产业园

166路 平海路首末站南 平泷路江日路西 山花桥南 平川路人民路西 姑苏区行政中心东 锦宙桥 油车桥西 挹秀新村 齐门北 官渎里立交桥 官渎里立交桥东 弘德隆 新屹大厦 泾园二村 万源路

177路 启月街首末站 菁英公寓 腾飞创新园 生物纳米园 创意产业园 创意产业园西 创意产业园东 苏大公寓南区 苏大公寓北区 人大国际学院东 莲花新村五区 莲花新村三区 莲花学校 莲花新村二区 莲花新村四区

218路 独墅湖高教区首末站 公共学院 崇文路雪堂街西 创意产业园东 创意产业园西 独墅湖体育馆 中科大 人大国际学院

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前来东方,经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历时四年,在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

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并称担任了元朝官员,访问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和商埠。当时中国的许多地方,到过云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去过的城市有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杭州、福州、泉州等城市和商埠。

扩展资料

一、马可·波罗

(Marco Polo,1254年9月15日—1324年1月8日),出生于克罗地亚考尔楚拉岛,意大利旅行家、商人,著有《马可·波罗游记》。

根据马可·波罗本人自述(马可·波罗的狱友所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以下关于其本人经历的描述,均来自《马可·波罗游记》)。

其关于中国的经历的描写,在中西方史学界尚存有一定争议,而且争议双方都不能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其来过或者未来过中国。

——马可波罗

华尔达电子厂不累,华尔达电子厂很有发展和晋升的前景,工作是坐班,而且中间有休息,也不累。早上9点到晚上6点,工作时间也不长,工资待遇4500元+提成,而且入职缴纳5险一金。每周日休息一天,而且待遇很好。

其时共有 360多种!以下的48种是最常见的

1、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2、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3、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4、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5、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6、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7、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8、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9、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10、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11、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12、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13、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14、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15、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16、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17、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18、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19、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20、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21、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22、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23、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24、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25、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26、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27、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 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28、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29、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30、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31、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32、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33、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34、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35、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36、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37、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38、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39、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40、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41、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42、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43、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44、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45、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46、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47、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48、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5034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1
下一篇2024-03-01

随机推荐

  •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十个问题

      泰坦尼克号疑问解答之 TOP10  本人的回答都是根据当今的主流观点。  第一 为什么那么大的船面对小小的冰山撞击不堪一击  专家们普遍认为,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击来得太突然,加上轮船的速度稍快,人员操作失误,再加上钢板较

    2024-04-15
    43800
  • 妮维雅630和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哪个好

    妮维雅630。1、吸收性。妮维雅630适合任何肤质,且温和不刺激,日夜也都适用,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吸收性不如妮维雅630。2、成分。玉兰油多效修护面霜美白效果太快太明显说明添加化学成分多,妮维雅630与之相比好些没那么多化学成分。妮维雅面霜

    2024-04-15
    46100
  • 精华露和精华液什么区别

    1、两者的质感与适合的肤质以及功能不同。精华液的主要成分由动物、植物或者矿物质等成分组成。精华露是乳液的一种,如果使用了精华露,就不用再使用别的乳液,精华露不适合冬季使用,精华露适合干性或者中性皮肤。2、精华露和精华液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质感不

    2024-04-15
    43400
  • 在俄罗斯怎么买gucci

    如果你想在俄罗斯买 GUCCI 包包,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前往俄罗斯的 GUCCI 官方旗舰店购买。俄罗斯有多个 GUCCI 官方旗舰店,位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城市。你可以前往这些店铺,选择你喜欢的包包,并直接购买。2通过俄

    2024-04-15
    35200
  • 精华素和精华液的区别及使用

    精华素和精华液其实在区别上面并不是很大,如果真的要说区别的话,那可能精华液相对稀释一些,而精华素就更加浓稠一点。它们两者的作用都有美白、祛斑、防皱等,当然功效往往都是由于它们的成分决定的。精华液在使用的顺序上面是护肤水之后,使用乳液滋润之前

    2024-04-15
    34400
  • 飞机化妆品能单独托运吗 飞机化妆品能单独托运吗吗

    1、飞机化妆品能单独托运;2、托运对于化妆品并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只要将化妆品重量控制在规定的数值内即可放心托运。另外易燃易爆的啫喱或发胶等类型的洗护用品不能托运,所以坐飞机外出不要携带这类化妆品。3

    2024-04-15
    35600
  • sk2套装有两瓶水,一瓶乳液怎么使用

    按照你的描述,推测这个套装里的产品应该是:sk2清莹露、神仙水(sk2面部精华液)、sk2乳液。一、使用顺序:先是清莹露,再用神仙水,最后用乳液。二、使用方法1、清莹露的主要功能是软化肌肤肤质、二次清洁、促进后续护肤品吸收;取适量本品于化妆

    2024-04-15
    287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