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有哪些?

佛教文化有哪些?,第1张

 佛教文化艺术包括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主要用于表现佛教信仰和宗教生活。古印度佛教文化随着佛教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随着佛教的传播而传向世界各地,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成为它们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数千卷印度佛典,如《维摩经》、《妙法莲华经》、《楞严经》等,本身就是瑰丽的文学作品,向为文人所喜爱。《百喻经》已被译为多种文字,其中的譬喻故事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印度叙述佛陀前生的《本生经》(《本生谭》)是著名的传记文学。马鸣的《佛所行赞》是印度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之一。其他如佛教典籍中的偈颂、赞、散文、故事、俗讲、变文、语录、传记、游记、文集等,均为优美的佛教文学作品。中国、日本、斯里兰卡的很多著名的文学作品,都是在佛教的影响下,汲取本国传统文学的艺术形式,逐渐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作品。它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和新的命意遣词方法。《维摩经》、《百喻经》等,鼓舞了中国晋、唐小说的创作;俗讲、变文对后来的平话、小说、戏曲等中国通俗文学的形成,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禅宗语录不仅为宋明理学家所仿效,也影响到后来的民间文学作品。

美术

包括佛教绘画、雕刻、塑像等。古印度阿育王时代所立石柱,柱顶有狮子、象、牛、马、宝轮等雕刻,庄严华美。当时还建有许多石塔,以藏佛舍利,外绕石栏,镌刻浮雕图案。在巴雅、贝德萨、巴尔胡特、桑奇等地,早期佛教的建筑、雕刻达到很高的水平。犍陀罗佛教艺术汲取古希腊、罗马艺术精华,创造出释迦牟尼的各种形象,颇具特色。埃罗拉阿旃陀石窟的艺术一直脍炙人口,是印度引为骄傲的“艺术之宫”。以上这些佛教艺术,对亚洲各国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中国佛教艺术,先是仿效印度,后来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初期在丝绸之路上,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和敦煌莫高窟北魏壁画,受印度佛教美术影响较多,但同一题材,其内容和表现方法已有所不同。梁代张僧繇的佛画,创立了“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佛画,创立了“曹家样”。曹画的人像,衣服紧贴全身而显露曲线,他所创造的风格,后人谓之“曹衣出水”。到了隋唐时代,佛教美术已经中国化。吴道子在长安、洛阳画了300多幅佛画,人物奋袂,衣裙飞舞飘动,富有运动感,后人称为“吴带当风”。敦煌莫高窟等唐代壁画,是中国佛教美术的代表。在雕塑方面,北魏至隋唐,创造了规模巨大的石窟,以云冈、龙门的石刻为代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敦煌与麦积山的唐代彩塑,更具中国特色。宋元以后,佛寺盛行泥塑佛像,亦为中国佛教美术所特有。藏传佛教美术,既与汉族地区佛教美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受印度、尼泊尔佛教美术影响,独具风格。拉萨的布达拉宫,藏有大量佛画与金铜佛像以及刺绣与木刻的板画佛像,都带有西藏地方特色。青海塔尔寺以各色酥油制作的酥油花,更是一种特殊佛教美术作品。

修行是指宗教中的修炼或修养德行。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包括:思维活动、心理活动、行为活动、社会活动,旨在达到与现阶段相比境界更高、胸怀更广、视野更宽的个人修养水平。

代表性体系:儒教、道教、佛教、伊斯兰及苏非派,基督教,印度瑜伽等,其富含神秘和神话色彩。

儒教修行

经典:《大学》、《中庸》、《孟子》、《十三经注》、《正蒙》、《儒藏》、出土儒家简帛

儒家功法以心性修养为主要对象,其全体大用,均以心性为本。下手在此,了手补在此。佛家以“明心见性”为工夫,为头脑,道家以“炼心炼性 ”为工夫,为头脑,儒家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大学》提“正心诚意”,《中庸》提“率性尽性”,孟子除提 “存心养性”外,又提“尽心”。然此数者,以单提“存心养性”四字较为浅明,最切易入。

“存心”者,存其本心也;“养性”者,养其本性也,亦即养其天心天性也。人与天俱来之本来心性,无不纯乎至善。故只须存养之勿失,勿为后天境地与乎物欲意念所转,便自可入於圣地而与天合。故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存心为尽心之本,养性为尽性之本。《中庸》除开宗明义标提“天命之谓之性,率性之谓道”外,其言以至诚尽性时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此明示人以如能修其率性尽性工夫,扩而充之,即可与天地参。这全是一套最简要明白的“天人合一”工夫。

存心养性,不但为尽心尽性之本,且亦为炼心炼性与明心见性之不可欠缺的工夫。道家之炼心炼性,固须从存养下手;即佛家之明心见性亦然,不存之何以得明?不养之何以得见且也,明之之后,犹须存之;见之之后,犹须养之,久而弥光。不然,修证工夫,于证得明见之后,固可立地成佛,然于明见之后,亦可立地失之。夫心性之存养,即于成圣成道成佛以后,仍不可有一时之失,不可有一念之动!稍一懈怠,此心一放,即尔败之。故必须守而勿失,死而后已方可。历来儒家中人,好剽袭佛家明心见性之旨以为用,庶不知儒门更有最上乘家珍在也!

心性原只是一件,分而言之,所以为方便说教也。举心即性见,举性即心存。即心即性,即性即心。不但此也,天与命与心与性与理与道,要皆是一体。亦可以说,皆统於道。分于道而具异名,名异而体同也。“天地与我同体,万物与我为一”。言理如是,论工夫则尤然。由静极定笃中,自家心上,自可证到。大程子曾云:“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又云:“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又云:“性与天道,非自得之则不知;故曰:‘ 不可得而闻。”盖只能默而识之,契而会之也。又程子论及心性时亦云:“自理言之谓之天,自凛受言之谓之性,自存诸人言之谓之心。”又云:“性之本谓之命,性之自然者谓之天,性之有形者谓之心,性之有动者谓之情。凡此数者,一也。圣人因事以制名,故不同若此。”嗣又倡“性即静、“性即理”说。其实不但天、命、性、心、理,可打成一片,而统归之于一道;即天下万事万物,均无不可打成一片,而统之以道。故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又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故修圣,以修道为第一。

夫修圣人之道,贵先立乎其本!本立而道生。本者何心是也。心为人之主宰,亦为宇宙天地万物之主宰。故象山与阳明继程、朱二子倡“性即理”说之后,力倡“ 心即理”。象山之“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及儒门“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与明道“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之说,较之佛家“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与“佛即众生,众生即佛”等心佛一体、佛与众生一体之说,实深为高远矣!惟欲真能达到宇宙与吾心一体及天地万物人我一体之无上境界,不能说以会得此理、说得此理即能达到,须从心地上性地上切实作工夫,脚跟确实踏到;且能在工夫上契得“心与物冥、理与事冥、性与道冥、道与天冥”之神圣境界,浑然一片性光流行,心光流行;无内外,无将迎,无物我,无动静;此则已至由太极而无极境界矣(按:非由无极而太极境界)!

夫人之求其成己、成人、成物、成务者,外求其道于天下万事万物,水世而不可得;反求之于吾心,便即得之矣。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故求其道于吾心,自可普万事而无或遗。孔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足以为道。”《经》曰:“道在尔躬。”“道在尔心。”岂远乎哉余故常谓:“道外无心,心外无道。”用佛家语意说则“即心是道,即道是心”。故反求自心,当体即得。是故与其倡“心即理”、“性即理”,远不若倡“心即道”、“性即道”也。理者,道之理也。一道备该万理,万理皆归一道。自伏羲、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以至孔子而迄孟轲止,圣圣相传,皆言道而不言理,传道而不传理。所以然者,以举道而理自在其中矣!宋儒之特举理字,以立理学,除标新立异别开路径而外,岂有他哉韩愈力倡道统之说,宋儒意欲创“理统”以继“道统”,井求之于禅释;且后分裂道术,各执一端,而有程朱陆王之千古公案,纷争不息,延及各家门人,亦复互相攻讦,又何其小哉夫天下,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事,一经各立门庭,互逞口舌,反使道愈辩而理愈纷,理愈争而道愈晦矣!此正所谓“无事生事”、“无争生争”者也。

夫道,寂然无物、无形、无名、无体、无象,远存于先天之上,近存于一心之内,广被万物而无或遗,中应万事而无不当。故天下万变万化,要皆备於吾心,一心不动,肆应咸宜。孟子曰:“自求即得。”自求者,自求于吾心也。举心,则性自在其中矣;举性,则道自在其中矣;举道,则天地万物自在其中矣!故言孺家之道统圣脉,一是以存心养性为工夫为头脑。

或问:“心性存养之道及其下手方法如何?”曰:“要亦静而已矣。心之体本静,性体亦然。感于物而动,缘于欲而动,动则失其本,而违于道矣。道不可须臾离,故心不可须臾动。天地万物,生于静而长于静,失于动而亡于动。余故曰:‘静罔不吉,动罔不凶。’此古哲之所以谓‘一动不如一静’也。《大易》所谓‘寂然不动’者,所以存其本心,养其性体也。所谓‘感而遂通’者,在其寂然不动,则湛然无物;湛然无物,则洞然虚明;洞然虚明,则有感即应,应而遂通矣。其所以能应而遂通者,盖洞然虚明,则灵觉不昧;灵觉不昧,则一神独耀,则无知而知,无得而得,不能而能,不神而神。故能有感斯应,而应无不通也。”

兹为世人修圣人之道与成圣人之道之方便起见,特再将历代圣哲所述圣人修养之圣脉心法,无论其言道、言德、言学、言理,凡可应用于静坐中,以之为内修工夫炼养者,择要简述之,并明其条理体系,用为儒家中人修养内圣工夫之,准绳与典则。并免徒让道佛二家圣哲专美于前也!故就散见于往古经籍中之圣言圣法,归纳之共为十二条目,以为儒家中人修持“超凡入圣”工夫之心法。且此十二条目,不必一一全修,择其性之所近者,任修一条或二、三条,均可几于圣地。亦非谓除所举条目外,便无修持之法,惟大体说来,此即为内圣修养之最重要纲目。至其静坐中之诀法,亦当尽量择要简为指出,以供学者之所取法焉!其须自契自证,非言语文字之所可得而传者,亦惟有略之矣。良以“大道常存文字外,真途不在语言中”。凡所述者,要亦不外古人之陈迹与糟粕耳!兹分别著录如下:

一守中法要 二守一法要 三守仁法要

四存诚法要 五养气法要六格物法要

七修止法要 八修静法要 九修定法要

十修观法要十一修息法要十二至命法要

道教修行

经典:黄帝四经、黄帝内经、道德真经、冲虚真经、南华真经、出土道家简帛等。

代表人物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故须“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庄子曰:“心斋”,“坐忘”。心斋,即心念的止息。坐忘,即心失去对身体和宇宙的意识,便获得对道的意识,最终与道合一。

佛教修行

经典:金刚经、心经、华严经、涅盘经、无量寿经、佛说阿弥陀经、《大藏经》等。

基本要理在于:戒,定,慧。戒,借助对世俗物的外在放弃,最终内在放弃对它的欲望。定,心念绝对止息。慧,完全证悟真理。

1佛教精华《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即一切多样、有限和可灭的现象形式世界实乃幻相,完全是虚幻和虚假的。

2《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宇宙中各种现象事物皆由各种条件组合而成,一切的相都是暂时的组合,不是永久不变,所以叫无常。我们的享受、欲望、作为、看、听、闻、尝、触、感觉的一切现象都是虚妄思想造作的。所经历的一切生死、善恶、苦乐体验都只不过是影子的体验。如此体验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3净土宗:念佛法门。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则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伊斯兰教

经典:《古兰经》,《伊姆-埃- 科希诺姆》,《苏菲学说概论》,《苏菲派经注》,《脱离迷误》,《哈菲兹诗集》,鲁米的《玛斯纳维》,《夏姆-埃-塔卜里兹》等。

伊斯兰教要求信徒们履行一定的仪式,即伊斯兰教“五功。”它们是:(1)念功:2)拜功(3)课功(4)斋功(5)朝功。 苏非派主要是追求活泼地认识至高的主。对苏菲派来说:“真主是支撑住所有现象的那独一真实生命”。他是所有的一切,除了他再没有任何其他事物。

苏非派的修行方式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肉体的修行指节食、苦行、禁欲等。精神的修炼一般分为3个阶段:教乘、道乘和真乘,即在履行法定功课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内心沉思冥想,净化灵魂,达到“无我”精神状态,与真主合一。

具体修行阶段:1忏悔;2禁欲;3舍弃;4清贫;5忍耐;6信神;7知足8平静;9冥思;10确信。

该派常念诵“迪克尔”,内容包括“清真言”、“作证词”、《古兰经》文及赞颂安拉、先知的诗文等,旨有“打开心灵之门,获得真主的光明”。念诵“迪克尔”形式可分高念、低念和默念。有的教团将音乐、舞蹈、诗歌引入念“迪克尔”仪式,并伴以各种动作,以增强念诵者的宗教感情。据传,该派最早使用赞珠(即苏卜哈)。苏非神秘主义者强调对真主圣名的虔诚祷告和反复吟诵,达到全心全意集中注意于真主。

基督修行

经典:《圣经》。《七宝楼台》,《全德之路》,《登上嘉尔默罗山》 ,《心灵的黑夜》,《爱情的烈焰》,《未知之云》等。

基督教的精髓即:信、望、爱。信――相信独一之上帝;相信耶稣基督之救赎与真道。望――盼望今生与来生之真福。爱――爱上帝,爱人类。

核心是爱。“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第一的,也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它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进入永生。

基督教神秘主义是其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实践者,本质上有三个神秘体验的阶段:第一,净化;第二,冥思;第三,(与神的)合而为一。实质上包括了至高的品德,心地纯洁,对神的爱和证悟真理的渴望。

佛教七宝,指七种珍宝引,又称七珍。

金安一居士所著《密宗辑要》一文说:“修增法用琥珀珠,修息法用水晶珠,修怀法及长寿法用珊瑚珠,修诛法用人头骨珠,修观音法用菩提子珠,修一切法均可用凤眼菩提子珠。”

在佛经中,不同的经书所译的七宝各不尽同,鸠摩罗什译的《阿弥陀经》所说七宝为金、银、琉璃、珊瑚、砗磲、赤珠、玛瑙;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般若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法华经所说的七宝是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珍珠、玫瑰。

1/2、金银

在阿弥陀佛如来常驻净土西方极乐世界中有“七宝”,第一“宝”就是金银,金代表一种健康,许多请回家的菩萨要铸金身,表示“金身护体,百病不侵”,代表健康长寿之意,银同样也代表健康长寿同时银还是避邪之物,银代表着“佛祖”的光芒,刚出生的小孩带银饰就是乞求平安,健康之意,此外金有旺财的意思,如果是许了愿给菩萨,灵验后要给菩萨镀金身,这里有“真金不怕火炼”一说。

金身

金饰的出现略晚于铜,大约是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金性能稳定,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态存在,获取较易。其外表漂亮,机械加工性能好,延展性强,因此黄金一出现就被定为装饰用品的首选金属。在这一点上中国和外国都是一样的。

在中国考古发掘中,殷墟有金箔出土,商代有夔凤纹金饰器出土。春秋战国至汉是金器盛行的时代,此时金器多为皇室及王公大户所拥有,普通民间较难一见。及至隋唐时民间金饰才真正大为流行。

银在自然界中不是以游离态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型式存在的,提炼起来技术要求较为复杂,故而其出现比金饰要晚。我们所能看到最早的银饰,大约是春秋时候错金银的铜兵器。其实这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银饰。以银制成器应始于战国。但是由于在自然界中银的储存量大于黄金,故而一旦其提炼技术为人们掌握,银器就大大地流行起来,而且由于其价格方面的优势使得民间用银饰的数量远远超过金器。这也是我们可以更多地看到古银器的原因。

K金:“K”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即 含金量)标有18K白金或18KWG的金首饰,则是黄金中加入25%的钯或镍的白色合金,使其在颜色上多有变化,市场上的玫瑰金,就是K金的一种,其黄金含量为75%,K金饰品上多标有“G750”字样。 铂金:铂,也称铂金,它的英文是PLATIUM,一般以其缩写PT为代号,铂金抗强酸、碱腐蚀,抗氧化,化学性质比K白金稳定。铂金首饰均打有“PT”印记及成色。如“PT900”就是指该首饰铂金制品,铂金的含量为90%;“PT950”就是指该首饰铂金制品,铂金的含量为95%。 泰银:为了掩饰银容易变色的特性,还有一种方法是直接将银硫化,使之不可能再变黄变黑,硫化后的银呈现一种原始古朴的效果,这种方法源于泰国,也称为“泰银”。 925银:925银是国际上做银饰品的国际标准银。925银饰品其实并不是含银量100%,那是因为在纯银中加入的75%的合金,让银的光泽、亮度和硬度都有所改善。 藏银:藏银本来就是一种商业用语,最初商人们将白铜或掺入了少量银的白铜叫藏银,可时过境迁,商人又将那些价格极为低廉的锡铝等合金制品称作藏银或土银。时间长了就是会黑,而且用擦银布也擦不亮。

3、琥珀

琥珀:琥珀是4000万年的松脂化石,与珍珠、珊瑚并称 三大有机宝石 。只有4000万年以上的松脂化石才够硬度镶嵌成珠宝。在佛教中有“戒、定、慧”三学,人在戒除在尘世间的烦恼才会增加定力,有了一定的定力后就会有心如止水般的明静,当人安定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有判断是非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琥珀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宁心神,安五脏、明心绪,定神魄。它与佛教中的“戒、定、慧”三学相对应,用琥珀修持可以帮助人产生定力,是佛教中为修行的人加持赐福的宝物。佛和菩萨都是为人除灾去难的,琥珀也是佛赐给人的一种礼物,让它了却人心里和身体的病苦。 琥珀是经过了千百万年蕴育而成的宝石,用琥珀作为佛教七宝之一,也是为了说明要想得到佛的真传,是要经过很长时间的修行,要经得起考验才能渐渐开悟。

来源

四千万年前,欧洲北部有大片森林。那时的气候温暖,尚无人类,树脂由今日松杉的祖先植物里淌下。那些原始森林没入水下,被泥土沉积物掩埋,树脂因此得以保存至今。许多北欧大片的地方变得了海底,这就是琥珀大多出产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原因。

价值

因体积大小和品质优劣而异。对首饰来说,波罗的海和多米尼加的琥珀最为珍贵。全球最大的琥珀产地是杨塔尼伊。那是在加里宁格勒附近的一个露天矿区,位于波罗的海介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一块俄罗斯领土内。全世界每年的琥珀产量有百份之八十到九十,源出于此。

健康: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安五脏,宁心神,止血化淤,去毒。不同颜色的琥珀药效也不同,红褐色治疗心脏,肾脏。金色治疗肝病,蓝珀可以延防衰老,每个琥珀都有佛祖了却众生平安大愿的佛心。 静心:佛教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戒为基,因定生慧”,琥珀帮助修行

人定心,增长智慧,生出禅定心境。 誓愿:琥珀里的包裹体万年不变,佛祖誓度众生的宏大愿望。喻意誓言永不改变,是永恒的象征,善男信女用琥珀祈福,获得一世的吉祥,福运。

蜜蜡是琥珀的一种,在物理成分和化学成分上都和琥珀没有区别,只是因其"色如蜜,光如蜡"而得名。蜜蜡的质地柔美,色泽温润,深受人们的喜爱。琥珀是4000万年至6000万年前的针叶树木所分泌出来的树脂,经过地壳的变动而深埋在地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种天然树脂化石。如果按透明度来划分,可以将琥珀分为:透明琥珀和不透明的琥珀。不透明的琥珀,颜色似蜜,具有蜡状的光泽和质感,传统上习惯称之为“蜜蜡”。

蜜蜡的色泽含蓄,质地温润,感觉上具有无比的亲和力。历来都是达官贵人竞相收藏把玩的宝物。不仅如此,琥珀更是明清两朝在朝廷为官者上朝时所佩戴朝珠的原料之一,多取用颜色透明、大小均匀的琥珀为主体材质,陪以珊瑚等而成,今天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当朝为官尚且用琥珀彪炳官阶规格,可想而知琥珀的珍贵与稀有以及价值所在。琥珀自古就被视为是珍贵的宝物。中医认为琥珀具有安定心神,帮助睡眠的作用。佛教中将琥珀列为七宝之一,是佛家的吉祥之物。国外则流行用琥珀作为装饰品。无论是在东方或者是在西方,琥珀都以其温润的色泽,古朴雅致的外形,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自古以来,蜜蜡深受世界各地之皇室、贵族、藏家、百姓的钟爱,它不只被当做手饰,颈饰等装饰品,更因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而获一致的赞扬推崇。它是历代皇族所采用的饰物与宗教之加持圣物,令佩戴者与珍藏家得到无比的幸运和财富。蜜蜡于本世纪已经掀起全球收藏热潮,价值不断攀升。蜜蜡的质感和彩艳魅力,足以媲美钻石和翡翠,它的神秘力量和灵性,是其他珠宝所不具备的,可谓最美丽和珍贵的珠宝。

寓意

1、中国古代称琥珀为“兽魂”、“光珠”、“红珠”,被视为吉祥之物,新生儿佩戴可避难消灾、一生平安,新人戴上它可永葆青春,夫妻和睦幸福。

2、琥珀是欧洲人的传统宝石,欧洲人对琥珀的痴迷一如中国人对玉的钟情,是结婚时必备的贵重珠宝,也是情人间互赠的信物,能保佑爱情永不褪色。

4、水晶

水晶(rock crystal),稀有矿物,宝石的一种,石英结晶体,在矿物学上属于石英族,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纯净时形成无色透明的晶体,当含微量元素Al、Fe等时呈紫色、**、茶色等,经辐照微量元素形成不同类型的色心,产生不同的颜色,如紫色、**、茶色、粉色等。含伴生包裹体矿物的被称之为包裹体水晶,如发晶、绿幽灵等,内包物为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云母、绿泥石等。

水晶(rock Crystal)是一种石英(Quartz )结晶体矿物,它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二氧化硅,化学式为SiO2。西方国家认为只要是透明的都是水晶(Crystal),所以水晶这个词包含了无色透明的玻璃(K9类,普通玻璃发蓝),也包含天然的水晶矿石。中国古老的水晶名称是水精、水碧、水玉、晶石等十多种称呼,在《和汉三才图会》狻麑阵净化。,因此,为了便于区分,国际上通常以(Rockcrystal)来特指天然水晶。 发育良好的单晶为六方锥体,所以通常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一般为无色、灰色、乳白色,含其他矿物元素时呈紫、红、烟、茶等。

提到水晶,人们自然会想起水晶的能量,水晶的能量能净化人的身心,对于事佛的人来说水晶真的是理想的修身修心的法器,下面是关于水晶与佛教简述。 佛教与水晶有着不解之缘。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尽管不同的佛教经书对佛教七宝的记载略有悬殊,但水晶始终名列其中。佛云:“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同时,佛教有十法界之说,十法界的“地狱、 饿鬼、畜生、修罗、人界、天界”实际上指的是人的六种性格偏差,“声闻、缘觉、菩萨及佛界”是具有正面力量的四种循序渐进的人生境界。偏差可以通过水晶的压电性、每秒800万次的振荡及聚焦折射、储存资料、传递讯息、能源转换、能量扩大等神秘力量,与人体“七轮”(海底轮、生殖轮、太阳轮、心轮、喉轮、眉心轮、顶轮。后有专章论述)相对应,通过平衡身体的内分泌、加强脑细胞活动等进行调节,而积极的人生境界,同样可以通过水晶的天然能量,给追求者以帮助。

水晶形成

天然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深藏于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它们在地下经历八千万年以上生长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水晶晶粒多而不乱,所有晶尖都指向洞体中心,有规律地生长。

在人为控制的理想环境当中,即是物理、化学条件都符合上述条件的状况下,水晶的生长速度大约每天08毫米(mm),这个速度也是许多人造水晶的实验室、工厂的标准生产速度。由此所培养出来的水晶,就是所谓的“人造水晶”(Synthetic Quartz),也有人称为“养晶”(Cultivated Quartz,Cultured Quartz)。人造水晶通常多切割为芯片供电子、计算机、通讯工业用。一般工业用途的人造水晶,其厚度约需3厘米左右,需要约40 天左右的时间来成长;若要供作珠宝业来磨成10厘米(100mm)以上的水晶球,在最理想的环境下,通常约需120~180天。在自然界中,情形就没有这么乐观,原料、水质、温度、压力等等的条件一直变化,很难达到理想状况,通常需要数万倍、或是数百万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相同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地质年龄”动辄以“百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之所以珍贵之处。

水晶产地

水晶主要产于伟晶岩脉或晶洞中,几乎世界各地都有水晶矿的产出。著名的产地有巴西的米纳斯和吉拉斯、马达加斯加、美国的阿肯色州、俄罗斯的乌拉尔、缅甸等。

我国的水晶资源丰富,25个以上的省份均有水晶产出。江苏是中国优质水晶的主要产地,其中以东海水晶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国水晶之都”。此外海南、四川、新疆也是高品质水晶的产地。

4、砗磲

砗磲是深海贝类之最大者,长径达2m左右,壳很厚,内壳为白色而光润,外壳呈黄褐色,将其尾端最精华者进行切磨,可作佛珠及装饰宝石。砗磲是双壳类中最大的种类,最大的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500公斤。一扇贝壳便可以供给婴儿做洗澡盆使用。砗磲的贝壳可以做各种用具,肉可以吃。

在中医药中,砗磲贝的尾端曾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因其所含的微量元素、壳角蛋白及氨基酸有保健、促进身体代谢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质疏松的功效,磨或粉末常为喜爱之物。

在佛教界中,所谓砗磲者,指深青或紫色的矿石或玉石,代表石类中的某种珍宝之意,并非杀生取壳作为念珠或供养佛菩萨之物品。砗磲深受许多师父及信徒们的喜爱。颜色漂亮的砗磲手珠,除了可做装饰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师父们常以27颗以上至108颗的念珠作为配戴及念之用。

5、赤珠(珊瑚)

即赤真珠,所见实物一般为红珊瑚珠。《大智度论》卷十云:‘真珠出鱼腹中、竹中、蛇脑中。’《佛地经论》卷一云:‘赤虫所出,名赤真珠,或珠体赤,名赤真珠。’真珠普通呈薄鼠色、灰色,赤珠则指珠之稍带赤色者。纯赤色之真珠极其难得。通常用红珊瑚珠代替赤珠。

珊瑚是珊瑚虫分泌出的外壳,珊瑚的化学成分主要为CaCO3(碳酸钙),以微晶方解石集合体形式存在,成分中还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形态多呈树枝状,上面有纵条纹,每个单体珊瑚横断面有同心圆状和放射状条纹,颜色常呈白色,也有少量蓝色和黑色,珊瑚不仅形象像树枝,颜色鲜艳美丽,可以做装饰品,并且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但是相对于药用价值而言它在环境方面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

6、玛瑙

玛瑙在东方,被称为佛教七宝之一。有记载说由于玛瑙的原石外形和马脑相似,因此称它为“玛瑙”。不论在旧约圣经或佛教的经典,都有玛瑙的事迹记载,玛瑙以其色彩丰富、美丽多姿而被当做宝石或作工艺制品。

形成过程

玛瑙的历史十分遥远,大约在一亿年以前,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熔岩冷却时,蒸气和其他气体形成气泡。气泡在岩石冻结时被封起来而形成许多洞孔。很久以后,洞孔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凝结成硅胶。含铁岩石的可熔成份进入硅胶,最后二氧化硅结晶为玛瑙。

产地

世界上玛瑙著名产地有:印度、巴西、马达加斯加、中国、美国、埃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墨西哥、美国和纳米比亚还产有花边状纹带的玛瑙,称为“花边玛瑙”。美国黄石公园、怀俄明州及蒙大拿州还产有“风景玛瑙”。我国玛瑙产地分布也很广泛,几乎各省都有,著名产地有:云南、黑龙江、辽宁、河北、新疆、宁夏、内蒙古等。

玛瑙传说爱和美的的女神阿佛洛狄,躺在树荫下熟睡时,她的儿子爱神厄洛斯,偷偷的把她闪闪发光的指甲剪下来,并欢天喜地拿着指甲飞上了天空。飞到空中的厄洛斯,一不小心把指甲弄掉了,而掉落到地上的指甲变成了石头,就是玛瑙。因此有人认为拥有玛瑙,可以强化爱情,调整自己与爱人之间的感情。在日本的神话中,玉祖栉明玉命献给天照大神的,就是一块月牙形的绿玛瑙,这也是日本三种神器之一。

《太平广记》中亦有“玛瑙,鬼血所化也。”给玛瑙增添了几分奇诡之色。所以玛瑙自古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富贵的象征,因其兼具瑰丽、坚硬、稀有三大特征,从而荣膺"玉石"桂冠。

南红玛瑙 (SouthRedAgate)是玛瑙的一个种类,古称”赤玉”,质地细腻油润,是中国独有的品种。由于产量稀少,老南红玛瑙价格急剧上升。南红玛瑙曾被古人用之入药,养心养血。

南红玛瑙已经和和田玉、翡翠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孔雀石

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中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 孔雀石,一是种脆弱但漂亮的石头,有“妻子幸福”的寓意。绿是最正、最浓的绿。绿的孔雀石,虽然不具备珠宝的光泽,却有种独一无二的高雅气质。

孔雀石的品种与评价。孔雀石的品种有普通孔雀石、孔雀石宝石、孔雀石猫眼石、青孔雀石。孔雀石宝石是非常罕见的孔雀石晶体。孔雀石作观赏石、工艺观赏品,要求颜色鲜艳,纯正均匀,色带纹带清晰,块体致密无洞,越大越好。孔雀石猫眼石要求其底色正,光带清晰。孔雀石可雕刻鸡心吊坠、蛋形戒面、项链,还可制成印章料。

孔雀石的保养。孔雀石做宝石不耐用,硬度低,不能长时间保持好的光泽,只能用做串珠和胸针。俄罗斯人把孔雀石用做建筑物内部装饰材料,列宁格勒的圣·伊萨克大教堂的大园柱上镶着孔雀石。孔雀石也用于雕刻各种礼拜用品和装饰品,壁炉和桌面镶嵌等。

绿松石

是一种古老的玉石,作为佩带物使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3世纪的波斯王国,同时期在亚洲盛行的佛教也把它当作重要的法器。在今天,我们见到的绿松石饰品,也大都以白银镶嵌,款式上还保留着中东的异域风情和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 世界上最著名的绿松石产地是伊朗。我国的绿松石主要出产于鄂、豫、陕交界处,以陨阳绿松矿最为著名。 绿松石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高档绿松石即首饰用绿松石要求具标准天蓝色,颜色均匀。其次深蓝色、蓝绿色和浅灰蓝色。

美国的印第安人认为绿松石是大海和蓝天的精灵,会给远征的人带来吉祥和好运,被誉为成功幸运之石,是神力的象征。世界上许多少数民族视它为神的礼物。

佩戴绿松石首饰时,最好和化妆品、香水等物品保持距离,以免损坏宝石首饰。因绿松石多孔隙,注意鉴别时避免用重液测密度,因为三溴甲烷、二碘甲烷会使绿松石变色。绿松石颜色娇嫩,怕污染,应避免与茶水、肥皂水、油污、铁锈和酒精等接触,以防顺孔隙渗入宝石后变色。绿松石怕高温,不能直接火烤和阳光直射,以免褪色、炸裂、干裂。绿松石硬度小、性脆,戒与其它硬物磕碰,佩戴时也应引起注意。

月光石

又称月长石、月亮石,化学式(硅酸钾铝),是具有光学效应最有价值的宝石。无色或乳白色,优质者往往呈半透明状,具有淡蓝色的晕色,如同朦胧的月光,是长石类宝石的珍品。古时候,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就认为佩戴月光石能给人带来好运,并能唤醒心上人的温柔感情,给人以力量,憧憬美好的未来。在现代,许多国家把月光石与珍珠、变石一起定为“六月诞生石”,象征健康、富贵和长寿。加工粗糙形状切磨不好的月光石,价值大大降低。佩戴月光石应注意具有最佳的光学效应。

7、珍珠

珍珠是珍珠贝分泌的胶汁状碳酸钙化合物包裹异物而形成的。以大而圆为贵,一般做念珠、项链。

珍珠和合浦生态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视做奇珍,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我国是世界上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尚书禹贡》中就有河蚌能产珠的记载,《诗经》、《山海经》、《尔雅》、《周易》中也都记载了有关珍珠的内容。珍珠按照成因分为天然珍珠和人工养殖珍珠两种,天然珍珠主要是指在贝、蚌的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习惯上人们把珍珠又分为海水珠、淡水珠、人造珠三种类型,淡水珍珠是指江、河中产出的珍珠。我国的天然淡水珍珠主要产于华南各省的湖泊,浙江诸暨是有名的珍珠之乡。珍珠有白色系、红色系、**系、深色系和杂色系五种,多数不透明。珍珠的形态以正圆形为最好,古时候人们把天然正圆形的珍珠称为走盘珠。珍珠与玛瑙、水晶、玉石一起并称我国古代传统“四宝”。以渭塘的珍珠最有名。

补充

同一本经书,不同历史时期所译的不同版本中,所说七宝也不同,以《无量寿经》为例:

汉代版本的七宝为金、银、琉璃、水晶、砗磲(也叫车渠)、珊瑚、琥珀。

三国时期版本所载七宝为紫金、白银、琉璃、水晶、砗磲、珊瑚、琥珀。

唐代版本的七宝为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美玉、赤珠、琥珀。

宋代版本的七宝为黄金、白银、琉璃、颇梨、砗磲、珍珠、琥珀。

玄奘译《称赞净土经》所说七宝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牟娑落揭拉婆、赤真珠、阿湿摩揭拉婆

而藏传佛教中的七宝则为玉髓、蜜蜡、砗渠、珍珠、珊瑚、金、银,称为“西方七宝”。所以可以作为七宝之圣物的东西有十多种。

佛界有三宝:佛、法、僧。佛教有七宝: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玉髓。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

善导大师云: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六祖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

普贤菩萨警众偈: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七佛通戒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华严经》“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十善业道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

《无量寿经》“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 清净无染”。

《梵网经序》“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涅盘经》“人身难得,如优昙花。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1、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一切皆为虚幻,应出自佛法大般若部。般若部卷数众多,据说浓缩的精华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刚经》。金刚经里有云,一切皆为虚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也就是说,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一切皆为虚幻,这里说的虚幻不代表没有,我想应该是佛家讲的“空”。

2、经典二:不可说,说即是错。

仿佛记得的原文是,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错。什么文字没有破绽,语言、表达亦如是。你说一句话,总有话能反驳你,是不是这样?释迦佛说法49年,最后说他自己一字未说,也确实,他老人家是一字未立,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是佛的弟子们整理流传下来的,史上的第一次500比丘大会就是做这个工作的,由佛的表弟阿难尊者来口述,大家纪录的。这个阿难尊者,据说的记忆力超强,佛说的,他都能记住,而且他一直跟在佛的身边,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佛经,不得不谢谢这位大尊者。

当时,流传的教义,现在东南亚盛传,我们这边的叫他们小乘佛教,意思也就是说他们的修行法门,是自己解脱,我们这边的是大乘佛教,讲究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藏密也许是保持最原味的原始佛教了。我们中土的佛教有十大宗,大家熟悉的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的那个是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很多老人家念佛的,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净土宗,还有华严宗、法华宗等等,哎,牙齿开始疼了,我每次一说错话,牙齿就会疼,真的,这个没瞎说,也许预示着上面的很多文字阐述,错误多多了。没有不破的文字,但有说文的真心,也许这就够了

有人言: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就转到这句话上来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在典藏中出现的很多,我们平时看到、想到的一切,都可以说是色,色是相,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我们的思维意识也是色,是个相;空是理,是相的真实本质,这个空,不是说没有,就如虚空,也是有的,好比我们看到一栋楼房,看见了,就是楼房的色相,但是,我们知道楼房是砖石、钢筋、水泥等等组成的,而这一切又都是物质,也就是现代科学说的原子、分子等组成的,它是真实存在的,不容否认。我们也知道,若干年后,您住的这栋房子会变化,好比和平桥的绿地,原来是河边的人家,现在是绿地了,色相从民居变成了绿地,我们的地球现在的位置也会在若干年后变成银河的虚空,但是地球的物质不会没有,只是转化罢了。人的意识也是一样,好比现在脑子里在想以前看的佛法,但是下班回家就会想到其他很多,人的念头是不是也像房子一样,建成了、拆迁了、又去建、再拆如此循环反复。

一个念头来的时候,你不知道他怎么来,他走的时候,也不知道他怎么走,留住念头的方式就是定神,定住了,不过,我们可以试试,自己定住一个念头可以多长时间,这个定,是说不间断的哦,这里就谈到观和定的问题了,扯远了,呵呵~念头想留也很难留住的,你说他有,你留不住,好比你想一个苹果,一晃神,说不定想到芒果了,真有吗说没有,它确实有,来过了,自己明白的感知到,真真切切,好像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好像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好像作的了念头的主吗是不是感到一直被牵着走?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4、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人生在世,随遇而安,缘来不拒,缘去不惊。而在这个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动妄心,不存妄想,那样心如止水是一种福气,还是一种遗憾。佛家遵人心其一,身其二的教诲,认为只要心不动则可避祸万千,是以不变应万变,只是一俗人,若没了想念,是一种什么样的空虚,人因为有了欲望,而道生了动力,什么都皆空了,还人世来做什么,而痛苦也是一种修炼,就不扯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段子了,就你自己从痛苦中爬出来的经验也是一种财富。

其实此禅语很是喜欢,也能从中参透些许道理,只是自己是红尘中人,也没打算看透红尘,就把它暂且记下来,当来日到达心如止水境界时再细细品味。

5、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语出《佛典》,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谁人能有这样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现在很多相爱的人,会因为对方的贫穷而离开!这是真正的爱情吗也许会有人说爱情和面包的理论!可是,过去的老人们都说,有情饮水饱。我也相信:真正爱1个人,虽然贫穷,但是只要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觉得饱!爱就是这样的一种心境:得到了爱,就仿佛已经得到了全世界。

6、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你说:缘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说:缘是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说:缘是纵然两情相悦,仍难逃宿命之劫。我说: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缘是无尽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静静的看着它缘起缘灭。

7、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无泪!是的人到悲痛的极点,也就是万物的极限,那就是一无所有的感觉,所以对于背来说,就可能出现“悲极生乐、或者悲底见喜”的结局。

大悟无言!同理,理解的顶端、认识的终点、领悟的深处,就是大明白,也存在争论和雄辩,所以唯一的做法和姿态就是沉默无语!

大笑无声!根据以上的解释规律,我想无论是谁都会自我理解了吧!

8、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写一偈来确定接班人,夺冠呼声最高的神秀写的是“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当时慧能还是个勤杂人员,还不识字,找了个小沙弥给念了一遍,然后就说出了那个现在很知名的偈子(还得找人帮着写在原作边上),五祖看了之后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该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来上了一课小灶(有点西游记的意思),然后为了避免纷争,传了学位就让六祖赶快带了衣钵溜了!

这四句主要讲的是要人们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经中说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执着于空!

前两句只不过借菩提树和明镜来讲明:不要执着与事物。后两句讲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执着于道,反而与道越来越远。禅宗主要阐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10、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听一听流行的歌曲《我不入地狱》则更有感受。

我国佛教分为三个支系——北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藏传佛教(喇嘛教)。所以所谓“一处体现佛家文化和历史”的景点其实没有。

不过北传佛教有几个代表性的景点,从传入线路看,有西域的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中原有陕西法门寺、洛阳白马寺(中华第一古寺)、北岳恒山、五台山(文殊道场)、中岳嵩山少林寺(禅宗祖庭)、华东有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西南有峨眉(普贤道场)…………等等;

藏传佛教主要集中在藏区和内蒙,由于元明清都比较重视与蒙藏关系,北京也有不少藏传佛教景点,大体上有——藏区的布达拉宫、大小昭寺,四川色达县五明佛学院,德格印经院等,还有北京雍和宫、八大处。

南传佛教在我国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主要集中在云南南部的傣族、德昂族等民族聚居的地区,去了就能感受到浓浓的佛教气息。

佛教(Buddhism):佛教诞生于公元6世纪以前的古印度,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全称“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人们的一切烦恼(苦)都是有因有缘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人和其他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生死轮回。惟有断灭贪、嗔、痴的圣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罗汉)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释迦牟尼就在35岁时成佛,并对众人宣扬他所发现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于从佛陀的教育(正法)里,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缘起法),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成佛,或者成阿罗汉。佛教并非宗教,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从十二因缘中也可以看出“佛教”并没有承认造物主的存在,当属于无神论范畴,所以“佛教”并不是宗教,称为佛学更为恰当。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佛教(Buddhism):佛教诞生于公元6世纪以前的古印度,与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列为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少量信徒,东汉时自西向东传入我国。“佛”,全称“佛陀”,意思是觉悟者。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而不是拜佛的宗教,佛教重视人类心灵的进步和觉悟,人们的一切烦恼(苦)都是有因有缘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人和其他众生一样,沉沦于苦迫之中,并不断的生死轮回。惟有断灭贪、嗔、痴的圣人(佛陀、辟支佛、和阿罗汉)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达到涅盘(清凉寂静之意,即无有烦恼),释迦牟尼就在35岁时成佛,并对众人宣扬他所发现的真理。佛教徒的目的即在于从佛陀的教育(正法)里,看透苦迫和“自我”的真相(缘起法),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成佛,或者成阿罗汉。佛教并非宗教,讲佛教是宗教只是一种通俗的方便说而已,从十二因缘中也可以看出“佛教”并没有承认造物主的存在,当属于无神论范畴,所以“佛教”并不是宗教,称为佛学更为恰当。实则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佛教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依然深深的影响着我们。

所有史证都证实—— 只有道藏抄佛经,没有佛经借鉴道经

只有伪经存在混淆三教内容的情况。而《大藏经》目录不存在任何借鉴道教内容的书籍。

可以肯定,只有道藏大量抄佛经,不存在道士们造谣的“佛道两家互相借鉴”的情况。

佛经出现的“阴”“阳”“道”“法”“悟真”“真修”“真人”“真神”“真道”“自然”等词汇,只是一种汉文翻译。如果认为这也算吸收了道教内容,就太chun了。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其《道藏》(《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书及汉魏六朝以来道教经典,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中引用的佛教名相/名词/真言用词有:唵1799个,吽1434个,摩诃45个,娑婆诃36个,泮吒7个,大千世界85个,恒河沙35个,刹那58个,业力40个,佛2038个,禅1522个,摩利支天22个,般若95个,菩萨171个,金刚1105个,劫10000个,三界7574个,六根626个,轮回946个,涅槃69个,法界562个,帝释84个,梵天312个,四大1178个,须弥山33个,如是我闻6个,由旬15个,兜率天10个,三昧378个,泥黎4个,阎罗王11个,泥洹3个,袈裟19个,哪吒19个,牛头阿傍1个,阿修罗13个。且灵宝上清一脉对佛教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法界、九十六种外道全部错解,于清朝三次佛道辩论全盘辩输。

佛教成为三大宗教之一,而道家没有,这是有绝对理论支撑的,严谨的学者如果看民粹主义来维护道教则更加是笑话了

「道藏编辑,全仿佛经」摘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子部《道家类》原文

《道藏》编辑,全仿佛经,有三洞十二类。洞真、洞兀、洞神,为三洞。以太元部辅于洞真,太平部辅于洞元,太清部辅于洞神,而统会于正一部,共为七部大纲,与《云笈七签》编汇相合。复以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为十二类子目。明正统中,宋披雪雕印《道藏》四百八十函,五千三百零五卷。万历三十五年,天师张国祥复编集《道经》,续加三十二函,百八十卷,粲然备陈,都成今藏。中所收罗,多有周秦诸子、晋唐佚书,于保存吾国文化,功实非细。天启间,上元道人白云霁(字明之,道号在虚子)作《道藏目录详注》四卷,考证颇具崖略,足资研究。通常流通,尚有《道藏辑要》二百册,另有《道藏精华录》一百种,皆钩元提要之作。

道家学术,有特立独行,摆脱道教方术范畴而直指丹法者,凡此著述,统名之曰“丹经”。自魏伯阳援《易》作《参同契》后,历世之所言丹道者,皆祖述其旨。自宋张紫阳《悟真篇》以次,如《入药镜》、《翠虚篇》、《指玄集》、《性命圭旨》、《规中指南》、《中和集》等著作,皆为丹道正统之言。清人著作若朱云阳之《参同契阐幽》、《悟真篇阐幽》,以禅理而溶入于丹道,别有会心,允为伟著。刘悟元著书十二种,清虚平实,力扫方士积习,俨然开佛知见。尤以其名著《修真辨难》一书,特论笃实,足为丹道式范。至若闵一得(小良)《古隐楼丛书》,则驳杂无归,离道尚远。清人黄元吉著有《乐育堂语录》,乃儒化道家之正者,言多隽永。复外如伍柳著作《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证论》、《慧命经》等,则为丹道之歧,不能视为正途。依道家而言道家之正者,除上述诸书外,若吕祖之《百字铭》、曹文逸之《灵源大道歌》、孙不二之《女丹诗》等,已简摄玄微,直指窍妙,丹道之旨尽在其中矣。依经而论,则太上十三经(《道德经》、《阴符经》、《清净经》、《玉枢经》、《日用经》、《洞古经》、《五厨经》、《金谷经》、《循途经》、《护命经》、《大道经》、《定观经》、《明镜经》、《文终经》、《老子真传》、《辨惑论》),已尽其大。若《黄庭内外景经》,当与《黄帝内经》(灵枢素问)参研,再参合于藏密之甚深内义根本颂,于养生服气修气修脉之术、中西医学生理学等,必另有汇通与新知,贡献于世界人类者,更为有功。至若陆潜虚之《方壶外史》、张三峰(三峰言阴阳双修之术,另有其人,非张三丰也)《丹诀》等作,皆当别列一类,入于双修之宗。上焉者,同于密宗无上瑜伽双身修法之欲乐大定,而潜虚之术,或有过于此矣。其次,皆不外于《素女经》、《玉房秘诀》等房中术之流亚,邪见谬术,无足言者。唐代帝室宫廷,乱于此道,亦如元代内廷,乱于密宗之双修,皆为佛道之大不幸者。

其他或托乩笔,或借伪名,或假古仙遗著,或演寓言隐秘;若创作,若注释,玉石并陈,真伪莫辨,皆不足观矣。此之一类。无以名之,姑称之谓“道瘤部”。

要之,道家学术,再变而为道教,复演而成丹道,历代罗致,驳杂已极。纪昀尝论之云:

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静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于区分。然观其遗书,源流变迁之故,尚一一可稽也。

道教典籍,名辞闪烁,寓言法象,如阴阳、炉火、坎离、龙虎、男女、黄白之类,各师其说,定义不一。且文辞理则,大抵诡诞浅陋,以至学者茫无所归,愈入愈迷。至若琼寰玉宇,芝阁琳宫,缥缈清虚,读之令人有翩翩霞举之概!此为文辞之另一境界。

「宋明之间,道教仿佛经之例,亦汇编为《道藏》」摘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四部丛刊》原文

道教之经籍

古代儒道不分,南宋陆九渊(象山)、清初崔述,早曾有见及此。如战国末年《吕氏春秋》、西汉初年《淮南子》、《韩诗外传》、《春秋繁露》,他如《论语》、《礼记》,皆掺入道家议论。驺衍援《尚书》洪范九畴之篇,创五行学说,使吾国二千余年学术思想,均未离于阴阳五行之藩篱。西汉末年所出《纬书》,启两汉乃至后代图谶学说之门,阴阳术数之学,掺变于儒道中心思想者,其由来已久且固矣。宋明之间,道教经典,仿佛教藏经之例,亦汇编为《道藏》,经历代增添,全藏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其他丹经旁说,散佚流通者,亦复不少。《道藏》收集至广且杂,举凡儒家、阴阳家、兵家、医家诸书,统为罗致。例如成都青羊宫兼收《诸葛武侯全集》而入《道藏》,学者有谓其“综罗百代,极尽精微广大”者,亦非过誉之言。

宋真宗时,张君房奉敕校正秘阁道书,撮其精要而成《云笈七签》(注:签,签的繁体字),为道教经籍丛编之宗典,道家之言,于以大备。其书以天宝君说洞真、灵宝君说洞元、神宝君说洞神,为上中下三乘。以太元太平太清三部为辅经,又以正一法文遍陈三乘别为一部。统称三洞真文,总为七部,凡一百二十二卷。凡经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服食、炼气、内丹、外丹、方药、符图、守庚申、尸解诸术,以及前人诗歌、文字、传记之属,涉及于仙道者,均悉编入。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道藏源流载:

道家无所谓藏也,惟有道德五千言为真耳。尝考元都目录,皆后人妄取艺文志书名,矫注八百八十四卷,名之为道藏也。至于历朝伪撰者,又不一而足。略言之,如前汉王褎,造洞元经。后汉张陵,造灵宝经及章醮(jiao)等书四十卷。吴时葛孝先,造上清经。晋道士王浮,造三皇经。齐道士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品经。梁陶宏景,造太清经。后周武时,有华州道士张宾,诏授本州刺史,长安道士张子顺,选得开府,扶风进士马翼,雍州别驾李通等四人,于天和五年,在故城内守真寺,抄览佛经,造道家伪经一千余卷(装溃者,乃万年县人索皎)。隋大业末年,有五通观道士辅惠祥,私改涅槃经为长安经,为尚书卫文升所奏,敕令戮于金光门外。麟德元年,西京道士郭行真,东明观道士李荣,会圣观道士田仁惠等,又将从前伪撰经,重加修改,私取佛经添换在内,故有三界,六道,五阴,十二人,十八界,三十七助道品,大小法门,及优婆塞,优婆夷等语。此正孔子所谓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者也。不然,道家极其分量,不过为天为仙而止,安得有菩萨修行之法耶。

《集部·全唐文·第10部·卷九百十二》载:

道教从立教伊始,便大肆造经,或剽窃佛教典籍,或拼凑诸子百家学说,充为道藏。其经典不载成书时间、作译者,假托天仙传授、蛊惑世人。前汉王褒造《洞元经》,後汉张陵造《灵宝经》及章醮等二十四卷,吴葛孝先造《上清经》,晋世王浮造《化胡经》。又鲍靖造《三皇经》,齐朝陈显明造《六十四真步虚经》,梁陶宏景造《太清经》及《众醮仪》十卷,(北)周武(帝时期),张宾之、焦子顺、马翼、李运挑揽佛经一千馀卷,隋辅惠祥改《涅槃经》为书《长安经》。

《笑道论》:

道家妄注诸子三百五十卷为道经。又按汉明帝时,褚善信等总将道经诸子书等三十七部七百四十四卷。据此前数目有无不同,虚妄明矣!增加卷目,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或言名山唱出,或云仙洞飞来。何乃黄领独知,英贤不睹?书史无闻,典籍不记?请问道士後世之经,为是老子别陈?为是天尊更说?纵其说也,应有时方。师资说处,代年邦月,复是如何?

扩展阅读:

宝派、上清、正一道经全部错解佛经欲界、色界、无色界、法界概念,抄都不会抄,后世全真道同错 (佛经道经原文对照讲解)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7572784

《悟真篇》仿《华严经》大觉金仙造无上仙,混淆真经,使学者愈增惑误:摘自中国国家图书馆《四部丛刊》原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39086241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40986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随机推荐

  • 妈妈用的护肤品|后天气丹

    针对妈妈们用的护肤品做了个推荐,价位大概是200-600左右,这段时间有好多小仙女私信咨询我,不同肤质以及不同价位的后-津率享套盒后-津率享套盒:抗皱首选,这个系列有淡淡的人参味,滋润不油腻,清爽不干燥,适合30岁以上的干性混干肌肤,改善

    2024-04-15
    48600
  • 伊思蜗牛霜的功效

    伊思蜗牛霜的功效  伊思蜗牛面霜红瓶和银瓶的区别伊思蜗牛霜的功效,提起它大家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这种药材现在也逐渐走向国际,身体保健不一定要依靠药物,特别适合养胃、养肺的人食用,看完伊思蜗牛面霜红

    2024-04-15
    46800
  •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区别

    天气丹三个版本的没有区别。虽然它们的叫法不同,但是套盒中的爽肤水和乳液在成分以及含量上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三个版本的天气丹是不分好坏的。天气丹套盒适应的肤质比较广泛,干性肌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补水保湿,油性皮肤使用以后能够很好的控油祛痘,因

    2024-04-15
    30000
  • 在俄罗斯怎么买gucci

    如果你想在俄罗斯买 GUCCI 包包,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前往俄罗斯的 GUCCI 官方旗舰店购买。俄罗斯有多个 GUCCI 官方旗舰店,位于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其他城市。你可以前往这些店铺,选择你喜欢的包包,并直接购买。2通过俄

    2024-04-15
    35100
  • 水光焕颜套盒好不好

    水光焕颜套盒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这个水光焕颜套盒一般是指保湿补水系列的美容护肤品,它们通常包括洁面、爽肤水、乳液、精华液和面霜等,这类套盒质量是很好的,可以满足日常护肤需求。女人30岁以后,选择使用焕颜套盒还是补水套盒,这是众多女

    2024-04-15
    25900
  • 冻干粉是什么?冻干粉有效吗?

    颜值,自古是门生意,古有“花钿、唇脂、傅粉、额黄、眉黛、胭脂”,今有“水、乳、霜、精华、口红、眼影、面膜、粉底、唇膏、香水……”,更有“玻尿酸、肉毒素、冻干粉……”这一波医美的风刮到了“冻干粉”,“皮肤的软黄金”、“皮肤修复专家”,上至明星

    2024-04-15
    29000
  • 有谁了韩国的伊思蜗牛霜和面膜?用了效果怎么样?

      竹里行厨,来问讯、诸侯宾老。春满座、弹丝未遍,挥毫先了。云避仁风收雨脚,日随和气熏林表。向尊前、来访白髯翁,衰何早。  志手里,功名兆。光万丈,文章耀。洗冰壶胸次,月秋霜晓。应念一堂尘网暗,放将百和香云绕。算赏心、清话古来多,如今少。这

    2024-04-15
    41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