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由棕榈树类的树干、树身(茎)加工,通过机械处理,浸泡,沉淀,烘干制成的的可食用西米淀粉,最为传统的是从西谷椰树(又名莎谷,沙谷)的木髓部提取的淀粉,经过手工加工制成。西米产于马来群岛一带,西米质净色白者名真珠西谷,白净滑糯,营养颇丰。食用方法:煮开一锅水后加入西米,因为西米是淀粉质食物,所以在加入过程当中要逐渐加入不能一次加入,并且需要不断搅拌,否则的话容易成块且容易烧焦,一直到西米完全变透明为止关火。
扩展资料:
1 补脾经150次
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尖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称为补脾经。
补脾经能有效健脾养胃,调理肠道,对于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等症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2 清大肠200次
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近拇指一侧),自指尖至虎口(食指与拇指在手掌部衔接处)呈一直线处,推拿的时候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清大肠有助于消食导滞,清利肠俯,主治小儿腹胀,虚寒腹泻,大便棉结,脱肛等症。
3 顺运内八卦100次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掌心内劳宫周围做弧形或环形推动,运100-200次,
顺运内八卦有宽胸利膈,降气平喘的作用,主治小儿腹胀,咳嗽,痰喘等病症。
4 揉板门200次
以手指指肚在手掌面大鱼际平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揉100-200次。
揉板门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小儿腹胀,食积,呕吐,泄泻,食欲不振,气喘,嗳气等病症。
1 内伤饮食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脘腹胀满,肚腹作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瓣,不思饮食或伴随呕吐,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指纹紫滞。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推拿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板门。
推拿方法:
揉中脘:用拇指或中指按揉脐上4寸的中脘穴100-300次。
摩腹:用掌或四指指端摩腹部100-200次。
揉天枢:用两拇指揉脐旁2寸的天枢穴50-100次。
运内八卦:用拇指按顺时针方向运手掌内八卦100-300次。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300次,从虎口推向指尖。
揉板门:用拇指揉手掌大鱼际平面100-300次。
2 寒湿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或清水色绿,气味微腥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指纹淡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揉龟尾。
推拿方法:
推三关:用食指,中指指面推前臂桡侧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揉外劳:用拇指揉掌背上与内劳宫相对的外劳宫穴100-300次。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缘100-300次,从指尖推向虎口。
推上七节骨:用食指,中指从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第4腰椎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骨端100-300次。
3 湿热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时暴注下迫,泻下黄水臭秽或见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尿黄而少,或伴身热,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和中止泻。
推拿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尾。
推拿方法:
清脾胃:用拇指推拇指指面100-500次,从指根到指尖直推。
清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元100-300次,从虎口到指尖直推。
退六腑:用食指,中指推前臂尺侧100-300次,从肘直推向腕。
下推七节骨:用食指,中指自第4腰椎向下直推至尾椎骨端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椎骨端100-300次。
4 脾虚型拉肚子
主要症状:久泻不愈,常反复发作,水谷不化,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奶块,食后即泻,面黄肌瘦,神疲乏力,腹胀食少,舌质淡苔薄,脉沉缓。
治疗原则:益气健脾,和胃止泻。
推拿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 揉龟尾,捏脊。
推拿方法: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补大肠:用拇指推食指桡侧元100-300次,从指尖直推至虎口。
摩腹:用掌或四指指端摩腹部100-200次。
揉脐:用食指,中指指端或掌根揉脐部100-300次。
揉龟尾:用中指指端揉尾椎骨端100-300次。
捏脊: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即便,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自尾椎骨端由下而上捏至大椎处,一般捏3-5遍,于第3,第5遍,每捏3下将脊背皮肤提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