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有的营养素在稀饭焖烧的那个温度并不会遭到完全破坏。
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类、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矿物质)、膳食纤维(纤维素)7类。
稀饭中主要营养素为:大米蛋白、糖类、维生素和无机盐。大米蛋白高温加热会造成变性,然而被人体消化后仍旧可生成有用的氨基酸;糖类能够快速被人体吸收转化成能量,被焖烧一夜后的稀饭淀粉链打开,更易于消化;部门维生素在高温下会被破坏,从而使稀饭丧失部分营养价值;无机盐性质很稳定,基本不会被破坏。
由于以上特点,焖烧一夜的稀饭其实很适合老人小孩或者身体虚弱的人食用,易于消化又能快速为人体提供能量。建议配上水果或蔬菜和水煮蛋一起食用,营养素补充会更全面。
每100克大豆的营养成分如下:
热量(大卡)359
钾(毫克)1503
磷(毫克)465
胡萝卜素(微克)220
镁(毫克)199
钙(毫克)191
维生素A(微克)37
蛋白质(克)35
碳水化合物(克)342
维生素E(毫克)189
脂肪(克)16
膳食纤维(克)155
碘(微克)97
铁(毫克)82
硒(微克)616
锌(毫克)334
锰(毫克)226
钠(毫克)22
烟酸(毫克)21
铜(毫克)135
维生素B1(毫克)041
维生素B2(毫克)02
大豆主要的营养成分除少数溶于水外,大部分是不溶于水的。
而且煮黄豆稀饭,豆皮完整基本保证了黄豆的营养大部分不会外渗,所以黄豆煮稀饭,黄豆的营养应该大部分都还在黄豆里。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很多人对它不以为然,其实,它具有很强的滋补作用,可以和参汤媲美。
通常所说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后所得的。中医认为,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之强,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则认为“米油可代参汤”,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中医有“年过半百而阴气自半”的说法,意思是说老年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肾精不足的问题,如果常喝粥油,可以起到补益肾精、益寿延年的效果;产妇、患有慢性胃肠炎的人经常会感到元气不足,喝粥油能补益元气、增长体力,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喝粥油的时候最好空腹,再加入少量食盐,可起到引“药”入肾经的作用,以增强粥油补肾益精的功效。据《紫林单方》记载,这种吃法还对患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婴幼儿在开始添加辅食时,粥油也是不错的选择。
扩展资料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稀饭(食品)
-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