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蒌、皂角刺 作为常规药对以化痰解毒;
青黛 性味咸、寒,归肝、肺经,主要功能在于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青黛的成分之一靛玉红,在化学上属于一种新型结构,具有抗肿瘤作用。
此处用小量青黛,取其清泻肝火之用,同时加强清热解毒之功。
癌毒的形成多由气机不顺,或瘀结成痰,或郁而化热,此处取小剂量的青黛,而非常用的清热解毒类药物如大青叶、板蓝根等,意在加强清热解毒之效的同时,清泻肝火。
临床用 生薏苡仁 健脾以扶正气,利湿以排毒外泄。
研究表明,薏苡仁中含有酯类、不饱和脂肪酸类、糖类及内酰胺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提高免疫力、降血糖等作用。
同时其有效成分薏苡素具有镇痛、消炎的作用,可缓解癌性疼痛。取生薏苡仁,而非取茯苓、猪苓、泽泻类利水渗湿类药,因多数大肠癌患者食纳较差,口淡无味,生薏苡仁性凉能除痹,解毒散结,可助邪外出,引邪以出路。
临证取 鸡内金 消食运脾。对于偏正气亏虚者,常加用 黄芪 ,以加强扶正之效。
食纳不振者,再合炒神曲、焦山楂;气郁明显者再合炒麦芽。
治疗大肠癌方中,诸药苦寒药物及虫类药物居多,容易碍胃滞脾,而且化疗药物容易刺激胃肠道粘膜,患者一般会出现胃肠道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注意固护胃气,扶正祛邪以治本。
癌肿的形成或因气滞,或因血凝,进而痰瘀聚结,凝结成块。所以治疗上多从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出发,血行得畅,肿块得除。
莪术 辛散温通,气香走窜,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血中之气滞。
三棱 中主要含挥发油、苯丙素类、黄酮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血栓、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报道中多有关于三棱与莪术配伍总挥发油体外抗肿瘤的报道。
硇砂 ,性味咸苦辛,温,有毒,可消积软坚,破瘀散结。李可老中医曾用于治疗食道癌,临床常用硇砂以缓解食道痉挛,缓解食道癌患者的梗阻症状。
硇砂为大热有毒之物,《外台秘要》记载“救急治鱼骨哽在喉中,以少硇砂口中咀嚼咽之立下。”
硇砂具有腐蚀性,取小量入胶囊中,助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之功的同时,可避免腐蚀食管。取其软坚散结之行,直捣大肠。
大肠癌的肿块存在于肠道,损伤人体正气,相当于一个毒瘤的存在,以毒攻毒最为重要,也是控制癌毒复发与转移的关键。现代医学的化疗药物常选用带有细胞毒性的药物。
中医以毒攻毒,在正确辨证基础上灵活选用虫类药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重要环节。常选药物包括全蝎、蜈蚣、水蛭、虻虫、白花蛇、乌梢蛇等。
国医大师朱良春在其公开的抗癌经验方12首中有11首均含有以毒攻毒虫类药物。如消癌丸(白僵蚕,蜈蚣、炮山甲等);蜣蛭散(蜣螂、水蛭、全蝎、蜈蚣、僵蚕等)。
临证中,以 乌梢蛇、全蝎、蜈蚣 为常用角药,以求搜风通络之效。
临床上运用解毒化毒攻毒治疗恶性肿瘤要依照《内经》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无使过之,伤其正气”的原则。
如果一味追求以毒攻毒,消灭癌毒,结果会损伤正气,使癌毒复生,将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在肿瘤病中晚期,患者正气已衰,癌毒亦盛时,更应采用攻补兼施,扶正荡邪。
槐角(槐子、槐豆、槐实)
[药物]
为植物豆科槐sophora
japonica
l的果实。全国各地均产。
秋后摘取成熟果实,拣净,晒干,生用。
[药化]
含槐实甙。桷皱素、芦丁、槐黄酮甙、芒香甙、槐酚及油酸。
[药理]
(1)具抗肿瘤活性;对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及人体宫颈癌jtc-26癌细胞的抑制率均在90%以上。
(2)槐黄酮甙能促进血液凝固,减低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并能降低血压。
(3)槐黄酮甙、芒香甙及槲皮素对大鼠因组织胺、蛋清、甲醛等引起的脚爪浮肿,以及透明质酸酶引起的足踝部浮肿均有抑制作用;芒香甙并能显著抑制大鼠创伤性浮肿,又能阻止结膜炎、耳廓炎、肺水肿的发展;静脉注射芒香甙能抑制兔因马血清引起的皮肤关节的过敏性反应及炎症,对毛细血管能抑制渗出并起保护作用。
[药性]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凉血止血、消炎退肿。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宫颈癌
槐角(炒)、白花蛇舌草、败酱草、陈皮各30克,地榆、仙鹤草、黄芩(炒)、白芍(炒)、甘草各15克,诃子12克,枯矾、**壳各6克,番泻叶3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9克,日3服,温开水送,日1剂。并用镭或钴60针插植治疗。能使出血停止,白带减少,癌肿逐渐缩小,并能防治照射引起的直肠反应。食管癌
槐角、威灵仙各60克,猫眼草、板蓝根各30克,制南星9克,人工牛黄6克,硇砂3克
制成浸膏干粉,每服15克,日4次,温开水送。坚持2~3个月,能使临床症状消失,吞咽顺利,获近期治愈。结肠癌
槐角、蒲公英、红藤、地榆各15克,白花蛇舌草、白英、龙葵、败酱草,半枝莲、忍冬藤各3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粘液带血、腹胀压痛等减少,肿块缩小。可结合手术切除。直肠癌
槐角、木鳖子、升麻炭、乌药、焦白术、生地炭、地榆各9克,防风6克,生地芪15克,败酱草30克
切碎,水煎2次,早、晚分服。能使便血、腹痛缓减。下腹部梗阻解除,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治疗。
(2)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出血:肠风泻血
槐角500克,地榆、当归、防风、黄芩、枳壳各250克
研末,酒糊为槐角丸,梧酮子大。每服9克,米饮下,不拘时服。
(3)消炎退肿,用于炎性肿痛:睾丸肿痛
槐角(炒)30克
捣我为末,每服3克,日3服,食前湿酒下。汤火灼肿
槐角适量
烧存性,用麻油调敷肿处。
[药量]
煎剂:2~19克。丸散:18~9克。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猪胆
(《别录》)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胆或胆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采集取得后,挂起晾干,或在半干时稍稍压扁,再干燥之。
化学成分胆汁中主要成分为胆汁酸类、胆色素、粘蛋白、脂类及无机物等。胆汁酸中有鹅脱氧胆酸、3α-羟基-6-氧-5α-胆烷酸和石胆酸,它们几乎完全与甘氨酸结合而存在。另含猪胆酸和猪去氧胆酸。
药理作用①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 麻醉猫喉上神经引起咳嗽的方法证明,静脉注射胆酸钠(20毫克/公斤)有镇咳作用,去氧胆酸钠及牛磺胆酸钠则无此作用。同样方法用猪胆粉(05~10克/公斤)灌胃,也有上咳作用,在给药后30~60分钟作用最明显,持续2~25小时左右。四此,胆汁可抑制咳嗽中枢的兴奋性,用小鼠氨水喷雾法证明,从鸡胆中提出的鹅脱氧胆酸钠有止咳作用,而粗制品则较差;也有报告,从猪胆中提出的胆酸(钠)有止咳效果,而复方(猪胆、桔梗、半夏、地龙)效果更好一些。
用豚鼠组织胺喷雾法初步表明,鹅脱氧胆酸钠有平喘作用。胆酸灌胃(1克/公斤)1小时后,再用组织胺-乙酰胆碱混合液喷雾,对豚鼠亦有某些平喘作用,复方效果更好一些。用豚鼠离体肺灌流,胆汁能解除组织胺引起的支气管痉挛,胆酸钠为此种解痉的有效成分。也有初步报告,对小鼠有祛痰作用。
②消炎、抗过敏作用
以兔耳在热水(60℃)中烫1分钟以造成炎症,12小时后以猪胆粉05克/公斤灌胃,可使炎症(兔耳体积及颜色)消退较对照组为快、对大鼠的甲醛性"关节炎"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以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脾、肾上腺,肠系膜淋巴结的酸性磷酸酶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肝脏星状细胞活体染色,作了初步观察,胆汁似能提高抗炎能力。以马血清(05毫升,共注射16天)使豚鼠致敏后,心内注射胆酸(5毫克/公斤),10只豚鼠中有7只在接受马血清再注射时,不发生休克现象,而对照组则全部发生。对组织胺性及乙酰胆碱性休克,如能多次注射胆酸,据称也可防止休克的发生,即胆酸有抗过敏性休克的作用。
③抑菌作用
在试管中,动物(猪、牛、鸡)的胆汁在高浓度时,对百日咳杆菌有抑制作用,但不如黄连,在体外,羊胆于高浓度(1:100)时,对人型、牛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而牛胆汁作用很差,服羊胆汁2周后再接种结核杆菌,则豚鼠器官病变较对照组似较轻。对呼吸道常见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胆酸作用强于复方,尤其肺炎双球菌及流感杆菌较为敏感。对奈瑟氏菌无抑制作用。民间用以治疗痢疾的黑虎丹(以猪胆汁与小米混合制成)在体外对痢疾杆菌、金**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④其他作用
早年国外报告,牛黄之镇静及抗痉作用主要由其中所含之胆酸及钙盐引起。国内科学工作者亦证明,胆酸敖有拮抗可卡因对小鼠的惊厥作用。在兔肺伸张反射的实验中证明;静脉注射胆酸钠能抑制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对离体肠管,胆酸钠小剂量有兴奋作用(增加紧张性、节律性),大剂量则抑制。胆汁或胆盐口服后可 胆汁分泌,增加肠蠕动,使脂肪易于消化,促进脂溶性物质如胡萝卜素类、维生素K及铁的吸收,并有轻泻作用,能抑制离体蛙心;在蛙全身灌流时能扩张血管。如注入血循环,可引起皂甙样作用,导致溶血。大剂量抑制心脏及神经,对神经、肌肉有直接的毒性作用。
性味苦,寒。
①《别录》:"微寒。"
②《本草图经》;"大寒。"
③《汤液本草》:"味苦咸,寒。"
归经入肝、胆、肺、大肠经。
①《纲目》:"入心。"
②《本草汇言》:"入手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清热,润燥,解毒。治热病里热燥渴、便秘,黄疸,百日咳,哮喘,泄泻,痢疾,目赤,喉痹,聤耳,痈肿疔疮。
①《别录》:"疗伤寒热渴。"
②《本草拾遗》:"主小儿头疮,取胆汁敷之。"
③《本草图经》:"主骨热劳极,伤寒及渴疾,小儿五疳,杀虫。"
④《纲目》:"通小便,敷恶疮,杀疳匿,治日赤、目翳,明日,清心脏,凉肝脾。"
⑤《随息居饮食谱》:"补胆,清热,治热痢,通热秘。治厥颠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取汁冲服1~2钱;或入丸,散。外用:涂敷、点眼或 。
选方①治伤寒五、六日,斑出:猪胆、苦酒各三合,鸡子一枚。三味合煎三沸,强人尽服之,羸人须煎六、七沸,分为二服,汗出即愈。(《千金方》猪胆汤)
②治口中干燥无津液而渴:雄猪胆五枚,定粉(《纲目》引作天花粉)一两。-上二味,以酒煮胆,候皮烂,即入粉研细,同煎成煎,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含化咽津。(《圣济总录》猪胆煎)
③治阳明病津液内竭,大便硬,不可攻:大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如一食顷,当大便出宿食恶物。(《伤寒论》猪胆汁导法)
④治大便燥结:猪胆、蜂蜜,煎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乾呕烦者: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胆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温再服。(《伤寒论》白通加猪胆汁汤)
⑥治黄病:猪胆一个,鸡蛋一个。共调匀,不拘时服。如嫌苦难下,用于糕咽之,连服三次。(《梅氏偏方新编》猪胆蛋)
⑦治瘦病咳嗽:猪胆和小便、生姜、橘皮、诃梨勒、桃皮。煮服。(《本草拾遗》)
⑧治目赤病及胎赤:猪胆和绿盐五分,点眦。(《广济方》)
⑨治翳膜:猪胆一只,硇砂(细研)穰在猪胆中成膏,系定,悬当风处,候白衣如霜出,扫下收瓷合子内,旋旋用柱子点入眦中,觉痒乃罢,便无翳膜,未尽再点之。(《鸡峰普济方》猪胆膏)
⑩治喉痛:猪胆、射干、玄明粉、人中白、知母。煎服。(《四川中药志》)
⑾治痔疮:猪胆七枚,取汁,炭火熬成膏,用单纸摊敷,须先用槐根白皮煎汤温洗。然后敷药。(《仁斋直指方》猪胆膏)
⑿治汤火伤疮:猪胆调黄柏末涂之。(《外台》)
⒀治诸般痫搐:半夏一两(汤洗七遍),狼猪胆三个,取汁浸半夏于瓷器中,晒干,切片焙燥,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和丸,桐子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丸,煎麦门冬熟水下,食后临卧各一服。(《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猪胆半夏丸)
临床应用①预防白喉
职新鲜猪胆汁,或猪、鱼胆汁混合,加等量砂糖,蒸30~60分钟。托儿所小孩每次服1~2毫升,幼儿园小孩每次服2~3毫升,每天服2次,连服4天。咽拭培养阳性的隔1个月再服4天。曾先后在流行区的托儿所、幼儿园用上法给药2046人,经1年以上观察,无1例发病。其中320人在服药前做过咽液培养,阳性带菌者34人,经第1次服药后1~2周复查,28例转阴,4例第2次服药后转阴。同时期散居的儿童未经预防服药者有4例发病。经3次抑菌试验,证明猪胆汁对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菌能力,但无杀灭作用。
②治疗急性胃肠炎、菌痢等
用新鲜猪胆汁100毫升,加入绿豆粉1斤混合搅拌,制成药丸(绿胆丸)。成人每次2~3钱,儿童每次3分,日服3~4次。治疗急性胃肠炎31例,治愈28例,好转1例,无效2例:细菌性痢疾26例,治愈24例,好转2例;慢性肠炎4例,治愈2例,好转1例。无效1例;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4例,治愈3例,好转1例;卡他性肠炎8例,好转1例,无效2例;慢性结肠炎7例,治愈3例,好转2例,无效2例;泌尿系感染13例,治愈12例,好转1例。遇有脱水现象者仍须补液。部分病例在用药1~2天内即出现疗效,并无副作用。
③治疗百日咳
采用猪胆汁粉剂、糖浆和流浸膏等,胆汁粉剂,6个月以内,每次02克,每天1~2次;6个月至1岁,每次03克,每日2次;1~4岁每次04克,每天2次;4~7岁每次05~06克,每日2次;胆汁流浸膏,1~2岁每次15~20毫升,2~4岁每次2~3毫升,4~6岁每次3~4毫升,均每日3次,食后服;77%猪胆汁糖浆,6个月以下每次5毫升,6个月至1岁每次8毫升,1~4岁每次10毫升,4~7岁每次13~15毫升,日服2次,连服3~5日。根据1215例的治疗结果,一般服后2~4天开始生效,疗程为5~14天,总有效率约在62~97%之间。
④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
将鲜猪胆汁烘干研粉,装胶囊,治疗黄疸型肝炎10例,用量以黄疸指数为依据,黄疸指数在10~40单位者每次1钱,日服3次;40~70单位者,每日4钱,分3次服;70~100单位者,每日5钱,分3次服。均在服药3天后消化道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7天后食量大增;黄疸指数在1~2周内恢复正常,黄疸消失平均99天。疗程11~25天。随访1年均未复发。有用猪胆汁片(含猪胆汁粉02克),每次1~2片,日服3次,治疗传染性肝炎32例(其中黄疸型7例)。治疗后食欲不振、腹胀、乏力、肝区疼痛等自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7例黄疸型患者1周后黄疸全部消失;肝肿大26例,治疗后恢复正常者13例,不同程度缩小者8例,无改变者5例;肝功能检查,有前后对照者14例,治疗后对麝香草酚絮状试验及转氨酶等,均有较明显的改善。
⑤治疗慢性气管炎
用鲜猪胆汁加热浓缩,烘干磨细粉,装入胶囊,每次05克,日服3次(空腹开水送下);治疗143例,近期控制13例(903%),显效35例(2448%)。或用鲜胆汁1份,淀粉2份,混合炒拌均匀,待干燥后研粉压制成片,每片含猪胆汁03克,每次2~3片,日服3次,7天为一疗程;经治疗119例,显效12例,占10%。其中以单纯型患者的效果较好。又可采用猪胆汁(浓缩)注射液,每安瓿2毫升(含猪胆汁原液3毫升),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共治疗64例,近期控制5例,显效21例,两者共占4062%。对合并肺结核及支气管扩张症者,其止咳、祛痰、平喘疗效并不受影响,但注射后多有局部疼痛。也可用猪胆汁与维生素C注射液等量作穴位注射。选穴:主穴为定喘、肺俞;配穴为大杼、肺热、心俞。各穴交替使用,每次选用1~2穴,每穴注入02~035毫升,每用2次,4~5次为一疗程。间隔10~1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51例,临床治愈6例,显效16例,两者共占431%。副作用有不同程度的背部发沉、疼痛,一般持续12~36小时,个别患者有发冷发烧,局部肿胀等,予以一股对症处理即可。
此外,临床曾以猪胆汁分别配合半夏、赤小豆、何首乌、*羊藿、地龙、百部和甘草、细辛和白胡椒、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多种复方,观察数十例或数百例,总有效率约在714~943%之间。实验证明猪苦胆具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用药后能使咳嗽的兴奋阈增高。
⑥治疗单纯性消化不良
用3%猪胆汁粉糖浆,6个月以下每日4毫升,6个月至1岁6毫升,1~4岁3毫升,4~7岁10毫升,分3~4次内服。可连用数天,无任何副作用。治疗81例,治愈71例,好转7例,无效3例。病程以2~10天为多,最长者为5个月。用药后多在2~4天见愈。认为猪胆汁能溶解脂肪酸并助其吸收,从而减少肠内易于腐败物质之产生,故能发挥良好的治疗作用。
⑦用于妇产科各种手术及炎症感染
用猪胆汁、黄芩素制成注射液,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日2次。曾用于卵巢肿瘤切除、宫外孕手术、绝育手术等术后感染,及慢性盆腔炎、尿路感染等疾病计200例,代替抗菌素,有效率92%。取鲜猪胆汁、白矾制成粉剂作宫颈喷撒,曾试治慢性宫颈炎100余例,有一定疗效。
⑧治疗砂眼
取鲜猪胆汁过滤使呈清亮溶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浓度,高压消毒后点眼。治疗砂眼患者39人,每次每眼1滴,每日3次,10日为一疗程。结果痊愈及基本痊愈率为6667%,较对照组用黄连液点眼的治愈率为高。另法用鲜猪胆汁50毫升,1:1000肾上腺素1毫升,5%普鲁卡因5毫升,混合过滤后在水浴上煮沸1分钟,每日点眼3次;治疗989例,治愈率为6013~727%,而对照组用05%金霉素溶液的治愈率为154%。
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取鲜猪胆汁烘干研粉,加等量或2倍明矾粉拌匀。用于治疗一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无骨质破坏和胆脂瘤者。使用前先用双氧水清洗外耳道,拭干后将胆矾粉均匀喷入鼓膜穿孔处。量勿过多,以免妨碍引流。治疗149例,计163只耳。经3次喷药治疗后干耳者为752%,全部病例的干耳率为96%。治疗次数平均为32次。多数患者第一次上药后,次日分泌物增多变稀,2~3日后分泌物锐减,逐渐干燥。经较长时期观察,有26例复发。防止呼吸道感染,清除鼻咽部感染灶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措施。实验室对66例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用胆矾粉作了抑菌试验,多数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而对抗菌素则产生耐药性。
⑩用作通便剂
新鲜猪胆汁经高压蒸汽消毒或煮沸消毒10分钟,冷藏。成人6O~100毫升,儿童30~40毫升,加温至27℃左右作保留 。试用于腹部手术后及产妇便秘,手术后气胀,麻痹性肠梗阻等病人,计394例,多数病人经半小时左右可排便,少数病人需延长至2小时。便量多而自感舒适者382例(97%)。6例肠梗阻病人应用胆汁 后,梗阻现象在短时间内解除,未采用其他方法处理。
名家论述《纲目》:"方家用猪胆,取其寒能胜热,滑能润燥,苦能入心,又能去肝胆之火也。"
提醒您:猪胆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编者按:了解矿物药的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相关内容。因此,我们为大家总结了一系列的矿物药的基本内容,以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知识。
与植物药、动物药不同,矿物药主要由无机化合物组成,很少几味是单质,仅琥珀是以有机化合物为主要组成。
原矿物药是在自然地质作用中形成的,多数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或聚集体,很少是单个的晶体。前者如原矿物药方解石(粗晶方解石集合体),花蕊石(方解石与蛇纹石的聚集体),后者如白石英(水晶单晶或碎块;也有用细粒石英集合体——脉石英的)。
在任一矿物组份(本章中,组份二字指化学成分、内部结构相对均一的一个矿物相)中,都会存在包裹物(肉眼或显微镜下能察见的矿物相,或称机械混人物),以及胶体混入物(电子显微镜下才能查明矿物相的超显微颗粒,粒径1一100nm),和类质同象混入物(粒径<1nm,代替主成分占据结晶位置的离子或离子团,以及局部存在于结晶格架中的其它矿物相的晶畴)。肉眼就能看到的、如大青盐中的黑点(粘土质包裹物),显微镜下才能发现的、如紫石英中的粘土质矿物(也属包裹物),它们给出了大青盐、紫石英化学分析结果中的A1、Si等成分。显微镜下仍见不到,用化学分析检出的,如方解石、白石英中的Fe、Pb、Sr……,属胶体混入物或类质同象混入物。一般讲,胶体混入物在同一样品的不同部位分布不那么均匀。
除上述混入物外,原矿物药成分不纯净、不均一,甚至有更大变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同时形成的嵌生矿物在不同成因的同一味药中不尽相同;二是矿物形成之后,经历不同地质作用,原矿物成分、甚至嵌生矿物成分变化不同。如伟晶岩中白石英嵌生有长石(指碱、碱土金属的铝硅酸盐)和云母,热液矿脉中白石英会嵌生有硫化物矿物(如自然铜)、方解石等,可见,共存矿物的影响如同包裹物,在此统称之为共存矿物。共存矿物在变化时可不同于原矿物,如大青盐可潮解流失,而粘土质残留其溶蚀的表面上作为附着物出现。又如石英抗氧化、水化,共存的长石则易水化变为高岭石(石脂的组份),共存的硫化物易氧化变成褐铁矿(禹余粮的组份),污染在白石英表面。这些经历了变化而新生成的共存矿物,书中称之为次生组份,往往较易被察觉。经历次生变化后,在白石英中,因有硫化物矿物共存而含有的微量Pb可能流失,不再赋存于表面风化膜褐铁矿中;也可能仍分散在褐铁矿风化膜中、视次生变化过程水介质的流通程度而不同。
在矿物药鉴别、炮制及应用研究中,这些共存组份、混入成分的鉴别和研讨是必不可少的。
原矿物药可在各种地质作用中形成。而同一种原矿物药也可在多种地质作用中形成。一般用成因类型来概括一个地质作用的某一段历程所形成的矿物及其相应特点。这些成因类型如下述。
与岩浆活动有关的主要的成因类型有:
岩浆型: 指熔融岩浆在地下缓慢结晶形成的矿物。一般晶粒明显、界面清晰,可能含有多种过渡族金属元素(Sc、Ti、V Co、Ni等)的混入物。如含V Ti高的磁石即属岩浆型。
伟晶型: 指富含挥发份的残余岩浆中结晶形成的矿物。一般粒度粗大,晶形完好,可含多种稀有稀土元素(Be、Li、Rb、Cs等)。如富Li、Zr的大片云母常属伟晶型。
热液型: 常限指岩浆活动后期热水溶液中结晶形成的矿物。晶粒明显,常含多种有色金属混入物(依温度不同等,分别富集W、Sn、Bi、Mo或Cu、Pb、Zn或Sb、Hg、As等不同混入物)。如中一高温热液活动形成的白石英富W和Sn微量成分,低温形成的除非包裹有高温矿物,基本不含W、Sn及Bi。又如低温热液活动中形成的朱砂,含Pb、Ag及Si等往往高于人工银朱。因为人工再制时,这些微量成分在短促的气一液结晶过程中不再均匀分散在银朱中而多残留在皿底。
火山型: 指岩浆喷溢到地表结晶、冷凝后所形成的矿物和火山玻璃。它们一般晶粒细小甚至属非晶质。而火山喷气在火山口及附近地表升(凝)华形成的针柱状、粒状矿物晶粒,则可大到肉眼可见的范畴。前者如含火山玻璃的大海浮石,后者如白硇砂等。大海浮石在显微镜下可见多种矿物聚集嵌生,白硇砂中也有多种组份共存。但总的讲,火山型矿物药中类质同象混入物较在地表下形成的岩浆型、伟晶型及热液型矿物少。
热液蚀变型: 岩浆作用后期的热液,作用于已形成的矿物可引起成分的重新组合,形成一些新的矿物。如长石石英组成的火山岩变成了高岭石(石脂的组份)为主的岩石。
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成因类型主要有:
区域变质型: 已形成的矿物作为起始物质,在新的温压条件下重新结晶或重新组合,晶粒加大、微量成分也均匀(平衡)分配到共生矿物间。如青礞石、阴起石、阳起石分别由富Fe、Mg的泥质矿物、富Mg的泥质矿物、富Ca质的矿物变质形成,必须含Si则是它们的起始物质的共同特征。在微量元素的种类、量比上,针对这些矿物药的组成矿物本身而言,并无特殊规律可循,而起始物质含有哪些微量成分,则是先决条件。如青礞石,若其起始物质是火山灰沉积物,其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将比起始物质是浅海沉积物的阳起石复杂而多变。
接触变质型: 是变质作用与岩浆作用综合形成的矿物。在岩浆贯人周围岩石时,岩石中的矿物受热重结晶,或接受岩浆中来的气-液成分与原成分重新组合形成新矿物;所谓接触交代型即专指后一情况,其形成的矿物,微量成分常较复杂,矿物组份也多变。如仅由透闪石、方解石组成的阳起石及仅由蛇纹石、方解石组成的花蕊石多属接触变质型,而矿物组份中还含有自然铜(黄铁矿)等的磁石、含氟一金云母的花蕊石则多属于接触交代型。
变质作用中也会产生气一液活动,特称变质热液。它在变质作用后一阶段,作用于变质新生的矿物上,又一次形成新的(蚀变)矿物,会使矿物药的矿物组份更趋复杂,但也增大了难溶矿物中有用成分的可溶性。如滑石受后期热液作用,形成水菱镁矿或菱镁矿与滑石共存,则滑石中Mg的酸溶率将显著增大。又如阳起石中矿物组份受蚀变影响变为绿泥石等,致使人们误认为青礞石或阳起石,这就增加了矿物药鉴别的困难。
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形成的所有矿物,在出露于地表时都因处于新的物理一化学条件而发生变化。如长石在地表将遭受H2O、O2、CO2的化学作用和日晒,雨淋及冰冻等物理、化学作用(总称风化作用)。长石经历长期风化后逐渐分解为高岭石和CaO、SiO2等。高岭石多残留当地K、Na、Ca2+、及SiO2等成份(成份二字泛指离子、络合物及胶体粒子、物态不明确的化合物等)随地表径流(水溶液及悬浊液和携带的矿物碎屑)流入湖海,沉积出新的矿物。即所谓表生地质作用;也称外力地质作用,以对应、区分于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二者合称内力地质作用)。
表生作用形成的矿物主要分为:
风化型: 指基本由原来的矿物分解、在当地形成的新矿物。这些矿物之中还常包括抗风化的残留矿物组份。如白石脂,基本成分来自长石,其中常含有长石、石英的风化残余颗粒。又如赤石脂,除高岭石外,混有同时风化形成的水赤铁矿或赤铁矿、以及次生残留的水云母。
沉积型: 指风化出的物质成份,搬运到湖、海(或流经地表时被土壤吸附)沉积下来形成的新矿物。如入海处胶体质点聚沉形成无名异、丁头代赭石,称为胶体沉积型矿物。它们之中含有大量机械(重力)沉积下的碎屑,主要是石英等。而珊瑚中的方解石则由珊瑚虫吸收流入浅海的Ca质沉积而成,特称生物化学沉积型矿物。常见的石膏、大青盐,则属溶解成分过饱合时结晶析出的化学沉积型矿物。胶体及生物沉积吸附Fe时,将使上述无名异呈褐色、珊瑚呈现粉色至红色。化学沉积时,不只一种离子过饱合,它们同时析出,使膏盐层中不仅含石盐、石膏,还共存有钾盐、光卤石、甚至芒硝、钙芒硝。
干旱地区,风化型和沉积型已难区分,如硝石即属风化型矿物,且与地表生物活动的N03吸附流经的K+有关。
最后要指出的是,一些化石矿物药,如石燕或龙骨,虽属生物化学沉积,其石化过程是很复杂的。先决条件是,具有硬组织的生物(贝壳或骨骼)被埋葬于沉积物(未硬结成岩的石灰岩或未胶结成岩的泥砂质堆积物)中,被保护下来的软组织(有机化合物)逐步被CaCO3或粘土质替换充填;而后再硬结成岩。因此,动物或其骨骼外形被保留,其中的某些有机成份(如阮及氨基酸)也可能有所留存;后者是进一步研究化石矿物药时的新课题,琥珀的研究应是这一课题的先导。
硫磺有毒,其氧化物或者氢化物毒性比单质加剧。
硫磺本身就是中药,中医开给病人吃的,只是现在的中医一般都上过初高中,懂得一些物理化学知识,不怎么用了。类似的还有金属铅粉末,水银,都不怎么用了。
①《本经》:“味酸,温。”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③《别录》:“大热,有毒。”④《药性论》:“味甘,有大毒。”
入肾、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揪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 效:壮阳
主 治:治阳痿,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性味归经:酸,热,有毒。①《本经》:“味酸,温。”②《吴普本草》:“神农、黄帝、雷公:咸,有毒。医和、扁鹊:无毒。”③《别录》:“大热,有毒。”④《药性论》:“味甘,有大毒。”
入肾、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命门经。”②《本草经疏》:“入手厥阴经。” ③《玉揪药解》:“入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l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磨汁涂。
用药忌宜:阴虚火旺及孕妇忌服。
药物配伍:《药对》:“曾青为之使,畏细辛、飞廉、朴硝、铁、醋。”配白矾,杀虫止痒;配半夏,壮阳通便。
别 名:石流黄(《范子计然》)、石留黄、硫黄(《吴普本草》)、昆仑黄(陶弘景)、黄牙(《丹房鉴源》)、黄硇砂(《海药本草》)。本品为矿石类,性质通疏,色腻中黄,故名。天生黄和舶上硫黄二种商品:①天生黄(《纲目拾遗》)②舶上硫黄(《博济方》)又名:舶硫(《遵生八笺》)、白硫黄(《百草镜》)
炮制方法:生硫黄:去净杂质,砸成小块。制硫黄:取拣净的硫黄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现黑绿色为度,取出,漂去豆腐,阴干。(每硫黄10斤,用豆腐20斤)《纲目》:“凡用硫黄,入丸散用须以萝卜剜空,入硫在内,合定,稻糠火煨熟,去其臭气;以紫背浮萍同煮过,消其火毒;以皂荚汤淘之,去其黑浆。一法:打碎以绢袋盛,用无灰酒煮,三伏时用。又消石能化硫为水,以竹筒盛硫埋马粪中一月,亦成水,名硫黄液。”
金石之药:白石英、云母、石钟乳、丹砂、硇砂、石硫黄,铅、赤铜屑、水银粉、土黄、礞石等。金石类药物与一般草木之品相比,在主治上显著特点就是善治痼疾怪证,如惊狂、积聚、顽痹、恶疮、百虫、癣疥、噎膈、痰涎等,这类疾病病机复杂,病程较长,非草木轻剂所能胜任,必须以金石重剂,以毒攻毒,方可奏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