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
春秋时期,老子 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2、列子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列寇,又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 道学者 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3、庄子
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据传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4、鬼谷子
姓王名诩,又名王禅,道号玄微子。战国显赫人物,因隐居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常入山采药修道,于嵩山东南学仙。 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 在文化史上,他是与孔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先哲齐名的学术大家。
5、黄帝
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最有到家意境的姓自然是创始人老子的李姓。
李天枢;李逍遥;李无为。
天枢:天枢上相是道教对辅佐帝王成就伟业的一位宰相的尊称,他们在人间为辅佐帝王的宰相,在天庭则为协助玉帝治理三界的圣贤。
逍遥:出自《逍遥游》,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做到真正的“逍遥”。
无为:出自《道德经》,不是让人什么都不做,反而教人应该努力学习,积极进取,通晓自然和社会。以无为而有为,成就真我,筑己大道。
道家思想的精华指的是道法自然,大道无为。道家思想核心内容无所不能、永恒不灭,蕴含了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道法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伦理精神。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遵循客观规律。
简介
据说现代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真正的道家早已落寞千年。相反,存在大量阴阳五行学说,不可解释的东西。道家思想成形于先秦时期,道家思想追求的是无所不能,长生不老。
就本身来,《老子》、《庄子》都是以相当平静的心态来对待死亡的,而道教则惧怕死亡。引起两者相关联的原因可能是在魏晋后的玄学家的文字中描述了对于领悟了“道”并体“道”的长生者的意象。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以“道”为本的天道观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其一,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其三,道是无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无”
“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
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虚静”“玄鉴”的认识论
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他还宣扬“涤除玄鉴”的直观方法,教人们洗心内照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
“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
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1、三清
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2、五方五老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
3、六御天帝
六御,位居三清五老之下,这种说法源于中国古代“六合”观念,所谓“六合”,即上、下、四方(东、西、南、北)。
上:玉皇大帝
北: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南:南极长生大帝。
下: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玉帝之妻。
东:东极青华大帝(又称太乙救苦天尊),玉帝伺者。
紫微北极大帝、南极长生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合称四御;太乙救苦天尊位在四御之后;
4、金母木公
统领管理男女诸仙。
西王母,又称西姥、王母、金母和金母元君(特别强调, 在正统道教神系中,玉皇大帝与西王母并非夫妻关系,西王母比玉帝出现得早)。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俗称王母娘娘)
东王公,先天阳气凝聚而成,所有男仙之首,掌管蓬莱仙岛。
5、三官大帝
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隶属六御之西方天皇勾陈大帝管辖,在道教神仙体系中,三官大帝比三清尊神出现时间还要早,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灵。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扩展资料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统的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等影响深远。
李约瑟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