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老子50多岁时,看到东周王室衰微,便离开东周去秦国,西行途中经过函谷关,关令尹喜强求他著书,老子就写下了讲道德内容的文章五千字。这就是人们说的《道德经》。
个人认为出处不重要,领会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文学家、史学家把他们毕生的精力都用在研究枝节上了,真正的精华,啥也没捞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经·第八章》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德经·第四十二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德经·第五十六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老子·德经·第七十二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德经·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老子·道经·第八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於人乎?——《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八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德经·第六十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经·第十八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老子·道经·第七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经·第二十三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德经·第七十四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老子·道经·第二十八章》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老子·道经·第四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道经·第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德经·第七十八章》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老子·德经·第六十二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老子·德经·第四十章》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道经·第二章》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老子·道经·第二十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道经·第七章》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老子·道经·第十七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致虚,极;守静笃。——《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道经·第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老子·道经·第十章》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经·第七章》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功成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德经·第五十七章》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德经·第四十七章》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老子·德经·第六十五章》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道经·第十四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老子·道经·第三十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德经·第七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德经·第四十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老子·德经·第四十八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道经·第六章》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道经·第十三章》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道经·第三十章》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道经·第十一章》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道经·第二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老子·道经·第二十九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老子·道经·第三十二章》
群经之首是指《易经》,万经之王是指《道德经》,这是因为不管是五经还是六经,都会把《易经》摆在最前面,所以叫群经之首;《道德经》是“道”的绝对超越,所以《道德经》可称为“万经之王”。
一、《易经》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二、《道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春秋时期老子(李耳)著。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扩展资料
一、《易经》的价值影响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大约在新石器时代就诞生了,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道德经》的价值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简介道家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等政治、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华各文化领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与吸取道家的积极思想,故学者说:"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秦汉之际演变成独具中国本土特色的教派--道教。
道家哲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先秦道家、 秦汉黄老之学、 魏晋玄学、 隋唐重玄学与宋元内丹生命学等五种历史形态(以及现代正在酝酿构建的新道家)。
道家经典著作如下:《庄子》、《道德经》、《周易》。
1、《庄子》又名《南华经》。
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2、《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
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3、《周易》即《易经》。
《三易》之一,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主要特点:
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应物变化。东汉末年道教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根据,承袭春秋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衍化形成。
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泰古二皇,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这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从此成为古往今来治国治家的至尊宝术。
一,道德经是一部写给人看得书这点说出来感觉有点无稽,但却是我要着重强调的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老子是一位出世的大师,他的理论太空洞,比较走向极端--唯心,消极但其实不然,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去考虑哲学思想问题,探讨人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以怎样的心态,措施去面对解决,充分肯定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地位,但其中主旨还是还是强调人怎样去面对,也就是人对客观环境的主观能动性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我个人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唯物的哲学著作
二,我从道德经中吸收颇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认为由于环境影响,每个人的问题各不一样,但要真正解决问题所遵循的原则是统一的正所谓万法归一一部不过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人生道理,所以它绝对堪称中国文学史和哲学史上的巨著而哲学虽然不是应用科学但却对自然科学有着普遍的指导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道德经是一部百科全书也不置可否
三,道德经虽然短短五六千字,但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却非常精辟全面我在阅读的时候有时候感觉比较艰涩,难以理解这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阅历去理解最好不要去看什么译文,只看古文注解就好了毕竟别人的理解出来的是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品出来的才真正是自己的
另外,万经之首这个说法我没有听说过不过个人认为当之无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