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作放生池,兼为渔民讲经说法,渔民闻法后率皆改行转业,好生从善,并献临海江沪溪梁六十三所,达三四百余里,全部作为放生池,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大规模放生,所救活的物命数以亿万计,现在的西湖,就是大师当年所创的古放生池。
永明大师
永明大师相传为阿弥陀佛慈悲示现,五代时大师为余杭县库吏,常常因救急以库钱买鱼虾等物命放生,后因监守自盗罪被判死刑,行刑前大师态度从容,面不改色,国王很奇怪便询问他缘由,大师回答:「我因为放生,救活的生命数以千万,趁此功德,正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怎能不观喜呢?」国王敬重大师德行,便释放了他,大师自此出家为僧,念佛修行,得道证果,后世遵为莲宗六祖。
慧能大师
禅定六祖慧能大师,自得五祖弘忍大师黄梅心印后,为躲避同门兄弟的迫害,逃亡江南,隐姓埋名,乔装平民,隐居于猎户群中。猎人交往大师守网,大师慈悲为怀,见被擒被抓的狼獐鹿兔等等猎物,莫不设法为之放生,这样放生放了十六年,救活的物命不可胜数,并且感动了猎户,放下屠刀,改行向善。后大师坐曹溪道场,大兴禅宗,道播神州!
寒山/拾得大师
寒山大师相传为文殊菩萨示现,拾得大师相传为普贤菩萨示现。寒山问拾得:放生可戊佛否?答曰:诸佛无心,惟以爱物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观世音也。日日放生则慈悲日日增长,久久不息则念念流入观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缘,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愿,宜广行劝勉,善令群生同归悲化。
志公禅师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放生功德如何?」
答曰:「放生功德,不可 。经云: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只因迷妄因缘,遂使升沉各别,以渠生死轮回互为六亲眷属,改头换面不复相识。若能发喜舍心,起慈悲念,赎命放生者,现世保病延生(祛病延年),未来当证菩提。」
放生颂(志公禅师因果录)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少病疾 放生嗣胤昌 放生官禄盛
放生免三灾 放生家门庆 杀生与放生 果报明如镜
遵氏大师(慈云忏主)
遵氏大师晚年主持杭州昭庆、灵山等寺,讲经弘法,宋真宗赐号「慈云」,大师曾以天台智者大师放生的故事,告诉州判王钦若,并讲他奏准以西湖为放生池,获朝廷准许,下令西湖为放生池,禁止一切渔获捕猎,重视智者大师时代放生风范!
佛印禅师(戒杀文)
贪他一脔脔还他 古圣留言终不伪
戒杀念佛兼放生 决到西方上品会
真歇禅师(庆生报本戒杀文)
人之生日到来 应当持斋戒杀 或是买命放生 或是诵经念佛
修桥砌路煮茶 随意奉行善事 报答生身父母 乳哺三年大德
莲池大师
「疾病之由,多从杀生中来,故偏重放生也。」
「戒杀之众,善神守护,灾横消除,寿算绵长,子孙贤孝,吉祥种种,难可具陈。若更随力放生,加持念佛,不但增崇福德,必当随愿往生,永脱轮回,入不退地。」
「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放生非独佛教,儒中君子无不奉行。」
「诸放生者,或增福寿,或延寿算,或免急难,或起沉疴,或生天堂,或证道果,随施获报,皆有征据。」
「普劝世人随所见生命发慈悲心,是捐舍世财,作斯方便。」
「若无财者,只发慈悲心,亦是福德,或劝他人放生,或见人放生,赞叹随喜,增其善念,亦是福德。」
「放生不杀,与物无冤,非惟安乐今生,以此善根,当来之世,长寿永福,乃至成佛,万类有情,倾心归附。」
「心大德深,其事何验,盖利他者菩萨之行也,以此行门助修道业,譬如船得顺风,必能速得涅槃彼岸矣。净业三福,慈心不杀实居其一。今能不杀,又放其生,既能放生,又以法济令生净土,如是用心,报满之时,九品莲台高步无疑。普劝世人,幸勿以我德薄人微。而不信其语也。」
「今更立简易一法,佐使并行,不拘时日,见即买放。于甘月下书某日放生若干,巨生以个数计,细生以觔数计,岁终总算,存以自考。」
(巨生如鸦雀龟鳖及大鱼等,细生如虾螺蛙蛤及小鱼等,积功累德,当知果报不可思议。)
放生颂 :
「人既重其生。物亦爱其命。放生合天心。放生顺佛令。
放生怨结解。放生罪垢净。放生免三灾。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放生官禄盛。放生无忧恼。放生少疾病。
放生嗣胤昌。放生家门庆。放生观音慈。放生普贤行。
放生悟无生。放生生死竟。放生与杀生。果报明如镜。 」
放生偈:
「上帝好生。下民伤生。舍财救生。图财捕生。繇二念生。故有众生。
生无所生。亦无能生。无生不生。是名放生。」
憨山大师
人既爱其寿 生物爱其命 放生合天心 放生顺佛令
放生免三灾 放生离九横 放生寿命长 放生官禄盛
放生子孙昌 放生家门庆 放生无忧恼 放生小疾病
放生解冤结 放生罪垢净 放生观音慈 放生普贤行
放生与杀生 果报名如镜 放生又念佛 万修万人证
蕅益大师
「杀生即杀自心未来诸佛,放生即放自心未来诸佛,若放自心未来诸佛,即真念佛三昧,修此念佛三昧,是恒转法华经百千万亿部也。」
「欲即人心证佛心,转劫浊成净土,术莫于放生,放生一法,唯广与久,一杯水不救车薪火,唯设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已,杯水多,车火未有不灭者,今杀运纷纷,并同分恶业招感,非慈悲三昧水,熟能熄之。」
印光大师
「戒杀放生者,来世得生于四王天,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者,直可往生于西方极乐国土,其功德实无涯矣。」
「凡有欲家门清泰,身心康宁,天下太平,人民安乐者,请皆于戒杀放生,吃素念佛中求之,则求无不得矣。」
「佛教东来,阐明因果报应,令人戒杀放生,断荤吃素。」
「余向提倡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事理,以其挽救天灾人祸。」
「人惟欲眷属团聚,寿命延长,身心安乐,诸缘如意,正应发大悲心,行放生业,使天地鬼神,悉皆愍我爱物之诚,则向之所欲,当可即得。」
「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令彼一切有生命者,各得其所。又为念佛回向净土,令得度脱。」
「凡大圣大贤,无不以戒杀放生,为挽杀劫以培福果,息刀兵而乐天年之基址。」
「是知戒杀放生,乃拔本塞源之济世良谟也。」
「须知放生一事,实为发起同人,普护物命之最胜善心。」
「放生一事,原为启发现未人之善心,以期戒杀茹素,普令含识各得其所,各尽天年。近之则息杀因,远之则灭杀果,小之则全吾心之纯仁,大之则弭世界之杀劫。」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民之大本曰善,生则植物动物并育,善则仁民爱物修行。干为大父,坤为大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常行放生,常行杀生,天地鬼神常为鉴临,必当降以祸福,且勿忽其弱而欺之。」
「圣君贤相,哲士鸿儒,多皆仰遵佛训,俯培己仁,或茹素而断荤,或戒杀而放生,其嘉言懿行,载诸史册,亦企后人同修慈心,愍彼物类。」
弘一大师
「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
虚云老和尚
「我们要勇猛精进,要内外加修。内修,即是单单的参一句「念佛是谁」的话头,或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起念嗔痴恚种种其他念头,使真如法性得以透露。外修,即是戒杀放生,将十恶转为十善,不要一天到晚酒肉薰天,造无边的罪业。」
「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 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
谛闲大师
「不杀为诸戒之首,而放生为众善之先也。」
「历朝以来,缁素通人,慈善大家,以放生为务者,典籍所载,未易仆罄也。」
「古圣先贤,莫不以仁慈济物,博爱利生,是知凡为人者,要当以仁存心。」
「夫干曰大生,坤曰广生,生物不息,天地之大德,人秉天地之气以生,当以天地好生之心为心。」
圆瑛大师
「至论护生一事,佛儒二教,若合符节。我佛以大慈大悲而为救世之本,大慈者,与一切众生之乐,大悲者,拔一切众生之苦。」
「吾人当学佛之大慈大悲,实行戒杀放生,方是学佛之行。是以学佛者,不仅持律戒杀,尤当竭力放生,方合我佛慈悲宗旨。」
「儒教周易有言,干曰大生,坤曰广生,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孔子赞易以生生。吾人应体天地好生之德,提倡戒杀放生。」
「出家以来,每年力行放生,本会乃以莲池放生会为名,当以佛教慈悲,儒宗恻隐,而作护生运动,实为天下无上吉祥善事。」
「希望社会诸君,勉力行之,即遇寿辰、结婚、生子,是自己求生,庆生吉祥之事,均宜戒杀放生茹素,以善因而求善果也。」
妙善大师(金山活佛)
「最好的消业方法,莫过于放生,世界上最大的恶业莫过于杀生害命,反过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善业是莫过于戒杀放生,所以放生是最大的功德。你能依我的话,赶快量力买生物放生,就能增福延寿的。」
李炳南老居士
「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杀,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想见功德之大,所得善报无量无边。在二千八九百年时的中国与印度,未通消息,佛教在印,曾行放生,儒教在中亦曾放生,并非谁倡谁效,善道自然同耳,两教放生之经典各有记载,多不胜举,查书当知。」
「下功断缘戒杀,中功断缘兼素,上功断缘放生。」
「上等功德,除了断缘外,必须兼放生,佛家有一句话说:救一众生,胜造七级浮屠。七乐浮屠就是寺庙的七层宝塔,这样看起来就知道救一个众生的功德是多么大。」
「一切众生不但是过去父母,亦是未来诸佛,你放它的性命你就是菩萨。」
「不单是佛教提倡戒杀放生,我们中国的古圣先贤,亦多说戒杀放生的道理。」
「戒杀放生,这是心性的问题,就是有慈悲,没有慈悲的问题。」
「奉劝诸位,现在战乱还未来临,快快改往修来,快快戒杀放生。」
忏公师父
「丙甲春云卧病冈山,经久不愈,医药治疗,营养滋补,静摄调护,悉皆罔效,身心苦闷,不知所措。嗣承净业道侣慈悲劝谕,谓若提倡放生,与众行之当得早占勿药云云。云遂依劝告,先自放生,并同诸方提倡,经时不久,顽强痼疾霍然痊愈。」
圆因师父
「我们多今生累劫以来,所造所欠的杀债,可能也虚空也装不下,而放生就是还债,还累劫多生以来,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我们要深信因果,放生自有放生的善报,杀生自有杀生的恶报,鼓励赞叹放生自有鼓励赞叹放生的善报,阻挠批评放生自有阻挠批评放生的恶报,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因因果果是绝对错不了的。」
「疾病癌症,灾难不幸之所以会发生,就是缘于我们以前所造的杀业感召而来的业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藉著出钱出力赎命放生,来偿还以前我们所欠无数的杀债。」
「每一个众生最宝贵的是自己的生命,杀了他,他最恼恨,冤仇结得最深,所以说杀业最重,每一个众生最珍贵的还是自己的生命,救了他,他最感激,福善积得最深,所以说放生第一。」
「放生就是救急,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放生是救性命垂危,朝不保夕的受果受难的众生,我们一放生,当下众生就免除死难,重拾生机,我们不放生,众生就只有受宰待杀的唯一死路了,放生是救急救命的行为,所以功德至大,非其他小善所能比拟!」
「放生最重要的是皈依以及念佛。「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物命在经过三皈依仪式后,承佛法僧三宝加持,畜生报尽,不再沦入三恶道中,得以转世超生,并且物命亲闻「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六字洪名盈盈入耳,既植道种,他日因缘成熟,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断六道生死轮回,此乃放生中之大放生,是放生中最重要的意义。」
「放生最容易消沬障,因为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人多人少、钱多钱少都可以放生,正因为简单易行,人人可为,太容易消业障,所以我们的冤家债主便无所不用其极,千方百计阻挠我们放生,不让我们消业障,所以放生所遭受的阻挠最大,所引起的批评最多;这是因为众生业障深重的缘故。因为业障深重,众生物命无福值遇善人受救免除死难,因为业障深重,人们无福救赎生命,偿还杀债。」
「批评毁谤放生,阻挠质疑放生的人要小心,因为阻挠人家放生就等于杀生,害了千千万万物命无法受救,含冤而死,其罪过无量无边,一定要赶快改过忏悔,否则地狱苦刑是一定逃不掉的。」
最有名的当然是属交光法师的《楞严经正脉》
不过这个是文言文现代人很难看懂
慧律大师讲楞严经时,特别选的2本注解
分别是
圆瑛大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这一部保有古代丛林讲经的风格
又不会因为文言文太难懂,圆瑛大师也是近代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再来就是
成观法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这本义贯好的地方就在于,他是白话文更适合现代人,但是他不会像其他白话文那样,太白话而失去原来的味道,这本义贯即保留了本有的味道又适合现代人看,最难能可贵的是一般的楞严经注解到五会楞严咒就跳过去,而成观法师因为曾经留学日本高野山,留学期间刻苦学习梵文,巴利文,所以他精通梵文和巴利文,因此他注解到楞严咒时,就很详细的解释了楞严咒每一句,而且这个还不是浅释,他是很详细的来注解楞严咒
所以,我推荐
圆瑛大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和成观法师的《大佛顶首楞严经义贯》
(一)由禅入净的实践
圆瑛大师,福建古田县人,十九岁于鼓山涌泉寺拜增西和尚为师。二十一岁从福州到江苏常州天宁寺,亲近禅宗尊宿冶开禅师修禅六年。时常定境现前,身心廓然,曾于定中悟后写了一偈:「狂心歇处幻身融,内外根尘色即空,洞彻灵明无罣碍,千差万别一时通。」到了二十六岁又往宁波天童寺,依从寄禅和尚,一心参究。在二十八岁的冬天,又在禅七之中,定功得力,身心俱空,又说偈云:「山穷水尽转身来,迫得金刚正眼开,始识到家无一事,涅槃生死绝安排。」自从三十六岁以后,净土机缘成熟,因阅读永明延寿大师和云栖莲池大师等许多净土法门经典著作,开始深信净土念佛法门。从此就努力于禅净双修。由事念而归理念。正如永明大师《四料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圆公大师后来数十年,力弘净土,到处讲经说教,劝人念佛。曾经讲演《阿弥陀经要解》、《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等许多净土法门的经论多遍,并对上述经论著有讲义流通于世,利益众生。又曾经讲过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和《普贤菩萨行愿品》,大力劝修念佛法门,普度众生,同生西方极乐净土。
在他七十六岁病势严重时刻,还是一心念佛,嘱咐随侍左右的许多弟子说:「我今身心,尚感安乐,无挂无碍。出家人置生死于度外,以疾病为助缘,余号「三求堂主人」,平生都以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宗旨。现在福慧已求,最后只有求生净土。汝等立身处世,须以三求为正确修学方针。更希望广大佛教道友、信徒,以此三求为真正学佛宗旨。」并说偈云:「唯有一宗事,但念阿弥陀,求生于净土,上品紫金台。」过去有一行脚僧写了一首偈说:「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圆公大师把它改为「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前程何处是,念佛度春秋。」又嘱咐弟子写了一张纸条贴在病房的墙壁上:「来者念佛,是真莲友。」由此可知,先师虽身染重病,早已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记得一天晚上,在大众为他助念回向以后,要诸弟子到床前,格外叮嘱说:「汝等念佛,随时都要摄心静念,识取自性。现在我来问问你们,刚才你们念佛,可知道这一句佛号声音落在何处?速答!速答!」圆公老人病中开示,使我们得益不浅,对于净土念佛法门,更加增长深信切愿,意志坚定。
(二)圆瑛大师的劝修念佛法门
圆瑛大师为了弘扬净土法门,除了已出版许多净土经典讲义外,还著有《劝修念佛法门》一书,现将本书内容介绍如下:
(1)念佛法门发起因缘:念佛法门,又称净土法门,又名莲宗。又曰净宗。乃是释迦如来至极悲心,观机施教,观察众生之机,唯此持名念佛一法,最易得度。故无问自说,说出一卷《佛说阿弥陀经》。不假他人发起,即告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自唱极乐依报,弥陀正报,二种名字。此万世持名念佛从出之大源,乃金口所亲宣之妙法也。三根普被,六趣咸超,其利益有不可思议者焉。
(2)念佛就是修行: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法门,深信不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字字从口念出,字字从耳听入,念得分分明明。一句如是,句句如是,口念心念,心口如一。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以此念佛一念,而除一切妄念。妄念既止,则意业清净,此即是意业修行。口念佛号,不说闲言,古人云:「少说一句话,多念几声佛。」声声不离佛号,则口业清净,此即是口业修行。众生身业,都为意业所驱使。意业不起念,身业无所行。念佛之人,一心念佛,六根都摄,则身业清净。此即是身业修行。如何说念佛不是修行之法?
如上所举念佛能令三业清净,可为修行之明证矣。
(3)念佛最为稳当:唯有念佛法门,而有自他二力可恃。自力,即自己一心念佛之心力。他力,即阿弥陀佛因地所发四十八愿之愿力,自力之外,更加他力。但肯老实念佛,无不往生净土。只要抱定一句佛号,一生持念到底,常为诸佛之所护念,常为佛光之所照烛。一生求生净土,自不至错入歧路,亦不会中途成魔,以及隔生遗忘之危殆。
(4)念佛殊胜方便:念佛殊胜方便,即是可普摄群机。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总堪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处不论寺庙俗家,时不拘闲忙动静,但肯一心念佛,无论何人,皆得往生;疾超生死,永息轮回,其殊胜为何如也。
(5)念佛能消业障: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如来唱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重罪?以发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现前。譬如一灯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灭罪,亦复如此。
(6)念佛莫求福报:世间有人,发心念佛,不明念佛旨趣。或问之曰:「汝精进念佛,所求何事?」则答之曰:「为修来世。」如是之人,就是念头打错了。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乃是为著娑婆世界众生,备受众苦,逼迫心身,无法解除。故教人念佛,求生西方,可以离娑婆之苦,得极乐之乐。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乃愿再生人世,享受人间福乐,实为可惜。殊不知人间,万般都是苦、空、无常、何有真乐?纵得荣华富贵,得受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此等快乐,都非真乐。
(7)念佛能断烦恼:烦恼之为害甚大,名目虽多不出两种:一为我执烦恼,二为法执烦恼。一句弥陀如阿伽陀药,能医众病。世间之药,尚有殊胜功用,以一药能医愈众病。何况万德佛名,念之岂不成益。余每当逆境之来,心生烦恼,遂即经行念佛,四步一声佛号,循环往覆,念之数匝,渐觉心地清凉,热恼自息。又有时事多心扰,更深不能成寐,亦专称佛号,历时少顷,即心神安定,便能睡着,无诸梦想。又当写经之时,一笔一句佛号,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写久不觉辛苦。故每教弟子写经念佛,依教而行者,颇不乏人。因此而念佛进步,能得真实受用,少起烦恼。由是均信念佛是有莫大之功效。人人果能信此念佛一法,专心称念,无有间断,念到心空境寂,烦恼自然无自而生。
(8)念佛速了生死:念佛法门,虽可横超三界,速了生死,而于临命终时,是一最大关头。果然平日信愿深切,净行成就,或得理一心不乱,或得事一心不乱,自可预知时至,正念昭彰,一切境缘,不能为碍。则其往生也,如入禅定,一弹指顷,托质宝莲,业卸尘劳,神栖安养,圆证三不退也。
(9)念佛具足三学: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不出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即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经为定学藏,律为戒学藏,论为慧学藏。一句弥陀名号,一心称念,即可具足戒定慧三学。念佛何以能具足戒定慧三学?楞严经云: 「所谓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10)念佛普摄群机: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 「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具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
(11)念佛可度众生:夫念佛法门,以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离苦得乐。一往观之,似属小乘,但为自利。实际论之,正是大乘,可以利他。何以故?念佛往生,花开见佛,亲闻佛法,证无生忍,得身、口、意三轮不思议业,普人尘刹,广度众生。而因中厌苦者,正欲拔众生之苦也,即菩萨之大悲心。因中求乐者,正欲与众生之乐也,即菩萨之大慈心。何得谓念佛是小乘,而非大乘耶?
(12)念佛得成佛道:念佛之人,而得诸佛慈悲之所护念,弥陀愿力之所摄持,命终往生,经登不退,任运进修,直至成佛。《弥陀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观一生补处之句,一经往生。即是最后身,岂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此乃约事而言。若约理说:「念佛功深,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圆融,自他无二。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证唯心净土,见自性弥陀,即成佛道。其圆顿为何如耶?」
圆公大师经常教导弟子,修持念佛法门,要天天发愿回向:「愿消累劫诸业障,愿得福慧日增长,愿尽此身出娑婆,愿佛接引生安养」。他先专禅宗,后弘净土。禅净双修数十年如一日。在他圆寂前夕曾吟诗一首总结一生的修持。「禅净双修数十年,了知净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佛教自从汉明帝时代传到中国至现在,根据北传佛教,是将近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净土法门自东晋庐山初祖慧远大师以来,都是弘扬净土法门劝大家念佛,最杰出、最闻名的大德高僧,只有九祖,充其量也不过到了十三祖。实在是信仰净土法门大力宣扬净土宗的尊宿大师等,真是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我们看看《净土圣贤录》和《往生传》,而修持净宗,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数也数不清。不但十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赞扬弥陀经念佛法门,就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诸大菩萨,也有种种开示,或回向偈文赞扬净土。就像马鸣、龙树,天台智者大师,以及莲宗诸大祖师,都是异口同声,弘扬净土法门。这真是万人信仰,万人念佛、万修万人去的无上法门。所以中国各大丛林,以及中小寺庙庵堂的早晚课诵,都把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作为每天必修的功课,乃至打念佛七,分为一天、七天、四十九天三种。更有克期取证的、九十天般舟三昧,与常行念佛等。这种方便仪规,都是劝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的。
真所谓「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古人说:「净土文言言可信,往生传灵迹非虚」。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里面说:「此土修行,其进道也难,彼土修行,其成佛也易。易故一生可致,难故累劫未成。」又言:「说多福,则莫若执持名号,言多善,则莫若广发大心,是以暂持圣号,胜于布施百年,一发大心,超过修行历劫。盖念佛本期作佛,大心不发,则虽念奚为,发心原为修行,净土不生,则虽发易退。是则下菩提种,耕以念佛之犁,道果自然增长,乘大愿船,入于生死之海,西方决定往生」。大师这几句法语,我们要切记在心,一定得大受用。
现在我再来介绍一个历史故事。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他的弟子中间,有一对弟兄名叫周利和槃特伽。意译叫做大路边和小路边。他们的母亲,养大儿子时候,急急忙忙回娘家去,时间来不及,就养在大路边上。到了养第二个儿子的时刻,又来不及到娘家,又养在小路边,这就是他弟兄的名称。大路边、他个性非常聪明。小路边、他素性十分愚笨。弟兄二个都跟佛出家。但是佛对新出家的弟子,要持戒修身,以戒为师。出家弟子,要每天摩三次头。因为一摩头,就提醒起来,自己是一个光头的和尚,就应该更好持戒修心。在摩头时刻,要念四句话,就是,「守口摄意身莫犯、莫恼一切诸有情、无益之苦当远离,如是行者得度世。」就是说守口如瓶,不要妄言、绮语、恶口、两舌,这是口业清净。摄意,就是心中不起贪瞋痴三毒之心,这是意业清净。身莫犯杀生、偷盗、*欲,这是身业清净。就是说比丘要三业清净。
第二句就是说佛弟子修道人,不要恼害一切有情众生。第三句就是对于外道所修的无益苦行,出家人应当远离,不要盲修瞎练,徒劳无益。第四句就是说,我们出家修行之人,一定要依照佛所教导这四句的道理去修行,去学道,那一定会度脱三界生死轮回,可是槃特伽对于这四句话,念来念去都念不会。背来背去也背不出来。背了头二句,再去背后二句,等到后二句背好了,又把头两句忘记了,这样一来,真是得前遗后,得后遗前,读了好久,后来又请了五百罗汉轮流去帮助他,也教不会,这怎么办呢?他的哥哥周利看到弟弟这样愚笨,感到十分难为情,没有办法,只好要弟弟还俗去,可是槃特伽人虽然很笨,道心很坚、苦志清修,坚决不肯还俗。就呵呵大哭起来,有的弟子,就将这件事去禀告释迦牟尼佛。我们佛是大慈大悲的,因此就派人去叫槃特伽来问:「你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呀?」槃特伽说:「因为我太笨了,四句偈子,背来背去都背不出,周利一定要我还俗,所以哭了。」
佛陀是随机设教,方便利生,随手指门后一把扫地的扫帚,对槃特伽说:汝四句偈都背不出,但是这扫帚二字,你记得牢么,会忘记掉么。槃特伽说:这扫帚二个字,我背得出。佛说:你听我的话,四句话你不念了,只要你天天念扫帚、扫帚,槃特伽人虽愚笨,心是正直,听佛教导,天天念扫帚扫帚。专心诚意念扫帚,发奋图强,照样念来念去,念了三年,把心中所有见惑思惑的尘劳烦恼,扫得乾乾净净,证到不生不灭的偏空涅槃,居然成了阿罗汉果。通过槃特伽一心净念扫帚,得证涅槃这事实,充分说明了我们能够坚定信心,一心念佛,一定会往生西方,花开见佛。希望大家清净身心,精进念佛,朝着这条光明大道,奋勇前进吧!
我们可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净土宗和其他许多宗派的大德高僧、都有很多牵连的关系。有很多法师,先修别宗,弘扬别宗,然后归心净土,弘扬净土。撰述净土各种经典。像这种情况,历代以来,是不乏其人。
唐代时期就有窥基法师著有《阿弥陀经通赞疏》三卷,《西方要决释疑通规》一卷。善导、道镜二人合集的《念佛镜》二卷。到了五代末,杭州永明寿禅师撰述有《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宋朝初期,就有禅宗、天台宗、律宗等许多高僧,除弘扬本宗之外又兼弘净土。就像云门宗的天衣法师、义怀法师和他的弟子慧林等等,著有《劝修净土说》。曹洞宗的长芦法师撰有《净土集》。天台宗神照、本如两位法师,仰慕庐山之风,他们也结了白莲社一心念佛。律宗的灵芝、元照法师,他们原来专弘南山律宗,后来兼修净土,也著有《观无量寿佛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结莲社念佛的风气,到了宋代更加兴盛起来。就从省常大师组织的「净行社」开始,相继而来的,就有知礼大师的「念佛施戒会」等二十多处。其中象灵照大师的「净业社」,参加的四众多达二万人左右。到了元代,大力弘扬净土的法师也很多,就像宋末元初,临济宗的明本禅师,他把禅宗律宗经教和密宗融会在一起,修行净土礼净土忏法。还有普度大师著有庐山《莲宗宝鉴》。到了元末明初,就有性澄大师撰述《阿弥陀经句解》一卷,大佑法师著有《阿弥陀经略解》一卷。幽溪大师著有《净土生无生论》一卷。
到了明末,就有莲池大师、憨山大师、澫益大师和他们的弟子,有的提倡禅净一致,有的提倡性宗相宗融合一起,但是最终都会归于净土法门。就像莲池大师那样的,他本来是修禅宗,后来又在云栖一心念佛、专修净土。还著有《阿弥陀经疏钞》四卷。可是在这部疏钞里面,就用贤首宗言语来解释净土法门的教义。憨山大师,他在年轻时代,也是致力于禅教,到了后来,也专修净土,二六时中,一心念佛,著有《憨山大师梦游集》。在这部书中,就有念佛切要的文章,开示净土法门。澫益大师原是专弘天台宗,可是他在自修方面又是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著有《阿弥陀经要解》一卷。特别是用天台宗的教义解释弥陀经净土法门,更撰有十种弘扬净土的著作。到了清初,就有省庵大师,撰述有《劝发菩提心文》发扬净土,劝人念佛,还吟咏《净土诗》一百零八首,赞扬净土和《西方发愿文》一卷。
到了清末时期,就有幽溪大师的后裔玉峰大师等撰有《净土随学》二卷,《念佛四大要诀》等各一卷。众所周知的佛学大家杨仁山居士,他一生精通大乘和小乘许多经论,可是他自己是以净土为归宿,一心念佛,愿生西方。他自称是教宗贤首,行在弥陀,数十年如一日,念佛无有间断。著有《观无量寿经略论》一卷。近代净土宗泰斗印光大师,一生提倡「老实念佛」、「死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著有《印光大师文钞》四卷,专弘净土,就是我的师父圆瑛大师,他老人家也是先修禅宗,后弘净土,著有《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等大量净土法门的经典讲义。除了上面所提出的许多净土宗大德法师之外,从唐代以来,经历了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特别是近代,在这一千多年中间,还有更多难以数计的净土大德高僧,专心致力,弘扬净土,自行化他,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极乐世界。在这漫长岁月里,更有四众弟子,发菩提心,深信切愿力行的真是无量无边。
总而言之,净土法门,在我们中国实实在在是收机最广,影响最大。历代以来得到广大教徒的信受奉行,其主要原因,由于它是最方便、最简单、最稳当、最疾捷、最圆最顿的无上法门,最后我恳切希望大家,对于净土法门要深信无疑,一心念佛。正如圆瑛法师所教导的,「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念佛念法念侣僧伽」,共发菩提心,同生极乐国。
愿我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刹那中离五浊 屈伸臂顷到莲池
莲花开后见慈尊 亲听法音可了了
闻已即悟无生忍 不违安养入娑婆
善知方便度众生 巧把尘劳为佛事
我愿如斯佛自知 毕竟当来得成就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明旸法师《佛法概要》第七章 净土法门在中国的流传)
佛教主张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四重恩佛恩(师恩)父母恩、国土恩(爱国)、众生恩(回报社会)佛教爱国爱法爱社会,自利利他 好像这几点都不妨碍您吧。
抗日时期“上马杀贼,下马学佛”是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给南岳佛教僧人写的一句话(略)
日本侵略者在南亚地区大肆造谣,攻击中国的抗日战争,对我国抗战极为不利,特别是威胁着有“战时大动脉”之称的滇缅公路的畅通。在此情形下,太虚法师提出建议,南亚诸国盛行佛教,应采取民间手段,组织中国佛教访问团,以联络缅甸等国政府与广大民众。由于西南国际路线日趋重要,此议得到了重视与赞助。1939年11月14日,太虚法师开始了佛教访问之远行。太虚法师广泛拜访了各国朝野人士,揭露日寇暴行、敌方阴谋,阐明我中华民族抵抗的神圣意义,联络了各访问地区佛教及社会人士的感情,展示了高僧之威仪与智慧,使日本帝国主义的谣言不攻自破,唤起了国际佛教界人士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支持,从而保证了滇缅公路的畅通。(略)
1942年6月圆瑛大师在天津佛教居士林演讲中明确地提出爱国与爱教不可分离。他甚至在临终之前留下的遗嘱中还一再强调:“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圆瑛大师是一位高风亮节的大无畏爱国志士。(略)
除了战场救护,有些僧人及寺院还组织难民救济,甚至直接参加武装抗战。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一度占领了五台山,金阁寺住持释含空和尚目睹日军践踏文殊圣地,占据寺庙,劫夺文物,决心卫国卫教,在他的带领下寺中有不少僧人直接脱下了僧装,穿起军装,参加了八路军,留寺的僧人组建了“僧人抗日武装自卫队”。他们热烈欢迎并款待八路军,踊跃认购根据地救国公债,捐献衣食财物,主动为抗日部队提供食宿,站岗放哨,传送情报,积极配合八路军反“围剿”、反“扫荡”,含空和尚因此受到边区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尊敬。(略)具体的网上很多,不信自己找
阿弥陀佛,末学到查了下。结果如下;
明旸法师一九九六年元月,当选为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于二○○二年七月廿三日晚上十时五十分在上海龙华寺圆寂,俗腊八十七岁。
明旸长老现今最著名的法脉传人为台湾高雄文殊讲堂慧律法师
1995年明旸长老得闻慧律法师的智慧无碍,故赴台,在印证之后将法脉委任托付于慧律法师,传以曹洞宗48代、临济宗42代祖师位,至今慧律大师可以说不枉当初长老托付,精进弘法,相信明旸长老在常寂光中亦必欣然也。
妙法真义
讲它的真实义,「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说尽了宇宙人生真理,讲透了真心本来面目。它对整个十法界一切万法的来龙去脉、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了高度概括和总结,不是世间法可以来妄计测度的。讲到底,它是「明心见性」之说。
万法就是「一个我」,「我」就是万法,就是我们「一个念」,这是讲无分别法。但这么笼统地讲,众生不能开智慧啊!所以,还要按照藏、通、别、圆的分别法来开示:
「如」是我们的自性本心,它没有任何的形相、大小、动静,但它却是真实的存在——它对应为「空如来藏」;而「是」是讲万法万相,大小多少、高矮胖瘦、红黄黑白、有情无情,总之我们能够耳闻目睹、身受心想所涉及的一切的范围通通包括在内——它对应为「不空如来藏」;「我」就是把「如」和「是」圆融圆满圆通为一体——它对应为「空不空如来藏」。
注:圆瑛大师讲:实相有三,即三如来藏:一、无相之实相:无一切妄法差别之相,只有一真平等实相,即空如来藏,空诸一切,虚妄染法之相,并非本体而全无也,乃藏性不变之体。二、无不相之实相:并非无相,而能随缘现一切相,即不空如来藏,具足十界诸法,非无诸相也,乃藏性随缘之用。三、无相无不相之实相:若言其无,则不舍一法;若言其有,则不立一尘,即空不空如来藏,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乃藏性体用双彰。
细说呢:这个「如」,是我们的真心本性,法尔如是。这个「如」,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但它又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等一切的万法出现之前,它就是真实存在;在显现出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以后,它仍然是个无形无相的真实存在,灵明不昧。它不现一相,不现一法,但是万法万相皆依它而有。好好观照,这个法很难讲。它不现一相,但万法是不是都它现的?这叫什么?现而不现,不现而现。过去、现在、未来,它始终保持这种如如不动之心。
「是」,表十法界一切的万法——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树木华草、风云雨雾,到诸佛菩萨、天人鬼畜,一切的有情,种种的妄想、分别、执着、造作,一切的生、住、异、灭,万法、万相,都叫「是」。那么这十法界万法怎么来的呢?就是由这个「如」变现而有。在《楞严经》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一切相」,这就叫「如」;「即一切法」,这就是「是」。「如是如是」,这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
我们把真心本来面目说为「如」和「是」,说为「性」和「相」,是为了方便理解;而这个「性」和「相」呢,不是说合在一起才是「一」、才是「我」——这个性当下就是相,相当下就是性。你讲它是一嘛,它有性和相这两种概念;你讲它是二吧,它当下就是一。「闻」就是见道了。「如是我」这是一个本体,不管你闻也好,不闻也罢,都是一个「如是我」。下面我们再通过打比方来观照这个道理。什么叫「如是我闻」?
比如,我在这里讲「歇即菩提」四个字,讲出来的话,在空气中有振动,这是不是有声音相啊?那么「歇即菩提」,当讲出来以后,眼睛是不是能看到﹙银幕上现出这些字﹚?这是文字相。那么这个「歇即菩提」还有字义。那么,我刚才讲出的这句话,可以笼统地称为「相」,称为「如是」的「是」。
我问大家,在我没有想没有讲、你们没有听到之前,「歇即菩提」这几个字的字形、字义、字相在不在啊?它一定在,是不是?如果不在的话,你怎么样想都想不起来,就更不用说讲出来;讲不出来就更不会听到、看到了。这就是「如」,虽然在,你能不能看到?听到?闻到?嗅到?或者尝到?不能。一旦看到、听到或者想到,它已经变质了,变成了「是」。
世间人很固执,他认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讲这个无形无相真实存在的东西,他很难相信。六道凡夫可怜就可怜在这里——执相昧性,他执著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心往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而做种种的妄想分别。你把这个念念生灭的妄心当成了真心,不停地攀缘,不停地妄上加妄,不知道妄到哪里去了。不仅是凡夫,大部分修行人也不懂得真心是什么。在《楞严经》第一卷,佛问阿难心在哪里,并一一破除阿难的七个邪知见,阿难的回答几乎代表了所有众生所执着的妄见。经云: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
那再看无情物。随便举一茶杯盖,看它是不是「如是我」。首先,它是一块铁,就是「是」,毫无疑问。这块铁是怎么来的?在形成铁之前,它虽然在,你能不能看到这个形相?不能,因为铁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矿石又来自泥土;那这个泥土是从哪里来的?心变出来的,这就是「如」。
我在讲《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的过程中经常带大家做一个实验:双手合掌,三分钟打妄想,让左手比右手长1cm甚至更多。在这个实验里,这1cm的指头在长出来之前,它在不在心里啊?虽然在,有没有任何形相?没有,那就是「如」。以此类推,这个世界上,从有情到无情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是」?没有。从有情到无情都是这个「如是」。
我们再来思维,我的这个如和你的那个如,和牛马猪羊的如、泥巴瓦块的那个如,能不能分出「张三如、李四如、土如、牛如」?(众答,不能分)因为这个如无形无相,没有边界。是不是只有一个如啊?(众答,是)一切有情无情,一切万法,其本来面目就是一个如。经云:诸有智者,要以譬喻得解。我们要善于打比方,帮助不同根基众生体悟圆教大法。
比如拳头是「如」,手掌为「是」;在拳的当下,心能不能看到掌?眼看拳,心见掌,这就是「明心」——明白从「如」现「是」,心现万法;展开拳头后,眼睛看手掌,心能不能看到拳?这就是「见性」——明白「是」由「如」现,万法由心所现。明白这个道理,就是别教的明心见性。别教以次第三藏为宗。它回到相上就能见到性;它回到性上就能看到相。
那么圆教的修法,在当下任何一法同时见到一切的万法之性,「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比如手套大法,在指头这个相能看到这里(气球手套)的「空性」,同时看到无量的指头。这个指头就是全体,这三个指头又是这一万个指头,这就是圆顿大法的见「如是」,这叫「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别就是总,总就是别;还有「互别为别」——没有哪一个不是哪一个,没有哪一部分不是哪一部分。把这个道理搞明白,就是圆教的明心见性。
以做梦来打比方,可以更深一步地观照「如是我闻」。我们梦中是不是出现父母、儿女、姥姥、姥爷、同事、同修,也有很讨厌的冤亲债主啊?是不是也梦到牛、马、小猫、老鼠?还梦到桌椅板凳、花瓶、沙发、起风下雨、日升月落,乃至牛屎狗粪,是不是?那么,梦中这一切与梦外的境界有没有关系啊?没有。所以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
曾经有人提出反对。他说:「怎么没有关系?如果我没有老妈,怎么会梦到老妈?」我再问他:「你有没有梦到过你从来没有见到、听到的东西?」他说有。所以梦中的境界很复杂,不能强词夺理;而且有的提前梦到未来,是不是?
那在做梦的当下,你能不能看到、听到、想到或者知道那个正在一边做梦一边打呼噜的人啊?不能。虽然不能,那个做梦的人(那个念)在不在?在。如果不在的话,你这个梦没办法做,是不是?做梦的那个人就是「如」。梦中的境界就是「是」。其实,做梦就是真人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来帮助我们开智慧。
既然梦中的一切都是由一个念变出来的,梦中的老妈是不是梦中的老爸?梦中的老爸是不是梦中的那台电视机?梦中的电视机是不是梦中的一只小花猫?有没有哪一样不是哪一样啊?这就是圆顿大法的如是我闻——从诸佛菩萨到天人鬼畜、再到刮风下雨一切的万法,都是由我们一个人一个念变现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