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宝辞世后归葬于广东省潮安县归湖镇镇神前山的“沉江月”地,其墓占地约四亩,墓碑高23米,上刻“宋礼部尚书大宝王公墓”。墓前有石翁仲四座,石狮、石马、石羊、石望柱、石笋各二座,堪称宋代大型石雕群。其墓今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12月26日,各地宗亲皆前往祭拜。
另有秋台坊,是专门为尚书王大宝建(见于乾隆《潮州府志坊表》记载),该坊建立后历经几次维修,2009年按原貌重建于砖亭巷口南侧(广东省潮安县城关镇太平路)。 坊为四柱三间的砖石结构,屋面为硬山顶,明间额坊上置精美石狮一对,坊额上方承托屋面,屋脊上置“双龙抢珠”。正楼下正中“恩荣”牌一面。坊的南坊镌“榜眼”二字。
问题一:明朝时期翁万达和林大钦,哪个官位比较大? 林大钦以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没几年就辞职回家照顾母亲去了,仕途生涯很简单。
翁万达虽只进士出身,做到兵部尚书和都察院都御使(正二品),事功卓著。
翁万达官大,功勋也大。
问题二:翁万达,字仁夫,揭阳人 翻译求助 这是我一个字一个字翻译的,基本是直译,实在直译起来讲不通的我用了意译,还有没有翻译的就是人名(不能翻译,呵呵)。为自己说句话,呵呵,真的很用心。希望能帮上你。古文翻译这东西,学学不错的,中国过去的很多故事都是用文言写就的,能看懂古文的可以看中国很多的好东西,像各个朝代的历史,名人传记,民间传说等等。我每次回答问题都会说一句话,就是,一定要热爱看书多看书,因为看书让我们幸福,呵呵,加油。
下面是译文。
翁万达,字是仁夫,揭阳县人。嘉靖五年中了进士。被授户部主事的官职。再升迁做了郎中,到梧州做了那里的知府。咸宁侯 仇鸾镇守两广地区,放纵部下士卒危害乡里。万达逮捕绑了其中尤其蛮横的人,用棍子打了他。过了四年,名声成绩大有卓著。正好逢上朝庭商议要讨伐安南,升任万达为广西副使,专门督办安南事宜。万达向总督张经 说:
“莫登庸口出狂言‘中国连各地土官的忤逆之罪都不能公正,怎么能审问讨伐我呢?’。如今因为祥州的土舍李寰杀了祥州那里的土官珍,思恩府的土目卢回煽动九个司叛乱,龙州的土舍赵楷杀了从的儿子燧和爰,又勾结田州人韦应杀了燧的弟弟宝,断藤峡的瑶侯公丁负固。现如今各方恶人共同的作恶,一旦勾结成理应外合,我们就无法自我保护了。先捉住这些人问他们的罪,才容易南下征讨登庸。”张经说:“是啊,只能依你的意思办了。”于是杀了李寰、应,捉住卢回,招回还原了九司,引诱并杀了赵楷,假装要审判公丁的人骗了公丁,捉了他们正法,用两方兵力剿破了它的老巢。又商议把四峒归属于南宁,使峒豪黄投降做了贤相。登庸才开始害怕。又升迁万达为浙江右参政。张经用征安南的人非万达不行,启奏留下万达,(皇帝)才任命他为参政治理广西。后来毛伯温集中兵力进一部剿匪,万达上书给伯温,说:“让他们扶手称臣甘心为奴的成功,是最好的计策,震慑他们不敢不听从,中间的计策(比较好的计策)。武力消灭他们,始终是下策(最不好的计策)。”伯温赞许这个意见。刚好抓获了安南的探子(就是情报人员)丁南杰,万达解开绑缚他的绳子,厚待了他,遣送他离开,用天朝的兵威吓唬他。登庸非常害怕,就到伯温祈求投降。
嘉靖二十三年,升为右副都御史,。做了陕西的巡抚,兵部的右侍郎和右佥地区的都御史,代翟鹏总督宣、大、山西、保定军务。弹劾罢免了宣府总兵官永和副总兵姜,推荐何卿、赵卿、沈希仪。赵卿于是取代了代永。万达恭谨的观察各下属,明智的决定赏罚。每当防秋,发卒乘障,阴遣卒倾朱于油,察离次者朱其处。卒归辄缚,毋敢复离次者。严杀降禁,违辄抵死。得到了投降的人,安抚他们像亲人一样,以致更加的了解敌情。敌寇好几万的骑兵进犯大同的中路,进攻铁裹门,原来的总兵官张达全力应战退却了他们。敌人又进犯鹁鸽谷,参将张凤、诸生王邦直等人战死在战场上。万达与总兵官周尚文备假装正面和解,而派骑兵四出发游击,斩获很多的敌兵。寇占领山头,看到大量的官兵 ,才退却离开。事闻,赐敕奖赉。多次上书请求修筑边防城墙,建议从大同的东路阳和口至宣府西阳河,需要花费白银二十九万两。帝已经,准许了,兵部却阻挠他的建议,他们以为大同原来就有二边界,不应当再在界内修筑城墙。皇帝没有准许。于是从大同东路天城、阳和、开山口各处建筑了城墙一百二十八里,七个堡垒,墩台一百五十四个;宣府西路西阳河、洗马林、张家口各处修筑城墙六十四里,观察敌人的筑太修了十个。把断崖铲了出了五十里的斜坡。工作了五十多天完成。
问题三:可以告诉我1542年中国处于什么朝代吗?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一历史纪事
答寇山西
嘉靖二十年(1541),俺答派遣使者到大同阳和堡求通贡互市,明廷不许。俺答与吉囊遂分兵入犯。兵退后,又派使者至大同,要求通贡互市。大同巡抚龙大有缚其使者,谎称用计擒获,诏磔于市,俺台大怒。遂于嘉靖二十一年夏六月,纠集青台吉,咒刺哈、哈刺汉及大同判军高怀智、李天章等各领兵数万,分兵入掠朔州,抵广武,由太原南下沁、汾,复从忻、崞以北,屯驻祁县。俺答精兵戴铁浮图,马具铠甲,刀剑锋利,官官望而惮畏,不敢交战。俺答诸路兵遂经朔州破雁门关,并劫掠太原以南地区,京师 。
俺答杀掠山西
嘉靖二十一年(1542)秋七月,俺答率军越太原南下,列营汾水东西,四出劫掠潞安、平阳诸州县。复返回太原北上,分掠定囊、五台、盂县,自代州出繁峙、灵丘、广昌,由广武出关,徐徐通过大同左卫及阳和塞而去。俺答自六月丁酉入塞,至七月庚午出关,先后劫掠十卫,三十八州县,杀害男女约二十万人,掠牛马羊豕共二百万,焚毁官军民舍八万余区,蹂踏田禾数十万顷。
大高元殿(祀天神用)落成,又用“真人”陶仲文言,建雷坛,费用浩大。夏言因“欺谤君上”,罢。严嵩入阁,嵩善作“青词”(醮祀告神之文),为世宗所赏识。广西思恩士民刘观、卢回等起兵反抗,已近三年,至是为翁万达等所破。广东琼州黎民反抗,为张经等所破。
二、文化纪事
吕逝世
吕(1479-1542),字仲木,号泾野,陕西高陵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授修撰。以忤权阉刘瑾,辞官。瑾诛,复官。世宗即位,以议“大礼”以张璁、桂萼不合,下诏狱,谪解州判官,后累迁至国子祭酒,晋南京礼部右侍郎,署吏部事。嘉靖十八年(1539)七月十一日,自陈致仕。嘉靖二十一年七月一日逝世,追赠礼部尚书,谥文简。学宗程朱,以穷理实践为主,重躬行,不为玄论,名闻朝鲜,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他著述宏富,有《周易说翼》、《尚书说要》、《毛诗说序》、《礼问内外篇》、《春秋说志》、《四书因问》、《史约》、《小学释》、《宋四子钞释》、《寒暑经图解》、《史馆献纳》、《南省秦》、《泾野诗文集》等。
三、杂谭逸事
定京军脱班之罚
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月二十八日,提督团营成国公朱希忠上言,官军脱班数多,乞行究治。上命下部详议,且云,官军脱班数多,岂独该卫买闲作弊,坐营大小官员纳贿鬻放皆袭以为常。既而兵部斟酌旧例,奏请将少军卫所官员查照失额多少按等究治。诏如议行。
停边将养廉田
嘉靖二十一年(1542)二月二十九日,户部核奏宁夏巡抚范疏言,边镇将领,本朝初无给田养廉之制,边镇军余屯田各有课额,亦无盈余可给将领者。自武定候郭勋奏以田园地土给各将领耕种,委任奸军以为庄头,索取种子牛具,派拨耘锄人工,为害不可胜言。今宁夏镇庄田五顷有余,拨分总兵、参将、游击诸官者,宜仍归军民耕种。诏令,田地属于军余开垦者,依拟给还;塞下遏虏自辟田地,听其耕种。
王府捐助太庙工费
嘉靖二十一年(1542)四月,秦王进银万两、周王及诸宗人进银六千两资助修复太庙工费。
毛伯温申明宪纲
嘉靖二十一年(1542)四月二十七日掌都察院事毛伯温申明宪纲八事:禁酷刑,慎举劾,革骚扰,惩势豪,省繁文,明职守,正士风,备两造。世宗嘉纲,所陈允行。
勒大学士夏言闲住
首辅夏言再罢再相,然帝怪其违旨怠慢,恩宠已移。嘉靖二十一年(1542)六月二日,世宗手谕都察院,开列夏言罪状,言其欲改皇太后慈庆宫为太子东宫府;乘轿西苑;拒不服戴所赐道士巾;罗织郭勋狱;军事重事径自家裁等。七月一日,诏>>
问题四:潮汕前七贤是那七位 潮州前、后八贤和前、后七贤,具体人物是谁和出自哪一朝代?
潮汕地区昔时行政域名称潮州府,明末清初,潮州府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程乡(今梅州)、惠来、大埔、平远、澄海、普宁、镇平(今蕉岭)等11县。唐宋以后,文化昌明,贤才辈出。到了明代,因科举入仕,贤士最盛。举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全潮同榜登第的进士竟达八人之多,号称潮州〃戊辰八贤〃,乃潮州府科举史上前无先例、后无再者的盛事,有潮州府城大街的石刻〃盛世元凯坊〃(俗称〃八贤亭〃),镌刻八贤之姓名碑记为证(惜该亭已毁!)。
此八贤(又称“后八贤”)包括:
辜朝荐――揭阳人,《潮州府志人物传》记乡籍为海阳,学籍属揭阳应考登第(《选举表》列其为揭阳人),官至户部给事中,太常少卿;
郭之奇――揭阳人,官庶吉士,福建提学,官至礼部尚书;
黄奇遇――揭阳人,官翰林编修,累官礼、兵二部尚书;
宋兆 ――揭阳人,官仁和县令;
李士淳――程乡人,官曲沃翼城县令,考选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侍郎;
梁应龙――饶平人,官福建参议;
杨任斯――饶平人,官沁水县令;
陈所献――普宁人,官保定府推官。
另,该科有原籍福建漳浦、落籍普宁的进士林铭球,登第后入籍普宁,为有“戊辰九贤”之说。
此前,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辰科已有七贤同榜登第之盛事,府城东门内有〃七俊坊〃(俗称〃七贤亭〃)在先,为彰显潮汕文化昌明久远和规范说法,文林贤士们遂追溯至唐代韩愈治潮时开办府学,以本地乡贤赵德担任教授算起,故有前八贤、后八贤。
此前八贤是:
赵德――海阳人,(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戊午科进士,授推官;
许申――潮阳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6年)庚戌科,初举贤良方正,应诏正奏进士第一,官工部郎中,江南东路转运使,刑部郎中;
林巽――海阳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丁卯正奏第二甲,对策忤权贵,不录。后股匦书论事,仁宗异之,授徐州仪曹。弃仕不就,南归读易,著有《易范》;
卢侗――海阳人,(宋)仁宗皇五年(公元1053年)癸已特奏进士,官太子中舍;
刘允――海阳人,(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丁丑正奏第三甲进士,历官梅州权管化州;
张夔――饶平人,(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戊戌正奏第四甲进士,官廉州判官,新州知府;
王大宝――海阳人,(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戊甲正奏第一甲第二名,官礼部尚书;
吴复古――揭阳人,〔生前为海阳人,过世后,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拆海阳之永宁、延德、崇义3乡13都复置揭阳县,吴之出生地蓬州属揭阳,故清版府、县志均载其为揭阳人〕,隐逸贤士,(宋)神宗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弃家筑远游庵于潮阳麻田山。
此八贤从唐朝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登第的赵德至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登第的王大宝,其跨度为唐、宋两朝中间还夹了后五代:梁、唐、晋、汉、周,首尾相距7个朝代达350多年,为当时贤士之稀贵,可谓〃凤毛麟角〃。后八贤则是同科名登金榜的八位贤才,为潮汕全境文化快速进展之佐证。
至于“八贤”改称“七贤”,是因潮州所属的程乡县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173年)改隶嘉应州(今梅州市)统辖,>>
问题五:历史名人林大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林大钦(1511年~1545年),明嘉靖壬辰科状元。字敬夫,号东莆。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今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都村)。幼家贫,聪颖嗜学。1532年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以母老乞归,结讲堂于桑浦华岩山,与乡子弟讲贯六经,究性命之旨。1540年母逝,哀伤过度而大病。1545年葬母于桑浦山之麓,在归途中病卒。
林大钦是潮汕史上唯一一位封建朝代文科状元,其学术思想主要是当时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后人集其生前作品结集《东莆先生文集》,潮学学者黄挺补充整理为《林大钦集》。
林大钦在潮汕地区有大量传说故事,不少潮汕熟语亦与其相关,他的蟾宫折桂,为一代代潮汕学子树立了一个奋发向上良好榜样。
林大钦对提倡道学可谓是不遗余力。不论是在讲学中,还是在与友人切磋探研中,他都竭力加以倡导、阐述,以至于使旧里儒生,不致惑于佛老。而且,他还对其母也竭诚地加以渲染,使其母“不焚香以徼福,不供养以幸报,平心易行,起化门内以及于众人。”这在迷信佛老之风盛行于全国的情况下,的确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2]
林大钦生活的时代,正是王阳明心学开始盛行,并进而发展到足以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时期,潮州各地不少名人显宦,诸如薛侃一家,杨骥兄弟,陈明德,陈思谦,以至功名显赫的翁万达等,都是阳明心学的崇拜者。王阳明便曾直言“海内同志之盛,莫有先于潮者”。林大钦与这群学人,多是至交,常与切磋心学心得,深受阳明学说影响,实际上,他上京赴考,已曾参加过王门学者40多人的聚会。后回潮讲学,讲的就是阳明心学。《华岩讲旨》就是他的讲稿,也是他心学研究的代表作。
在《华岩讲旨》一文中,林大钦论说的中心内容全在论心学道,这是心学的内核,是研习心学者首必弄清的问题。他明确指出:“诸贤进学,先须理会此心。”林大钦认为,“此心广大虚空,原无取舍爱恶”,“此心神秘无二,本自条理”。这显然与此前区别气性善恶,区别“本体无欲是非之心”与“世情之心”的主张(这种主张一如朱熹的区别“道心”与“人心”),已有原则上的区别。尽管文中还有“妄心”与“正心”的区别,但他将这个区别限定在“妄心即正心”的前提下,其区别也只是从体用动静上来说,正所谓心体原本“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心动则妄,不动何妄之有”?也就是说,妄心复于不动,也就无善恶,就是“正心”了。因此“心本无欲,以妄为欲;心本无妄,见欲则妄”,“见可欲而不乱,则性定矣”,“天下殊途同归,百虑一致”,“是以君子扩然大公,物来顺应”。
潮籍学者黄挺一再指出:林大钦的“《讲旨》论述是以阳明学说为依归的”;“《华岩讲旨》论心说道的言论,几乎都祖述阳明”,“连用语都从王阳明那里搬来”。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有良知,因而“致良知”的修持方法自然也应该是简易的。林大钦在《华岩讲旨》中在强调读书穷理的重要作用时,也强调了这一良知说:“诸贤须知吾道原从自心,实存自得”;“圣贤百言,异世同符”;“尧、舜、孔、颜之道,原是愚夫愚妇天然之心”。本着这个精神,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一再强调修持简易说:“夫道之至迩至易,不得外求”,“良知故易,良能故简,易简天下之理得也”。“易简之性,本不落于想象”。对因主易简而出现的“不须读书”的误解,他在《讲旨》中给予反驳:“若谓读书为心累,则必不读书,便有必不读书心累”,“无心累者,安得书累”。
林大钦的论述,对阳明学说还是有所发挥的。特别是《讲旨》中说:“千古圣贤说学,真实平心,原从吾人各足之心。如尧曰执中,文曰缉熙,孔曰一贯,颜曰博约,曾曰至善,思曰明诚,孟曰性善,周曰无欲,程曰性定。”林大钦又分析说,这些学说,谁都听到了,谁也都能讲了,但如果“不察其义,不会于心”,就>>
问题六:翁氏祖先是否当过皇帝 应该是没有的。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2 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3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问题七:历史上,有哪些兵部尚书 隋唐始设兵部,成为六部之一,《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尚书一人,正三品……”
举例:
――隋朝
傅荞元岩柳述李圆通
――唐朝
杜如晦李靖李世绩侯君集姚元崇郭子仪柳公绰卢杞崔汉衡
――宋朝
庄夏张士逊欧阳修王庶张齐贤尤文献余
――明朝
于谦
夏言
胡宗宪
丁汝夔
邝
石星
王在晋
崔呈秀
袁崇焕
梁廷栋
张鹤鸣
杨嗣昌
洪承畴
孙传庭
陈新甲
张缙彦
史可法
翁万达
杨博
王越
孙承宗
――清代,兵部尚书分满、汉,计有122名满蒙旗人尚书,有115名 尚书
著名的有:
明珠
姚启圣
纪晓岚
和
明亮
陈孚恩
问题八:腿上长了一块癣,好多年了,没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呢, 5分 天平二年(535年),高欢镇压了并、汾地区的刘蠡升起义。孝昌年间(525年―527年),受六镇起义的影响,居住在离石(今山西离石)以西,安定(今甘肃泾川)以东广大山区的稽胡族人民不堪 压迫,在刘蠡升领导下举行起义。刘蠡升自称天子,在汾州境内的云阳谷一带建立政权。刘蠡升力量日益发展,对以并汾为基地的高欢造成严重威胁。高欢先后三次发重兵进行讨伐,甚至不惜采取欺诈手段,终于将义军战败。刘蠡升被杀,五万多户胡 口被高欢俘获。
魏孝武帝逃到长安后不久,与宇文泰发生矛盾,被毒死。宇文泰改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宇文泰以丞相的职务控制大权。西魏同东魏比较,在经济、军事实力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高欢建立东魏后,有志消灭西魏统一北方,开始频繁地向西部用兵。天平三年(536)正月,高欢亲自率领一万骑兵袭击西魏的夏州(今内蒙乌审旗南),逼降其刺史斛拔俄弥突。不久,高欢又派兵将准备投降的西魏灵州刺史曹泥、凉州刺史刘丰解救到东魏。两次战争高欢共虏获西魏一万多户人口。
西魏大统二年(东魏天平三年)是关中地区的大灾年,“人相食,死者什六八”(《资治通鉴》卷一五七)。高欢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在当年年底大举进攻宇文泰。他以大都督窦泰趋潼关,以司徒曹昂包抄蓝田,自己亲率主力进屯蒲坂。次年正月,宇文泰抓着东魏军队骄傲轻敌的弱点,潜军出小关,突袭窦泰。攻潼关的东魏军没有防备,结果全军覆没,窦泰兵败自杀。高欢听到窦泰的败讯,急忙拆掉为渡河而建置的浮桥,撤军而还。不久,高昂也身受重伤,返回东魏。
天平四年(537年)九月,高欢不甘心小关的失败,选择宇文泰东出潼关到恒农(今河南灵宝北)“就谷”之机,一面派高昂围攻恒农,截断宇文泰的归路,一面亲率十万大军,自蒲津(今山西永济西)而西,先后渡过黄河、洛水,屯军许原,准备一举攻陷长安,消灭西魏政权。但是,高欢没有想到,宇文泰会很快摆脱高昂,引兵入关,又轻骑渡渭,将大军隐蔽在渭曲沙苑(今陕西大荔南)一带。高欢的部将由于地理环境不熟,且又麻痹轻敌、纪律涣散,结果二十万之众竟然被不足一万的西魏人马打败。这一战是高欢统兵历史上所遭遇的最惨重的失败,全军将士死伤八万余人,各类武器、铠甲损失十八万多件。
沙苑之战后,宇文泰在关中陇上地区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高欢逐渐丧失对西魏的战略优势,靠东魏的力量统一北方的目标已很难实现。东西魏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高欢退军后,西魏乘胜攻占了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元象元年(538年)七月,高欢得知宇文泰与魏文帝要来洛阳祭拜园陵,遂命令侯景、高昂率军反攻金墉城,自己亲率大军担任后继部队。宇文泰亲自赶来救援守城的西魏军队,在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被侯景打败,几乎被俘。但西魏大军及时赶到,反败为胜。高昂全军覆没,本人为追兵所杀。河桥一役,东魏将士被俘一万五千余人,落水而死的近万人。
高欢在同西魏的几次大战中连续告败,具体原因因战争而异,各不相同,但都是次要的原因。政治上的逐渐腐败,官吏贪污成风,东魏境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
东魏立国之初,高欢也想对北魏末年泛滥成灾的腐败吏治予以廓清。天平二年(535年),他为在邺城的文武百官规定了给禄标准,并派人检查各州郡县 官吏执法的情况。但是,随从高欢起家的鲜卑族权贵不顾禁令,依然肆意贪污,高欢无可奈何。有个叫杜弼的行台郎中实在看不过去了,要求高欢惩办贪官污吏。高欢对他说了实话:“官场上贪污的风气,由来已久。武将中有很多人因家眷在关中,受到宇文泰的招诱,去留未定。江南的萧衍专搞礼乐制度,对汉族士大夫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如果对他们过分强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