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文殊师利言: 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故。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无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是故舍利弗。若见犯重比丘不堕地狱。清净行者不入涅槃。
如是比丘。非应供非不应供。非尽漏非不尽漏。何以故。于诸法中住平等故。舍利弗言。云何名不退法忍。文殊师利言。不见少法有生灭相。名不退法忍。舍利弗言。云何复名不调比丘。文殊师利言。漏尽阿罗汉是名不调。何以故。诸结已尽更无所调。故名不调。若过心行名为凡夫。何以故。凡夫众生不顺法界。是故名过。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为我善解漏尽阿罗汉义。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我即漏尽真阿罗汉。何以故。断求声闻欲及辟支佛欲。以是因缘故。名漏尽得阿罗汉
佛告文殊师利诸菩萨等。坐道场时。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文殊师利言: 菩萨坐于道场。无有觉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 如菩提相。无有少法而可得者! 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菩提。谁能坐者 亦无起者, 以是因缘。不见菩萨坐于道场! 亦不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何以故。菩提五逆无二相故。无觉无觉者。无见无见者。无知无知者。无分别无分别者。如是之相名为菩提。见五逆相亦复如是。若言见有菩提而取证者。当知此辈即是增上慢人。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汝言我是如来。亦谓我为如来乎?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不谓如来为如来耶!无有如相可名为如。亦无如来智能知于如。何以故。如来及智无二相故。空为如来。但有名字。我当云何谓是如来
佛告文殊师利。汝疑如来耶。文殊师利言。不也世尊。我观如来无决定性。无生无灭故无所疑。佛告文殊师利。汝今不谓如来出现于世耶。文殊师利言。若有如来出现世者。一切法界亦应出现。佛告文殊师利。汝谓恒沙诸佛入涅槃耶。文殊师利言。诸佛一相不可思议。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议相。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佛今住世耶。佛语文殊师利。如是如是。文殊师利言。
若佛住世。恒沙诸佛亦应住世。何以故 一切诸佛。皆同一相不思议相。不思议相者无生无灭。若未来诸佛出兴于世。一切诸佛亦皆出世。何以故。不思议中。无过去未来现在相。但众生取着谓有出世。谓佛灭度。佛语文殊师利。此是如来。阿罗汉。阿鞞跋致菩萨所解。何以故。是三种人闻甚深法。能不诽谤亦不赞叹。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如是不思议。谁当诽谤。谁当赞叹
空间本同,色相虚妄,唯是动幻,非是实有,若起分别,即是无明,
识心达本,如如不动,名为涅般,亦叫菩提,亦叫成佛,空性不二。
若妄想所达,即是不解自心,无明妄动,不见妙明真心,本然即佛。
心不见自心,涅槃与菩提,皆是自心,不到无所不到,所到亦非所到。
如如不动,无来无去,无得无失,无生无灭,无见不见,方名如来。
来与去,不可得故!起点就是终点故!
妄想分别妄动之相,以为有所来去故!不了无所得故!
你能达到你的心吗?心本即佛,心本即是法身,心本即是太极,无所来,亦无所去,亦无所得,当得已得,唯是不觉,如佛所说 ,如人怀中本有宝贝,因是不知,而受穷苦,不知其用。
涅槃无所证,无所见,无所得,以一切法无有所得,故名叫涅槃,无所得之中,生死烦恼亦是不可得。证与不证,是假名而说,若执有证不证,当知此人只是文字狂人,无有修行,以字为修,以字推字,以相推相,不了无所有,皆是虚妄。
归心本质,了无所有,性相俱空,了无所见,即为涅槃,
无所得故,无生灭故,后以此性,成就神通,起心妙智。
大般涅槃经
佛言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云何当知是无常耶。如佛所言。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犹如火灭悉无所有。灭诸烦恼亦复如是。故名涅槃。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佛言曰。离诸有者乃名涅槃。是涅槃中无有诸有。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衣坏尽不名为物。涅槃亦尔。灭诸烦恼不名为物。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佛言曰。离欲寂灭名曰涅槃。如人斩首则无有首。离欲寂灭亦复如是。空无所有故名涅槃。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迦叶。若有人作如是难者名为邪难。迦叶。汝亦不应作是忆想谓如来性是灭尽也。迦叶。灭烦恼者不名为物。何以故。永毕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静为无有上。灭尽诸相无有遗余。是句鲜白常住无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来亦尔常住无变。言星流者。谓烦恼也。散已寻灭莫知所在者。谓诸如来烦恼灭已不在五趣。是故如来是常住法无有变易。复次迦叶。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是故如来恭敬供养。以法常故诸佛亦常。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若烦恼火灭如来亦灭。是则如来无常住处。如彼迸铁赤色灭已莫知所至。如来烦恼亦复如是。灭无所至。又如彼铁热与赤色灭已无有。如来亦尔灭已无常。灭烦恼火便入涅槃。当知如来即是无常。善男子。所言铁者名诸凡夫。凡夫之人虽灭烦恼灭已复生。故名无常。如来不尔灭不复生。是故名常。迦叶复言。如铁赤色灭已还置火中赤色复生。如来若尔应还生结。若结还生即是无常。佛言迦叶。汝今不应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何以故。如来是常。善男子。如彼燃木灭已有灰。烦恼灭已便有涅槃。坏衣斩首破瓶等譬亦复如是如是等物各有名字。名曰坏衣斩首破瓶。迦叶。如铁冷已可使还热。如来不尔。断烦恼已毕竟清凉。烦恼炽火更不复生。迦叶当知。无量众生犹如彼铁。我以无漏智慧炽火。烧彼众生诸烦恼结。迦叶复言。善哉善哉。我今谛知如来所说诸佛是常。佛言迦叶。譬如圣王处在后宫或时游观在于后园。王虽不在诸婇女中亦不得言圣王命终。善男子。如来亦尔。虽不现于阎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无常如来出于无量烦恼。入于涅槃安乐之处。游诸觉华欢娱受乐。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净土宗和藏区的大圆满法。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的。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
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建议可以抄写《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节选)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节选)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
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
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节选)
若有众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
南无观世音菩萨。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不是。大宝楼阁善住秘密根本咒不是大随求咒。是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咒,也叫善住咒,唵嘛尼乏及里吽,诵这个咒的时候,观想新月轮有一个金色的光,凡是被光普照到的一切人跟非人、众生皆得解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