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女子,对爱情你坚贞,对休弃你坚强,对誓言你坚守。刘兰芝,我想对你说。我佩服你这样一位女子。从你柔弱的身躯上,我看到比磐石比蒲苇更坚韧的东西——对爱情的坚守。我看到了一种“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歇。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来敢与君绝”的痴情。为人妻,你贤惠勤劳,对夫相濡以沫,对姥恭敬孝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你这样的以为女子,为世上万千男子所钦仰。我想对你说,你所做的,足以感天动地。你不羡慕荣华利禄,不要江郎才俊。只是对仲卿一心一意,时刻没忘当初的誓言。这种情比金坚,是青衫笔下“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原作连理枝”的画砚。凡间女子甚多,唯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唯思,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然“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不绝期”。离别之苦愁断尔肠。我想对你说,无论是么都不会将你们拆散,因为爱情。彼此早已将心交给了对方,丝丝缕缕牵盼着对方。“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时间,距离皆无法将你们分开。父母之约,媒妁之言。于尔皆可抛,虽此身不可待,然魂去自可
于君长相厮守……或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这种为爱牺牲的勇气,化作历史长空最美的一笔,洒落在人间长卷上,传唱千年。兰芝,我想对你说,若余换为仲卿,亦复如是。
焦仲卿-刘兰芝
范蠡-西施
吕布-貂婵
牛郎-织女
董永-七仙女
梁山伯-祝英台
司马相如-蔡文姬
李靖-张红拂
李隆基-杨玉环
李益-霍小玉
陆游-唐婉
赵明诚-李清照
张君瑞-崔莺莺
赵孟頫-管道升
冯梦龙-侯慧卿
许仙-白素贞
沈复-陈芸娘
侯方域-李香君
柳梦梅-杜丽娘
冒辟疆-董小宛
李甲-杜十娘
吴三桂-陈圆圆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叙事诗,主要描述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悲剧爱情故事。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阅读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在封建社会中身不由己的爱情和不幸遭遇,也能够看到主人公敢于同封建礼教进行对抗的精神,突出表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在我国封建社会,数不尽的女性挣扎在婚姻的苦难与不幸之中,甚至失去了尊严和生命。这部作品通过对焦仲卿与刘兰芝之间爱情悲剧的描写,抒发对爱情的向往。这场爱情悲剧,也折射出封建社会对女性婚姻的不公。
一、悲剧发生原因
(一)封建礼教对刘兰芝的荼毒
在诗歌中,刘兰芝是一个心灵手巧、美丽可爱、勤劳善良的女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嫁到焦家之后,三天两头受到婆婆的指责。丈夫在外忙公务,刘兰芝整日独守空房却屡屡受到婆婆指责,这对于一个女子而言很是痛苦。但是,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刘兰芝是不敢反抗的。封建礼教只教导女子怎样孝敬公婆,不得有半点的怠慢和忤逆。正因为一再忍耐,使得婆婆对刘兰芝的态度变本加厉,最后逼着焦仲卿休弃刘兰芝。
刘兰芝被休回家后,又是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放弃“窈窕世无双”的县令五郎,誓死不嫁“娇逸未有婚”的太守公子,而是选择从一而终。封建礼教只教会了刘兰芝一女不嫁二夫,让她始终坚守从一而终,却没有告诉她,面对不幸的婚姻和哥哥的逼迫时,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二)封建礼教对焦母的荼毒
在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中,焦母属于一个导火索的角色,而《孔雀东南飞》之中的焦母,是封建礼教束缚之下女子由媳妇熬成婆婆后的典型形象。在封建社会中,年轻女性应该遵守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她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没有选择的权利。嫁到夫家之后,即使受到百般折磨与压迫,她们也只能忍受。焦母对刘兰芝百般嫌弃,即使刘兰芝做得再好,焦母仍会找出各种理由责骂她,甚至逼迫自己的儿子休妻,这正是被封建礼教压榨太久,让一些女性产生了极端的、甚至变态性的报复心理,也是导致《孔雀东南飞》爱情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封建礼教对焦仲卿的荼毒
从《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在庭院树下徘徊,最终还是选择了“自挂东南枝”来奔赴与妻子刘兰芝最后的一场约定,可见在传统封建礼教之下,焦仲卿也是懦弱的,无奈的。焦仲卿出身官宦人家,又是太守府中的官吏,性格唯唯诺诺。面对母亲蛮横无理甚至驱逐妻子时,焦仲卿不敢反抗。在得知刘兰芝死去后,焦仲卿一改往日的懦弱,走向了殉情的道路。可见封建礼教不仅束缚了女子,也束缚了男性,使得焦仲卿既不敢忤逆自己的母亲,也不忍辜负自己的妻子。
(四)当时动荡的年代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各方战乱不断。在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哥哥之所以会逼着她嫁给太守府公子,多半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想借助太守的势力来保全自己的家族。在封建时代,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小到家族,大到国家,多是以牺牲女子的婚姻来保全家族甚至整个国家。
二、作品主题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一出爱情悲剧,悲剧的原因是礼教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作者借刘兰芝和焦仲卿之间的爱情悲剧向封建礼教提出批判和质疑。封建社会对于爱情有着过多的限制,要求女性要三从四德,还给女性设置了许多条条框框限制爱情自由。《孔雀东南飞》借刘兰芝的形象描述和对焦母以及刘家兄长性格上的反差,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并对自由爱情表示肯定,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孔雀东南飞》是汉末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的政治已经出现腐败,越来越多的人对封建思想进行抨击,反传统思想开始盛行。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较为动荡,人们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开始出现改变。他们更加关注爱情本身,逐渐产生了新的人生观,主张追求自由、真挚的爱情。
苏红艳 中共龙岩市永定区委党校
美丽、聪明、勤劳、善良,具有刚强的性格和不畏牺牲的精神,启示我们向她们学习,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刘兰芝是《孔雀东南飞》中的人物,娜拉是《玩偶之家》中的女主,《卫女》是宋代诗人林同创作的组诗《妇女之孝二十首》之一。
在古代,婆婆大多以“恶婆”形象出现,她们对儿媳妇进行严格的规范与管束;媳妇大多扮演着受压迫、受凌辱的角色,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婆婆和媳妇关系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婆婆的蛮横专制导致了一幕幕悲剧的发生,以致钱钟书在《围城》里写道:“在西洋家庭里,丈母娘跟女婿间的争斗是至今保持的古风,我们中国家庭里婆婆和媳妇的敌视,也不输于他们那样久远的历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婆婆的形象总共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祝福》中的祥林嫂婆婆、《窦娥冤》中窦娥的婆婆蔡婆婆。因为《窦娥冤》属节选,文中对蔡婆婆着笔不多,无法展现全貌,故笔者只对刘兰芝婆婆和祥林嫂婆婆做一简析。
一《孔雀东南飞》中的焦母
焦母是一个突出的反面形象,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悲剧源于焦母所坚守的封建礼教和门阀观念,更有她变态的心理。
焦母蛮横专制。俗语说“千年水道流成河,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古代社会,女子地位低下,做媳妇更是如此。焦母现在终于由媳妇熬成婆婆,在刘兰芝面前不可避免的颐指气使。“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这句话就可以看得出焦母那种容不得媳妇有半点自由权的心态。正因为这样,她时时显露出由宗法社会独夫政治培育而成的那种横蛮褊狭的面目。她的无理取闹更具体地表现在不顾是非:“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表现在为了一己私情而罔顾儿子的态度:“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尤其是面对焦仲卿的恳求,焦母“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儿子完全成了附庸。对儿子动辄呵斥,对媳妇就可想而知。蛮横专制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焦母的门阀观念根深蒂固。她认为兰芝出身低微,不足以和她的门阀匹对:“汝是大家子……贵贱情何薄”她又时刻不忘卖弄自己的世家地位,一再提起“东家有贤女,阿母为汝求”,表示像她那样人家娶个媳妇就像买头牲口一样容易。作者以神化了的白描手法,不事华饰地加以勾勒,画出了这个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符合于自己身份的“恶婆”形象。
针对焦母指责兰芝的“无礼节”、“自专由”,诗篇通过对具体行动的描写,渲染了兰芝的聪敏、能干、美丽、善良、爱劳动、进退有节等等美好的品德,给予这个普通女子以最高的歌颂,使所有强加于兰芝的责备在读者的眼前是非判然,从而衬托了焦母的顽固、专断和虚伪。同时,作者又以生动的对话,刻画了兰芝和仲卿之间坚贞不渝的爱情,说明悲剧的关键究竟在哪里,从而坐实了通过焦母所酿成的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吃人罪恶。由此我们想到几百年后陆游和唐婉的悲剧。唐婉的“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何尝不是对她的婆婆的委婉的控诉
当然,刘兰芝和焦仲卿成了封建礼教和家长制的牺牲品,而焦母又何尝不是牺牲品呢
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到巴金《寒夜》中的汪母所说:“我们寡妇的心,丈夫死后,就全盘放在儿女身上,儿女就变成我们精神上的情人。我们这颗孤寂的心,被媳妇由儿子身上挤出来,着实没地方安置。少年寡妇更加痛苦。”封建时代的妇女,没有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她们是依附于男子而存在的,“三从四德”的信条死死地捆绑着她们。丈夫一旦早死,儿女就成了她们“精神上的情人”,而儿女另有所爱,她们会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以前一直对焦母言听计从的焦仲卿居然违背母亲的意愿为刘兰芝求情,甚至以死相威胁,不更说明刘兰芝漂亮、聪明、贤惠吗而焦母这类寡妇,一则性情刚烈,对儿子过于溺爱;二则媳妇太聪明乖巧、活泼漂亮,儿子又对她过于爱恋顺从,这样就促使婆媳矛盾更为突出,以至于水火不相容。于是,在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大旗下,焦母达到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所以,《孔雀东南飞》中焦母形象的意义,不仅是把她作为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权威代表,更在于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心理挖掘,在更深层次上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它对妇女的残害不仅是肉体上的,更体现在精神上。焦母的这种心理源于那灭绝人性的变态社会,我们抨击的对象不应是作为个体存在的焦母,而是整个封建社会及其吃人的封建礼教。
二《祝福》中祥林嫂的婆婆
无独有偶,《祝福》中祥林嫂的婆婆也是一个寡妇,她除了利用封建礼教对祥林嫂进行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外,还失去人性、毫无道理地对祥林嫂进行人身欺凌,也就是说她还有人性上的缺失。
文中没有直接描写祥林嫂第一次出嫁后如何受到婆婆的虐待,但据她第一次到鲁镇后十几天鲁四老爷一家“才陆续的知道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在鲁镇“人们都说鲁四老爷家里雇着了女工,实在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祥林嫂对婆婆应该没有很深感情;而且从祥林嫂初到鲁镇时“脸色青黄”、“只是顺着眼”的形象对比反衬中,不难看出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曾经受到婆婆折磨的情形,否则她不会宁愿在鲁家没日没夜劳动也不愿回到婆家。之所以如此,文中也可以看出点端倪。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大约二十六七,丈夫比她小十岁,此时丈夫已死,也就是说祥林嫂第一次出嫁时其丈夫小于十六七岁,这也说明真正的当家人是祥林嫂的婆婆。从卫老婆子的话“我哪里料得到是瞒着她的婆婆的呢”这些信息中,我们应该感受到祥林嫂对婆婆的畏惧。
祥林嫂的婆婆利用封建礼教把宗法权威发挥到极致。传统的“夫权”思想使她有理由认为自己可以主宰祥林嫂的一切。于是派人到鲁镇,将船停泊在码头旁,趁祥林嫂下河淘米的机会,将她劫持回家;心安理得地从鲁家取走祥林嫂的一千七百五十文工钱。这种封建礼教“夫权”思想在鲁镇根深蒂固,从鲁四老爷“可恶,然而”的话语得到很好体现。
如果说劫持祥林嫂回家、心安理得取走工钱从封建礼教上还说得过去的话,那么,逼着祥林嫂远嫁到深山野�的贺老六家则是典型的凌强欺弱、惟利是图,则毫无人性可言。
从祥林嫂嫁给比她小十岁的丈夫和丈夫死后无家可归,到受到侮辱、无人帮助等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很可能无父母、无兄弟。正是她势单力薄,让她婆婆感到可以为所欲为。“只要用绳子一捆,塞在花轿里,抬到男家,捺上花冠,拜堂,关上房门,就完事了”,卫老婆子对四婶若无其事的话语,让我们感到祥林嫂这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任人宰割的可怜命运。“啊呀,这样的婆婆!……”连深受封建礼教影响的四婶对婆婆强迫儿媳妇改嫁都觉得不可思议,可见祥林嫂的婆婆是多么的蛮横霸道!
她唯利是图的本性通过卫老婆子的一番话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抢走祥林嫂实际上是另有打算。“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现在第二个儿子的媳妇也娶进了,财礼只花了五十,除去办喜事的费用,还剩十多千。吓,你看,这多么好打算”在这里,祥林嫂成了她赚钱的工具,婆婆为了小儿子的未来,就恶狠狠地把曾经是自己家里一员的祥林嫂推向深渊。在她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个女性对于同类的丝毫温情,看不到母亲慈祥的本性。
可见,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心地歹毒的女人,她生性贪婪,有很强的权利欲和支配欲,是祥林嫂悲剧的制造者之一。如果说鲁四老爷等人是把祥林嫂推向悲剧深渊的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那么祥林嫂的婆婆便是举着明晃晃的屠刀砍向祥林嫂的凶犯!
总之,生活在东汉末的焦母和生活在共和时代的20世纪初的祥林嫂婆婆时间相隔将近2000年,但她们都受到封建礼教的毒害,丧失了人性中真、善、美的本质一面,沦为了刽子手。
屈光耀,王琴,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十堰。本文编校:洪 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