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大辞典》·羊肉羊肉为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来源牛科动物山羊CaprahircusL.或绵羊OvisariesL的肉。性味归经甘,热。入脾、肾经。功能主治补虚益气,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脾胃虚寒,食少反胃,腹痛,寒疝,产后虚羸少气,缺乳。用法用量内服:煮食。化学成分每100g瘦羊肉约含蛋白质173g,脂肪136g,碳水化合物05g,钙15mg,磷168mg,铁3mg,维生素B1007mg,维生素B2013mg,尼克酸49mg,胆甾醇70mg。《辞典》·羊肉出处《本草经集注》拼音名YánɡRòu来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肉。原形态①山羊(陶弘景)体长1~12米。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皆有角1对,雄性的角特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颚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下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或黑白相杂等多种。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性活泼,喜登高。好采食短草、灌木和树叶等。多秋、冬交配,怀孕期140~156天,每胎产1~4头。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②绵羊(《本草纲目》)体躯丰满而较宽。头短。雄者角大,弯曲呈螺旋状。母羊无角或细小。唇薄而灵活。四肢强健。尾型不一,有瘦长尾、脂尾、短尾、肥尾之分。全体被毛绵密,毛长,柔软而卷曲,多白色。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颇多。胆怯,合群性强。多在秋、冬交配,怀孕期145~152天,每胎产1~5头。分布广,几遍全国,以西北和北部为多。以上两种羊的皮(羊皮)、骨(羊骨)、髓(羊髓)、血(羊血),脑(羊脑)、角(羖羊角)、甲状腺体(羊靥)、蹄肉(羊蹄肉),心(羊心)、肝(羊肝)、肺(羊肺)、肾(羊肾)、胰(羊胰),胃(羊肚)、膀胱(羊脬)、睾丸(羊外肾)、胆(羊胆)、脂肪(羊脂)、乳(羊乳)、胎兽(羊胎),以及山羊的须(羊须)、山羊的胆囊结
详见百科词条:羊肉 [ 最后修订于2016/8/11 18:35:41 共2956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羊头主要的作用是主治风眩瘦疾,小儿惊痫,脑热头晕。安心止惊,缓中、止汗、补胃,治男子五劳引起的阴虚、潮热、盗汗。热病后宜于食用,患冷病的人不要多食,还可疗肾虚精竭。
羊肺作用是主治补肺,止咳嗽。伤中,补不足,去风邪。治渴,止小便频繁,方法是与小豆叶一同煮食。通肺气,利小便,行水解毒。三月至五月的羊肺中有虫,形状如马尾,长有二三寸,须去掉,不去使人泻痢。
羊心作用是可以治愈忧愤引起的膈气。补心。
扩展资料:
羊脸羊肺羊心都属于羊杂。羊杂即羊下水,把羊头、蹄、心肝、肠肺以及羊血洗净、煮熟、切碎。大西北地区常见的传统风味小吃,做法有很多种,可汤可菜。
羊杂碎含有多种营养素,深受各地群众的青睐,羊杂碎符合中医营养学中“以脏补脏”的理论,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C、烟酸、肝素等多种营养素,有益精壮阳、健脾和胃、养肝明目、补气养血的功效。
新鲜肺用水管套住冲洗干净后,下卤水煮30分钟后,捞出凉下,切片用油,盐,蒜汁拌匀即可使用。
参考资料:
-羊心
-羊肺
-羊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