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喷水,多通风”。
平菇菌棒注水,是平菇栽培的一项重要技术,它主要是二茬菇以后做的,如果是菌棒补水得力,能使平菇培养料的生物转化率得到大大提高,有的品种能达到百分之二百。
补水的原因主要是因菌棒经过前期出菇,菌棒内的养分和水分已经消耗的很多了,菌丝生长也已经受到很大影响了,如果后期得不到水分和养分的补充,基本上此茬平菇栽培就已经结束了?平菇后期补水有好几种方式,有直接浸泡式、有袋内打水式,还有直接脱袋加土培养式等等。
由于菌袋内的菌丝生长已经很弱,所以它的抗病能力就很有限了。补水后很容易大规模爆发病虫害,尤其是黄菇病和绿霉菌,还有红虫病害,黄菇病还是比较轻的一种病害,所以补水的配方和补水前后的管理尤为重要!
首先,决定补水前应该彻底清棚消毒,也就是先停止喷水,把湿度降到最低,加大通风,最好把遮棚布全部掀起。做这些的同时清理菌袋上的剩余残菇,大小全部清除一点都不能留。
等菌袋晾干,再用灭菌药物,灭虫药物喷散菌袋以及栽培区域,最好闭棚熏蒸一下。然后才可以准备补水工作,营养水切记要把防杂菌防虫的药物比例加大,以防止菌袋培养料感染。
出菇后要严格控制喷水次数,喷水过多是造成黄菇病的主要原因,还要增加通风时间,不要害怕平菇缺水,棚内要达到微干的程度,这样黄菇病就很难发展起来。
总之,平菇补水后的管理就要记住“少喷水,多通风”
玉米芯和秸秆中有机质含量相对棉籽壳偏低,以前有菇农采用压块种植的方式,但是效果不好,容易出现棚室空间利用率低、湿度难控、出菇不齐、平菇商品性差等问题。建议菇农仍采用菌袋栽培,可换用大菌袋,后期管理上也应仔细,避免出菇不良、长势差、菇片薄等问题的发生。
首先,加强补水保湿,提高出菇率。进入出菇期后,应注意菌袋的水分充足,水分偏低、湿度过小,极易形成老化的菌皮,影响下茬菇的产生。因此,在出菇期要及时补水保湿,菇棚地面要经常灌水保持湿润,每天向地面、空中、墙壁及出菇的菌块喷水2-3次,使空气湿度达到85%—90%。要注意,不能往刚现蕾、尚未成型的小菇上喷重水。
另外,大菌袋出菇面较大,子实体菇片较散、较薄,而玉米芯和秸秆营养消耗大,应该及时追肥,当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有平菇转潮王、菇多生、菇耳高能源等。其次,头茬菇采收后,营养补充需及时。利用玉米芯及秸秆栽培平菇,后期营养不足的问题会表现的更加明显,因此二茬菇就要及时补充营养,可按照平菇转潮王稀释500倍、菇耳高能源300倍或菇多生200倍溶于水配成营养液,使用补水针进行补水;也可以将营养液倾倒在菌块顶端的水槽中,让其自然渗透到菌块中,让菌丝自然吸收。补充原则按照采多少菇补充多少营养液,切忌将营养液注入过多。,病害早预防,提高商品性。
潮湿的环境下病害多发,尤其是细菌性病害。茬菇采收后,在菌块表面形成伤口较多,为有害细菌侵染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了保证棚内湿度,喷水一般较多,湿度较大,也给细菌性病害侵染创造了条件。因此,茬菇采收后,要及时老菇根,加强棚内环境调控,抑制病原菌侵染。白天,菇棚棚面可采用放“花帘”措施,为菇棚创造散射光环境。另外,可喷施霉斑净、农用链霉素、细菌杀等防治细菌性病害发生,隔7天左右喷洒一次。
在平菇出菇阶段,喷施营养液是取得优质高产的有效方法,下面为几种平菇喷水配方。
1、配方一:尿素、柠檬酸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柠檬酸01%,尿素05%,然后用氢氧化钠调酸碱度为pH值70。在第1潮菇采收结束后使 用,可提高产量20%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平菇喷水配方第2潮菇以后使用效果不好,甚至相反会阻碍平菇的发育,其原因有待探讨。
2、配方二:尿素、糖、柠檬酸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尿素、蔗糖、柠檬酸各l%,调pH值至7,使用方法与配方一相同。
3、配方三:蔗糖、碳酸钙、磷酸盐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蔗糖1%,碳酸钙1%,磷酸二氢钾01%。当平菇菌丝发满,菇蕾发生前使用,增产作用较好。
4、配方四:味精、蔗糖混合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蔗糖1%、味精006%,采完一潮菇后,清理料面,并大水喷施料面,能调整基料碳氮比,促进菌丝恢复发育,刺激出菇。
5、配方五:合成营养液
在水中加入蔗糖1%,碳酸钙1%,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配制成混合营养液,在菇蕾形成前后各喷1次, 有显著增产效应。
以上5种平菇喷水配方营养液,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增产效果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